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检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9—
第一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2)铝质烘皿的准备 将铝盒连同15 cm定性快速滤纸置于120℃士2℃的恒温干燥箱内,烘干1 h,取出,在干燥器内 冷却至室温,称量(精确至0.001 g)。 (3) 操作步骤 称取2 g(准确至0.001g)磨碎试样于500 mL锥形瓶中,加沸蒸馏水300 mL,立即移入沸水浴 中,浸提45 min(每隔10 min摇动一次)。浸提完毕后立即趁热减压过滤(用经处理的滤纸)。 用约150 mL沸蒸馏水洗涤茶渣数次,将茶渣连同已知质量的滤纸移入铝盒内,然后移入120℃士 2℃的恒温干燥箱内烘1 h,加盖取出冷却1 h,再烘1 h,立即移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3)紧压茶取样 同大包装茶。 4)沱茶取样 随机抽取规定件数,每件取1个(约100 g)在取得的总个数中,随机抽取6个~10个作为平 均样品,分装于两个茶样罐或包装袋中,供检验用。检验用的试验样品应有所需的备份,以供 复验或备查之用。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7—
第一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21 —
第二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2.分析步骤 (1)用25 mL 10%盐酸溶液将总灰分分次洗入100 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在水浴 上小心加热,至溶液由浑浊变透明时,继续加热5 min。 (2)趁热用无灰滤纸过滤,用热蒸馏水少量反复洗涤烧杯和滤纸上的残留物,至洗液 不呈酸性为止(约150 mL)。 (3)将滤纸连同残渣移入原坩埚内,在水浴上小心蒸去水分。 (4)移入高温炉内,以525℃±25℃灼烧至无炭粒为止(约1 h),待炉温降到300℃ 左右时,取坩埚,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5)再移入高温炉内灼烧30 min,冷却并称量,重复此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量差 不超过0.001 g为止,以最小称量为准。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测定
3.分析结果表述 茶叶总灰分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总灰分(%)= M1 M 2 100 M0 m
式中 M1——试样和坩埚灼烧后的质量,g; M2——坩埚的质量,g; M0——试样质量,g; m——试样干物质含量,%。
— 14 —
第二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2.分析步骤 (1) 试样的制备 1)取样 按GB/T8302的规定取样(见本章第一节)。 2)试样制备 紧压茶以外的各类茶:先用磨碎机将少量试样磨碎,弃去,再磨碎其余部分。将磨碎样品转入 预先干燥的容器中,立即密封。
注:如果水分含量太高,不能将样品磨碎到所规定的细度(磨碎样品能完全通过孔径为600~1000μm的筛子),必须将 样品预先干燥(烘温不超过100℃)。待试样冷却后在进行磨碎。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5—
第一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包装后取样:即在产品成件、打包、刷唛后取样。在整批茶叶包装完成后的堆垛中,从不 同堆放位置,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后,分别将茶叶全部倒在塑料布上,用取样铲 各取出有代表性的样品约250 g,置于有盖的专用茶箱中,混匀。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 分至500 g~1 000 g,作为平均样品,分装于两个茶样罐中,供检验用。检验用的试验样品 应有所需的备份,以供复验或备查之用。
紧压茶:在不同形状(砖、块、饼)的紧压茶表面,分别取不少于5处的采样点,用台钻或点钻 钻洞取样、混匀,按其他茶方法制备试样。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15 —
第二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2)坩埚准备 将洁净的坩埚置于525℃土25℃高温炉内,灼烧1 h,待炉温降至300℃左右时,取出坩埚
如果符合重复性的要求,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11 —
茶叶检验
2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12 —
第二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茶叶灰分测定对评定茶叶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水溶性灰分和茶叶品质呈正相关。鲜叶越幼 嫩,含钾、磷较多,水溶性灰分含量越高,茶叶品质越好。随着茶芽新梢的生长,叶片的老化, 钙、镁含量逐渐增加,总灰分含量增加。水溶性灰分含量减少,说明茶叶品质差。因此,水溶 性灰分含量高低,是区别鲜叶老嫩的标志之一。
式中 M1——坩埚和水不溶性灰分的质量,g;
水溶性灰分(%)= M1 M 2 100 M0 m
式中 M1——总灰分的质量,g;
M2——坩埚的质量,g;
M2——水不溶性灰分的质量,g;
M0——试样质量,g;
M0——试样质量,g;
m ——试样干物质含量,%。
m ——试样干物质含量,%。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检测依据:GB/T 8307-2002《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测定》
1.方法原理 用热水提取总灰分,经无灰滤纸过滤、灼烧、称量残留物,测得水不溶性灰分;由总灰 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质量之差算出水可溶性灰分。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18 —
第二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2.分析步骤 (1)用25 mL热蒸馏水,将灰分从坩埚中洗入100 mL烧杯中。加热至微沸(防溅),趁热 用无灰滤纸过滤,用热蒸馏水分次洗涤烧杯和滤纸上的残留物,直至滤液和洗液体积达150 mL 为止。 (2)将滤纸连同残留物移入坩埚中,在沸水浴上小心地蒸去水分。 (3)移入高温炉内,以525℃±25℃灼烧至灰中无炭粒(约1 h)。待炉温降至300℃左右时, 取出坩埚,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 (4)再移入高温炉内灼烧30 min,取出坩埚,冷却并称量。重复此操作,直至连续两次称 量差不超过0.0001 g为止,即为恒量,以最小称量为准。
食品分析与检验
茶叶检验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1 • 检测依据:GB/T 8305-2013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2—
第一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茶叶中水浸出物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用沸水浸出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是茶汤的主要呈味物 质。水浸出物含量高低反映了茶叶中可溶性物质的多少,标志着茶汤的厚薄、滋味的浓强程度,从 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茶叶品质的优劣。国家标准中规定了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指标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4—
第一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1)大包装茶取样 ⅰ取样件数 1件~5件,取样1件;6件~50件,取样2件;51件~500件,每增加50件(不足50件者按50件计)增 取1件;501件~1000件,每增加100件(不足100件者按100件计)增取1件;1000件以上,每增加500 件(不足500件者按500件计)增取1件。 在取样时如发现茶叶品质、包装或堆存有异常情况时,可酌情增加或扩大取样数量,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必要时应停止取样。 ⅱ取样步骤 包装时取样:即在产品包装过程中取样。在茶叶定量装件时,每装若干件规定后,用取样铲取出样品 约250 g。所取的原始样品盛于有盖的专用茶箱中,然后混匀,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500 g~ 1000 g,作为平均样品,分装于两个茶样罐中,供检验用。检验用的试验样品应有所需的备份,以供复 验或备查之用。
类别 绿茶
红茶 普洱茶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炒青、烘青、蒸青、晒青绿茶 ≥
大叶种绿茶 ≥36.0
34.0
大叶功夫红茶 ≥32.0
中小叶功夫红茶 ≥28.0
红碎茶 ≥32.0
晒青茶 ≥35.0
生茶
≥35.0
熟茶 ≥28.0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3—
第一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1.方法原理 用沸水回流提取茶叶中的水可溶性物质,再经过滤、冲洗、干燥、称量浸提后的茶渣, 计算水浸出物。 2.分析步骤 (1)试样的制备 ①取样 按GB/T 8302的规定取样。
— 20 —
第二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三、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酸不溶性灰分是指茶叶总灰分在规定条件下,经盐酸处理后残留的部分。酸不溶性灰分超过限 量指标,说明茶叶内含有泥砂等杂质。
检测依据:GB/T 8308-2002《茶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
1.方法原理 用盐酸溶液处理总灰分,过滤、灼烧并称量后残留物。
标准中规定,总灰分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茶叶经525℃士25℃灼烧灰化后所残留物质的总称, 约占干物质质量的4%~7%。总灰分含量是衡量茶叶产品是否干净(是否混有杂质)的一个指标。 各类茶叶标准均规定不能超过一定限量。
1.方法原理 试样经525℃士25℃加热灼烧,分解有机物至恒量。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8—
第一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②分样 可采用四分法或分样器分样。 1)四分法:将试样置于分样盘中,来回倾倒,每次倒时应使试样均匀洒落盘中, 呈宽、高基本相等的样堆。将茶堆十字分割,取对角两堆样,充分混匀后,即成两份 试样。 2)分样器分样:将试样均匀倒入分样斗中,使其厚度基本一致,并不超过分样斗 边沿。打开隔板,使茶样经多格分隔槽,自然洒落于两边的接茶器中。 3)试样制备 先用磨碎机将少量试样磨碎,弃去,再磨碎其余部分。
茶叶灰分检验项目有四项: 1.茶叶总灰分检验; 2.茶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检验; 3.酸不溶性灰分检验; 4.水溶性灰分碱度检验。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13 —
第二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一、茶叶总灰分的测定
测定依据:GB/T 8306-2002《茶 总灰分测定》,GB/T 8302-2002《茶 取样》
5)砖茶、饼茶、方茶取样 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从各件内不同位置处,取出1块~2块。在取得的总块数中 ,单块质量在500 g以上的,留取2块;500 g及500 g以下的,留取4块。分装于两个包装袋中 ,供检验用。检验用的试验样品应有所需的备份,以供复验或备查之用。 6)捆包的散茶取样 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从各件的上、中、下部取样,再用分样器或四分法缩分至500g~ 1000 g,作为平均样品,分装子两个茶样罐或包装袋中,供检验用。检验用的试验样品应有所 需的备份,以供复验或备查之用。
注:保留滤液以测定水溶性灰分碱度。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19 —
第二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3.分析结果表述
(1) 水不溶性灰分
(2)水溶性灰分
茶叶中水不溶性灰分,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茶叶中水溶性灰分,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水不溶性灰分(%)= M1 M 2 100 M0 m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10 —
第一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3.分析结果表述 茶叶中水浸出物以干态质量分数表示,按下式计算:
水浸出物(%)=
1
m1 m0
m
100
式中 m1——干燥后的茶渣质量,g; m——试样干物质含量,%; m0——试样质量,g。
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每 100g 不得超过 0.5g。
,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准确至0.001 g)。
(3)分析步骤 称取混匀的磨碎试样2 g(准确至0.00 1g)于坩埚内,在电热板上徐徐加热,使试样充分
炭化至无烟。将坩埚移入525℃土25℃高温炉内,灼烧至无炭粒(不少于2 h)。待炉温降至 300℃左右时,取出坩埚,置于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再移入高温炉内以上述温度灼烧 1 h,取出,冷却,称量。再移入高温炉内,灼烧30 min,取出,冷却,称量。重复此操作,直至 连续两次称量差不超过0.001 g为止。以最小称量为准。
2)小包装茶取样 ⅰ 取样件数:同大包装茶 ⅱ 取样步骤 包装时取样:同大包装茶。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6—
第一节 茶叶中水浸出物的测定
包装后取样:在整批包装完成后的堆垛中,从不同堆放位置随机抽取规定的件数,逐件开启 。从各件内不同位置处,取出2盒~3盒(听、袋)。所取样品保留数盒(听、袋),盛于防潮的容器 中,供进行单个检验。其余部分现场拆封,倒出茶叶混匀再用分样器或四分法逐步缩分至500 g ~1000 g,作为平均样品,分装于两个茶样罐中。检验用的试验样品应有所需的备份,以供复 验或备查之用。
如果符合重复性的要求,取两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食品分析与检验
— 17 —
第二节 茶叶中灰分的测定
二、茶叶中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是指茶叶总灰分在规定条件下,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部分。 水溶性灰分占茶叶总灰分的比例大,标明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品质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