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高考历史二轮综合提高复习: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转型

合集下载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强化练习: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强化练习: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滨州一模)统计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产业结构是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

这主要缘于(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D.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解析:选C。

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不足,故选C项;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跟资本构成比例无关,排除A项;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是指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的不合理,排除B项;“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

2.(2019·济宁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

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

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解析:选C。

通过题干可知,广州海关的出口商品逐年增加,而其纳税收入却逐年减少,说明广州海关没有很好地行使职权,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海关的税收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没有关系,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而不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不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项。

3.(2019·日照一模)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

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

“内”字的添加反映出( )A.洋务派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离C.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D.曾国藩对西学认识上的局限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的湘军是由地方乡勇组建而成的,不直接隶属于清廷,加一个“内”字是表明湘军只是一支地方武装,并没有图谋不轨和“放眼天下”的野心,这反映出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故选C项;洋务派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具有走向世界的意识,排除A项;根据材料“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可知,材料主旨强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未涉及生产与市场关系、中学与西学关系,排除B、D两项。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五) 求生——中国近代经济生活的变迁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跟踪检测(五)  求生——中国近代经济生活的变迁

专题跟踪检测(五)求生——中国近代经济生活的变迁(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莆田二模)下表为“晚清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统计表。

据此可知,清末()年代指数年代指数1821~1830 100 1871~1880 801831~1840 92 1881~1890 801841~1850 92 1891~1900 781851~1860 87 1901~1911 781861~1870 82(晚清卷)》A.近代农业未能有效发展B.自然环境恶化影响了农业生产C.列强加强控制传统农业D.近代农业经济全面落后于西方解析:选A根据图表可知晚清小农经济占主导,单位面积农产量指数下降,故选A项;强调自然条件,忽视了特定的历史背景,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的问题不只清末存在,排除B项;在这段时间内,列强侵略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为主,单产下降不能说明C项中“控制加强”,排除C 项;材料未涉及西方与中国比较,排除D项。

2.(2019·新乡三模)据1937年的一份调查显示,贵州省各县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差最高达到25倍,最低也有3倍,平均为7~15倍。

这种悬殊的农产品价格差主要体现了() A.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B.工业原料的强劲需求C.传统自然经济的特点D.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解析:选C由材料中1937年贵州省各县农产品价格差较大,这是由各县生产农产品的差异性决定的,也说明各县农产品大多只在本县流通,体现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 项。

3.(2019·郑州二模)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

这表明洋务企业()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解析:选C据材料“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可知1865年后的洋务企业的经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给工人工资,并未涉及保障工人的权益,排除A项;材料虽然说明了实行雇佣劳动,按照技术高低定工资,但这并不能说明已经脱离了落后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是否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排除D项。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9讲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二 近代史部分 第9讲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件

专题二近代史部分第9讲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考点一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1主干知识排查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入侵,外国商品的冲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织”与“耕”分离;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3.影响:瓦解了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条件(国内市场、自由劳动力)。

二、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逐渐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

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三、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3.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派遣留学生。

4.意义: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热考重点深化1.从社会转型视角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五大变化(1)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3)生产力的质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4)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常考题型:5.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1、鸦片战争后,依附于外商的买办首先在上海诞生;至60年代买办“于士农工商之外,别成一业”,广州有不少失去垄断特权的行商纷纷到上海充当买办。

据此推知()A. 广州行商最具买办职业优势B. 买办社会地位高于“四民”C. 中国主动融入世界市场D. 上海外贸地位逐渐提升2、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3、《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一文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江苏、广东、上海之各种土产。

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西洋货竞占于该业市场矣。

故该业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广货铺,复曰洋货铺。

”由材料可以得出( )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4、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

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

因此,在1872 年后的第二阶段中,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 )A.依靠商办发展军用工业B.意在追求利润缓解经费压力C.化解了清政府财政危机D.军工产品的市场化趋势明显5、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 年每日产量已超过一千吨,而1898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

由此可见(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中国已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C.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D.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6、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07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07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专题七冲击转型——近现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微点1 欧风美雨——工业化浪潮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1.从社会转型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2)阶段特征近代前期: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近代后期:除了原有的三种经济形态外,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其中新民主主义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日益发展壮大,最终赢得了胜利。

(3)主要经济成分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及影响因素(1)发展过程: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2)影响因素及启示微点2 探索前行——中国近现代经济体制的探索与调整1.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1)近代前期西方工业文明对传统经济模式的冲击——晚清政府经济政策的四调整:同光新政(近代化起步);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戊戌新政;清末新政。

(2)近代后期经济模式的调整与变革——国民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三应对①统治前期: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经济政策。

②抗日战争时期:采取统制经济政策。

③统治后期:采取了强征苛捐杂税、滥发纸币等经济政策。

2.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次探索微点3 气象更新——近代物质文明演变与社会生活变迁1.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1)变迁之根源——社会的变异性: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文明进入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冲突与融合之势,新旧事物呈现摒弃与吸收之势。

(2)变迁之趋向——政治的导向性:政治导向和政府政策直接引导社会习俗的变迁,以风俗改良为宗旨的社会团体也与政府的政策遥相呼应。

(3)变迁之催化——商业发展的趋利性:“重商”政策开始推行,世人重商一度成为引领潮流的时尚。

(4)变迁之前奏——思想的革新性:在西方文明中新的文化价值观的浸润下,一种崭新的社会风俗开始出现。

2020高考历史二轮5.中国近现代的经济生活

2020高考历史二轮5.中国近现代的经济生活

C.在华英人不了解中国市场
√ D.中国传统经济具有超强的稳定性
1 2 变式训练 3 4 5 变式训练
解析 材料反映出英国人的洋布在中国滞销,中国人仍然喜好土布。这说明中国的 自然经济对资本主义侵略的抵制作用,故D项正确。 A、B、C三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均排除。
1 2 变式训练 3 4 5 变式训练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变式训练 3 4 5 变式训练
解析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中国人借用外国人的名字经办新式企业,有助于 减少办厂阻力,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故B项正确; 民间设厂高潮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A项错误; 中国人创办近代新式企业对于外国资本来说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另外,外国资本大 量输入是在甲午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错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企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不能完全扭转中国对外贸易 的入超局面,D项错误。
3.(2017·课标全国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
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
种变化反映了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解析 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 (“协造”),这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故B项正确。 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商办,A项错误; 材料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研究题干设问词 “表明”,就是表示清楚,是对事物本身的清楚表达。“表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现 象,选项中对这一历史现象或历史事物的原因分析或影响分析基本上不是正确的答案。 例如本题题干材料呈现给我们的是洋货在中国市场畅销的情况,A、D两项是从原因 的角度来阐述的;B项是从结果或影响的角度来阐述的,它们都不是正确选项。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强化练习: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强化练习: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滨州一模)统计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产业结构是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

这主要缘于()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D.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解析:选C。

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不足,故选C项;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跟资本构成比例无关,排除A项;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是指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的不合理,排除B项;“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

2.(2019·济宁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

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

这种现象说明()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解析:选C。

通过题干可知,广州海关的出口商品逐年增加,而其纳税收入却逐年减少,说明广州海关没有很好地行使职权,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海关的税收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没有关系,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而不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不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项。

3.(2019·日照一模)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

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

“内”字的添加反映出()A.洋务派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离C.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D.曾国藩对西学认识上的局限解析:选C。

根据材料“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曾国藩的湘军是由地方乡勇组建而成的,不直接隶属于清廷,加一个“内”字是表明湘军只是一支地方武装,并没有图谋不轨和“放眼天下”的野心,这反映出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故选C项;洋务派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具有走向世界的意识,排除A项;根据材料“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可知,材料主旨强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未涉及生产与市场关系、中学与西学关系,排除B、D两项。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

2020江苏高考历史二轮强化练习:专题五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将其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仍居主导地位B.“纺”与“织”分离的趋势日益明显C.在东南沿海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D.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解析:选B。

材料中不能充分说明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仍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众多机户大量使用进口的洋纱生产,“纺”与“织”分离的趋势日益明显,故B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代,故C项错误;由材料“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得知,洋纱大量涌入并未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故D项错误。

2.(2019·滨州一模)统计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产业结构是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

这主要缘于()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D.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解析:选C。

由于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资本主义资本不足,故选C项;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跟资本构成比例无关,排除A项;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是指产业结构和地理分布的不合理,排除B项;“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

3.(2019·苏州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

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

这种现象说明()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解析:选C。

通过题干可知,广州海关的出口商品逐年增加,而其纳税收入却逐年减少,说明广州海关没有很好地行使职权,故选C项;通过所学知识可知,海关的税收与自然经济根深蒂固没有关系,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而不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中国对西方国家的商品输出,不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排除D项。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热点单元突破专题六: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解析)
4.1903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这改变了中国几千年重农抑商的传统;清政府还制定了中国第一部商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些措施表明清政府( )
A.国家的机构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B.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开展“实业救国”维护专制统治
D.为工商业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答案】B
A.农民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尖锐
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只是客观地介绍了晚清时期中国各地工人彼此之间及其与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并未提及相互间的矛盾状况,故A项错误;工人的工资水平未必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而且直隶地区呈现的是农民而非工人的工资水平,故B项错误;工人工资的增加,显然是新的生产方式推动经济发展的表现,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主要原因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收了“文革”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成就举世瞩目。
⑶第三次: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核心内容:把企业推向市场。
(二)知识深化
1、建国后工业经济体制的三次重大改变及教训
⑴第一次:建国初到1956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核心内容: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追求工业发展高速度。
主要原因是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追求急于实现工业化。
二、现代中国经济
(一)中国现代经济发展阶段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第七讲风移舵转——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高分达标7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二编中国近现代史第七讲风移舵转——近现代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高分达标7

高分达标7一、单选题1.(2023·四川内江)鸦片战争后初期,茶价大幅上扬刺激了中国茶叶的生产,史称“自开海禁以来,闽茶之利,较之从前不啻倍徙”,以致武夷等老茶区“满山遍野,愈种愈多”。

这反映出( B )A.西方大肆掠夺工业原料B.国际市场影响农业生产C.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升级D.中国传统经济快速解体【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茶叶出口量增加,所以茶区不断涌现,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方大肆掠夺工业原料,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产业升级,排除C项;“中国传统经济快速解体”不符合实际,排除D 项。

故选B项。

2.(2023·山西晋中)咸丰以前,整个国家的税收款项由户部统一调拨安排。

1853年,为解决地方军饷的厘金制度创设,但“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当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上交北京的只占百分之二十”。

税收领域的这一变化( A )A.加速了中央权威的衰落B.导致了政府收入的锐减C.造成了洋务运动的失败D.反映了忠君观念的崩溃【解析】根据材料“咸丰以前,整个国家的税收款项由户部统一调拨安排”结合所学可知,咸丰之前税收领域恪守中央集权原则。

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实行厘金制度,而“厘金并不完全掌握在中央政府手里,地方当局扣留了厘金收入的大部分”,这就会使督抚势力扩大,进而会造成中央权威的衰落,A项正确;政府包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收入也许不会锐减,排除B项;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进行制度变革,与厘金制度无直接必然的关系,排除C项;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忠君观念的崩溃”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故选A项。

3.(2023·黑龙江统考)1864年,清政府与西班牙签订的《和好贸易条约》中特别规定:华商到小吕宋地方贸易,该国应照最好之国相待,若日后“有何优待别国商人之处,应照最优之国以待中国商人,用昭平允”。

历史必修二复习专题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历史必修二复习专题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历史必修二复习专题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点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1.近代:1840年至1949年变化表现:(1)衣着:长袍马褂(传统)、西装(外来)、中山装、旗袍(中西合璧)(2)饮食:西餐传入并逐渐流行(19世纪40年代起);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一批专门生产西式食品的食品厂开始出现,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3)居住:四合院(传统),外人来华后,西式洋房开始大量出现,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富贵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开始改用“新村”、“花园”、“别墅”、“公寓”等。

(4)风俗:①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②社交礼仪:跪拜礼握手、鞠躬 ;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

③辛亥革命后,“用阳历”,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④读报刊、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局限:由于农村落后、封闭,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

变化原因: (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2)仁人志士的推动;(3)民主思潮的促进;( 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2、现代:1949至今变化表现:建国后,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改革开放前,温饱问题长期未能解决。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吃:(1).到1987年,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2).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使丰富的蔬菜、肉蛋、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

(3).餐饮业发展,快餐盛行。

2)穿: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年轻人的服饰,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3)住: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安居工程”,让中低收入职工买到合适的住房4)风俗习惯:(1). 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二专题八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微专题1近代中国经济

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板块二专题八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微专题1近代中国经济

专题八中国近现代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线索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随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在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线索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逐渐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线索三: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封建的陈规陋习逐渐被抛弃,社会节奏加快,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新习俗、新风尚、新观念层出不穷。

线索四:近现代中国的关税与个人所得税。

海关税收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的象征和保证。

近代西方列强通过船坚炮利打开中国大门,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攫取了近代中国的海关税收权。

新中国的成立,从帝国主义手里收回海关税收权,为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保障。

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一个包括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条例,个人所得税制度起步;198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微专题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类型时期表现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在通商口岸出现了外国资本家创建的近代工业洋务经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机器设备,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发展的机会,为新文化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卷土重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重新受到压制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政府推进经济改革,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全民族抗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遭受劫难,大批企业内迁,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民族工业区域分布解放战争期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使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上处于独占地位;官僚资本压制民族资本主义,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考向1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1.(2021·广东卷)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洋纱输入最多的是产棉稀少的华南、西南地区,而江南地区输入洋纱要少得多,上海附近的松江地区土布店收购土布时声明“掺和洋纱,概不收买”。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2020高考历史二轮课件: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命题角度1 命题角度2 命题角度3
-18-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2019福建厦门二模)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
拖拉机 机耕面积
计算单位 标准台 万亩
计划 最终完成 5 146 12 000 758 2 754
比计划增长% 133.2 263.3
错误;1956年,中国城乡差别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故D项错误。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命题角度1 命题角度2 命题角度3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5.(2016全国Ⅱ·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 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 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专题七
现代中国的经济及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
命题角度1 命题角度2 命题角度3
-20-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一五”计划编制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的任务目标分别为14.7%
和4.3%,而实际工农业年均增长分别为18%和4.5%。由此可见“一
五”计划的编制( )
A.谨慎并留有余地 B.背离当时的国情
B.工业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C.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
D.国家战略左右社会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分析可知为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
投入实行计划经济,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有利于巩固国防,故A项
正确;农业生产服务于工业化,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国民经济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7中国近现代的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专题7中国近现代的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

专题七中国近现代的经济转型与社会生活变迁一、选择题1.(2023湖南高三月考)中国近代经济地理布局发生了一个变化,从此前全国经济的南北不均衡,南方经济优于北方,变成了东西不均衡,东部经济优于西部。

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在东部资本输出B.东部沿海具有海运优势C.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D.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2.(2023河北适应性训练)下面为1901—1914年中国近代工业的密度分布图。

据图可知,当时中国( )A.抵制了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B.产业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C.沿海地区自然经济解体加快D.实业救国取得了一定成效3.(2023江苏南通四模)下图展示了近代中国工业资本家的主要来源。

对图中数据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开始瓦解B.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膨胀C.民族工业资本雄厚D.民族工业发展吸引商业资本投入4.(2023广东华南师大附中5月测试)下面为近代中国部分民族企业信息表。

这反映了民族企业( )A.重视人才发展教育B.内外挤压经营困难C.关注民生履行责任D.技术受限轻重失调5.(2023山东枣庄二模)1932年,国民政府颁布《商品检验暂行条例》,同时于上海、青岛等重要通商口岸设立商品检验局。

1934年公布的新税则中将糖、烟、小麦粉等44种货品免征出口关税,而进口税率从7.5%至50%不等。

据此可知,国民政府采取的这些举措( )A.使中国国民经济结构渐趋合理B.扭转了中国外贸逆差的局面C.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D.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统制6.(2023湖南新高考教学教研联盟高三第二次联考)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周学熙曾经两度出任财政总长。

他以政府为后盾,积极贯彻“整理田赋,调整盐产,清理官产,施行烟酒公卖”“筹办实业银行和兴办工业”等财政方针。

这些方针的实施( )A.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B.推动了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C.反映了民族危机在不断加深D.有利于抵制外国经济的入侵7.(2023北京东城二模)1923年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在上海建立,下图是其广告及商标说明。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的变迁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专题)精品课件 板块二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讲 中国近现代经济的转型与社会的变迁

微点3
二、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1.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把我国尽快建设成 先进的工业国的主要任务。 2.严重曲折: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了“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经济在1959—1961年发生了严重困难。 3.初步调整:为了克服困难,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决定对国民经济 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4.“文化大革命”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周恩来、邓小平主持中央日 常工作期间国民经济有所好转。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角度拓展 (1)(2022山东潍坊一模)1953年1月,党和政府明确了教育工作的重点是高等 教育,中心是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高、中级技术人才。这一教育方针在当 时的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判断 推动国家的工业化建设。( √ )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2)(2022河北普通高中模拟)1955年3月,毛泽东指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 力发展的要求,否则生产力会起来暴动。”为此,中央决定东北、华北、华 东各省应停止发展,全力转向巩固;中南、西南、西北各省在巩固中继续发 展;山东、河南等地适当收缩。由此可知,毛泽东评价的是什么? 判断 国家工业化的布局问题。( × )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角度拓展 (1)(2022辽宁葫芦岛期末)1912年,荣氏兄弟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第一次 世界大战期间面粉紧俏,荣氏兄弟获得厚利。1918年,面粉厂扩大到10家, 每日产量可达到惊人的4.2万袋。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判断 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 )
微点1
微点2
微点3
微点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学案:社会转型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专题学案:社会转型

高考热点话题:社会转型01、概念解读所谓“社会转型”,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从社会学研究角度看,人类社会是一部社会变迁的进步史,社会变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社会转型是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关键一跃”,促使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进入到新的发展轨道。

比如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就是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的半封闭的传统型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型社会的转型。

陈国庆《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中认为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

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

有人认为,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两次重要社会转型。

一次是1911年的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成立,这是暴力革命式的社会转型;第二次是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是和平变革式的转型。

将1911-1978年间当作历史整体看,国民政府未完成社会转型,新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也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深入社会转型的机会。

有人将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定位在19世纪前60年,清帝国的根基发生动摇,西方资本主义在向全球扩张,中国成为附庸,并由此接受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影响,为日后社会变革进行了重要积累。

有人强调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一个时段。

社会结构中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都发生了变动。

中国近代的转型分为4个时期:第一时期:1840-I860年,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试图在不变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全面抵抗。

但反而遭受到更大耻辱与失败。

第二时期: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随着西方各种影响在中国急剧膨胀,传统社会发生了裂变,出现了试图在保存中国传统内核前提下的变革运动。

第三时期:大约从20世纪初到1911年清王朝崩溃、中华民国创立。

第四时期:中华民国的创立为大规模的制度变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中国的社会转型开辟了新的前景。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题卷:近代中国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练习题卷:近代中国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近代中国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1.(2019·江苏徐州高三模拟)20世纪初,电报的广泛运用使上海各大报刊在追求新闻“速而确”方面难分伯仲,尤其对重大事件的报道,细枝末节虽有不同而整体脉络相差无几。

这说明通讯事业的进步( ) A.推动了近代科技发展B.消除了报刊行业竞争C.提升了新闻基本效能D.制约了新闻报道深度2.杭州“张小泉剪刀”在1909年传至张祖盈时,制剪技术在杭已传八代,他以“海云浴日”作为商标,送至知县衙门,并报农商部注册“张小泉剪刀”。

此材料可印证( )A.近代商业意识的发展B.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C.中国洋务运动的发展D.东南民族企业的发达3.(2019·大庆高三模拟)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

”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

由此可知( )A.政府加强公共管理B.崇洋媚外风气盛行C.自行车已普遍使用D.民众抵制西方文明4.(2019·山东烟台一诊)在某历史时期,湖南涌现出许多进步报刊,如《抗战日报》《观察日报》《大众日报》等。

另外,《新华日报》《解放》《群众》《毛泽东自传》《抗日的八路军》等书报期刊在湖南均有大量销售。

这表明( ) A.国民党在湖南的力量削弱B.报刊业缓和了国共两党关系C.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D.政治局势推动了报刊业发展5.据统计,1920-1936年外国在华投资增加了95%,平均年增长率4.3%,是外国在华投资增加最多的时期。

投资集中在金融、外贸、能源、钢铁和近代化运输等领域。

这一现象导致( )A.民众掀起收回利权运动B.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挤压C.政府消极应对列强冲击D.列强垄断国内主要行业6.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6中国经济近代化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6中国经济近代化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限时集训(六)(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惠州二模)有研究表明,中国在1842年前,农村的制度、生产情况决定城市的制度、生活情况,是农村领导城市。

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

1842年前后城乡经济地位的变化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经济结构的变动B.城市化水平提高C.农村经济的凋敝D.城乡差距的扩大A[根据材料“1842年以后,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关系、新的经济组织等首先在城市发生,然后扩展到农村,形成城市领导农村的局面”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动,故A项正确。

]2.(2019·长沙一模)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据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据上表可推断( )A.民族工业的勃兴推动农产品商品化B.小农经济遭外国商品的强劲冲击C.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D.欧美列强加强对中国的原料掠夺C[“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这些本身便是商品,不存在推动农产品商品化的问题,故A项错误;“1840-1894年间中国土布生产消用棉纱量状况”没有涉及小农经济的变化,故B项错误;通过材料中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从1840-1894年间,用洋纱的产量飞速上升,可见与世界联系日益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中洋纱的销量虽然大幅度上升,但土纱依然占绝对优势,故D项错误。

]3.(2019·烟台二模)晚清时期,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如“川省(四川)购办洋棉纱者,异常踊跃。

计由汉(口)镇装轮来宜(昌)者,去岁(1889年)仅6 700余担,今岁多至69 700余担”。

(《光绪十六年宜昌口华洋贸易情形论略》)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加大B.中国内地棉纺织业的衰落C.四川成为进口棉纱集散地D.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被破坏D[“中国传统棉织业出现了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现象”可以得出传统的经济结构已经被破坏了,故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转型一、选择题1.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表企业性质工人人数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34 000人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9 000至10 810人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 5 500至6 000人近代采矿业16 000至20 000人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27 250人总计91 750至98 060人A.分布在近代企业B.最早产生于外商经营的企业C.集中于沿海地区D.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2.(2019·潍坊一模)对图一、图二间的联系解释合理的是( )A.洋务运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B.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C.洋务运动培育了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D.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3.(2019·汕尾高三质检)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

华商的这种行为( ) A.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下表为1913-1918年英、法输华货物总值表,据此可知( )(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法国B.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抵制C.辛亥革命明确反帝取得成效D.民族工业的处境有所改善5.(2019·滨州一模)统计表明,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以贯之的产业结构是商业资本大大强于工业资本。

这主要缘于(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C.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D.商业的利润高于工业6.(2019·济宁一模)据统计,1846年,从广州出口的丝茶共450万磅,纳税13万两;1847年,出口增至460万磅,纳税为9.5万两。

19世纪50年代初,外商向广州出口的货物常常只交纳法定关税的1/2或2/3。

这种现象说明( )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B.西方对华商品输出呈激增趋势C.广州海关未能有效地行使职权D.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扩大侵略7.(2019·日照一模)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

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武装,曾国藩绞尽脑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

“内”字的添加反映出( )A.洋务派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离C.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D.曾国藩对西学认识上的局限8.(2019·高考北京卷)为下表选取表名,最恰当的是( )A.B.北京近代民族企业简表C.洋务运动时期北方企业简表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简表9.(2019·济南二模)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还通过独资和与中央及地方单位、私人合办等方式,大力兴办厂矿。

这与苏联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

国民政府推行这种政策( ) A.完全改变了民族工业结构与布局B.使市场调节的活力大大增强C.受苏联经济体制取得成功的影响D.无法缓解抗战物资缺乏问题10.(2019·沧州一模)小年画《上海新建铁路火轮车开往吴淞》描绘了新上海的一大胜景。

时人认为“维车之利,无间华夷,使人使马各有所宜。

自通泰西,独出其奇,以电运轮,其捷难羁”。

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结构渐趋优化B.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变C.上海成为经济中心D.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11.(2019·无锡期中)近代某歌词中写道:“五龄女子吞声哭,哭向床前问慈母。

母亲爱儿自孩提,如何缚儿如缚鸡。

儿足骨折儿心碎,昼不能行夜不寐。

”此歌词意在( )A.提倡裹足B.推行断发C.废止缠足D.婚姻自主12.(2019·德州一模)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

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 )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二、非选择题13.(2019·唐山二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井田制、授田制、均田制到两税法,这就是古代中国的四种税制。

皇帝根据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分配土地的多少以及税收负担的多少,那些拥有大量土地的大地主和贵族要么拥有免税权,要么与官府勾结,逃避税收。

最大的地主——皇帝却完全不用纳税收。

皇室拥有自己的土地,但是皇家的私库与国库之间却并非完全封闭,皇帝经常会伸手进入国库花费财政税收。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列举了从唐朝租庸调到明朝一条鞭法的并税式改革的“积累莫返之害”,提出了并税式改革导致税上加税、愈演愈烈的著名命题,即历史上各种名目的税赋经并税式改革得以整编简化,但随后这些名目繁多的税种又重新出现,以致赋税持续攀升。

从唐中后期“两税法”到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其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其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把人民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商业。

——据《从宪制看中国古代税制改革及其启示》材料二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财税体系趋于崩溃。

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征收的各种报效、租课、津贴和杂捐不仅繁难苛重,而且缺乏透明和公平,厘金、盐税和关税被时人称为三大“暗税”,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就曾倡议仿行印花税。

1909年,日本小林丑三郎所著《比较财政学》中文版面世,与此同时,《申报》《东方杂志》等媒体也刊登了系列介绍税收知识的文章。

辛亥革命前夕,清政府推行的财政举措,是继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之后又一重大体制改革,旨在根据中央与地方的事权配备相应的财权,以达到现代国家责、权、利相统一的治理目标,因而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清政府推行分税制的改革目标并未实现,却有利于规范和统一税收制度,清末税制改革遭遇重重阻力,许多新的税制在筹议、设计、立法甚至推行中纷纷流产,统治者尝试改革的出发点与民众期望相去甚远,彼此狐疑,导致方案冲突和搁浅。

——据《辛亥革命前后税制改革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制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税制改革的背景。

(3)综上所述,谈谈中国历史上税制演变的当代启示。

14.(2019·江淮十校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反映出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

话剧的梗概如下:第一幕戊戌政变后的某个上午,裕泰茶馆开业,掌柜王利发迎接各路茶客,有旗人前来歇腿喝茶的,有喝茶唱京戏的,有观赏斗蟋蟀的。

刘麻子要把康六家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70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

茶馆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但常四爷偏要谈国事,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清吏抓去坐牢。

秦仲义说要去办工厂,搞实业救国。

第二幕民国初年茶馆渐衰,王利发迎合潮流实行改良,仍然难以为继。

茶馆展现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外;刘麻子被砍了头……茶馆生意清淡,特务、兵痞常来敲诈勒索。

第三幕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

茶馆已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更大。

物价飞涨,有名的艺人一次演出挣不上一顿饭钱。

常四爷已难以生存,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就要被人霸占。

他们含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

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暗,而大街上出现了阳光。

结合中国近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话剧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话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要准确全面,史论结合)答案一、选择题1.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表企业性质工人人数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34 000人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9 000至10 810人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 5 500至6 000人近代采矿业16 000至20 000人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27 250人总计91 750至98 060人A.分布在近代企业B.最早产生于外商经营的企业C.集中于沿海地区D.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解析:选A。

题干中的表格主要反映了外商经营的近代企业、洋务派经营的军事企业、洋务派经营的民用企业、近代采矿业、民族资产阶级经营的企业中的工人人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企业都属于近代企业,这说明中国早期的无产阶级主要分布在近代企业中,故选A项;表格主要反映的是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分布情况,至于其最早产生于哪种企业中,表格并没有提及,排除B项;表格中没有反映中国无产阶级分布的地区,排除C项;表格提及了19世纪9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的总数,即91 750至98 060人,但这并不能证明其已经具备了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排除D项。

2.(2019·潍坊一模)对图一、图二间的联系解释合理的是( )A.洋务运动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基础B.辛亥革命主要发生在洋务企业集中地C.洋务运动培育了辛亥革命的武装力量D.早期近代化为民主革命创造有利条件解析:选D。

洋务运动从多个层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民主革命即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故选D项。

3.(2019·汕尾高三质检)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

华商的这种行为( ) A.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B.使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D.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解析:选A。

由材料“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可知,华商参与外商的经济活动,这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故选A项;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排除B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排除C项;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排除D项。

4.下表为1913-1918年英、法输华货物总值表,据此可知( )(单位:两;指数:1913=100)AB.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抵制C.辛亥革命明确反帝取得成效D.民族工业的处境有所改善解析:选D。

根据题干提及的时间段(1913-1918)以及表格中英、法输华货物总值呈现递减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处境有所改善,故选D项;表格体现出英、法输华货物总值呈现递减趋势,不能推断出中国外贸入超状况得以扭转,排除A项;表格中所体现的英、法输华货物总值呈现递减趋势,其原因在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不能证明西方经济侵略受到了抵制,排除B项;辛亥革命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甚至还幻想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排除C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