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c级专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c级专题
C级专题⼀:雅典民主政治
⼀、知识梳理:
1、雅典民主政治建⽴的历史条件
地理环境因素:古希腊⼭多、平原少,⼟地贫瘠但良港众多,海岸线曲折⽽漫长,有利于形成⼩国寡民为主要特征的城邦体制,容易实⾏直接民主制。

经济因素:⼟地贫瘠和港湾众多导致古希腊奴⾪制商品经济发达,易于形成平等互利、民主开放的思想价值观念。

奴⾪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民主政治的产⽣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政治因素:政治家的不懈努⼒以及平民阶层的抗争推动了民主政治的产⽣和发展。

2、雅典民主政治的确⽴过程
是雅典平民与⽒族贵族⽃争,最后逐渐战胜⽒族贵族的产物。

公元前594年,梭伦改⾰,⾸开雅典民主政治之先河。

公元前508年,克利斯提尼改⾰,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最终确⽴。

公元前443年—公元前429年,伯⾥克利时代,雅典迎来了民主政治的全盛时期。

3、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
全体男性公民直接参与,公民主权,法律⾄上,轮番⽽治,集体领导,公民内部平等
4、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进步性:
(1)是古代希腊城邦社会中先进的政治制度;
(2)它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化的进步。

(其民主氛围的营造,使古希腊在众多⽂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多德等⼈⽂学者,促进了雅典⽂化的繁荣。


(3)其民主政体的理论和实践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理论提供了思想基础,成为近代西⽅民主政治思想和实践的源头。

如差额选举制、群众监督等。

局限性:
(1)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占⼈数很少的男性公民的民主政治,⼴⼤妇⼥、奴⾪和外邦移
民都被排除在民主之外。

它是⼀种狭隘的民主,⽆法适应雅典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雅典全盛时代,公民⼤会的出席⼈数通常不超过3000⼈。

作为普通公民的农民和⼿⼯业者,为了谋⽣,常常不能出席约⼗天举⾏⼀次的公民⼤会。

伯利克⾥时期,雅典公民的范围进⼀步缩⼩,规定只有⽗母都是雅典公民的⼈才可成为雅典公民,雅典由此失去了从其他城邦补充⾃由公民的可能性。

(2)⼀切公职由抽签选举产⽣与轮番⽽治,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稳固执政,极有可能出现极端民主化、⽆政府主义,导致政治腐败、社会动乱。

⼆、知识点解析:
1、为什么在古代东⽅⽂明国家⼀般都形成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在地中海的希腊世界却产⽣雅典这样的民主典型呢?
思考这⼀问题的⼈们常常⾸先瞩⽬于雅典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并⼒图将此说成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伯罗奔尼撒半岛⼭地众多,适宜农耕的⼟地很少;港湾众多,促成海洋⽂明的发展。

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使古希腊形成以“⼩国寡民”为特征的城邦国家。

为了保证城邦的独⽴和发展,维护奴⾪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古希腊实⾏民主制政体,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以对内保持独⽴,对外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

“海洋⽂明”的古希腊民主政治、法制政治都与对外扩张有关。

其民主制度和法制的理念,在⽂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中被资产阶级作为对抗封建⿊暗的新的思想武器,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构建资本主义制度理想的重要理论依据。

但这不能让⼈完全信服。

与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建⽴的却是寡头政体。

可见,地理环境与⼈类社会的政治制度并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不能否认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包含着地理环境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不是直接的,更不是决定性的。

应当说,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和发展是其经济、政治、历史及⽂化传统等多⽅⾯复杂因素综合作⽤的结果。

雅典城邦制度的⼩国寡民特征是其民主制存在的政治基础;同时,雅典民主制是是雅典志⼠仁⼈在平民⽀持下,经200多年颠簸曲折、不断创新的产物。

在平民和贵族⽃争的推动下,梭伦改⾰、克⾥斯提尼改⾰(陶⽚放逐法措施外:地域组织取代⽒族组织。

打破⾎缘关系,削弱贵族势⼒。

设⽴五百⼈议事会和⼗将军委员会。

除⼗将军外,公职向全体男性公民开放,以抽签⽅式产⽣。

公民⼤会、五百⼈议事会、陪审法庭、⼗将军委员会等机构进⼀步完善。

向公民发放各种津贴,⿎励低等级公民参政议政,接受教育和⽂化熏陶。

这些都是其重要措施。

)确⽴雅典民主制。

⾃然地理环境使航海业和海军发达,促使其商品⽣产和交换发展,⼯商业商品经济发达。

在上述经济背景下,⼯商业奴⾪主阶级与贵族⽃争,⼒量得到发展。

⼯商业奴⾪主阶级是雅典民主制建⽴的社会⼒量,经济⾃由推动雅典最早产
⽣⼈⽂主义,民主、⾃由意识浓厚。

由此看出雅典民主制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各⽅⾯具体国情的产物。

⽽⼩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是最主要的社会条件
2、如何正确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近现代西⽅民主政治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雅典民主制度的进步性体现在创造了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式(运⾏机制特点)。

雅典开世界民主政治之先河,为后世提供了值得参照的政治体制。

作为古代公民集体民主的⼀种典范,雅典留给后世的政治⽂化遗产是⽆与伦⽐的,其数百年的政治实践是⼈类政治⽂化的宝贵财富。

其民主与法制的伟⼤实践,为近现代西⽅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与研究的宝贵经验。

区别: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与现在西⽅采⽤的代议制民主制度有很⼤不同的直接民主制度。

三:典型题例
1、雅典⼈民啊,不要以为我现在是在为⾃⼰申辩,我其实是在为你们。

因为你们要是杀死
我,就很难再找到像我这样的⼈。

⼀个可笑的⽐喻,我就像⼀只⽜蝇,整天盯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

杀死像我这样的⼈,对你们的损害将超过对我的残害。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问题:(7分)
(1)苏格拉底⽣活的年代属于古代希腊的哪个时期?(1分)
(2)雅典政治的最⼤特⾊及核⼼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3分)
(3)苏格拉底为什么要“整天盯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由此可知雅典政治的实质是什么?(3分)
2、苏格拉底案(2010年⾼考题)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式,雅典从⾃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盘出501⼈,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

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作了辩护。

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1000多年后,⼀住学者写道:“这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由的⿊⾊污点,在如此⾃由的⼀个社会⾥,怎么可能发⽣对苏格拉底的审判呢?雅典怎么会不忠实于⾃已呢?”
问题:(8分)
(1)苏格拉底案发⽣于雅典的什么时代?(1分)
(2)在下列的候选名单中,谁有资格⼊选陪审团?(1分)
(3)透过苏格拉底案,你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6分)
参考答案:
1.(1)古典时代(1分)
(2)特⾊:民主政治(1分)核⼼:全体公民(成年男性公民)的直接参与(1分),形
成:在平民与⽒族贵族的长期⽃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和确⽴起来的。

(1分)
(3)雅典民主存在着局限性(1分)只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妇⼥、外邦⼈和奴⾪则被排除在外。

(1分)实质:雅典民主政治建⽴在奴⾪制基础之上(1分),或是少数⼈的民主。

2、(1)古典时代或雅典全盛时代
(2)③或40岁的雅典男性公民(1分)
(3)进步性:1、以抽签的⽅式选出陪审团,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采⽤轮番⽽治的⼿段,体现了公民内部政治地位平等,有利于调动城邦公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经过了抽签、⾃愿报名、辩论、两轮投票并以多数票通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有⼀定的民主程序,为近代民主政治提供了参考。

局限性:1、但是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民主政治可能产⽣多数⼈的暴政。

或写(但是苏格拉底最终被判处死刑表明,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可能会导致权⼒的滥⽤。


2、苏格拉底⼀案的审判过程显⽰,程序公正并不必然表⽰结果公正。

3、由于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有资格参与政治,奴⾪、妇⼥、外邦⼈都被排除在外,也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只是少数⼈的民主政治,与现代民主政治有⼀定差距,体现了它的时代局限性。

C级专题⼆:古罗马⼈的法治精神
⼀、【知识梳理】:
1、《⼗⼆铜表法》:(考点B)
原因:共和国建⽴以后,罗马平民为争取⾃⾝权利⽽⽃争的意识不断提⾼。

时间:公元前451——450年
内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法
实质:维护贵族和富裕平民利益的倾向
影响:该法体现出古代罗马⼈的法治精神。

他明⽂公⽰,按律量刑,改变了以往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状况,⼀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滥⽤权⼒,规范了社会⽣活。

他从法律条
⽂的思路和格式上为后来罗马公民法奠定了基础,成为罗马法体系的渊源。

2、《公民法》:(考点B)
原因:随着古代罗马国家的壮⼤和发展,为了进⼀步维护罗马公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维系罗马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时间:共和国时期
内容:包括罗马⼤法官发布的有关告⽰和审判案例,公民⼤会和元⽼院通过的各项决议,执政官发布的各种⾏政命令等
适⽤范围:罗马公民内部,只有公民才能享受法律的保障和所赋予的权利。

影响:罗马公民受到法律保护。

3、《万民法》:(考点B)
原因:从公元前4世纪征服意⼤利半岛开始,随着罗马⼈对外扩张步伐加速,越来越多的⾮罗马外邦⼈加⼊到罗马属民的⾏列之中。

罗马国家为了调整和处理罗马⼈与⾮罗马⼈,以及⾮罗马⼈之间的权利关系,相继通过和颁布了⼀系列决议或法令。

时间:公元前4世纪——公元2世纪
内容:决议或法令,皇帝发布的⼀些敕令,涉及到贸易、财产和合同契约等,还吸纳了地中海地区各个民族⼀些既有的法典内容。

影响:古代罗马的法律适⽤范围达到了空前程度,⽽且内容和程式也却与系统化。

⼆、【知识点解析】
1、古代罗马法律制度的作⽤与影响:
从古代罗马历史上第⼀部成⽂法典“⼗⼆铜表法”(开端),到“公民法”、“万民法”,再到《查⼠丁尼民法⼤全》(总结),古代罗马法形成了⼀套完整的法律制度,也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就形式⽽⾔,成⽂法和习惯法;就整体结构⽽⾔,公民法、万民法等)
作⽤:古代罗马⼈以军事⽴国,以法律治国,其制定和实施的法律制度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统治。

思想价值:古代罗马法律制度体现了罗马⼈崇尚法治的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古代罗马⼈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为后⼈树⽴了榜样。

法学地位:罗马法内容丰富、形式⽐较完备、体系完善,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深远影响(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直接源于罗马
法;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意⼤利民法典》)
局限:将奴⾪排斥在法律对象之外。

三、【拓展认识】
1、中西⽂明对⽐
⽂明演进和⽂明的⽐较是当今学术界的前沿和热点视⾓,也将会成为⾼考命题⼈关注的焦点。

古代东西⽅法律从颁布的形式和法律的内容上都有许多不同点。

例如:罗马法更多调整的是平等的公民之间的经济和社会交往的关系,它为普通⼈的私⽣活⽽创制。

⽽东⽅的法律注重的是刑罚⽅⾯,为维护王权统治⽽创新,“重刑轻民”是东⽅法律的⼀⼤特征。

2、从罗马法看法律在⼈类社会⽣活中的价值
罗马法的许多规定都明确指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后世资本主义私有制产⽣了深刻的影响。

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多以罗马法为蓝本制定法律,资产阶级
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都源于罗马法。

(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独⽴宣⾔》和1787年宪法、法国的《民法典》《⼈权宣⾔》、中国的《民法通则》《继承法等》)
罗马帝国是⼀个典型的法治国家,罗马帝国的社会⽣活和⽭盾冲突的解决都基本上按照法律所规范的秩序运转,因⽽社会稳定,农业、⼿⼯业、商业全⾯发展,成为⼀个繁荣的⼤帝国。

四、【典型题例】:
31.2011年4⽉闸北区⼆模试卷
(10分)下⽅是古代某⼀帝国规模最⼤时的疆域图。

这个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次以武⼒,第⼆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问:(1)图中阴影部分表⽰哪⼀国家哪⼀世纪的领⼟?(2分)
(2)为什么说这个帝国的法律对
世界的征服是最为持久的?(4分)
(3)我们如何寻找这种持久“征
服”的证据?(4分)
答案:(1)罗马帝国,公元2世纪(2分)
(2)因为武⼒因帝国的灭亡⽽消失(1分),宗教随着⼈民思想觉悟的提⾼、科学的发展缩⼩了影响(1分);⽽罗马法以其丰富的内容和⽐较完备的形式对后来欧洲各国的法律制度产⽣了深远影响(1分),古代罗马⼈的法治精神和法律意识则通过罗马法本⾝和罗马法体系形成的历史为后世所继承与发扬(1分)。

(3)收集、⽐照罗马法与后世(或近现代西⽅)主要国家的法律⽂本,寻找其相似处、相同处(2分);收集、阅读近现代重要法学家、历史学家/法学史家对罗马法的叙述与评价(1分)。

以上各⽅法所涉⽂本应尽可能保证品质与数量,并互相补充(“孤证不⽴”)(1分)。

31. 2011年4⽉卢湾区⼆模试卷
罗马法的发展
材料⼀罗马⼈在思想意识⽅⾯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不是基于习俗。

——斯塔夫⾥阿诺斯材料⼆凡以遗嘱处分⾃⼰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的,具有法律上的效⼒不得为了任何个⼈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铜表法》任何⼈不能仅因为思想⽽受惩罚
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

——《民法⼤全》材料三妇⼥不得参与任何公务;因⽽他们不能担任法官,或⾏使地⽅官的职责,或提出诉讼,或为他⼈担保,或担任律师。

奴⾪和⾪农必须⽆条件地服从主⼈,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和⾪农必须严加惩治。

——《历史必修I政治⽂明历程》(岳麓版)请回答:(12分)
1)依据以上材料,结合已有知识,分析罗马法所经历的“理性”发展。

(4分)推动罗马法发展的因素是哪些?(2分)
2)根据材料⼆、三,你如何评价罗马法?(6分)
答案:1)“理性”发展:公元前5世纪,形成了《⼗⼆铜表法》,奠定了罗马法的基础;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只适⽤于公民内部《公民法》;进⼊帝国时代,形成了适⽤于境内各民族的共同法律“万民法”;公元212年,卡拉卡拉皇帝授予帝国全体⾃由民以公民权,“公民法”和“万民法”逐渐统⼀。

(4分)
因素:平民的⽃争、统治者的重视、⼤批法学家的研究推动、统治地域⼴⼤的国家的需要;(2分)
2)积极:法律保护以遗嘱形式分配财产的合法性,体现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不单独针对个⼈⽽制定;提倡思想⾃由,法律区别对待犯罪嫌疑⼈,对未成年⼈区别对待,刑不加未成年⼈,⽐较⼈性化,具有⾼度的灵活性,是罗马留给后⼈最持久的遗产,闪耀了理性的光辉,他的法律精神为欧洲近代法律和近代社会产⽣影响
局限:妇⼥没有公民权(性别歧视);奴⾪和⾪农没有任何权利;“任何⼈”不包括奴⾪;保护奴⾪主贵族的利益;(有阶级性)(6分)
C级专题三: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知识梳理】
漫长的欧洲中世纪是建⽴在封建制度基础之上的,它是⼀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西欧封建制度⼤体产⽣于6世纪下半叶,8世纪进⼀步发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

西
欧封建制度先后出现封建等级制、等级君主制、君主专制三种形式。

1、封建等级制:
⑴.产⽣和确⽴:(考点A)产⽣于6世纪下半叶,基本确⽴于11世纪前后;
⑵.采⾢改⾰:(考点B)
时间:8世纪上半期
改⾰者:法兰克宫相查理·马特
内容:变⽆条件的赏赐为有条件的分封。

影响:采⾢改⾰促进了封建制度的发展。

(总观点)
以下是对总观点的阐述:
1、采⾢连同居住其上的耕种者⼀起分封,加速了⾃由农民的农奴化过程。

2、后来,有条件的封建主也层层分封,由此逐渐形成封建等级制度。

3、在采⾢制度下,国王仅仅是名义上的全国最⾼⼟地所有者,实际权⼒有限
4、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逐渐变为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坐⼤,王国陷于分裂割据状态。

2、等级君主制(考点B)
⑴.背景:随着城市的复兴,商品经济的活跃,王权与市民携⼿,⼒图打破封建割据局⾯;
13世纪下半叶等级君主制形成;
⑵.主要内容: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种政权形式。

教会贵族、
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共同参政,组成等级代表会议,形成等级君主制。

在等
级君主制阶段,司法和军事等⽅⾯的权⼒渐渐集中到中央,等级代表会议则
主要掌握国家赋税和批准权和分摊权,市民阶层的利益开始受到重视。

等级
君主制是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的⼀个重要特征。

(3)影响: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

但是王权依旧有限,议会效率不⾼。

(注:等级君主制的形成不代表着封建等级制退出历史舞台。


3、君主专制(考点B)
概念:君主专制即君主集权,由君主个⼈控制着国家的⽴法、⾏政、军事、司法等⼀切⼤权。

与古代东⽅在封建社会初期就建⽴封建专制不同,西欧国家的君主专制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的,是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化时期的⼀种政治形态。

1、形成时间: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2、形成背景:
⑴.民族国家的形成推动英法两国王权的强化;
⑵.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强⼤的王权提供⽀持;
⑶.社会各阶层(贵族、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等)⼤多⽀持继续加强王权
3、影响:
⑴.君主专制形成初期,王权是进步的因素,它的的强化,有利于政治的统⼀,国家的稳固。

⑵.专制君主颁布⼀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随着君主专制强度不断增强,后期容易导致暴政,成为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重难点解析】
1、5到11世纪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渐趋完型期:
在经历了罗马⾪农制和⽇⽿曼⼈⽒族制,征服者上层与被征服的罗马贵族、基督教会,两种制度、三股势⼒结合,6世纪下半叶法兰克王国的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体形成。

农奴
劳动和地租剥削是西欧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给⾃⾜的庄园是西欧中世纪农村基本的经济和社会组织。

8世纪上半期法兰克王国的采⾢改⾰推动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经济上⾃给⾃⾜的封建庄园制、政治上的封建等级制以及分裂割据,世俗王权与教会神权同时统治欧洲的⼆元体制、思想⽂化领域经院哲学的⼀统天下成为11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的基本格局。

2、11到14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渐变期:
12、13世纪⽣产⼒提⾼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复兴、⾃治和市民阶层壮⼤;促使西欧社会开始从封建等级制向等级君主制转变。

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历史进步意义,在思想⽂化领域,适应市民⽣活和⼼理需要的市民⽂化也应运⽽⽣
13、14世纪城市商品经济继续发展,等级君主制推动社会发展;市民⽂学的发展,世俗⼤学的产⽣并发展,改变了天主教会控制社会思想的状况。

3、15到16世纪是西欧由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度转折的演变期:
这⼀时期西欧社会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产⽣并发展;资本原始积累开始;⼿⼯⼯场产⽣;政治上英、法形成统⼀的民族国家,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社会和⽂化领域中⽂艺复兴和宗教改⾰运动向天主教会和神学理论发起挑战,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资本主义社会产⽣了巨⼤的历史影响。

⽽新航
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扩张,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逐渐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

西欧正在⾛出封建的中世纪,想着崭新的资本主义社会迈进。

三.【拓展认识】
1.西周的封建等级制与西欧的封建等级制最⼤的区别在哪⾥?
有⾎缘关系的宗法等级制。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率⼟之滨,莫⾮王⾂。


2.古代中西⽅的等级制度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共同特征:
⾃上⽽下,呈⾦字塔形;政治上以少数⼈统治多数⼈
经济上少数⼈占有多数⼈的劳动;
引起被统治阶级和被压迫的等级的激烈反抗,造成社会动荡
四.【典型例题】
王权变迁
在中世纪西欧,中央(国王)与地⽅(领主、贵族、市民)势⼒经历了⼀个漫长的博弈
过程,欧洲的王权也呈现出三个显著的发展阶段。

问题:(11分)
(1)按⽰例填写表格。

(6分)
(2)简要评述13世纪和15世纪下半叶西欧的王权变化。

(5分)
参考答案:(1)①封建等级制度②等级君主制③王权⾄上,或社会各阶层⽀持王权加强,
或贵族依附王权。

(6分每空格2分)
(2)能结合时代背景评述两种制度王权得失(6分)13世纪的王权适应了城市复兴和
商品经济发展与市民阶层壮⼤的需要,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具有
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但未能消除割据隐患,议会决策效率较低。

(1分)(其它⾔之成理给分)
15世纪下半叶的王权加强适应了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产关系的发展,打击了⼤贵族
势⼒,稳定社会秩序;(2分)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

(1分)(其它⾔之成理给分)
(2011届奉贤⼀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马克思说:“中世纪是粗野的原始状态发展⽽来的。

它把古代⽂明、古代哲学、政治和
法律⼀扫⽽光,以便⼀切从头开始。

”然⽽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
各种因素通过⼀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会聚、互动。

从⽂化史的⾓度看,各种迹象充分
表明,⼈类正在⾛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

(1)马克思所说中世纪西欧的“粗野”状态在政治和宗教领域有何表现?(4分)
(2)近年来史学界对西欧中世纪有了新的诠释,认为“⿊暗的时代”⾥也有⼀些光明,
请⽤史实加以说明。

(4分)
(3)1500年前后,西欧是通过哪些历史运动⾛出中世纪的?(4分)
专题四⽤⽂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法探究历史
⼀、知识梳理:
史料:
⼀、史料的定义:
史料包括的内容是⾮常⼴泛的。

从总的⽅⾯讲,凡是⼈类过去活动的⼀切遗迹,都可以作为史料:甚⾄⾃然活动的遗迹,也可以作为史料。

如地震、⽕⼭爆发之类虽属⾃然现象,因其与⼈类⽣活有密切关系,所以也在史料的收集之列;不过我们⼀般讲历史,重点还在⼈类的社会活动上。

⼆、史料的分类:
1、从形式上分为⽂献史料、实物史料和⼝述史料。

⽂献史料
a.正式的史书:如⼆⼗四史等。

b.本⾝不是史书,但可以作史料来⽤。

如⽂学作品、地理书、⽅志、公⽂、私信、地契、家谱、类书等等。

如《诗经》,本来是⽂学作品,但它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对于西周史,它是相当重要的史料。

实物史料:遗址、遗迹、遗物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东西。

a.⼈与动物的化⽯。

像北京猿⼈、⼭顶洞⼈,这本⾝就是研究⼈类的史料。

b.⼈类制造和使⽤过的⼯具。

如⽯、⽟、⽊、铜、铁制的器具,都能反映当时的物质⽂明和⽣产发展的⽔平,是研究古代物质⽂明和艺术的宝贵史料。

特别是铜器,不仅数量多,艺术价值也很⾼。

c.古⼈类⽣活的遗址。

如西安半坡,它再现了新⽯器时代⼈类的居住和⽣活情况。

此外如秦始皇陵兵马诵、唐三彩陶器等,都部分的反映出当时的⽣活情况。

再如敦煌、云冈、龙门、麦积⼭等⽯窟,都是研究中国佛教艺术的宝贵史料。

⼝述史料:⼝头叙述的资料,包括神话、民间传说,当事⼈叙述,后⼈追忆,访谈等未⽤⽂字记录的材料。

2、从价值上分为第⼀⼿资料和第⼆⼿资料。

(1)第⼀⼿材料:⽆论是⽂字的、实物的资料,还是⼝头叙述的资料凡是当事⼈根据亲⾝经历写成或记叙的资料、有同时代⼈或距离那个时代⽐较接近的⼈记录下来的资料,都属于⽐较直接的证据,是所谓第⼀⼿材料(⼜称直接史料)。

第⼀⼿材料的价值最⾼。

它是历史研究最可信的资料。

⽐如甲⾻⽂是研究殷代历史的第⼀⼿材料,因为它是殷王占⼘的记录,是当时⼈、当事⼈的记录,与事实出⼊较⼩,因⽽价值最⾼。

现在我们研究殷商历史主要根据是甲⾻⽂,⽽不是《史记·殷本纪》等,因为后者不是当时⼈或当事⼈的记录,所以史料的价值就差多了。

(2)第⼆⼿资料:后⼈的有关说法则是⽐较间接的证据,我们称为第⼆⼿资料(⼜称转⼿史料)。

古书绝⼤多数都属于第⼆⼿的材料,只有少数例外。

例如《史记》,从黄帝写起,直写到汉武帝时代(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武帝本纪》是后⼈取《封禅书》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