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设计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及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长江》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第二章介绍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与河流。

河流的分布受到地形的制约,河流的水文特征受气候的影响,因此本章三节内容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而学习长江,又为学习黄河打下了基础,因此这节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长江概况,学会研究一条河流的基本方法
将长江水系图,地形图与行政区划图对照使用。

掌握使用多种地图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

通过绘长江干支流简图,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奔腾不息的长江各方面的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了解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了解长江洪灾给我们带来的危害,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3,过程与方法
综合运用长江水系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长江干流纵剖面图等多种地理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绘长江干支流简读,将以往的读图发展为读图,绘填图,形成独特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的源流概况和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难点:对长江各段水文特征的分析的地理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
地图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课件激趣,谈话导入
优美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今天老师特意带来了几张图片和大家一起分享。

(课件播放:第一张:美丽壮观的冰川景观。

第二张:大峡谷虎跳峡。

第三张:浩荡的东海。

然后问学生看到这些你们会想到什么?是否会想到我们的母亲河——长江。

)自然过渡新课。

(二)长江的概况
长江概况是本节课的重点,主要是从源头、注入的海洋、全长、主要支流、流经的省级单位、上中下游分界点、流经的地形区、水文特征等几个方面来讲。

(1)让学生直接读长江水系图就可以说出长江的源头、注入海洋及主要支流。

(2)长江的长度请同学们参考课本。

(教师总结:源头:唐古拉山注入东海全
长6300米主要支流:南三条是乌江,湘江,赣江,北三条是岷江,嘉陵
江,汉江)
(3)长江干流流经的省级单位比较复杂,我是这样解决的,将长江水系图与中国政区叠加在一起,让学生说出长江干流经的省级单位,并讨论如何快速
记住这十一个省,提示学生利用各省简称,编成口诀,而上中下游的分界点在水系图上一目了然可以看出。

(教师总结:青,藏,川,云,渝“青藏川云雨”湘,鄂,赣,皖,苏,沪“香娥干完苏户家的活”分界点:宜昌和湖口)
在这一部分中有一个学生动手活动.采用读图,绘图结合法,让学生先观察图中长江干流的形状,找出长江的支流,在提前备好的白纸上绘出长江干支流简图。

(4)利用多媒体将长江水系图与地形图叠加在一起,提出问题:你知道长江干流都流经哪些地形区吗?学生读图说出长江干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教师总结:长江起源于世界巫脊的青藏高原,穿越横断山区,经过云贵高原降落到四川盆地,切割巫山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后注入东海)
利用启发诱导的方法提示学生河流的水文特征受地形的影响,根据流经的地形区分析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流程长,流域面积广,落差大等特征)然后把以上三部分中得到的长江概况的有关信息逐一列表格中。

(三)长江的贡献
长江水能资源丰富。

有“水能宝库”之称
长的航运价值高。

有“黄金水道”之称
(1)图片展示“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模型”“三峡输电范围”.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在长江水利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教师总结长江干流的水源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已建水电站:葛洲坝等,在建世界上发电量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电站”)
讨论:展示长江纵剖面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水利专家你会把水电站建立在长江的什么位置?
(2)巨大的航运价值
河运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
与京广、京九、京沪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沟通内地和沿海,联系南北广大地区
(四)面临的问题
让学生观察“长江洪水”的图片,然后让学生参看课本分析长江为何多洪涝灾害?运用地形图演示讲解“在特殊年份上游及中游南北两岸同时涨水长江干流会出现洪涝灾害”(教师边演示边做补充总结:①长江所在地区降水丰富②长江支流众多③上中游植被遭到破坏④湖泊面积缩小)(五)综合治理
加固江防大堤,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修建水库,重点治理荆江河段
建设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防护林
长江三峡工程,防洪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保护环境,人地和谐
教师总结说明人类发展生产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活动给整个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人类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七)板书设计
长江概况

面临的问题←中国第一长河→长江的贡献
长江

综合治理
保护环境人地和谐
(八)作业:小小旅行家
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我们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请查找长江流
域的旅游资源,然后设计一条长江旅游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利用看图片,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特征及形成原因,体现学为主体,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一.优点:
1.用歌曲《长江之歌》引入课题,在播放的同时让学生欣赏长江的一些景观图片,既营造了一种欢快的学习气氛,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利用课本中提供的长江流域水系图,干流地开剖面图等到信息,为学生推理分析长江的水能资源优势创设了情景,使学生能够联系已掌握的一形知识,气候知识分析长江水能丰富的原因。

3.在学习长江洪涝灾害的原因时,引导学生能够结合中国人口增长后所带来的人地矛盾,分析洪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人为原因,并提出治量的措施。

使学生提高了分析能力,树立防灾减灾,变害为利,人地协调等价值观念。

4.通过对长江地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们创造性地劳动成果的展示,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不足之处:
由于本节课所学内容比较多,所以在有些内容的教学处理显得急促,如流经地形区和长江的支流名称及位置没有拿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巩固其学习知识点如:
1,在讲长江荆江河段的治理时学生自主时间较短
2、长江水能的开发学生本来上台指很到位,但担心时间不够,没有叫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完整地表达缘由。

3、学生画长江水系图,本来是一幅作品,应该叫学生互相传阅,展示自己的成就,但仓促之下没有做。

课堂评价本来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开了个头也没有继续,并做最后评价,学生们课后埋怨说他们还可以答能拿到分。

有虎头蛇尾之嫌。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加强讲练结合,更好地贯彻课程改革理念,更好地处理好教学内容多与时间少之间的矛盾,适当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鼓励学生自
学,能学会的不讲,提高课堂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