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 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5.提出“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这一主张 的古代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6.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经》
以柔克刚
庄子
战国
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
/
“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
战国
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
/
末期 义 ②提倡“法治”
③提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
集权国家
兵家 孙武
春秋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
晚期
法》
问题讨论
1、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 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阅读孔子的
三、学有所得:( 10 分)
陈方同学前几次测试成绩都不理想,她心里很难过。
你认为用春秋战国时期哪些学派思想家的主张可以劝导她,
并说明理由。
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
寻找与他人的不足并积极改正;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要有踏踏实实 的态度,谦虚好学,经常“温故而知新”,在学习中尝试使
这三段话,想一想,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 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和
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2、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 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
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需要的是哪一个? 韩非的法治思想。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国家分裂、社
会动荡时期,其法治思想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建立一个 统一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因此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4、诸子百家中的学说有哪些是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 会吸收、利用?
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因材施 教”和“温故而知新”的教育思想;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 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墨子的 “”兼爱“非攻” 思想,孟子的环保思想;韩非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 收和借鉴。
用这些方法一定会有收获。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览表
流派 人物 历史时期 主要思想 代表作品及影响
儒家 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道家 春秋晚期
战国时期
墨家 战国初期
法家 战国末期 兵家 春秋晚期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
2、诸子百家的学说中那些积极的东西值得我们吸收和
利用 ? 达标测试
教师活动: 结合语文课刚刚学完的 《论语十则》 内容, 引导学生回答出孔子在办学思想、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学 习态度等方面相关论述,联系现实学习情况,指出孔子教育 思想影响的深远性。
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 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 方法:温故而知新。再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孔
课堂教学检测题
一、基础自测( 60 分)
1、山东曲阜之所以能成为我国首批 24 个历史文化名
城之一,是因为春秋时期,这儿曾经诞生过一位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 、老子 C、庄子 D、荀子
2、伴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 热,如全球祭孔。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 其思想核心是 ( )
5、女孩说:“诸子百家辩论争鸣,观点全是对立的, 吵得可热闹啦!”男孩说:“百家争鸣的观点不可能是都是 对立的,但他们都踊跃发表看法,当然热闹。”判断:他们 谁说的有理?
男孩说的有理。 各派之间不仅阐述各自的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 例如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 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 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各家相互辩驳,
3)要求学生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
谦虚好
学 ——学习态度( 4源自学过的知识要复习,以便“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
4、文化成就:
编写《 春 秋 》,其言论记录在《 论 语 》里
5、重要影响: 孔子的学说成为 封建 文化的正统思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思想家老子:
1、 道家 学派创始人
2、主要思想:①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
够相互转化
② 主张以柔克刚
3、其学说记录在《 道德经 》里
三、百家争鸣 :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 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了
“ 百家争鸣 ”的学术繁荣局面。 2、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简表:
学派 创 始 人 生活
主要生活或言论
子倡导“仁政” ,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则主张法
制,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 4)应注意利用孟子政治 主张中的环保意识,对学生进行珍爱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教育。
课堂小结:
由教师指导 (以探讨方式提出参考意见, 不作最后结 论)、学生参与 (允许提出不同意见) ,从两方面进行小结:
1.诸子百家中儒、 道、法三家学派思想的积极性和消极性。 2.流传至今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集诸子百家所长形成的,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源泉。
国古代用在姓氏的后面,表示对人的尊重。)
1、生活年代: 春秋晚期
2、大思想家(政治主张):
儒 家 学派创始人,提出“ 人 ”、“ 为政以德 ”
仁 ”的学说;主张“ 爱
反对 苛政 和任意 刑杀 。
3、大教育家(教育主张):
( 1)提出 私学 ,广收门徒——教育对象 (有教无类)
(2)注意 “因材施教” 的教学方法——教育方法
代表作
或 代 表 年代 人
墨家 墨子
战国
主张“兼爱” “非攻”
/
孔子
春秋
提出 “仁” 的学说, 主张 “为 《论语》

晚期 政以德”。主张“因材施教”、

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孟子
战国
①“春秋无义战” ②用“仁
/
政”治国
③遵循自然规律
道家 老子
春秋
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道德
晚期 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主张
又相互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教学内容讲解时须补充的内容: 1.孔子: 孔子是本课的重点基础知识,主要教学任务是让学生
从思想和教育两个领域了解孔子,即孔子的“仁”和“礼” 的学说,“为政以德”主张和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A.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理解孔子的 “仁” 、“礼” 的思想内涵, 并根据学生阅读、 探讨的情况, 指导学生明确“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的概念。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礼: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 “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减轻剥削,反对 暴政虐民、 斥责“苛政猛于虎” 主张行德政, 省刑罚。 后来, 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形成为“仁政”学说 和重民思想。 B.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有用的话,能不
能举出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①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 体现了他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②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
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
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 3、诸子百家中的观点中,你认为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
一、选择题
1.下列作品中,主要阐述道家学派思想的是 ( )
A 《道德经》
B. 《论语》
C.《韩非子》
D.
《孙子兵法》
2.“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是下列哪位思想 家的观点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3.提出“温故而知新”主张的思想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荀子
二、学情分析: 1.知识掌握状况: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 关孔子办学的内容, 对孔子有初步的了解。 语文课刚讲完 《论
语十则》,对孔子思想内涵的了解又进一步加深。历史课又
学习了“大变革的时代” 一课,对春秋战国时代背景 (特征) 已有相当的认识。
2.学生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过
二、材料分析题 :( 30 分)
材料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材料二: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请回答 : (1)材料一是谁的名言?他在教育方面有哪些 贡献? ( 14 分)
孔子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要求学生 养成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提
出“温故而知新”。
(2) 材料二是谁的军事格言?由他编著的世界上最早 的兵书是什么?( 6 分)
子教育思想对现实教与学的积极影响。
2.思想家老子:初一学生不易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 这样梳理知识:第一,老子生活在奴隶社会开始瓦解,封建
社会兴起的大动荡时代;第二,他总结新旧制度交替、新旧 统治阶级之间的无常变动,指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
存的,都有对立面。 第三,他认为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
D 、韩非的法治思想
5、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最
重要的原因是 ( )
A 、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思想
B 、每个人生活的国家不
一样 C、每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
D 、社会制度的变革
6.下列哪句能体现出老子的观点 ( )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祸兮,福
孙武。《孙子兵法》
(3) 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谈
谈儒家或兵家学说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0 分)
以兵家为例:孙武强调在战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 解自己的人,百战都不会有危险。现代战争也是一样,只有
了解敌人和理解自己,才能统揽全局,居高临下,提高取胜
的几率,避免自己的危险。
渡阶段,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喜欢表现自己,
敢于发表自己的特点,好争辩。
三、学习方式:“导课、明标、先学、后教、小结、堂 清”六步教学法
四、教学活动过程:
导语: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 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
的活跃局面。你知道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吗?他们的思
想主张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核心要点提示:
代的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都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
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战果时期百家争鸣的主流是总结巩 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验教训。( 3)应体现争鸣的特点。每
位思想家都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
己见,彼此辩驳。例如。关于战争,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
孟子则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战争;关于治理国家的方法,孟
A、“仁”的思想 B、“兼爱”的思想 的思想 D 、“无为”的思想
C、“非攻”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真实写照。说这句话的是
()
A、孔子
B 、孟子
C、韩非
D、墨子
4、下列主张最受秦国国君赏识的是
()
A 、孔子的“为政以德”
B 、墨子的“兼爱”“非攻”
C、庄子的“无为而治”

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 老子和其他思想
记 家、军事家的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界出现 “百家争鸣” 繁荣局
解 面的原因

运用相关知识, 分析比较诸子百家学说中有哪
用 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自主学习方案: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本课思想家名字中都
有一个“子”字,不是他们的名字都是“子”。“子”在我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
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 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 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 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
百家争鸣是本课的主要内容之一,讲述建议:(
1)
应明确“百家争鸣”出现于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时期,鼎盛于
新兴地主阶级登上统治地位的战国时期。(
2)生活背景:
这里涉及的思想家大多生活在战国时期,不应忽视战国时期
的两大突出特点,即各国地主阶级通过不同方式先后夺取政
权,封建诸侯割据天下兵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生活在这一时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 (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能够用历 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的辩论关系的能力;利 用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述历史的能力;在对传 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 实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