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医文化
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

西方医学还没传到我国时,没有“中医”这个名词。

此前,“中医”有很多称谓:岐黄、青囊、杏林、悬壶、橘井等。


个名称都与一个有趣的故事相关。

例如,“中医”的第一个名字“岐黄”来自《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黄帝与被称为“天师”的歧伯讨论医学的书,后世的人们称《黄帝
内经》中的医学为“岐黄之术”。

《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医学的经典,所以“岐黄”就
成了中医的代名词;又如鲜为人知的“橘井”,说的是西汉道士苏耽的故事。

苏耽事母至孝,成仙之前告诉母亲将有瘟疫流行,饮服井水泡橘叶可防治。

第二年疫病爆发,他母亲
用这个办法救治了无数病人。

为纪念其功德,后人用“橘井泉香”来称赞中医。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其中有“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话。

意思是有病而不医治,却常常因为合乎医理而自己痊愈。

这并不是让我们有病扛着
不治,而是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

人体常常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阴阳平衡,这
样病痛往往不药而愈。

这正是中医的奥妙:通过调节人体各项机制,使之达到平衡而实现
治病救人的目的。

我们现在说的“中医”是鸦片战争前后才出现的。

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
的西医为了区别中西医学,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

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以法律形式将中国医学命名为“中医”,人们又称之为“汉医”“传统医
学”“国医”等。

中医的原理和精神可以用两个字来简单概括,就是“中和”。

汉代说的“中医”,“中”虽然不是“中和”之意,但“有病不治,常得中医”这句
话却深得中医理论的精髓: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平衡,人才不会生病。

如果阴阳失衡,
疾病就来了。

中医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就是说身体没有阳燥,又不阴虚,一
直保持中和之气,就会百病全无。

为实现“中和”这一保持健康的最终目标,中医采用古
代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哲学理论,来解释生命的秘密。

中医学中的精气
学说认为,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就是气聚合在一起而产生的,气散了形体就灭亡了;不光人体,天下万物都是气构成的;正是有了这个气,万物才生生不息,变化不止。


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认为,人是由气聚合成的,气分阴阳,只有阴阳调和才能保持健康;人
有五脏六腑、八脉十三经,脏腑是聚藏气的地方,经脉是疏导气的管道,脏腑的健康情况
又通过经脉穴位,乃至发、牙、舌、耳、唇、眉、指甲、皮肤等外表器官表现出来,五脏
分别对应五官、五色。

中医专家可以通过经脉穴位、五官五色出现的异常来判断疾病情况,并通过多种手段辨证施治,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中医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止于治病,更进一步是帮助人类达到如同在《黄帝内经》中所
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即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境界。

它不光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
一种哲学、一种文化,是在中华文明这株万年巨树上结出来的硕果。

尽管传统的中医学观
念与源于欧洲现代科学的西医学并不能完全相容,但是我们应当乐观地看到,中医和西医
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两大医学必然会在实践中互相完善,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编自中国经济出版社《中医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名思义,中医,就是中国的医学,这是相对于西方医学而言的。

在西方医学传到
中国以前,中国文献中没有“中医”二字,但有其他多种称谓。

B.中国流传着许多赞誉中医的动人故事,例如“橘井泉香”歌颂西汉道士苏耽及其母
亲的功德,母亲在瘟疫爆发之年用井水泡橘叶救治了无数患者。

C.有些病痛,患者无需就医自会痊愈,这是因为人体具有自身调节功能,这种自身调
节往往可以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这样有些病痛就会不药而愈。

D.我们通常说的“中医”,源于鸦片战争前后,是英国的西医给中国医学起的名称,
以区别中西医学;1936年,国民党政府正式以法律的形式命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和”二字,是对中医原理和精神的简单概括,意思是身体保持中和之气,无阳燥,不阴虚,就会百病全无;反之,阴阳失衡,就会疾病缠身。

B.为了解释生命的秘密,实现“中和”这一保持健康的最终目标,中医学以中国古代
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哲学理论为理论基础。

C.人是由气聚合而成的,这是中医学中的精气、阴阳、五行三种学说的共识;阴阳、
五行学说还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八脉十三经是气的聚藏之地。

D.中医专家之所以能够通过经脉穴位、五官五色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是因为经脉穴
位以及发、牙、舌、皮肤等外表器官可以反映脏腑的健康情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黄帝内经》是中国早期的医学经典,后人称其医学为“岐
黄之术”;真人、至人、圣人、贤人,是书中提出的四种典范人物。

B.中医强调人体自身调节对健康的重要性,但并不主张有病扛着不治。

班固《汉
书·艺文志》中“有病不治,常得中医”的记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C.中医是中华文明的巨树结出的硕果,它不仅是一种医学技术,更是一种哲学、一种
文化。

它的最终目标不单是治病,更是帮助人类达到至高境界。

D.中医和西区都是人类文明的成果,尽管两大医学在观念认识上绝不相容,但二者必然会在实践中取长补短,互相完善,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1.A
2.C
3.D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