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8-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专题4烃的衍生物限时课后特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4烃的衍生物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由于双酚A对婴儿发育、免疫力有影响,欧盟从2011年3月1日起禁止生产双酚A塑料奶瓶。

双酚A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它的分子式为C15H16O2
B.它在常温下呈液态,不溶于水
C.双酚A分子中碳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D.它显弱酸性,且能与浓溴水、酸性KMnO4溶液反应
解析:苯酚在常温下呈固态,则可推知双酚A常温下也应为固态。

答案:B
2.下列化合物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
A.戊烷B.戊醇
C.戊烯D.乙酸乙酯
解析: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只有3种
(CH3CH2CH2CH2CH3、、);戊醇的醇类
同分异构体就有8种(CH3CH2CH2CH2CH2OH、
),还有醚类异构体;戊烯的烯类同分异构体就有5种(CH3CH2CH2CHCH2、
CH3CH2CHCHCH3、、
),还有5种环烷烃类同分异构体;乙
酸乙酯的同分异构体超过3种[如CH3CH2CH2COOH、、HCOOCH(CH3)2、HCOOCH2CH2CH3、
CH3CH2COOCH3等],故题给四种物质中同分异构体数目最少的是戊烷,选A。

答案:A
3.在有机物分子中,若某个碳原子连接着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这个碳原子被称为“手性碳原子”。

凡是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物质一定具有光学活性,物质
有光学活性,发生下列反应后无光学活性的是()
A.与新制的Cu(OH)2作用
B.与银氨溶液作用
C.与NaOH水溶液共热
D.在催化剂存在下与H2加成
解析:与NaOH水溶液共热后得到
,使手性碳原子消失,而无光学活性。

答案:C
4.化学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和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C1,C和C1互为同分异构体,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
A.1种B.2种
C.3种D.4种
解析:根据题意,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可能是R1—COOCH2R2,其中R1—、R2—都是—C3H7,但结构不同,因—C3H7只有—CH2CH2CH3与—CH(CH3)2两种结构。

故有机物A也只有两种结构。

答案:B
5.生活中遇到的某些问题常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鱼虾放置的时间过久,会产生难闻的腥臭气味,应当用水冲洗,并在烹调时加入少许食醋
B.“酸可以除锈”“洗涤剂可以去油污”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C.被蜂、蚁蜇咬后会感到疼痛难忍,这是因为蜂、蚁叮咬人时将甲酸注入人体的缘故,此时若能涂抹稀氨水或碳酸氢钠溶液,就可以减轻疼痛
D.苯酚皂可用于环境消毒,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其原因是它们都可以杀死细菌
解析:洗涤剂除去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答案:B
6.酒精在浓硫酸作用下,不可能发生的反应是()
A.加成反应B.消去反应
C.取代反应D.脱水反应
解析:酒精分子中没有不饱和键,所以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A
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③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加入浓溴水后过滤取滤液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解析:实验①中乙烷会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实验③中生成的三溴苯酚能溶于苯。

答案:B
8.下表中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铜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沉淀,反之就没有;选项B中的SO2和乙烯都可以使溴水
褪色,所以无法确定是否含有乙烯;C
、D能达到实验目的,则本题的答案为B。

答案:B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COOH与R′OH发生酯化反应时生成ROOCR′
B.能与NaOH溶液反应,分子式为C2H4O2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
C.甲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D.甲醛与乙酸乙酯的最简式相同
解析:RCOOH与R′OH发生酯化反应时生成RCOOR′;B中有机物还可以是甲酸甲酯(HCOOCH3);甲醛的结构简式是HCHO,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是CH3COOC2H5,最简式不同。

答案:C
10.由1,3-丁二烯合成2-氯-1,3-丁二烯的路线如下:
,该合成路线中各步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A.加成、水解、加成、消去
B.取代、水解、取代、消去
C.加成、取代、取代、消去
D.取代、取代、加成、氧化
解析:反应①为1,3-丁二烯与Cl2的1,4-加成反应,反应②为卤代烃的水解(或取代)反应,反应③为烯烃与HCl的加成反应,反应④为醇的消去反应。

答案:A
11.苯酚()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氢气加成得到环己醇()。

下面关于这两种有机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都能溶于水,但溶解性都比乙醇要差
B.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C.苯酚是比碳酸酸性更强的酸,环己醇则显中性
D.苯酚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环己醇加入FeCl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解析:苯酚显弱酸性,但其酸性弱于碳酸。

答案:C
12.下列对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CH3CH2OOC—COOCH2CH3,二乙酸乙二酯的结构简式为CH3COOCH2CH2OOCCH3,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A正确;互为同系物的物质具有相同的通式,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相同,B错误;CCl2F2呈四面体结构,属于极性分子,C错误;油脂是小分子,D错误。

答案:A
13.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 mol苹果酸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 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 mol H2
D.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苹果酸中含有—OH和—COOH,二者均能发生酯化反应,A项正确;
1 mol苹果酸只能与
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B项错误;1 mol苹果酸与足量
金属Na反应生成1.5 mol H2,C项错误;与苹果酸是同种物质,D项错误。

答案:A
14.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迷迭香酸与溴单质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B.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9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D.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5 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解析:该有机物结构中含有酚羟基和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取代反应和加成反应,故A项错;1分子迷迭香酸中含有2个苯环,1个碳碳双键,则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7 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项错;1分子迷迭香酸中含有4个酚羟基、1个羧基、1个酯基,则1 mol迷迭香酸最多能和6 mol NaOH发生反应,D项错。

答案:C
15.CPAE是蜂胶的主要活性成分,可由咖啡酸合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咖啡酸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B.可用金属钠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残留苯乙醇
C.1 mol苯乙醇在O2中完全燃烧,需消耗10 mol O2
D.1 mol CPAE水解时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解析:因C—C键和O—H键都能旋转,因此咖啡酸中所有原子均可处于苯环所在的平面内;因咖啡酸、苯乙醇、CPAE都能与金属钠反应,故不能用金属钠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残留有苯乙醇;苯乙醇的分子式为C8H10O,1 mol苯乙醇完
全燃烧需消耗O2(8+10
4-
1
2) mol=10 mol;因CPAE除含1个酯基外,还含有2
个酚羟基,故1 mol CPAE水解时,最多可消耗3 mol NaOH。

答案:B
16.某有机物甲经氧化后最终得到乙(分子式为C2H3O2Cl);而甲经水解可得丙,1 mol丙和2 mol乙反应得一种含氯的酯(C6H8O4Cl2);由此推断甲的结构简式为()
A.ClCH2CH2OH B.OHC—O—CH2Cl
C.ClCH2CHO D.HOCH2CH2OH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物中常见官能团的相互转化。

由乙的分子式:C2H3O2Cl,推知乙的不饱和度为1,由乙又能与丙发生酯化反应,所以乙的结构简式为CH2ClCOOH。

乙又是由甲氧化而成的,所以甲的结构简式为CH2ClCH2OH。

甲经水解可得丙,1 mol丙和2 mol乙反应得一种含氯的酯(C6H8O4Cl2),所以丙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2OH。

答案: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5分)已知下列信息:
Ⅰ.在一定条件下甲苯可与Br2发生反应,生成邻溴甲苯与对溴甲苯;
Ⅱ.C6H5—SO3H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苯:
C6H5—SO3H+H2O―→C6H6+H2SO4
欲以甲苯为原料合成邻溴甲苯,设计的合成路线如下:
根据以上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合成的最终结果,仅在甲基的邻位引入了一个溴原子。

根据信息Ⅰ,如果让甲苯与溴直接反应,将生成邻溴甲苯与对溴甲苯,而对溴甲苯并不是我们需要的产物。

为使之不生成对溴甲苯,利用题给信息,可让甲苯与浓硫酸先发生反应,在甲基对位引入一个—SO3H,从而把甲基的对位占据,下一步与溴反应时溴原子只能取代甲基邻位上的一个H原子,最后根据信息Ⅱ将—SO3H去掉即可。

答案:(1)在—CH3的对位引入—SO3H,防止在这个位置上引入溴原子而生成副产物对溴甲苯(2分)
18.(7分)有A 、B 、C 三种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1,2-二溴乙烷――→溴水气体――→H 2SO 4170℃A 氧化还原B ――→氧化C
其中B 可发生银镜反应,C 与A 在浓H 2SO 4作用下受热生成有香味的液体。

(1)A 、B 、C 的结构简式和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 →B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 →C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 →A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已知A 、B 、C 为烃的衍生物,A ――→氧化B ――→氧化C ,说明A 为醇,B 为
醛,C 为羧酸,且三者碳原子数相同;醇在浓H 2SO 4加热至170 ℃时产生的气体与溴水加成得1,2-二溴乙烷,则A 为乙醇,B 为乙醛,C 为乙酸。

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并加热。

答案:(每空1分)(1)CH 3CH 2OH ,乙醇 CH 3CHO ,乙醛 CH 3COOH ,乙酸
(2)2CH 3CH 2OH +O 2――→催化剂

2CH 3CHO +2H 2O (3)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4)CH 3CHO +H 2――→催化剂

CH 3CH 2OH (5)CH 3COOH +C 2H 5OH 浓H 2SO 4△CH 3COOC 2H 5+H 2O
19.(11分)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中加入过量的乙醇,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上述实验步骤改为在蒸馏烧瓶内先加入乙醇和浓硫酸,然后通过分液漏斗边滴加乙酸,边加热蒸馏。

这样操作可以提高酯的产率,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拟分离粗产品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的混合物,下列框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
则试剂a 是________,分离方法Ⅰ是________,分离方法Ⅱ是________,试剂b 是________,分离方法Ⅲ是________。

(5)甲、乙两位同学欲将所得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提纯,在未用指示剂的情况下,他们都是先加NaOH 溶液中和酯中过量的酸,然后用
蒸馏法将酯分离出来。

甲、乙两人实验结果如下:
甲得到了显酸性的酯的混合物;
乙得到了大量水溶性的物质。

丙同学分析了上述实验目标产物后认为上述实验没有成功。

试解答下列问题:
①甲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实验失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备及产品混合物的分离。

物质制备过程中,往往使廉价的反应物过量,以提高另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同时要及时分离出产品,以使反应正向进行。

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液,先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它可以使乙酸转变成乙酸钠,同时溶解乙醇,而乙酯乙酯不溶于此溶液,分离出乙酸乙酯后用无水Na2SO4干燥。

余下的水层溶液再用蒸馏法分离。

答案:(1)碎瓷片(1分)防止液体暴沸(1分)
(2)提高乙酸的转化率(1分)
(3)及时蒸出有机物,有利于酯化反应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1分)
(4)饱和Na2CO3溶液(1分)分液(1分)蒸馏(1分)硫酸(1分)蒸馏(1分)
(5)①所加的NaOH溶液较少,没有将剩余的酸中和(1分)
②所加的NaOH溶液过多,使酯完全水解(1分)
20.(7分)美国化学家R.F.Heck因发现如下Heck反应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

(X为卤原子,R为取代基)
经由Heck反应合成M(一种防晒剂)的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M的分子结构中可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

a.取代反应b.酯化反应
c.缩聚反应d.加成反应
(2)C与浓H2SO4共热生成F,F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F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D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G,G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B的反应中,检验A是否反应完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K符合下列条件: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且苯环上只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K与过量NaOH溶液共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M分子中含有酯基,能够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a正确;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不能发生缩聚反应和酯化反应。

(2)根据题中转化关系,可以推断C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2OH,则F
的结构简式为,D的结构简式为
,D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加聚反应,得到高分子
化合物G的结构简式为。

(3)A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O,检验A是否完全反应可以选用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

(4)根据K
的结构特点,可以推断K的结构简式为(X为卤原子),K与
△过量NaOH溶液共热的反应方程式为+2NaOH――→
+NaX+H2O。

答案:(1)ad(1分)(2)(CH3)2CHCH=CH2(1分)
(1分)
(3)银氨溶液(或新制的Cu(OH)2)(2分)

(4)+2NaOH――→
+NaX+H2O(2分)
21.(10分)【实验目标】探究乙醇与钠反应时乙醇分子的断键部位。

【提出假设】假设1乙醇与钠反应,断裂乙醇分子中的碳氢键;
假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夹持装置省略)。

【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2)取一块钠用滤纸吸干煤油,并除去表面氧化物,称取6 g钠(足量)放入甲装置烧瓶A中,用量筒准确量取无水乙醇5.8 mL(密度为0.8 g·cm-3),装入分液漏斗;(3)调平B、C装置液面;(4)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将乙醇全部滴入烧瓶;(5)待反应完毕后,读数。

【问题讨论】(1)检验甲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测定气体体积的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1120 mL(标准状况),通过计算推知,________正确(填“假设1”“假设2”或“假设3”)。

(4)有人认为可以用乙装置代替甲装置完成本实验,你认为乙装置相对甲装置,乙装置________甲装置(填“优于”或“劣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乙醇中含有少量水,测得气体体积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乙醇与钠反应产生氢气,可能断裂碳氢键,也可能断裂氧氢键(假设2),还可能同时断裂碳氢键和氧氢键(假设3)。

(1)检验装置气密性,首先形成一个封闭体系,然后改变温度或缩小体积,增大装置内气体压强,观察现象。

(2)收集气体时,应使温度和压强与外界条件相同,必须先冷却(乙醇与钠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其次调平B、C管液面,最后平视读数。

(3)若假设1正确,则有2CH3CH2OH―→5H2;若假设2正确,则有2CH3CH2OH―→H2;若假设3正确,则有CH3CH2OH―→3H2。

m(CH3CH2OH)=5.8 mL×0.8 g·cm-3=4.64 g,
n(CH3CH2OH)≈0.1 mol,n(H2)=
1.12 L
22.4 L·mol-1
=0.05 mol,经计算可知,1 mol
CH3CH2OH与足量钠反应产生0.5 mol H2,推知假设2正确。

(4)乙装置比甲装置多了一根恒压管,优点是液体能顺利流下,但是收集气体时恒压管中残留有气体,使测得H2的体积偏小,定量实验的关键是提高准确度,故甲装置优于乙装置。

(5)2Na+2CH3CH2OH(M r=92)―→2CH3CH2ONa+H2↑,2Na+2H2O(M r=36)===2NaOH+H2↑,等质量的乙醇和水分别与钠完全反应,水产生的H2量多。

答案:【提出假设】只断裂氧氢键(1分)同时断裂碳氢键和氧氢键(1分) 【问题讨论】(1)在B、C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酒精灯微热烧瓶A,B装置中液面下降,C管液面上升;停止加热,恢复原状,说明装置不漏气(或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C管加水,使C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停止加水,片刻后,B、C管液面差保持不变,证明甲装置气密性良好)(2分)
(2)①先冷却至室温(使装置中气体温度与室温相同);②上下移动C管,使B 管与C管液面相平(确保收集气体的压强与外界大气压相等);③平视读数(视线与C管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或相切)(2分)
(3)假设2(根据上述假设调整顺序)(1分)
(4)劣于(1分)见解析(1分)(5)偏大(1分)
22.(12分)研究小组设计用含氯的有机物A合成棉织物免烫抗皱整理剂M 的路线如下(部分反应试剂和条件未注明):
已知:①E的分子式为C5H8O4,能发生水解反应,核磁共振氢谱显示E分子内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其个数比为3∶1。

乙醇钠
②ROOCCH2COOR′+CH2=CHCOOR″――→
(R、R′、R″代表相同或不相同的烃基)
(1)A分子中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

(2)D→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反应所需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 1 mol E与 2 mol J反应生成 1 mol M,则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6)E的同分异构体有下列性质:①能与NaHCO3反应生成CO2;②能发生水解反应,且水解产物之一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该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__种,其中任意1种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7)J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解析:(1)铜作催化剂,A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且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表明A中存在羟基;(2)E中存在4个O,可能含有两个酯基,只有2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分子应呈对称结构,推断出E的结构简式为CH3OOCCH2COOCH3,
反推出D 为HOOCCH 2COOH ,C 为OHC —CH 2—CHO ,B 为HOCH 2CH 2CH 2OH ;
(3)由于A 中含有氯原子和羟基,得出A 为ClCH 2CH 2CH 2OH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作用下能水解成醇;(4)A 催化氧化成ClCH 2CH 2CHO ,进一步氧化成G :ClCH 2CH 2COOH ,结合已知②,G →H 应是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酸,然后H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J :CH 2=CHCOOCH 3;(5)根据已知②写出E +J →M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6)能与NaHCO 3反应生成CO 2表明有机物中必含有—COOH ,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结构中必含有HCOO —,然后采用取代CH 3CH 2CH 3中两个氢的方法写出同分异构体。

答案:(1)羟基(1分)
(2)HOOCCH 2COOH +2CH 3OH 浓硫酸

CH 3OOCCH 2COOCH 3+2H 2O(2分)
(3)NaOH 水溶液(1分)
(4)ClCH 2CH 2COOH +2NaOH ――→醇

CH 2=CHCOONa +NaCl +2H 2O(2分) (5) (1分)
(6)5(2分) HCOOCH 2CH 2CH 2COOH 、
(任写1种即可)(1分)
(7)(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