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羊痘
病症发痘前,可见病羊体温升高到41—42℃,食欲减少,精神不振,结膜潮红,从鼻孔流出黏性或脓性鼻漏,呼吸和脉搏增快。

经1—4天后开场发痘。

发痘时,痘疹大多发生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局部,如眼的周围、唇、鼻翼、颊、四肢和尾的面、阴唇、乳房、阴囊及包皮上。

开场为红斑,1-2日形成丘疹突出皮肤外表。

随后丘疹逐渐增大,变成灰白色水疱,含清凉的浆液,此时病羊体温下降。

由于化脓菌的侵入,水疱逐渐变浑浊而成脓疱。

随后脓疱破裂或容物干涸,形成棕色痂皮,脱痂后痊愈。

防治方法: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大小羊一律尾或股皮下注射0.5毫升。

二、羊炭疽
病症:多为急性,突然发病。

患羊昏迷、眩晕、摇摆、倒地、呼吸困难、全身颤栗、磨牙、口鼻流出血色泡沫、肛门、阴门流出血液,且不易凝固,数分钟羊即可死亡。

羊病情绪缓和时,兴奋不安,行走摇摆,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后期全身痉挛,数小时即可死亡。

防治方法:对病程稍缓和的病羊,采病羊皮下或静脉注射抗炭疽血清30-60毫升,必要时于1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

炭疽杆菌对青霉素,土霉素及绿霉素敏感,其中青霉素最为常用,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5万单位,每8小时肌注射1次。

疫苗有无毒炭疽芽孢苗,对绵羊可皮下接种0.5毫升;Ⅱ号炭疽芽孢苗,皮下注射1毫升。

三、羔羊大肠杆菌病
病症:分为败血型和下痢型。

败血型多发于2-6周龄的羔羊,病羊体温41-42℃,精神沉郁,迅速虚脱,或不腹泻。

有的带有神经病症,运动失调,磨牙,视力障碍,多在发病后4-12小时死亡。

下痢型多发于2-8日龄的新生羔,病羊最初体温略高,出现腹泻后体温下降,粪便带气泡,有时带有血液。

病羊可以发病24-36小时死亡,死亡率15%-17%。

防治方法:土霉素按每日每千克体重20-50毫克,分2-3次口服;或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分2次肌注射。

呋喃唑酮,按每日每千克体重5-10毫克,分2-3次服,新生羔羊每日再加胃蛋白酶0.2-0.3克。

对心脏衰弱的,皮下注射25%安钠咖0.5-1毫升;对脱水严重的,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100毫升;对于有兴奋病症的病羔,用水合氯醛0.1-0.2克加水灌服有很好的疗效。

四、羊衣原体病
病症:流产型:潜伏期50-90天,流产通常发生于妊娠的中后期。

关节炎型:感染羔羊发病初期体温高达41℃-42℃,食欲减退,支关节肿胀、疼痛。

有些羔羊同时发生结膜炎,病程2-4周。

结膜炎型:水肿,大量流泪,病程6-10天,角膜溃疡的羊病期可达数周。

防治方法:可肌注射氯霉素,每千克体重注射20-40毫克,每天1次,连用1周。

或肌注射青霉素,每次80万-160万单位,每天2次,连用3天。

结膜炎型患羊可用土霉素软膏涂眼治疗。

五、关钩端螺旋体病
病症:潜伏期4-5天,一般为隐性感染,少数病例可表现发热、
饮食和反刍停顿、腹泻带血、血尿、黄疸、鼻粘膜发生坏死、怀孕羊发生流产。

防治方法: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5-25毫克,肌注射,1天2次,连用3-5天。

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肌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

六、羊血孢子虫病
病症:潜伏期从感染开场,约为两周。

病羊体温增高至41℃-42℃,精神极度委顿,头下垂,被毛粗而无光泽,食欲减退或废绝。

病羊临死时体温下降到35℃以下,多在病症出现后1-2天死亡。

经治疗3-4天好转,至完全恢复至少2个月。

防治方法:用土霉素溶于10%普鲁卡因溶液中,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进展身部肌注射,每日1次,连注2-3次。

七、口蹄疫
病症:病羊多表现为唇部皮肤病变,染变初期皮肤出现红斑,很快形成丘疹,少数形成脓疱,然后结痂,痂皮逐渐增厚、枯燥,呈油状,最后痂皮脱落而痊愈。

一般病期20天左右,全身病症不明显,严重者体温升高至40.8℃。

防治方法:一般不允许治疗,要就地捕杀,实行无害化处理。

八、羊肠毒血症
病症:发病突然,多发生于2-12月龄的绵羊。

有的病羊死前表现肌肉震颤,眼球转动,磨牙,流口水,头颈抽搐;有的表现步态不稳,倒卧,上下颌颤抖有声,继而昏迷死亡。

病程2-4小时。

防治方法:饲料中参加金霉素预防发病。

九、绵羊进展性肺炎
病症:早期见行动滞后,进而呼吸加快,鼻孔扩,甚至口呼吸,日渐消瘦,衰弱,病程2-5个月,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隔离、淘汰病羊,不使安康羊群接触病羊,不从病区引种。

十、羊链球菌病
病症:体温升高41℃以上,起卧不安,流泪,眼有浓性分泌物,鼻流清夜,以后转成黏液,脓性;咽喉肿胀,下颌淋巴结肿胀;呼吸急促,心跳快;粪便软有时带血;孕羊流产,临死前磨牙、抽搐。

防治方法:病羊可用青霉素注射治疗。

十一、蓝舌病
病症:潜伏期3-10天,病羊体温升高到40℃以上,持续5-6天。

精神委顿,双唇发生水肿,常漫延至面颊、耳部,舌及口腔黏膜充血,发干,出现青紫色斑,严重者发生溃疡。

病程6-10天,发病率30%-40%,病死率20%-30%。

防治方法:对病羊应加强营养,精心护理,对症治疗。

口腔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再用1%-3%硫酸铜、1%-2%明矾或碘甘油,涂糜烂面;或用冰硼散外用治疗。

蹄部患病时,可用3%克辽林或3%来儿洗涤,再用土霉素软膏涂试,以绷带包扎。

十二、破伤风
病症:发病初期病症不明显,以后表现为不能自由卧下或起立,
四肢逐渐强直,走步困难,脚弓反,牙关紧闭,流涎,尾直,常发生轻度肠鼓胀。

发病后期常因急性胃肠炎而引起腹泻,病死率很高。

防治方法:用3%边氧化氢、1%高锰酸钾或5%-10%碘酊进展消毒处理。

病初应用破伤风抗毒素5万-10万单位,肌或静脉注射。

为了缓解肌肉痉挛,可用氯丙嗪或25%硫酸镁注射液肌注射,并配合应用5%碳酸氢钠100毫升静脉注射。

对长期不能采食的病羊,还应每天补糖、补液,当病羊牙关紧闭时,可用3%普鲁卡因5毫升和0.1%肾上腺素0.2-0.5毫升,混合注入咬肌。

十三、氏杆菌病
病症:病羊短期发热,精神抑郁,食欲减退,多数病例表现脑炎病症,如转圈、倒地、四肢做游泳姿势、颈项强直、脚弓反、颜面神精麻痹、脚肌麻痹、咽麻痹、昏迷等;
防治方法:用20%磺胺嘧啶钠5-10毫升,氨苄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万-1.5万单位,庆大霉素每千克体重1000-1500单位,都进展肌注射,每日2次。

病羊有神精病症时,可对症治疗,肌注射盐酸氯丙嗪,按每千克体重1-3毫克。

十四、坏死杆菌病
病症:绵关多于山羊,常侵害蹄部,引起腐蹄病。

发病初期呈跛行。

防治方法:用5%来儿或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或用6%福尔马林或5%-10%硫酸铜溶液脚浴,然后用抗生素软膏涂抹。

当发生转移性病灶时,以注射磺胺嘧啶或土霉素效果最好,连用5日。

十五、放线杆菌病
病症:常见下颌骨肿大,肿胀,开展缓慢。

最初的病症是下唇和面部的其他部位增厚,经过几个月才在增厚的皮下组织中形成直径达5厘米左右、单个或多数的坚硬结节。

防治方法:硬结可用外科手术切除,伤口周围注射10%碘仿醚或2%鲁戈氏液;服碘化钾每天1-3克,可连用2-4周。

可同时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注射于患部周围,青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1.5万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日1次,连用5日为1个疗程。

十六、布氏杆菌病
病症:多数病例为隐性感染,怀孕羊发生流产是本病的主要病症,但不是必有的病症。

流产多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导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

防治方法:本病无治疗价值,一般不予治疗。

十七、传染性脓疱
病症:唇形:病羊在上唇或鼻镜上出现红斑,逐渐变为丘疹和小结节,继而成为水疱或脓疱,破溃后成黄色或棕色的油状硬痂;严重病例患部继续发生丘疹、水疱、脓疱并互相溶和,涉及整个口唇周围及眼睑、耳廓等部位,形成易出血的污秽痂构。

蹄型:通常于蹄冠皮肤上形成水疱,脓疱,破裂后则成为由脓液覆盖的溃疡。

先化脓、坏死,涉及蹄骨,关节。

病羊跛行,长期卧地。

外阴型:病羊表现为粘性或脓性阴道分泌物,在肿胀的阴唇及附近皮肤上发生溃疡,乳房和乳头皮肤上发生脓疱,烂斑。

防治方法:可用0.1—0.2%高锰酸钾冲洗创面,再涂2%龙胆紫、碘甘油溶液、5%土霉素软膏,每天l—2次,直至痊愈。

蹄形病羊,则将蹄部至5%-10%福尔马林溶液中浸泡1分钟,连续浸泡3次;也可隔日用3%龙胆紫溶液或土霉素软膏涂试患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