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东风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庆市东风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4分,1--9题为单选题,10—14题为多选题)
1.关于运动的描述的几个概念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 甲、乙两人均以相同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行走,若以甲为参考系,则乙是静止的
B. 火车通过某一路标计算所用时间时火车可以看成质点
C. 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D.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甲、乙两人均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运动,两人的相对位置不变,若以甲为参考系,则乙是静止的,故A正确;
B. 火车长度不同,通过某一路标所用时间可能不同,火车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
C. 物体某一时刻只能对应特定位置,某段时间内对应某段位移,故C正确;
D.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故D正确。
2.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必定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
B. 运动员将垒球抛出后,垒球的运动状态仍在变化,垒球仍为受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不是运动员
C. 力作用在物体上,必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 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故A正确;
B. 飞行中的垒球受到重力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B正确;
C. 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改变都属于力的作用效果,但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形状和运动状态不一定都改变,故C错误;
D.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力的大小和方向,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故D正确;
3.如图所示,一根直棒放在台阶上,F a、F b、F c、F d分别表示A、B两点可能的弹力方向.其中F a、F c是竖直向上,F b、F d垂直于棒的方向斜向上.其中正确表示棒上A、B两点所受弹力的有()
A. F a、F c
B. F b、F c
C. F a、F d
D. F b、F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点为杆与支点接触,故弹力应垂直于杆向上,故为b F,B点为杆的支点与地面接触,因此弹力应垂直于地面向上,故为c F,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弹力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当为点面接触时,应先分析哪一个是点,哪一个是面,再明确弹力的方向.
4.下列关于加速度和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的大小是表示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率的大小
B. 物体运动的速度为零,它的加速度也为零
C. 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D. 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越短,加速度一定越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 加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即速度的变化率的大小,故A 正确;
B. 物体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比如竖直上抛运动到最高点,故B 错误;
C. 速度变化量大,时间可能较长,速度变化不一定快,加速度不一定大,故C 错误;
D. 速度变化所用的时间短,速度变化量可能较小,加速度不一定大,故D 错误。
5.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相同的时间内位移变化相同
B. 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相同
C. 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变化相同
D. 相同的时间内速度变化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详解】A. 根据2012
x v t at =+
,可知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位移不随时间均匀变化,故A 错误; BD.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 =v 0+at ,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所以相同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同,故B 正确,D 错误;
C.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故C 错误;
6.对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0,则该物体的平均速率一定是0
B. 当物体做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一定相等
C. 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D. 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的速度一定在变化
【解析】
【详解】A. 在某一段时间内,如果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可能是物体恰好回到出发点,所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故A错误;
B. 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和路程才相等的,故B错误;
C. 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物体做单方向的直线运动,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故C错误;
D. 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那么它的速度就在变化,故D 正确。
7.一物体自t=0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在0~6s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35m
B. 在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35m
C. 在0~6s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7.5m/s
D. 在5~6s内,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A
【解析】
【详解】A.0~5s,物体向正向运动,5~6s向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
11
+10m35m 2
x=⨯⨯=
(25)
故A正确;
B. 0~5s内的路程:
11
+10m35m 2
x=⨯⨯=
(25),5~6s 内的路程:
21
110m5m 2
x=⨯⨯=,故0~6s内,物体经过的路程
1235m5m40m
s x x
=+=+=
C. 在0~6s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
4020m/s m/s 63
s v t =
== 故C 错误; D. 在5~6s 内,物体沿负方向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故D 错误。
8.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当经过S 位移的速度是v 时,那么位移为4S 时的速度是( )
A. 2v
B. 4v
C. 3v
D. 1.5v
【答案】A
【解析】
解: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得:v 2=2as ,v′2=2a•4s ,
联立两式解得:v′=2v ,故A 正确,B 、C 、D 错误.
故选:A .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基础题. 9.一辆汽车从车站以初速度为零匀加速直线开出一段时间之后,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紧急刹车做匀减速运动。
从开始启动到停止一共经历了10s ,前进了15m ,则在此过程中,汽车的最大速度为:
A. 1.5m/s
B. 4m/s
C. 3m/s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汽车的最大速度为v m .在匀加速阶段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v m ,则匀加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为:10
22
m m v v v +==;位移为:x 1=1v t 1;在匀减速阶段初速度为v m ,末速度为0,则匀减速阶段的平均速度为:20 22
m m v v v +==;位移为:x 2=2v t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总位移为:x=x 1+x 2=2m v (t 1+t 2)=2
m v t ;所以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215/3/10m x v m s m s t ⨯===,故选C. 【点睛】本题巧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可以简化解题过程.也可以作出v-t 图象,根据“面积”等于位移求解.
10. 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地点分别从4h 与h
高度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甲的质量是乙的4倍,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落地时速度相等
B. 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
C. 甲、乙两物体同事落地
D. 甲在空中的时间是乙的2倍
【答案】BD
【解析】
【详解】由位移速度关系式:v 2=2gH ,可得v =4h ,乙下落的高度为h ,则落地时甲的速度是乙的2倍,故A 错误,B 正确;因为甲乙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 =,所以甲在空中的时间是乙的2倍,故C 错误,D 正确。
11. 一辆农用“小四轮”漏油,假如每隔l s 漏下一滴,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一位同学根据漏在路面上的油滴分布,分析“小四轮”的运动情况(已知车的运动方向)。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始终均匀分布时,车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一定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减小
D. 当沿运动方向油滴间距逐渐增大时,车的加速度可能在增大
【答案】B
【解析】 “小四轮”每隔1 s 漏下一滴油,可视为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打一个点,根据分析知,选项A 、C 、D 正确。
12.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5m/s 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
A.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m/s
B. 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
C.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
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m/s
【答案】AD
【解析】
【详解】打开伞后运动员以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知在减速下降任意1s内,速度减少5m/s,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少5m/s,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少10m/s。
A.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m/s。
与结论相符,故A正确;
B. 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
与结论不符,故B错误;
C.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
与结论不符,故C错误;
D. 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m/s。
与结论相符,故D正确。
13.汽车甲沿着平直的公路以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它路过某处的同时,该处有一辆汽车乙开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去追赶甲车.根据上述已知条件()
A. 可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的速度
B. 可求出乙车从开始起到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C. 无法求出乙车追上甲车时乙车走的路程
D. 乙车一定追不上甲车
【答案】AC
【解析】
【详解】A.作出汽车甲、乙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
当汽车乙车追上汽车甲车时,两车位移相等,从图象上可以看出,当甲乙位移相等时,两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得乙车的速度为2v0,故A正确;
BC.从图象上无法知道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故不能求出乙车走的路程。
故B错误,C 正确;
D. 由于乙开始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一定能追上甲车,故D错误。
14.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线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B. 甲、乙两物体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C. 经2.5s ,甲、乙两物体相遇
D. 在5s 内,甲、乙两物体位移大小相等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 速度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
说明两个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故A 正确;
B. 速度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甲、乙的加速度大小都为2m/s 2,甲的加速度为正,乙的加速度为负,方向相反,故B 正确;
C. 经2.5s ,甲乙两物体速度相等,但初始位置关系不清楚,无法确定是否相遇。
故C 错误;
D. 根据“面积”相等看出在5s 内,甲乙物体位移大小相等。
故D 正确。
二、实验题(共2个小题,15题6分,16题8分)
15.小球做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 =0.1s ,小球相邻位置间距(由照片中的刻度尺量得)分别为OA =6.51cm ,AB =5.59cm ,BC =4.70cm ,CD =3.80cm ,DE =2.89cm ,EF =2.00cm.
(1)小球在位置A 时的速度大小v A =________________m/s ;
(2)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____________m/s 2.
【答案】 (1). 0.605 (2). 0.9
【解析】
【详解】(1)[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v A =2OA AB T
=12.1cm 0.2s =0.605m/s. (2)[2]利用逐差法计算加速度.
a =1234562
9s s s s s s T ++--- 代入数据得:a =0.9m/s 2. 16.在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时,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低压___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每隔________s 打一次点.图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标以1、2、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为________s ,各计数点与0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依次为x 1=3cm 、x 2=7.5cm 、x 3=13.5cm ,则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v 1=____________m/s ,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v 2=_________m/s ,运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m/s 2.
【答案】 (1). 交流 (2). 0.02 (3). 0.1 (4). 0.375 (5). 0.525 (6). 1.5
【解析】
【详解】[1]打点计时器应接在交流电源上;
[2]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每隔0.02s 打一次点;
[3]若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打点的时间间隔T =5×0.02s=0.1s ;
[4]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
210.075m/s 0.375m/s 20.12
x v T =
==⨯; [5]物体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 3120.1350.03m/s 0.525m/s 20.12
x x v T --===⨯; [6]根据2x aT ∆=,运动的加速度为
a =2322122()()(0.1350.075)(0.0750.03)m/s 0.1
x x x x T ------==1.5m/s 2. 三、计算题:共3个小题,每题10分
17.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125m 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4.3m/s 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5m/s ,问:
(1)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2)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 =10m/s 2)
【答案】(1)305m (2)9.85s
【解析】
【详解】(1)运动员打开伞后做匀减速运动,由速度时间关系:
v 22-v 12=2as 2
可求得运动员打开伞时的速度为v 1=60m/s ,
运动员自由下落距离:
211180m 2v s g
==,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高度为:
s =s 1+s 2=305m 。
(2)自由落体运动的时间为:
116s v t g =
=, 打开伞后运动的时间:
t 2=
21v v a
-=3.85s , 离开飞机后运动的时间为: t =t 1+t 2=9.85s 。
18.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m/s ,第7s 内的位移比第5s 内的位移多4m ,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5s 内的位移。
【答案】(1)2m/s 2(2)275m
【解析】
【详解】(1)根据相邻的相等时间里的位移差公式:Δs =aT 2,知Δs =4m ,T =1s 。
得:
a =
75224221v v T -=⨯m/s 2=2m/s 2.。
(2)根据位移公式可求得:
s 5=v 0t +12at 2=(0.5×5+12
×2×52)m=27.5m 。
19.两条平直且互相平行的铁路上各有一列火车,甲车长300m ,以4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
乙车长100m.当甲车车尾端通过乙车车头时,乙车由静止开始以2m/s2的加速度增大到60m/s 后匀速运动.求经多长时间,乙车车尾超过甲车车头.
【答案】65s
【解析】
【详解】设由静止开始到乙车车尾超过甲车车头时经过时间为t,由静止开始乙车加速的时间为t1,在t时间内甲车行驶的距离为s甲,乙车行驶的距离为s乙.由题意和运动规律可得:
s甲=v甲t①
s乙=1
2
at12+v乙(t-t1)②
s乙-s甲=100+300③
v乙=at1④
①②③④方程联立并代入数据解得:
t=1300
20
s=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