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教学工作的辅助与支撑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教学工作的辅助与
支撑作用
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
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抓好第二课堂的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各学科专业如果在第二课堂的建设方面,积极开拓思路,敢于创新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并且形成一个特色显著的第二课堂培养体系,对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将发挥重要作用。
1积极组织学生竞赛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设计大赛,创新大赛,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课堂知识的综合能力,而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如果学院重视,教师全力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各项竞赛中取得非常优异的成绩,不仅达到了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目的,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某高校物理学院转变思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光电设计大赛,全国物理教学技能大赛,电子设计大赛。
2016年就获得全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
参加这些竞赛,并未像部分师生担忧的那样影响研究生备考,当年
的考研率不但未下降,反而提高了60%。
2全力引导学生创新
将“学术导师引领本科生成长计划”工作落到实处。
近年,部分高校启动了卓越本科生培养计划,但往往是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和文件,但未具体落实。
各专业应坚持要求教授、副教授、博士等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为本科生上课的制度,鼓励学术导师每年为学生做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的学术性讲座或学术报告,提高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开阔学生的学术眼光和视野,不断让学生受到学术熏陶。
在出台“本科生卓越培养计划导师制”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启动“学术导师+班主任+助理班主任”三位一体的成长导师育人模式,全面实施“学术导师引领本科生学习计划”,按照工作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全面抓落实。
3加强第二课堂的专业特色建设
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主干课程,培养体系都应该有所体系。
第二课堂应该充分利用专业特色,引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学习中培养特殊技能,掌握特色知识。
以某高校的电子专业为例。
电子专业是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关键基础之一。
随着传统元器件科研生产逐步走向成熟,电子科技正逐渐进入以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带动下的产品更新升级和深化发展的新时期。
电子专业与光电、信息、材料等多个学科交叉,与之相关的学科专业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
该高校电子专业在学术导师的带
领下瞄准学科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针对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材料、电子工艺等相关基础问题进行研究。
在建设发展过程中,注重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国防事业,已形成了三个稳定的本科生卓越培养计划研究方向:①单片机系统与设计;②微纳电子器件与微系統;
③光电传感器。
在新型光子集成、光光转换材料及器件、高能激光光纤技术、复杂机电系统状态远程监测和故障诊断、新型半导体材料、微纳传感器与测量系统、新型传感理论与方法等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新型电子材料、量子与传统信息的交叉及共性、光电子探测器件、光电传感器、传感信息采集与处理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参加该专业卓越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学生,人均发表SCI论文1篇,人均申请专利1.5项,所以该计划学生都获得省部级以上竞赛奖励,保送研究生人数相对于实施该计划之前增加了200%。
从该校电子专业的第二课堂培养过程来看,其充分发挥该专业的特色,利用学科交叉特点和优势,利用热门的电子设计,积极探索特色电子专业理论、设计与仿真,严格执行培养方案,学生得到了实在的锻炼,在实际学习研究中运用所学知识。
从该校电子专业的第二课堂培养结果来看,不仅发表了高档次学术论文,申请了专利,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而且保送研究生的人数大幅度。
这充分体现了第二课堂发挥专业特色所带来的优势。
4丰富第二课堂内容与形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培养核思想,就应该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与文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高校有丰富多彩的政治类社团、文化类社团、专业学生类社团、艺术类社团等,吸引了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体育、文化、艺术类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比赛、网球比赛、健美操比赛、校运动会等形式的体育活动,大学生小说、诗歌、散文大赛等,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团队协作的能力。
各专业引导学生参加相应的社团活动,充分利用社团活动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第二课堂的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