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3、教师职业行为
第三章:教育大律法规
1、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学生权利保护
3、.教育法律法规
第四章:基本能力
1、逻辑思维
2、信息处理
3、阅读理解
4、写作能力
第五章:文化素养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
1、素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标志着素质教育观已经形成系统的思想。
2、素质教育的实质:(提素个性创两全)
(1)素质教育的内涵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外延
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不是针对特定学校特定阶段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纵向来看,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
高等教育等各级教育。
横向来看,涉及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等各类教育。
甚至超出了学校范围,涉及到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全体性基础性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开放性
3、素质教育的体精和方法:
(1)国家政策保障
(2)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A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B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
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终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4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15页
教育对象教育目的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学生评价教学内容
5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避免的误区15
第二节、学生观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学生观: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
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两独一发)常考辨析分析题
学生是发展的人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数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学生都要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关键期概念奥地利劳伦兹)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1“全面发展”的内涵
指人的体力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请噶一致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发展。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并不矛盾
人的全面发展以成人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是有差异和个性的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
全面发展不等同于平均发展和永不发展,不能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所有方面的发展指标。
2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总起着灵魂和统帅作用
(2)智于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
(3)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治愈体育和美育的作用
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育公正:
入学机会均等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学生的共同发展
学生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地域差异家庭背景差异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三节、教师观
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1.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着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教学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老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你它我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系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2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3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4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
2关注情境
3关注学生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能力素养
心里素养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另一版本:专家引领教学反思同伴互助校本研修
第二章职业道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4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三章: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的权力
教育教学权
学术研究权
指导评价权
获得报酬权
民主管理权
进修培训权教师权力中最具代表
教师的义务
遵纪守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爱护尊重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提高业务水平
学生的公民权
关键记忆法律法规
1学校违规收费,应该有教育行政部门来责令退还
2学生因为特殊情况需要休学,需要当地乡镇人米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来审批
3老师对学校的处罚不服,可以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申诉
4如果教师认为教育行政部门不当要申诉,找同级别的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