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体自我评估的原则、方法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生涯规划中个体自我评估的原则、方法和意义
作者:宣仲良杨永娟
来源:《职业》2008年第10期
自我评估是个体选择和规划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理性客观的自我评估结果决定着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质量。
对于个体自我评估这样兼有系统工程和复杂心智活动特征的行为而言,确立评估的原则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估方法是关键所在。
一、个体自我评估的原则
国外的研究者曾提出过个体自我评估的四大原则,即全面性原则、适度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就个体自我评估而言,上述四大原则有待补充和完善,下面提出三条修正原则。
1.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作为自我评估的原则有两重含义。
(1)在自我评估时要确定并抓住对自己最重要的指标组。
一开始可能会由于没有经验无法判断哪个重要,这时就要加强学习,学习的起点就是正确理解相关指标概念。
譬如:德育评价中的“忠诚守信”,忠诚比较好理解,守信的“信”分“人格诚信”和“契约诚信”,品质上,前者远远高于后者。
然而,契约诚信却是商品社会中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使对方上当的“诚信”,如保险合同、房屋销售合同中运用专业化术语的晦涩度极高的条款,契约诚信的前提是必须具备人格诚信。
依次类推弄懂所有指标的内涵,再从中区分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深入理解指标概念是自我评估的第一步。
(2)自我评估应当主次分明。
整合自己的长处,“抓大放小”自己的短处,先将大的短处补上,即首先解决个体“木桶短板”的修复问题。
2.尽量客观
(1)要清楚自己较稳定的个性特征和能力结构,需通过一定的测评。
至少应当选择两个同类不同种的测评方法(A、B),看看结论是否一致。
如果相差太大(分值相差30%以上),还需运用第三种方法(C)进行测评,看 C的结果与A、B中哪个相近。
如果三个结果两两之间都相差30%以上,则必须选第四种测评方法,得到结果D。
这时
再用“舍极值取平均法”,即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余下的两个分数取平均来得到最终的测评值,形成个人稳定特性指标集Ⅰ。
(2)要了解个人感兴趣的职业目标有哪些、这些职业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可通过资料查询、向有经验者咨询获知,形成职业要求指标集Ⅱ。
标子集)
(3)适配前两步结果,形成集合Ⅰ和Ⅱ的交集(共同指Ⅲ。
Ⅲ在Ⅰ中比例越大说明Ⅱ越适合你,如果比例小于50%,则Ⅱ不适合你,必须重新选择Ⅱ或修订Ⅰ。
3.评修结合
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要做到评(估)、修(养)相结合,评只是手段,修炼养成才是目的。
“盘清家底”是为了“扬长避短”,职业选择目标要尽量匹配自己的优势项,规避劣势项,更是为了“知不足而奋进”,因为职业岗位一般是不会为你“量体裁衣”的。
二、个体自我评估的方法
自我评估的原则提供了操作的准则,要完成评估,必须考虑具体的方法和步骤,下面介绍三种基本的自我评估方法:
1.自省法
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警句,它精炼地概括了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
古人云:“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
”意指每日要严格对照行为准则来检查自己的言行,这样才能明白事理,日后的言行才不会出现过错。
自省法是人们经常使用的一种自我评价方法,也是自我认识的重要途径,比较适合于经常性和及时性的评估。
如果间隔时间太长,素材收集的难度加大,错误和缺点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影响进步,也可能铸成大错。
职业生涯中常用的 5W法和 SWOT法均不具备自省的特点,若与自省法相结合则效果会更好。
2.比较法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不足”,是自我评估可以借鉴的两种方法。
(1)自我前后比较(纵向比较法)——以史为镜。
人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的我”是以“昨天的我”为基础,同时又是“明天的我”的基础,相互联系而又不尽相同,但继承和发展是主要趋势,这种关系体现在知识、经验、兴趣、爱好、能力和愿望等各个方面。
因此,人们可以对自己进行前后比较,深刻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从而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校学生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比较,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对大二和大一时期的比较,发现自己在思想品德、学习能力、探索精神、特长等方面有无进步,社交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有无提高,以及兴趣和期望有无变化等等。
(2)与他人比较(横向比较法)——以人为镜。
这种方法的要点是把“我”与他人从某些角度进行比较,与他人比较时,要注意挖掘自身的相对优势,即挖掘与他人相比较时呈现出来的更高的觉悟、更强的能力、更高的本领、独具的特长和发展潜力。
这种比较需要客观,不能自欺欺人。
当然这种比较随着地点以及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最重要的是自己找参照点。
SWOT分析是检查个体的技能、职业、喜好和机会的有效途径。
3.测试分析法
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价值观和能力水平,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国外开发了一些评估工具,包括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两类,正式评估工具是指有正式计分和量化处理的个人探索工具,非正式评估更多地用于确认正式评估的结果。
有价值的评估工具一般不能免费获得,使用方法也比较复杂,一般由专业咨询评估机构的专业人员使用。
三、自我评估的意义
1.自我评估示例
下面通过一组测评语言能力的问题,说明自我评估的作用和意义:
你能自如地与一个人交谈吗?否—0分,是则继续;
你能通过预约与领导自如地交谈吗?否—1分,是则继续;
你能根据自己的身份在小组内与其他成员共同讨论问题吗?否—2分,是则继续;
你能主持这样的讨论吗?否—3分,是则继续;
你能在一群不熟悉的人面前演讲吗?否—4分,是则继续;
你能以正方或反方身份(主题预知,身份临时决定)参加辩论吗?否—5分,是—6分。
结论对照:6分优秀,4-5分良好,2-3分中等,0-1较差。
回答上述一组判断题是简单的,得到最终的分数也不难。
但这样仅仅完成了信息获取过程,而不是知识获取,更不是能力的提高。
在此项测试中,理解每一题与语言能力水平之间的联系才是关键。
第 1题,“一个人”是泛指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不会使你产生畏惧感的人。
可以是同学、老师、朋友等熟人,也可以是推销员、商场售货员、银行的大堂经理等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陌生人。
“自如”指心态从容,无论是闲聊漫谈,还是有主题的对话,或是出于喜欢而主动发生的“搭讪”都能较为得体地进行。
这是会说话的最低层次。
第 2题的要点是“预约”和“领导”,熟悉预约要点是实践“五何”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做何准备”的一个经典“小事件”。
事先告知谈话主题以便双方提前准备,利于提高谈话效率。
预约时一般需要确定允许交流的时间段,这是对你“在规定时间内说清楚想说的话”的考验。
通过这一关,语言能力可以上升一个水平,充分的准备可以帮助提高说话能力。
第 3题的要点是由“身份”定说话“角色”和“共同讨论问题”。
说话不越位是职场的基本要求,讨论问题要围绕中心议题。
第 4题,“主持讨论”与“参与讨论”显然不是同一水平的能力,“主持”要求能控制讨论不偏题,既能集思广益,又能排除干扰。
这种说话能力含有“控制”说话的成份,水平层次显然要高一级。
第 5题的要点是“不熟悉的一群人”、“演讲”。
要抓住不熟悉的听众的注意力,开头两分钟非常关键,一要有激情,二要语言生动,三要快速切入演讲主题。
之所以与第4题同处于同一水平层次,是因为它们都是“有准备”的说话能力。
第 6题的关键是“主题预知”、“辩论身份临时确定”,这意味着正方、反方辩手要同时准备,也就是说话者要“一角两色”,知己知彼,切实掌握辩论主题的双方论据、切中要害。
辩论更重视过程,即“说话”的过程,尤其是对方的论据很可能是你未掌握的内容,对方的辩论技巧也不是你所能控制的,因此善于辩论应该是说话能力中的最高水平。
上述分析过程说明任何一组测评题都是“诗意在诗外”,个人自测时重要的是理解测评题对自身能力提高的引领和感悟作用。
若能面测,专家的点拨将起到画龙点睛式的启发作用。
评估过程本身就是印象深刻的学习过程,个体应该经常进行自我评估。
2.自我评估的意义
自我评估是“我”要评估,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愿望。
因此,只要使用合适的方法,就很容易取得成果。
自我评估提升了中国古代的“吾日三省吾身”和现代的“总结评比”的意义,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自我认识。
评估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发个体天天向上。
自我评估重视个性发展,赞同张扬个性,同时强调个人需求与组织需求、社会需求的适配,这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自我评估是职业人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它将决定个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成功度。
(作者单位:苏州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