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互补思想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玻尔的互补原理
1、玻尔的互补性解释 、 1927年9月玻尔发表《量子公式和原子 年 月玻尔发表 月玻尔发表《 论的最近发展》的演讲, 论的最近发展》的演讲,提出了他的新 的思维方式——互补原理。 互补原理。 的思维方式 互补原理 · “互补”一词的意义:一些经典概念的任 互补” 互补 一词的意义: 何确切的应用, 何确切的应用,将排除另一些经典概念 的同时应用,而这另一些经典概念, 的同时应用,而这另一些经典概念,在 另一种条件下都是阐明现象所同样的不 可缺少的。 可缺少的。
(3)爱因斯坦的“亦此亦彼”解释 )爱因斯坦的“亦此亦彼” · 提出光量子假说:能量同频率成正比, 提出光量子假说:能量同频率成正比,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光具 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 有波粒二象性 · 光同时又是波,又是粒子;又是连续 光同时又是波,又是粒子; 又不是连续的, 的,又不是连续的,自然界喜欢矛盾 亦此亦彼) (亦此亦彼)
2、互补原理的推广 、
· 互补原理可用来描述光的波粒二象性。 互补原理可用来描述光的波粒二象性。 · 互补原理可以解释测不准关系。 互补原理可以解释测不准关系。 · 互补原理可以推广到生物学研究中。 互补原理可以推广到生物学研究中。 ·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既是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者,又以不同 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既是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者, 的方式参与自然界的变化,科学家的这两种角色也是互补 的方式参与自然界的变化,科学家的这两种角色也是 互补 的。 · 互补性这一概念也可以用来表示原子物理学中所遇到的根 本界限:现实的客观存在和观察它们的方法有关。 本界限:现实的客观存在和观察它们的方法有关。 · 可以用互补原理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感性互补, 可以用互补原理说明人的心理活动:理智与感性互补, 本能” 理性” 沉思” 决心” “本能”与“理性”、“沉思”与“决心”也都是互补的 关系。 关系。 · 互补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即把两个相互排斥的描述 互补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 综合在一起。 综合在一起。
三、波粒二象性的互补性解释
研究光的本质所做的任何一个光学实 验只能证明波粒二象性的某一象性, 验只能证明波粒二象性的某一象性, 而不能同时证明粒子和波的二象性。 而不能同时证明粒子和波的二象性。
折射实验 只证明光的微粒说 提出问题
衍射实验 只证明光的波动说
如何用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克服 非此即彼” 思维方式的局限? “ 非此即彼 ” 思维方式的局限 ?
2、光学研究中的“非此亦彼”思维 、光学研究中的“非此亦彼” 光的本质是什么?近代光学史上, 光的本质是什么?近代光学史上, 一直存 在着粒子说和波动说之争。 在着粒子说和波动说之争。 17世纪: 世纪: 世纪 光的本质 光是一种物质粒与流 牛 顿(英) 即微粒说 惠 更 斯 光是一种波 (荷兰) 即波动说 荷兰)
二、“亦此亦彼”思维方法被科学家采 亦此亦彼” 用
1、“亦此亦彼”思维方法的提出 、 亦此亦彼” · 黑格尔提出“亦此亦彼”思维方法 黑格尔提出“亦此亦彼” ·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一书中进一步 恩格斯在《自然辨证法》 阐述了“亦此亦彼” 阐述了“亦此亦彼”思想 · 对于比较简单的事物和形态,常采用 对于比较简单的事物和形态, 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 · 对于比较复杂事物和形态常采用“亦此 对于比较复杂事物和形态常采用“ 亦彼” 亦彼” · 自然科学早期,比较流行的是“非此即 自然科学早期,比较流行的是“ 彼”的思维方法 · 随着科学进一步的发展,科学家便开始 随着科学进一步的发展, 采用“亦此亦彼” 采用“亦此亦彼”的思维方法
(3)德布洛依预言与证实 )
· 预言:一束电子穿过非常小的孔, 预言:一束电子穿过非常小的孔, 可能产生衍射现象, 可能产生衍射现象,可用 来难物质波存在 · 证实:后来戴维森和汤姆生通过实验 证实: 证实了物质波的存在
3、“亦此亦彼”思维被科学家广泛采 、 亦此亦彼” 用
“亦此亦彼”思维被科学家广泛应用 亦此亦彼” 亦此亦彼 <奥>薛定锷从物 普朗克的能量子引出爱 自然界的物质分为粒 奥 薛定 薛定锷 因斯坦的光量子。 因斯坦的光量子。 子和场, 质波动性出发 子和场,很难用 创立波动力学 从波粒二象性,从机械 一种图景把粒子 从波粒二象性, <德>海森堡从物 德 海森堡从物 场综合, 波,电磁波引出物 场综合,可是粒 质波。 质微粒性出发 质波。从经典的量 子和场又可以相 互转化。 创立矩阵力学 子论引出量子力学 互转化。 1926年薛定锷证明 年薛定锷证明 年薛定 两种力学等价 结论: 结论: · 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我们应当采用波粒二象性的思维方 对于整个世界的认识, 即承认“非此即彼” 也承认“亦此亦彼” 法,即承认“非此即彼”,也承认“亦此亦彼”。 ·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具有各自的二象性。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都具有各自的二象性。
(2)德布洛依寻找答案: )德布洛依寻找答案:
· 根据:牛顿力学、质能关系式、普朗克公式 根据:牛顿力学、质能关系式、
· 推出:凡物质都具有质量且与一定能量 频率 推出:凡物质都具有质量且与一定能量—频率 —脉动 波动相联系 脉动—波动相联系 脉动 · 答案:凡物质都具有一定波动性 答案: · 结论:电子实质是一种波、粒子是表面现象 结论:电子实质是一种波、 不是机械波,不是磁波; 不是机械波,不是磁波;而是物质波 (波粒二象性) 波粒二象性)
19世纪: 世纪: 世纪 托马斯·杨 托马斯 杨 (英) 菲涅尔 (法) 发现光的干涉现象认为干涉 现象只能用波动说解释 做了光的干涉实验证实光具 有波动性
3、“非此亦彼”思维在光学中遇到了挑战 、 非此亦彼” (1)近代微粒说与波动说之争始终无结论 ) 微粒说质问波动说: 微粒说质问波动说: · 为什么说声音能在弯曲的管道内传播, 为什么说声音能在弯曲的管道内传播, 而光却不能? 而光却不能? · 为什么声音通过小孔可以四面传播,而 为什么声音通过小孔可以四面传播, 光基本上只能直线传播? 光基本上只能直线传播? 波动说质问粒子说: 波动说质问粒子说: · 体积、颜色呢? 体积、颜色呢? · 光是粒子,它有质量吗? 光是粒子,它有质量吗?
2、“亦此亦彼”思维发现物质波 、 亦此亦彼” (1)德布洛依联想: )德布洛依联想:
· 光——由一象性(波或粒子) 由一象性( 由一象性 波或粒子) 人们认识光:由一象性(波或粒子) 人们认识光:由一象性(波或粒子) 到二象性(即是波又是粒子) 到二象性(即是波又是粒子) · 电子 电子——是一种粒子,是否具有波动性? 是一种粒子, 是一种粒子 是否具有波动性?
3、哥本哈根学派的评价 、
· 玻尔的互补原理提出以后,受到哥本哈根学派 玻尔的互补原理提出以后, 的欢迎。 的欢迎。 · 海森堡、魏扎克尔、玻恩、约尔丹等物理学家 海森堡、魏扎克尔、玻恩、 对互补原理做出很高评价。 对互补原理做出很高评价。 · 互补原理虽不是矛盾原理,但却是科学家对新 互补原理虽不是矛盾原理, 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索的产物。 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索的产物。 · 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这含有一定辩证法 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补充, 的因素 · 互补原理的可贵之处和不足之处都在于,它是 互补原理的可贵之处和不足之处都在于, 物理学家对思维方式的探索。 物理学家对思维方式的探索。
(1)互补描述方式: )互补描述方式:
·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只能二者择一,不能同出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只能二者择一, 相反的,若是能够同时出现, 现;相反的,若是能够同时出现,就要产生 矛盾了。 矛盾了。 · 如果不是同一的实验条件,而是两种不同的实 如果不是同一的实验条件, 验条件,即在一种实验条件上, 验条件,即在一种实验条件上,表现出粒子 的现象,只能运用时空描述, 的现象,只能运用时空描述,而排斥因果描 在另一种实验条件下,出现波动现象, 述;在另一种实验条件下,出现波动现象, 只能运用因果描述,排斥时空描述, 只能运用因果描述,排斥时空描述,从表面 上看是极其矛盾的, 上看是极其矛盾的,但由于两种不同的条 所以并不出现逻辑矛盾。 件,所以并不出现逻辑矛盾。 · 可以无岐义的分别用各自不同的经典概念。这 可以无岐义的分别用各自不同的经典概念。 是一种新的描述方式,即互补描述方式。 是一种新的描述方式,即互补描述方式。
(2)互补原理: )互补原理:
· 只有互斥知识的总汇,才能容尽客体的全部知识, 只有互斥知识的总汇,才能容尽客体的全部知识, 在这种互补性中, 在这种互补性中,要求无岐义的运用概念来描述现 象。 · 我们在描述一个物理现象时,有两种不同的物理 我们在描述一个物理现象时, 模型,它们是互相排斥的。 模型,它们是互相排斥的。我们不能同时采用这两 种模型, 种模型,但其中任何一个模型都不能提供对这一物 理现象的完整解释, 理现象的完整解释,而这任何一个模型都是不可缺 少的,因此,这两种物理模型应当相互补充。 少的,因此,这两种物理模型应当相互补充。 · 两个互相排斥的描述方式,并不是逻辑上的矛盾 两个互相排斥的描述方式, · 实验条件的不同,出现互相掩护的现象不是矛盾 实验条件的不同, 图景, 图景,而是互补图景 · 只有所有这些互补图景的全部,才能提供经典的 只有所有这些互补图景的全部, 描述方式的一种自然的推广
(2)“非此亦彼”说遇到挑战: ) 非此亦彼”说遇到挑战: · 麦克斯韦: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连续性 麦克斯韦: ·赫 兹:捕捉到电磁波证明了麦克斯 韦理论的正确性 · 勒纳德研究发现与波动说相悖:赫兹的 勒纳德研究发现与波动说相悖: 学生勒纳德等人研究光电效应中发现, 学生勒纳德等人研究光电效应中发现, 微弱的紫光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 微弱的紫光能从金属表面打出电子,而 很强的红光却连一个电子都打不出来。 很强的红光却连一个电子都打不出来。 而按波动说, 而按波动说,光的能量同光的频率无关 与强度成正比。 与强度成正比。
1、“非此即彼”思维方式 、 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思维方式在欧洲根深蒂固(从古希腊 非此即彼”思维方式在欧洲根深蒂固( 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末) 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到十九世纪末)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 非冷即热,非干既湿 非冷即热, · “非此即彼”,不能“亦此亦彼” 非此即彼” 不能“亦此亦彼” 非此即彼 · “非此即彼”是唯一无可争辩的思维方式 非此即彼” 非此即彼 李约瑟(科学史家): 李约瑟(科学史家): · 欧美学者思考问题采用“A或非 的判断,是A 欧美学者思考问题采用“ 或非 的判断, 或非A”的判断 就是A,不是A就是不 就是不A, 就是 ,不是 就是不 ,反对模棱两可 · 西方人长期采用两分法的思维,把世界过于简 西方人长期采用两分法的思维, 单化
第十三章 互补思想方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尼尔斯·玻尔的互补思想方法 尼尔斯 玻尔的互补思想方法 · 关于互补性或互补关系的思想 · 对“亦此亦彼”思维方式作了深刻说 亦此亦彼” 明 · 互补思维成为一种思维方法,不仅 互补思维成为一种思维方法, 在科学技术领域, 在科学技术领域,在其它领域也有 广泛的影响
一、“非此即彼”思维方式 非此即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