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二战史观后感-推荐word版 (8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二战史观后感
篇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读后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读后感
跟随20世纪最伟大的军事思想家的一次旅行——题记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作者李德·哈特用极其严谨的笔墨描绘出二战的壮观
景象。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战争不仅仅是军事装备上的较量,指挥官和部队的素质,作战双方的经济实力等等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轴心国家节节败退的
关键原因却是资源匮乏。
换句话说,经济资源发达谁就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
德国经一战磨砺已元气大伤,又受《凡尔赛条约》制约,尽管希特勒步入仕途
后高度重视重振军备,军事及经济实力短时间内长足发展,但想要赶超欧洲列强,将地中海作为自己的内湖,拉锯战肯定吃不消,若是将战争打成了持久战,必败无疑。
另一方面是德国本土并未发现油田,只能依靠战前的储备亦或是从
侵略国获取石油(罗马尼亚);德军依靠装甲部队的突击每日需大量的石油,
一旦油量补给跟不上,坦克丧失其机动性,只能任人宰割。
必须速战速决。
希
特勒拉拢它在亚欧大陆上最强的敌人——苏联,也不无道理。
同盟国则恰恰相反,它们拥有比德军更强大的装甲部队及兵力:大名鼎鼎的
“日不落帝国”英国,从所属殖民地搜刮大量财产,几百年的沉淀使其具有雄
厚的经济实力。
英伦三岛虽同为岛国,但当时掌握着制海权。
英国和法国在德国入侵波兰后也应有所警觉。
但此时它们做的既没有奇袭德国,也没有对德国作钳形包围,而只是呆坐在自己的阵地上无所事事。
这也为后期
英法联军重大伤亡埋下伏笔。
丧失了消灭德军主力的大好时机。
同盟国是依靠
长时间封锁轴心国资源使其兵粮寸断达到战胜的目的
二战结束轴心国战败的原因很简单,原先武器装备的先进与出其不意的闪电战
已被战线过长所抵消。
取而代之的则是经济停滞、资源日渐稀缺。
日本袭击美
国珍珠港导致美国宣战更使得同盟国加入了一个强大的盟友。
最终美国在日本
投下的原子弹宣告着二战即将结束。
战后苏联与美国相继崛起,但战胜国英国呢?或许在大家心中都已有了答案,
英国为这两次战争付出了太多太多。
战争机器滚滚向前,纵使英国打赢了两次
世界大战,但前进的代价却是英国消耗数百年的积蓄换来的,战争后的大不列
颠一片寂静。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这些却能够对今天的生活有所警醒。
中国在解放后经济飞速发展,这是好事,与此同时也要记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想未来更加美好,现在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将来做好打算?
篇二:《二战启示录》观后感
《二战启示录》观后感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人类经历最残酷的一
场灾难。
它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损失,也极大的伤害了世界人民的情感,造成
国家、民族之间难以愈合的伤痕。
可喜的是,经过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的不懈
斗争,法西斯最终走向灭亡,世界和平得以维护。
研究它划时代的影响及其启示,是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
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的政界和学界,一直带着强
烈的现实感和直接的利害关系,去探索和研究它的历史。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束迄今,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
今天的人们可以以更加冷静的态度、从更高的
层次、以更加宏观的视野,重新考察和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所产生
的划时代影响及其至为宝贵的启示。
战争的惨痛,令世人难以忘怀;今天的和平,来之不易。
痛定思痛,人类应不断反思战争,吸取战争的教训,远离战争,避免战争,寻求长期和平发展之路。
首先,战争是一种政治意志的体现,而这种政治意志的根源则不可避免的来自
于经济因素。
发生于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导致整个资本主
义世界经济崩溃,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
严重倒退,生产急剧下降,外贸锐减,银行、工厂纷纷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民不聊生。
经济危机的直接后果是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工潮频仍,政局动荡不安。
这场经济大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由于
无政府状态的竞争生产,资本家趋利生产,根本不顾及市场的承受能力,必然
导致生产的严重过剩,危机的爆发在所难免。
面对经济危机,各国的垄
断资本家控制下的政府,试图采取各自不同的方式来解决危机。
美国实行新政,用国家调整干预的方式,有效的遏制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使经济缓慢的得到
恢复和发展,资产阶级的统治得到稳定。
而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不仅没
有从自身社会制度去探究经济危机的根源,而是建立、加强法西斯专政统治,
不断的扩充军备,试图以侵略掠夺的方式,将危机转嫁给被侵略国家、地区的
人民身上。
它们不顾国内人民生活困苦,更不顾及其他国家人民的安危,在其
垄断资本家的支持下,建立法西斯专政政权,发动对外侵略战争,为其开疆扩土——寻找广阔的市场,疯狂掠夺资源,最终导致这场危及全人类的、史无前
例的战争的爆发。
反思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要杜绝此类灾难的再度发生,资
本主义诸国必须要对其政治、经济体制进行调整,从根本上改变其生产的无政
府状态,逐步减少经济危机及其危害,以避免出现新的严重的政治危机,从而
使爆发战争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点。
其次,法西斯挑起战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法西斯羽翼的丰满,须经历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前,当德、意、日法西斯
积极准备战争时,当时的世界大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如果能够及时制裁、阻止,战争完全可以避免。
然而,历史的悲哀就在于,当时的西方大国各怀鬼胎,美国大搞孤立主义,英法则为了自身的利益、以及对社会主义的极端仇视,不
惜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绥靖政策,来满足法西斯的欲望,进行所谓的安抚,
以换取法西斯对社会主义苏联的进攻,并幻想着坐收渔人之利。
大战全面爆发
之前,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没有受到英法控制的国联制裁;
德国吞并奥地利,进军莱茵非武装区,大肆扩充陆军,严重违背并最终撕毁
《凡尔赛和约》,也没有受到西方大国的制裁;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德意
干涉西班牙内战,同样没有得到应有的制裁。
英法执行绥靖政策达到极致的表
现是慕尼黑阴谋,葬送了捷克斯洛伐克,却没有换来如张伯伦所言:“这是我
们时代的和平,我建议你们安心睡觉去吧!”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之后,
英法虽然对德宣战,却宣而不战,仍在梦想着德国会侵略社会主义苏联。
如此,法西斯的胆子愈来愈大,实力不断增强,而绥靖政策的执行者最终也难逃法西
斯的进攻,他们的人民也饱受战争之苦,甚至是亡国之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
的脚。
多行不义必自毙!教训是惨痛的,历史不能再度重演。
全世界的人民要
擦亮眼睛,对法西斯军国主义决不姑息纵容,要进行坚决的斗争,将其阻止于
萌芽之中,维护人类持久稳定的和平。
再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只要爱好和平的世界人民齐心协力,
同仇敌忾,任何非正义势力必将灭亡。
维护世界和平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共同的心愿,共同的任务。
面对法西斯的猖獗,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
同社会制度、不同政治及宗教信仰的人们是能够走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坚决消灭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
当法西斯面对
全人类的敌对斗争,其失败是必然的。
总之,二战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争所带来的血腥杀戮,所造成的巨大
破坏,长久的反映在战后人类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战争的结果使得法西斯主
义被铲除,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法西斯国
家被打倒;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被削弱;美国大发战争横财,跃
居世界头号强国地位,苏联成为唯一可以在军事上抗衡美国的国家,战前以欧
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以美苏为中心的雅尔塔体系所取代;社会主义运动
和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中国等一批欧亚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社
会主义的范围由一个国家扩展为一个阵营;印度等殖民地利用宗主国在大战中
被削弱的机会实现了独立--战后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很大程度上是战争结果
所带来的。
在军事领域,战争发展了现代军事技术,并产生了大规模使用装甲
部队进行作战的主要方式,同时,战略轰炸也成为一种直接影响战争结局的重
要军事手段,战争后期,核武器第一次投入战争并体现了其巨大的杀伤力。
二
战的结果充分证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战争的胜负与交战双方的科技实力,
经济实力,工业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战也对军事武器的发
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雷达,喷气战斗机,火箭及导弹,电子计算机,核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