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题最新耳鸣耳聋幻灯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第五页,共二十七页。
据耳鸣的性质,可分为主观性耳鸣(耳 鸣声仅患者本人可以听到)和客观性耳 鸣(患者和检查者均可听到,亦称他觉 性耳鸣)两大类,前者常见,约占95% 以上:
后者少见,又可分为以下两种: 1)血管性耳鸣:如血管畸形、A.V.瘘、
动脉瘤等,特点是频率常与心跳或脉搏 同步,可以用听诊器听到响声,用力(yòng lì) 压迫相应血管时,耳鸣可以减轻或消失。
根据耳聋发生部位和性质不同,可将其 分为三类: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 混合性聋。
8
第八页,共二十七页。
传音性聋系传音变压装置发生障碍,影 响声波传导所致。
感音性N性聋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 听N、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N 冲动传导等发生障碍。
粗略统计世界上耳聋患者(huànzhě)约占总人 口的6%左右,传导性聋占40%,神经性 聋占60%。
6
第六页,共二十七页。
2)肌肉收缩性耳鸣(ěr míng):临床上表现为 恼人的“卡嗒卡嗒”声,如咽鼓管异常 开放,引起与呼吸节律同步的耳鸣(ěr , míng) 如风箱来回声,强度不一,音调低。
7
第七页,共二十七页。
2、耳聋
国际通用的耳聋分级为国际标准(biāozhǔn)化 组织(ISO)1964年公布的标准(biāozhǔn), 以500Hz、1000Hz和2000Hz的平均听阈 为准,听力损失26~40dB、41~55dB、 56~70dB、71~90dB和>90dB依次为轻 度聋、中度聋、中重度聋、重度聋和极 度聋。
15
第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诊断 】 (zhěnduàn)
诊断要点 由于耳鸣、耳聋常为多种耳病的症状之
一,因此必须通过详细的病史(bìnɡ shǐ)询问及 有关检查,找出其可能的原发疾病。 (1)病史: (2)临床症状 耳鸣:可急性起病,亦可缓慢起病;既 可为单侧亦可为双侧;可呈持续性,也 可呈间歇性;
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它可发生 于单侧,也可发生于双侧,有时患者自 觉鸣声来自头颅内部,可称为“颅鸣” 或“脑鸣”。 耳聋(hearing loss)指不同程度的听力 减退。 (tīnglì)
2
第二页,共二十七页。
2、别名: 在中医古籍中耳鸣有聊啾、苦鸣、蝉鸣、
耳数鸣、耳虚鸣、暴鸣、渐鸣等不同(bù tónɡ) 的名称。 耳聋又有暴聋、卒聋、猝聋、厥聋、久 聋、渐聋、劳聋、虚聋、风聋、火聋、 毒聋、气聋、湿聋、干聋、聩聋、阴聋、 阳聋等不同的名称。
3
第三页,共二十七页。
3、说明 :
(shuōmíng)
耳鸣与耳聋临床上常常同时或先后出现, 如《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谓:“耳 鸣者,聋之渐也”,二者的病因病理及 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也基本相似,故本节 将耳鸣与耳聋合在一起进行讨论。
西医学的突发性聋、爆震性聋、传染病 中毒性聋、噪声性聋、药物中毒性聋、 老年性聋、耳硬化症以及原因不明的感 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及耳鸣等疾病, 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施治。
[要求]
耳鸣 耳聋 (ěr míng)
1、掌握耳鸣耳聋的分型症状特点
2、掌握现代医学耳鸣耳聋的分类和程度划分(huà fēn)
3、熟悉耳鸣耳聋的治疗
4、了解耳鸣耳聋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
1
第一页,共二十七页。
[概述 ] (ɡài shù)
1、含义: 耳鸣(tinnitus)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
14
第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5. 肾精亏损 先天肾精不足,或后天病后失养,伤及肾精,或年
老肾精渐亏等,均可导致肾精亏损,肾阴不足,则 虚火内生,上扰耳窍;肾阳不足,则耳窍失于温煦, 二者均可引起耳鸣或耳聋。
6. 气血亏虚
饮食不节,或劳倦、思虑过度,致脾胃虚弱,清阳 (qīnɡ yánɡ)不升,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而致气血亏虚, 不能上奉于耳,耳窍经脉空虚,导致耳鸣或耳聋。 或大病之后,耗伤心血,心血亏虚,则耳窍失养而 致耳鸣耳聋。
1)遗传性:家族史、父母近亲结婚 2)先天性:母亲妊娠史、分娩史,小儿
疾病(jíbìng)史、发育史。 3)老年性聋 4)炎症性:急性传染病,病毒性聋等 5)药毒性:达100多种,先耳鸣耳聋,
后发生双侧对称性感音N性聋。
11
第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6)创伤性:如头部外伤,内耳冲击伤, 急、慢性声损伤(噪声性聋)
26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耳鸣 耳聋。耳鸣(tinnitus)指患者自觉耳中鸣响而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源。根据发 病原因不同可分为耳源性耳鸣与非耳源性耳鸣两大类。临床上大约有40%的耳鸣病人找不到 明显的病因。5)药毒性:达100多种,先耳鸣耳聋,后发生双侧对称性感音N性聋。7)特发 性聋:不明,可能与内耳血供障碍或病毒感染有关(yǒuguān),多单侧发病。传导性鸣聋大多 可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而恢复听力。26ຫໍສະໝຸດ 16第十六页,共二十七页。
耳鸣的音调可呈高音调(如蝉鸣声、汽 笛声、口哨声等),亦可呈低音调(如 机器声、隆隆声等);一般在夜间或安 静时加重。
耳聋:轻者听音不清,重者完全失听。 突发耳聋者以单侧为多见,常伴有耳鸣 及眩晕,少数(shǎoshù)亦有双侧同时发生者; 缓慢发生的渐进性耳聋多为双侧。部分 耳聋可呈波动性听力下降。
第二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7)特发性聋:不明,可能与内耳血供障 碍或病毒感染有关,多单侧发病
8)自身免疫性聋 9)肿瘤致聋:听N瘤 10)其它(qítā):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
甲状腺病变、肾病等
12
第十二页,共二十七页。
中医 1.风热侵袭(qīnxí) 由于寒暖失调,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
肺失宣降,致外邪循经上犯耳窍,清空 之窍遭受蒙蔽,失去“清能感音,空可 纳音”的功能,而导致耳聋或耳鸣。 2.肝火上扰 外邪由表而里,侵犯少阳;或情志抑郁, 亦或暴怒伤肝,致肝失调达,气郁化火, 均可导致肝胆火热循经上扰耳窍,引起 耳鸣耳聋。
22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七页。
(4)气滞血瘀 主证:耳鸣耳聋,病程可长可短,全身
可无明显其它症状,或有爆震史,舌质 暗红或有瘀点,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xínɡ qì)通窍。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23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5)肾精亏损
主证:耳鸣如蝉,昼夜不息,安静时尤 甚,听力逐渐下降+肾精亏损证
传导性鸣聋大多可通过药物治疗或手术 治疗而恢复听力。
感音神经性聋的治疗原则是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的是尽早恢复 内耳供血、供氧(如使用血管扩张剂、 神经营养药物、高压氧等),争取恢复 或部分恢复已丧失(sàngshī)的听力。
对于病程较长的感音神经性聋,可利用 其残余听力佩带合适的助听器,若全聋 者,可行人工耳蜗植入。
加减。
25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七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与方案) 1、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ěr míng)耳聋:立足
于中药的整体调节为主配合适当的西药 治疗各类感音N性聋和主观性耳鸣(ěr ; míng) 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成果为临床治疗 提供了科学实验依据,主要在“耳聋治 肾”、“肾气”的研究上 2、中西医结合预防耳鸣耳聋的实验研究 1)活血化瘀的中药 2)补肾作用的中药 3、针灸防治耳鸣耳聋方面
4
第四页,共二十七页。
【病因 病机】 (bìngyīn)
1、耳鸣的发生机制还不是很明确: 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可分为耳源性耳鸣与
非耳源性耳鸣两大类。 耳源性耳鸣又可分为传导性耳鸣、感音
神经性耳鸣及中枢性耳鸣,凡是引起耳 聋的所有疾病均可以引起耳鸣。 非耳源性耳鸣可出现(chūxiàn)于一些全身性的 疾病中。 临床上大约有40%的耳鸣病人找不到明 显的病因。
13
第十三页,共二十七页。
3.痰火郁结 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使脾胃受伤,
或思虑过度,伤及脾胃,致水湿不运, 聚而生痰,久则痰郁化火,火性上炎, 痰借火力上升,郁于耳中,壅闭清窍, 从而导致耳鸣耳聋。
4.气滞血瘀 情志抑郁不遂,致肝气 郁结 (gānqì) ,气机不
畅,气滞则血瘀;或因跌扑爆震、陡闻 巨响等伤及气血,致瘀血内停;亦或久 病入络,均可造成耳窍经脉壅阻,清窍 闭塞,发生耳鸣或耳聋。
治法:补肾填精,滋阴潜阳。
方药(fāngyào):耳聋左慈丸加减。
亦可选用杞菊地黄丸或左归丸等加减。
若偏于肾阳虚,治宜温补肾阳,可
选用右归丸或肾气丸加减。
24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七页。
(6)气血亏虚 主证:耳鸣耳聋,每遇疲劳之后加重
+脾气虚弱证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通窍。 方药:归脾汤加减。 若气虚(qìxū)为主者,亦可选用益气聪明汤
17
第十七页,共二十七页。
(3)检查:对耳鸣、耳聋者一般可选择 进行以下检查:
①外耳道及鼓膜检查。 ②听力学(lì 检 xué) 查:如音叉试验、纯音测
听、耳鸣音调与响度测试、声导抗测试、 电反应测听等。 ③影像学检查:如颞骨及颅脑X线、CT、 MRI等检查。
18
第十八页,共二十七页。
【辨证 及治疗】 (biànzhèng)
19
第十九页,共二十七页。
分型论治 (1)风热侵袭 主证:突起耳鸣,如吹风样,昼夜不停,
听力(tīnglì)下降,或伴有耳胀闷感。 +风热 表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银翘散加减。
20
第二十页,共二十七页。
(2)肝火上扰 主证:耳鸣(ěr míng)如闻潮声或风雷声,耳聋
时轻时重,多在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耳 鸣 耳聋加重 (ěr míng) +肝火炽盛证 治法:清肝泄热,开郁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21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七页。
(3)痰火郁结(yùjié) 主证:耳鸣耳聋,耳中胀闷,头重头昏,
或见头晕目眩 +痰浊中阻证 治法:化痰清热,散结通窍。 方药:清气化痰丸加减。
9
第九页,共二十七页。
传导性聋病因 (外耳、中耳)气导 ≤60db,骨导正常,在噪声较大的环境 中接受语言的能力往往和正常者相仿。
1)遗传性:先天性外耳或中耳畸形,耳 镜及X线检查可以(kěyǐ)诊断。
2)外伤性: 3)炎症性: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0
第十页,共二十七页。
感音N性聋病因(耳蜗、蜗后)最常见, 多为不可逆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