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渗透的探索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究

高中语文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究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改革,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读写一体化教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使读和写在教学中相互渗透,相互支撑,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探究呢?本文将从教学设计、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实践案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设计1. 设计具体的读写任务读写一体化教学的设计需要前期充分准备和策划,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读写任务。

可以选择一篇经典的文章或者散文,让学生先进行阅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写作,比如写读后感、写心得体会等。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2. 注重文本分析和写作技巧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还要注重对写作技巧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3. 提供合适的写作支持在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提供一些必要的写作支持,比如提供一些范文、写作模板等,让学生在参考他人的作品的也能够找到自己的写作方向,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

二、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写一体化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和指导、阅读材料的选择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实践案例某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探究时,选择了一篇名人散文《南方有乔木》,让学生先进行阅读,然后进行写读后感。

在阅读时,老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通过写读后感,学生既能够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也能够进行自由的写作表达,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案例,可以看出读写一体化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施效果,同时也为其他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初探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并能将阅读中学到的技能迁移到写作中。

我在课改中对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及策略作了以下探索。

一、读写结合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中赏析优美词、句、段、篇等内容,有益于学生将理解深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观察、感受,以便学生在习作中运用。

教学中,再将一些写作知识剖析出来适时加以引导,必将对学生的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读写结合的基本规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四个层次,即:感知、理解、鉴赏、借鉴。

1、感知它是初读课文后,对文章所产生的一个总的直觉印象,是整体上对文章的浅层信息的初次把握。

任务是:(1)读准字音,扫清文字障碍,能正确、流利地通读。

(2)了解有关的背景知识(课前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3)产生直觉,最大限度的接近主要内容和情感思想。

(4)表述直觉,强化对直觉捕捉的准确性。

2、理解它是在产生直觉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文章的深层信息,把作者的认识转化为学生的认识,把作者的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情感,达到学习语言与认识事物的有机结合,同时引发学生与作者相似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来印证和扩展作者的认识和情感。

这是共鸣扩大和知识延伸的过程,即学会感触与联想。

任务是:(1)理解文章的生活内容(解决作者写了什么的问题)。

(2)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解决作者为什么写的问题)。

(3)结合自己的体验,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3、鉴赏它是在引导学生彻底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之后,对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表情达意的手法等进行体会和学习,并受到审美熏陶的过程。

任务是:(1)通过鉴赏优美词、句、段,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2)发现和总结一些语言规律,迁移到写作中去(解决学生怎么写的问题)。

4、借鉴它是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作者写作方法之后,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运用的一个过程,是读写衔接的重要环节。

任务是:(1)通过同类文章的泛读,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与初步形成的能力,去读更多的文章,形成对写作知识的较为稳固的认识。

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之法

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之法

2 旬 的仿 写 . 作 文 的 开 始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低 年 级 的语 文 天 地 很 侧 重 句 子 的 练 习 。其 实 教材这样安排是很合理的 。 因为 作 文是 从 句 子开 始 的 。 从 模 仿 开 始 的。 如: 乌 龟 开 心极 了 , 忍 不 喊起 来 : “ 太美了 ! ” 可 以先 问 你 们 有 没 有 这 样 的 经 历 呢 ?— — 开 心 极 了 。忍 不 住 喊 起 : “ 太 美 了 !” 把 乌 龟 换 成 回答 的 同 学 名 字 。这 样 学 生 肯 定来 兴 趣 了 。再
课上 , 做为其 中一名执教者 , 听课者 , 笔者感触 最深 , 收获颇多 。
这 次 的 阅 读课 是 以 同课 异 构 为 主 体 ,要 求 在 阅 读 教 学 中 渗 透 写
全 可 以掌 握 。在 本 单 元 的 习 作 中 : 将 自 己最 难 忘 的 故 事 写 下 来 。 也 证 实 了这 一 点 , 学 生 掌 握得 比较 好 。 这 也 给 笔 者 在 习 作 方 面 的 教 学 以大 大 的鼓 励 ,可 以说 是 笔 者在 作文 教 学 反思 中一 个 进 步
因为是六年级 了 , 有一定 的习作基础 了, 这样教学 , 学 生 完
语 言 文 字 是 人 类 最 重要 的交 际工 具 和 信 息 载 体 ,是 人 类 文 化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语 文课 程应 致 力 于培 养 学 生 的语 言 文 字 的 运用能力 , 综观《 语 文课 标 》 , 在第 一 , 第 二 学 段 的 写话 , 习作 中就 提 出 了 运 用 阅 读 和 生 活 中学 到 的 , 平 时 积 累 的 好词 佳句 . 到 了 第 三 学 段 就 提 出 了 自由 表 达 , 前 两 个 阶段 是 基 础 , 后 者是提高 , 那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
三、 变换 角度 对 课 文进 行 改 写 训 练
败俱伤 。 ” 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阅读 和写作 之间 的紧密关系 。把 阅读 教学和作 文教 学巧妙结合起来 , 在阅读教学 中渗透写作 训练 , 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 感悟 , 更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 中掌握写作
语 言 风 格 于一 体 的 佳 作 ,是 学 生 学 习 写
二、 利用课 文 的“ 空 白点 ” 进 行 续 写
训 练
还 可以让蒲松龄的《 狼》 开 口说话 , 讲讲它 对付屠户的计策 , 狼 的贪婪狡诈便 一 目了 然; 或把《 桃花源记 》 改成新 闻稿 , 将课堂 变成 《 东方 时空》 或《 焦点访 谈》 的节 目现 场, 以新 闻记 者参观桃 花源 、 采访 村 民的 形式再现课文 内容 , 使原本枯燥的文言文
写训 练
事, 或者 以孑 L 乙己自述的形式讲故事 。教 学《 老王》 后, 可让学生试 以老王为第一人 称, 改写课文 中老 王给 “ 我” 送 香油 、 鸡蛋 这一情节。在《 罗布泊 , } 肖 逝的仙 湖》 一课 的教学 中, 以作者去采访 一位见证 了罗布 泊百年沧桑的世纪老人 的形式 , 用世纪老 人 的 口吻 向人 们述 说 罗 布泊 消逝 的 故

语 文教材 中的许多课文 , 故事情节曲
折生动 , 人物描写 栩栩如生 , 文 字 内 蕴 丰
富深 刻 , 一些情 节 、 语言 、 心 理等 方 面的 “ 空 白” , 给人无 限遐想 , 教师在教 学中可
抓 住 这些 空 白点 对 学 生 进 行 多 角 度 、 多 层
次的续 写训练 。如教学《 皇帝的新装》 时, 可让学 生展 开想象 , 写写骗子做新装时装 模 作样的滑稽 动作或游行 大典结束 皇帝 回到皇宫后 的轩 然大波 ; 教学 《 赫尔 墨斯 和雕像者》 时, 想 象赫尔 墨斯 听 了雕像 者 的话 以后 的神态 、 语言 和动作等 。又如教 学《 孔乙己》 后, 请学生设想孔乙 己用手爬 着“ 走” 出咸亨酒 店 以后 的情 况 , 以“ 走 出 咸 亨酒店 的孔 乙己” 为题续写小说 。教学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

读写结合,相得益彰——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训练

体会 、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叶圣 陶
÷.
先生说过 : “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 一反 ,练
合 ,相得 益彰
阅读 教学 中渗透习作训 练
庄 亚 兰
成阅读和写作 的熟练技能 。”小学生 善 于模仿 ,模仿是他们 的年龄特征 ,是学 习过程 中的合理需要 。朱熹也 曾说过 : “ 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 。
只要 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 自己脑力劳动
累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 “ 意无 言 则 不 行 ,言 不 畅则 意 不 达” ,作 为一名教师 ,我将 继续努力探 索更 好的教学理念 ,用更好 的方式来 提 高学 生的写作水平 ,让 学生在作文 时能 够得 心应 手 ,作 出更好 的锦 绣文章。
盖 学 文 既 久 , 自然 纯 熟 。 ” 因此 可 以 从
这个角度 ,考虑 引导他们 的阅读取向 。 首先是能在选材立 意 、布局谋 篇 、语 言
运用 、 表达方式等方面为写作提供范例 。 摘 要 :在 阅读教 学 中,挖掘 文本的 习作资 源,积极渗透仿 写、续写、改写 、 无疑教材就是 这样 的范 例。通过对一篇 篇精 美范文的观察 、研习 、化用 ( 能动 模仿 ),可以使 学生从作者创作思路 的
作者简 介:庄亚兰 ( 1 9 6 5 一 ),女 , 福建龙海人 ,大专 ,福建省龙海市实验小学教师 ,小学高级教师 ,研究方 向:小学教育 。
0 6 2 勒
的阅读积累 ,能帮助学生建立丰 富的语 言素材库。语文课本 中的课文 ,就是让 学生仿照 “ 例子”练 习的好材料 ,教 师 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 “ 点 ”,
精心选择具有 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 的精

阅读教学有效“指向写作”方法探析

阅读教学有效“指向写作”方法探析

比、 列 数字等 。但是 , 大部分 同学对文本 的表达 奥秘 缺
少关注 。
3 . 根据学情 , 确定教学重点—— 探究文本表达奥秘
根据学情前 测结 果 , 我 把 第 二 课 时 的 教 学 重 点 放
在引导学生关 注《 莫高窟》 一文的文本表达 上。 即落 实
阅 读 教 学 指 向写 作 的 目标 : ①关 注“ 总分总 ” 的结构 ;
学的重点——有选 择地 教文 本表 达奥 秘。 因为 “ 指 向 写作 ” 的阅读教学不 追求 面面俱到 , 力求智 慧地做 到文 本秘 妙 、 文体共 性 、 学生 学情 、 整 体 的写作 素 养建 构 四 者的契合 。面面俱到 的第一 次教学 , 犹如蜻 蜓点水 , 浮 光掠 影 , 表 面上 看好像 老师都教 了 , 完 成 了预设 的教学 目标 , 但深入想 想 , 教 了那 么多 , 其 实 只是帮 文本 贴上 了关 于表达 的标 签 : 这 叫做 总分 总 , 这是 排 比 , 这 是列 数字 , 这是详 略描 写 , 学 生真 的懂 了?真 的 理解 了吗? 没有 , 什么都没 有 , 学过就忘 , 换一 篇类似 体裁 的课 文 ,
确定第 二 课 时 教 学 重 点— —探 究 文本 表达 奥 秘
后, 我 在班 级 中进 行 了教 学 。课 堂 伊 始 , 出 示 课 文 的 开
有节 奏感 , 读起来 朗朗上 口。因此 , 我采 用诗行 的形式
出示 , 一看 , 学 生 就 能感 受 到 句 子 的 整 齐 ; ③迁移 运用 。
头和结尾 , 请 学 生关 注 课 文 的结 构 : 总分 总 。之 后 提
问: “ 为 什 么 说 莫 高 窟 是 祖 国 西 北 的 一 颗 明珠 , 是 艺 术

阅读教学与片段作文训练比翼齐飞——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片段训练的探索

阅读教学与片段作文训练比翼齐飞——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片段训练的探索

新教改 明确指 出作文教学 和阅读教学要 密切配合 。 也就是要在 阅读 教学 中引导学 生学 习作者 是如 何观 察 事物 、 分析事 物 、 遣 词造 句、 连 句成 段 、 连 段成 篇 的 。笔 者认 为把写作 方法 和技巧 的指 导渗透 到 片段作 文训 练 中, 有利 于提高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写作 能力 。
篇文 章如果要写得生动形 象 , 必然会 运用一些 恰
当的修辞手法。所 以在理解课 文时 , 要趁 机指导学 生怎 样把文章写得更美 。如经典 的写景文章《 春》 , 在这 篇优
美的散文 中, 有很 多 打 比方 的句 子 , 要 引 导学 生 用 “ 犹
累的方法 , 指导 多读多背 , 让学生 尽可 能多 的记住课 文 中的语言文字 , 并能运用到 自己的习作 中来 。通常采 取
事 某 现 象 的一 点 看 法 。
片断训练 的宗 旨是 从局部 、 小 处着 眼 , 培 养学 生 的 观察力和组 织 语 言 的能力 , 让 学 生充 分 发挥 主观 能 动 性, 将 自己的所 见 所 闻 写 出来 , 从一 点 着 眼 , 从 小 处 着 手, 逐步提高 , 然后过渡到构思 整篇作文 , 这 样就能让 学 生感到得心应手 。
不禁 的 笑 容 , 就 要 绽 开 似 的 。那 里 装 的 是 什 么 仙 露 琼
仿照这样的结构练习一段 景物描写 , 充 分运用好 修辞手
法。
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 础 , 从读 中学写 , 写 中促读 , 突 出重点 , 多读 多写 , 在读写结 合教学 中 , 注意培养学 生 的 观察 、 读写能力 。结合语文 阅读 教学对学 生进行 片段作
中学 教 学 参 考
写作新 探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教学的渗透策略

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开展写作教学的渗透策略

三、在阅读中体会细节之 “ 准” 在 初中语 文课本 中有很多精 彩的细节 描写 ,教 师要读
透教 材 ,寻 找适合 作为细节 描写范 例的材料 ,帮助 学生获 得 细节描 写的经验 ,并且使 经验概 括化 、系统化 ,形成一 种稳 定的 、整合 的心 理结构 。通过 富有个性 特征 的 肖像描 写 、典 型的 动作描 写 、透视 着人物 心理的 神态描 写 、渲染 氛 围的环境 描写 、个 性化 的语言描 写 ,进一 步充实 、丰富 和扩 展学生 的陈述性 知识 ,最终完成 从信 息获取过程 转到 写作这一信息输出过程。 例如 《 孔 乙己 》一文 中 ,作者 对孔 乙己的前后 两次 出 场用 了不 同的 肖像描 写 、动 作描写 、语言 神态 描写 。如在 第一次 的 出场中 , “ 身材很 高大 ” “ 青 白脸 色”脸上 “ 时 常带着 伤痕 ” “ 一部 乱蓬蓬 的花 白胡 子” “ 又 脏又破 ”等 词 说 明孔 乙 己的 穷酸 潦 倒 、懒 得 出奇 。而 第二 次 出场 : “ 脸上 黑而且瘦 ” “ 满手是泥 ”等描 写来显 出他悲惨 的遭 遇 。再 如动作 描写方 面 ,第一 次的 出场中 “ 便 排 出九 文大 钱” ,而第二次 的 出场中却用 了 “ 摸 ”字来表 明他悲 惨的 境地 。教 师应 利用 阅读教 学 ,使学生在 掌握更 多精彩 语言 的同时 ,学会抓 住细节 描写来 表达 自己的思想 ,从而 使文 章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 四 、在阅读 中感悟情 感之 “ 真” 作文其 实是综合 地表现作 者平时 的思想 、知识 、语 言 等方面 的积累 。在初 中语文的教 学中 , 不 仅要 培养学 生阅 读欣 赏文 学作品 的能 力 ,还要培 养学生运 用一定 的手段 , 通 畅准确地 表达 自己 的思想感情 。优秀文 章的 细节往往 包 含 深刻 的内涵 ,教 师在 引导学生 进行评价 的过程 中要让 学 生体会 到其 中多 层次 的内涵 ,通 过赏析 、点评 、模仿 、感 受 ,把文 章读到 心灵深处 ,真正 吸收 、内化 名篇 中所 内涵 的知识技 巧 ,实现 自己写作能 力的提高 ,从而在 写作 中准 确 、到位地倾吐 自己的情感 。 例 如 ,朱 自清 的 《 背影 》一 文 ,在生 活中 容易让人 疏 忽的 “ 背影 ”却成 了朱 自清文 中描 写 的焦点 ,小小 的 背影 映衬 了大大的父爱 。 通过学 习课文 ,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 , 使学生 认识到一个人物 、一句话 、 一段 回忆 、 一个 场景 等 , 都可 以成 为作文 的契机 ,即使是很 平凡 的事 情也 可以成 为 很好 的题材 ,只要懂 得观察 ,细微之 处显真 情 ,就 能写 出 形象生动 、语言流畅 、景色优美的好文章 。 总之 ,语文 的听 、说 、读 、写四种技 能是相 互依托 、 相辅 相成的 。我们要 将作 文教学和 阅读教学 有机地 结合起 来 ,使学生从课 本上 找到 可以模仿 的写作范本 ,才 能使学 生阅读和写作功底两不误。

将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论文

将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论文

将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摘要:阅读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更是写作的基础。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课本上出现的各种材料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力求输入输出双管齐下、同步发展。

本文简单探讨如何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努力搭建阅读和写作的桥梁、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互融合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写作,在阅读中感知写作,从阅读走向写作。

关键词:头脑风暴;词汇和句型;多种形式;阅读与写作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13-00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技能的输出,是表达的技能;表达以理解为基础,理解又促进表达。

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牛津高中英语》这套教材编排循序渐进、逐步加深。

模块与模块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

从各模块的单元再到单元内部的板块,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形成一个立体的结构体系。

笔者在教授这套教材时,尝试着把写作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去,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下面就逐一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运用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激活阅读前的写作练习brainstorming(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53年正式发表的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是围绕一个特定的话题进行,可以给学生一个发挥想象和联想的时间和空间,激活其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比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

教师作为指导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造性地思维,并以对话和讨论的形式挖掘各种有用的信息和形成思路,然后综合大家的想法。

在《牛津高中英语》这套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阅读课文前,都有一个板块 welcome to the unit,有相应的图片导入或者问题导入,这些既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

管窥阅读中作文教学的渗透

管窥阅读中作文教学的渗透

23摘要:目前为止,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上最头痛就是作文。

他们感觉真的无话可说,好不容易像挤牙膏一样“挤”出的一小段颠三倒四的话,自己都不想再读一遍。

针对这一现象,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找到一些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的操作方法,就是在阅读中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生活中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再在阅读中教他们学会表达。

一直以来在教学实践中得以证实,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真正做到用自己的手写自己的口。

关键词:兴趣有心人表达方法小语大纲明确要求:“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

”所以上好阅读课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情感,理顺写作思路。

怎样在阅读课上尝试渗透写作训练呢?下面是我的三点体会。

一、在阅读中培养写作兴趣作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孩子们想写、乐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的写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觉得写作是一件幸福的事,才是作文教学的成功。

在阅读教学中,我总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真正读到入情入境的时候,我会适时点拨:“同学们,作者写作的本领真大,真会写,让我们读了他写的文章如身临其境,你们想不想把作者的本领学到手?”简单的一句话就会激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例如教学《我的油布伞》一文时,在读到全班同学个个落泪的时候,我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一位母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想一想当你生病的时候,当你无助的时候,你的父母是怎样关心你疼爱你的?想不想像作者一样拿起笔写一写一直默默关爱着你的父母亲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热情有了,想写的欲望也有了,写作思路的闸门开启了,此时他们愿意写。

我最理解孩子的心理了,他们有时候对老师、同学或家长有意见不敢直说,可谓敢怒不敢言。

所以我就让他们每人准备一个“保密本”,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想发泄的语言写在自己的保密本里。

他们面对自己的好朋友“保密本”会尽情地说啊、写啊,既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他们烦闷的心情得以释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策略研究摘要:小学语文课本阅读是进行写作训练的重要材料,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通过阅读促进写作,通过诵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学生学会仿写,并加强学生写作训练,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训练训练策略一、引言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部分老师忽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之间的关系。

文章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教学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能够对教学实际提供借鉴和参考。

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很多小学生惧怕写作,存在心理障碍,作文条理不清,结构混乱,往往还有很多的错别字,这是学生的阅读量少、知识面狭窄造成的。

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训练,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合理设计作文训练内容,适当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由于一些学生对作文存在惧怕心理,学习兴趣不浓,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则不仅会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例如,在学习《诺贝尔》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学重点是围绕诺贝尔的事迹进行阅读。

当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对写好一个人物所运用的方法进行提示,即选择与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例进行描写,这是写好人物的前提。

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熟悉的人物进行写作训练。

采用这种方法,既能够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学过的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通过阅读促进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学习课文之前应该阅读课文,提前预习。

当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之后,要求学生能够读出感情。

例如,在学习《黄果树瀑布》一课时,学生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这篇课文,熟读文章的生词,熟悉文章的脉络。

当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优秀的词句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且在写作时能够灵活运用。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在议论文 的写作教学中 , 有 目的地选取典 范的课 文 , 让学生解
: 读。 如《 想与做》 《 中国人失掉 自信 心了吗》 《 拿来主义》 等课文 , 通过
但 是纯粹 的阅读教学 和纯粹 的写作教 学 , 在语 文学 习实践 中 这些课文 的阅读教学 , 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结构及论证方法 , 从 中
学可以说都是为写作 服务的 , 而写作则是对阅读水平 的检验 , 这是 : 了疏 通文 言语句外 , 更重要 的是分析这些文章的谋篇布局 , 掌握 它 - 们由记事 到议论 的写法 , 让学 生学会并掌握一事一议 的写作方法 , 在 中学语 文 阅读教 学过程 中, 教师应有 意识地引导 学生汲取 ‘ 布置学生用此 种写法学写作文 。
: 章, 就如练书法有好字帖作为模本一样 , 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 - 2 . 引导学生积 累好词好句 , 积累写作素材 , 并将 其运 用到作文 “ 写文章 , 是一种借用语 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制作过程 。” 因此 ,
教材所选 的课文 内容齐全 , 皆为优秀之作 , 不少是古今 流传的 : 写作 中去
自然而然可用的语 句就多了 ,写起来便得 心应 手 ,读到一定程度 烈 的死 。” ( 巴金 ) 又如 , “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 , 拔剑而起 ,
时, 更加熟悉各 种表达方式 , 就可 以做到锦上添 花 , 把 意思表达得 ‘ 挺 身而斗, 此不足为勇也 。 天下有大勇者 , 卒然临之而不惊 , 无故加 更加 圆满 , 即“ 读书破万卷 , 下笔 如有神 ” 。 作为教师 , 就要在课 文教 : 之而不 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 而其志远也 。 ” ( 苏轼 ) 还如 , “ 各种事 学过 程中 , 指导学生在 阅读中进行积 累 , 并使 运用和积 累经 常化 、 一 物都有它的极致 。虎哮深 山, 鱼游潭底 , 驼走大漠 , 雁排长空 , 这就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元素初探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元素初探

头拖起来” 抄起鸡毛掸子 ,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 , , “ 从床上打到床下”这确实够狠的了。 出人意料 , , 但 在 “ 上学之后 , 我” 爸爸竟来了 ,爸爸没说什么 , “ 打开了 手中的包袱 , 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 。他递给我 , 看 着我穿上 , 又拿出两个铜板来给我。” 一个表面严厉 却又充满无限关爱的父亲形象令人动容。爸爸的爱 还为“ 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 我” 在我们的教材中, 这类文本还很多。 比如《 散步》
追来 , 围着老头子的船上抓下窜时 , 二菱此时定是焦 急万分 , 甚至有些抱怨 :还说要报仇 , , “ 看 现在连 自
己的命都快不保了”急得 团团转 , , 却又帮不上忙 ; 老 头子敲砸鬼子脑袋时的痛快 , 甚至要高声赞美 “ 太 厉害了”太神奇了” 太痛快了” “ “ 。在 内化了老头子 的“ 传奇色彩 ” , 后 再说说按先后顺序还原老头子复
陈 珉
( 宁波 国家高 新 区信懋 学校 , 浙江 宁波
350 ) 113
摘 要 : 阅读教 学中, 在 教师可以通过对文本隐性作用的探究 , 依托文本 来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缺失、 巧 技
培养、 思维机械 的问 , 题 从而渗透写作元素, 努力达成新课标所倡导的三维要 求。
关键词 : 文本 写作 渗透
句式上有哪些特征?学生在找到 “ 后生们 的胳膊、
在文本学习时 ,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文本 已为学生创设了“ 人生 ”教师要学会寻找阅读教学 , 的最佳迁移点 , 并抓住这一细节 , 有效地在课堂上放 大, 让学生 自然地产生写作的冲动 。 寻找学生的情感认同点。梁启超 、 叶圣陶、 朱光 潜等老一辈教育家就主张语言的实质就是 隋感思想
3 教学 2j

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作教学

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作教学

从一年级开始 , 阅读 和作文 同时起 段 , 没有开头和结尾 , 非常灵活。坚持写
可 以使 学生 了解生 活 , 了解 的提高。因此 , 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作 步。 一年级从写句子开始逐步到写一段 观察 H记 , 教学 , 在阅读教学 中如何渗透写作教学 话 ,可以先用拼音或 拼音夹汉字写 ; 二 社会 , 积累素材 , 丰富写作 内容; 可 以提
的语言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地 、 健 康地发展。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 必
把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 “ 常说 L ] 里顺 , 常 写 口不 笨 。 ” 学 生 须借助课本 ,
以读 带写 , 渎写结合。 例如在教《 桂林I 『 l 水》 时, 我除 了让 在 阅 读 过 程 中 积 累 了大 量 词 汇 , 学 到 了 机联系起来 ,
发现好的予 以鼓励 , 并提 训练 , 提高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 中, 我 要 及时评 改 ,
供 大 在 日常写作 中, 不少学生常常感 到 们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方法。 供 给全班同学评论或 抄在墙报 E 在学 习了《 胖乎 . 小手》 一课 后 , 家欣赏 , 经常评选优秀 日记 , 真正使 写 找不到合适 的词汇来表达 自己的意思 , 如:
事物 、 分析事物 、 遣词造句 、 连句成段 、 我让学生 朗读课 文 , 体会桂林水静 、 清、 见所闻和 自己想说 的写 出来 , 要想写好 连段成篇 的方法 。在作文教学 中, 要引 绿 以及山奇 、 秀、 险的特点 , 并圈出文 中
日记 , 首先要求学生写好观察 H记 。观
乏文采而又无计可施 , 于是作文 中这样 可以用汉字加拼音 写一句话 。在学习 累了写作素材 , 丰富了生活。总之, 要想
平时教师就得要求学生做生 那样 的语言屡见不鲜 。因此 , 我们老师 《 动手做做看》 这篇课文后 , 用通俗的语 写好 H记 ,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索摘要:读写结合的中心思想就是将阅读与写作进行紧密的结合,实现共同进步。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挖掘阅读与写作的发展规律,就可以实现两者的结合,更好地实施读写结合教学模式。

随着当今时代新课改的深入,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法。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就有必要在语文教学时将其应用。

关键词:读写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通过深入研究,可以使统编的课堂更好地适合实际情况,并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心理障碍和写作成就感不足等问题。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我们建议在课堂上融入阅读理解与写作技巧,同时要注意提高他们的自主探索、创新、实践。

通过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具体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水平。

1 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意义1.1 完善阅读教育方案读写结合作为全新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对而言,读写结合的应用,有利于完善初中语文阅读教育方案,给学生带来更好的体验,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按照新的思路转变自己,由此才能提高读写教育的质量。

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读写结合模式,鼓励学生开阔自己的阅读眼界,坚持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好多方面的素材特点,在长期阅读过程中合理积累素材,在写作中保持丰富的文体。

通过读写结合的应用,完善了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内容,让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趣味,从本质上减少了学生的排斥,让同学们对于各类文章的阅读、思考拥有深刻的体验。

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读写结合,应继续推广应用,改变阅读教育的方向。

1.2 加强阅读教学创新读写结合模式下,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理念,以学生为主导,观察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内容变化,让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斗志,在长期教育中给出了更多的选择。

初中语文阅读教育的时候,读写结合模式的应用,还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快速的成长、进步,让同学们在阅读的内容上更好的把握,减少了阅读的压力,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

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教学摘要:作文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两项最主要的基本功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让学生认识到阅读与作文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提高写作水平,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阅读;渗透;作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93-01作文和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两项最主要的基本功训练。

虽然两者的任务不同:阅读是理解吸收;作文是倾吐、表达,但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应注重在阅读教学中有机的进行作文渗透。

1.”渗透”的形式结合阅读教学中出现的新的写作知识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毛病,以及不同年段、不同单元的训练重点,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渗透形式。

1.1自然渗透。

在阅读教学中,接触到新的写作知识、技能、技巧,教师应及时给予点拨。

这种渗透形式先不带任何目标,完全是”水到渠成”。

通过自然渗透,取百家之长,不断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如:《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文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描绘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

教师从中点拨学生如何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去描写同一种事物。

1.2有意渗透。

就是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顽症”或是习作中感到棘手的地方进行意向性指导。

通过”有意渗透”,往往能使学生在习作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顽症”也就不治而愈。

如:针对学生作文开头难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就应留意为学生总结多种开头方法。

教学《开国大典》总结”开门见山,开篇点题”开头法;教学《燕子》总结”描写式”开头法;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总结”倒叙式”开头法;教学《桂林山水》总结”抒情式”开头法等。

这样,”万事开头难”就成了”写作开头易”了。

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会随之大增。

1.3重点渗透。

就是围绕单元中的作文训练重点,进行重点指导。

这种渗透目的明确。

如某单元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式”,在这一组的阅读训练中,就是就应该抓住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渗透:一是静态描写;二是动态描写。

小学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有效指导

小学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有效指导

小学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的有效指导作者:杨翠莲来源:《天津教育·下》2018年第08期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此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与展现。

因此,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阅读教学为主线,结合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有机地引导、渗透写作方法,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

紧扣教材,培养兴趣在教学中,课本中那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的课文,便是很好的写作范文。

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共鸣,进而激发起创作的兴趣和灵感。

如在教学《难忘的一句话》这一课时,学生认真地阅读完文章之后都被伦纳德老师那博爱的胸怀所感动。

面对着一个“先天兔唇、左耳失聪、自卑”的小女孩,伦纳德老师巧妙地利用“耳语测试”的机会,在小女孩耳边轻轻地说了句:“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儿。

”这句话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抚慰着小女孩受伤的心灵,这句话甚至改变了小女孩对人生的看法,学生也充分感受到了一句温暖的话语那神奇的力量。

此时,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想想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是否也有那么一些难忘的话语教育、鼓励着自己,使自己深受启发。

“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相信自己,你并不比别人差!”“敢于挑战困难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孩子们畅所欲言,一句句难忘的话语都伴随着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当他们沉浸在往事的回忆时,写作的冲动与热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感悟阅读,借鉴写作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的作文提供范例。

而有些学生正因为读得少,想得浅,所以在习作时,往往抓不住重点,分不清主次,语句的表达过于简单、直白,甚至觉得无话可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指导的意义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和工具学科。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几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作文的兴趣,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动机,扫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不少小学生惧怕写作文,作文中存在着错别字多、语句不通顺、条理不清等普遍性现象。

学生阅读量少,造成其写作知识面狭窄,感到写作文困难是必然的。

因此,为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训练内容,备教材、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生养成习惯,一上作文课就头疼,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写作训练,则会使学生的兴趣大增,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写作水平。

如在教学《父亲的菜园》一课时,教师重点让学生围绕菜园写了父亲开荒、填土、育肥的主要事例进行阅读。

熟读之后,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写好一个人物,就必须选择和人物相关的典型事例,这是写好一个人物的前提。

之后,让学生练笔写自己身边的人物。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又扎扎实实地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地由“怕”写作文转为“爱”写作文,并产生强烈表达内心感受的欲望。

二、以读促写,从阅读教学中迁移、转化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前阅读文章,预习课文。

“文不读熟不开讲。

”学习课文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并把这当做“死”任务,要求人人做到。

确保每个人达到读正确、流利之后,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读出感情。

例如,胡雅冬老师上《“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课时,从题目入文,采用深情地读课题,自读课文,闯三关读生字词,有滋有味地读词,默读课文找脉络等多种形式激兴发趣,层层目标引读文,保障学习目标的实现。

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教师可给学生指出一些比较好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要求学生背诵,并有意识地在写话和作文中进行运用。

写作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写作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018-2019年第8期(总第156期)GUANGJIAO课堂广角写作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苏民锋摘 要:语文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中,两者的分离,导致教学情况并不乐观,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对此,教师应积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推动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写作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第五中学,广西 百色 533000)中图分类号:G633.3一、引言新形势下,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一种新理念,“读写结合”,主要是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语文素养。

实际上,阅读与写作之间相辅相成,加强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重视写作,同样能引导学生不断阅读。

对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阅读与写作的融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二、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关系1.阅读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章,深入其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领悟人生哲学。

如在学习鲁迅的《故乡》时,学生能够根据作者对故乡的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进而引发读者对故乡的思念。

此时,如果教师给学生布置一篇作文,在真情实感之下,能够很大程度保障学生作文的优美,避免学生毫无头绪,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1]。

并且,即使没有教师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8-0018-023.培养良好习惯,提升阅读能力阅读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应让学生学会多做学习笔记和写阅读日记。

良好的学习笔记不只简单地写出对于文章肤浅的理解,更应该深入文章,对于文章所表现的思想、语言、写作方法等方面进行记录。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以及文章情节走向,有着良好的预见性与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教学中写作方法渗透的探索《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天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主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创新精神放开了手脚,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机渗透训练过程从而达到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训练呢?读写结合训练不失一条便捷有效的途径,张志公先生认为:‚多写,是完全必要的。

不过,写必须以读为基础,没有正确的、充分的读作基础,光写是不行的,提高语文能力必须以朗读、精读、多读为基础,这可以说是古今中外一条共同的经验。

‛一:品词句,悟细节。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巧。

‛抓关键词,通过反复阅读课文体会理解作者是怎么用语言文字表现人物品质的。

通过长期的语文教学,我们发现小学生在表现人物内心活动时,往往习惯用表示心情的词语直接进行描写,如‚老奶奶悲痛欲绝。

‛‚老师很担心。

‛这也无可厚非,不过,如果让学生学会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物形象会被刻画得更细致、生动,人物特点会鲜明,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会更广阔。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秋天的怀念》《永远的歌声》正好是个很好的例子。

如何结合课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学会通过描写动作、神态来表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方法呢?我们做了如下尝试。

1、第一步,感受。

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脉络之后,让学生细读课文,感悟理解的时候,找出描写母亲动作、神态的语句,说说自己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到母亲怎样的心理活动?学生自主感悟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

学生从‚悄悄地躲出去‛‚偷偷注意‛看到母亲不忍心看‚我‛反常的样子,又忍不住不看,看到母亲宽容、无奈、痛苦和担心的内心世界;从‚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看到母亲强忍内心的痛苦,故作平静的内心世界;从‚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看到母亲因儿子痛苦而痛苦、难过及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从‚挡在窗前‛‚憔悴的脸再出央求的神色‛‚她喜出望外‛‚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到母亲多么希望能通过自己带儿子去看菊花,让儿子走出瘫痪带来的痛苦、绝望,重拾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坚强地生活下去;从‚昏迷前的最后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看出母亲临终前唯一牵挂的是自己的儿女,儿女是她生活的全部。

在教学《永远的歌声》这一课时,我问学生:‚文中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学生都会回答:‚是一个爱学生,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于是我马上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让学生在书上把相关的地方勾画出来,于是学生就会在文章中去找‚她教学学生识字,她教学生唱歌……‛我问学生:‚你们找的这些内容是什么描写?‛学生说是:‚动作描写。

‛学生在回答到:‚课文中的那些孩子对老师有着深深的爱时。

‛我问学生:‚你们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如预想的一样,学生找到了‚给老师上山采药的片断,给老师抓鱼的片断等。

‛我让孩子们总结你们回答的这些内容,作者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生归纳出有‚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于是我对学生说作者为了体现孩子们对老师的爱通过这几种写作方法,把人物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方法就可用在我们以后的写作中。

第二步,提炼。

我们走过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到爱的伟大、无私、细腻、真挚、坚持啊!《秋天的怀念》作者没有直接用‚痛苦‛‚无奈‛‚难过‛‚怜爱‛‚担心‛这些描写母亲的心理活动,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她复杂的内心活动,还是那样让人感动。

作者的巧妙之处在哪里呢?学生自然能总结出值得学习的写作方法: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第三步,反思。

你平常是否能做到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来表现其内心活动?你平常的习作中有这样的精彩片断吗?请同学来读读自己习作中描写内心活动的片断,师生共同欣赏评议。

第四步,仿写。

老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大胆尝试,通过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写作方法,进行心理活动的片断练习。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们不能让学生闭门造车,我在进行作文教学中,着重给学生创设情景,比如写人物的作文如:‚母亲‛,我会告诉学生这篇作文中体现出母爱,我让学生回忆平时跟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哪些事会让你印象深刻,母亲的语言、动作、神情是怎样的。

学生们会举出很多事例来,在学生列举事件时,老师要相机引导学生,把事情说具体,抓重点事情来写。

二:观场面,谋篇章。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应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专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小学生往往在观察事物过程中容易挂一漏万,借用场面的描写烘托出人物品质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又训练了布局谋篇的能力。

什么是场面?场面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人物彼此活动的情景。

写好场面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

场面描写也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展,感情与情绪的渲染,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一个训练重点就是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掌握好场面描写。

为了完成单元教学目标,突破这一重难点,我们将场面描写的教学融入在了本单元阅读的教学中。

特别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开国大典》为学生学习场面描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充分解读了场面描写的三大要求: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写出气氛;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认真研读文中的基础上,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首先,我向学生简单讲解了场面的定义,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场面?并在文中标出场面描写的部分,读一读。

想一想这些场面描写的作用。

(开国大典的一个个场面描写都能表现出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以及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

)同学们又是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体会到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

)老师接着揭示:场面描写具有综合性,这就决定了必须采用多种描写手法进行场面描写,这些描写手法就是同学们说到的,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等。

它们有机结合,综合运用。

再让学生默读这些场面,想想在这些描写手法中尤以哪些描写手法为主?(言行的描写。

)老师小结:场面描写就是以人物的言行描写为主的动态的生活画面。

为了让学生理解场面描写要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这一基本要求,我结合课文中‚宣布成立‛这一场面的教学进行了适当引导。

如:‚宣布成立‛场面中的点是什么?面是什么?(首都人民欢庆新中国的诞生。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引导孩子知道,场面描写既要写出总的轮廓,又要写出具体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做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场面描写既要全面顾及不特定场合下的各个方面;又要重视场面气氛的渲染,因而常常出现人多、事多、物多的情况,因此,场面描写还必须做到:层次清楚,有条不紊。

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样才能使人感到层次清楚,就成为值得注意的问题。

我结合《开国大典》中阅兵式的场面,设计了如下问题:参加阅兵式的战士如此之多,作者是怎样把这一场面描述清楚的呢?(分类,按海陆军的出场顺序。

)最后,在学生学习了场面描写的方法后,要及时的运用,做到打铁趁热,因此,我让学生认真观察课间操的场面,并把这一场面写下来。

总之,课堂上让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携手同行,学生不仅在阅读中获得方法和技巧,而且也能够及时运用,印象深切,可以达到一石二鸟的功效。

三:借童话,展理想。

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个哈利波特。

小学生天性富于幻想,他们往往把生活中很多暂时不能实现的愿望通过童话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动,有趣的童话也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文学形式之一,创编童话不仅拓展孩子思维,丰富想象,而且还能激发孩子创作热情。

那么怎么引导学生创编童话呢?童话生动,有趣,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的加强学法引导不仅可拓展孩子思维,丰富想象,而且还能激发孩子创作热情。

在童话教学中可根据不同学年段实施不同的教学侧重。

中低段的学生由于语言和思维有限,可以主要引导他们了解故事内容,认识一些基本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方法在学习的同时能仿写或看图创编情节完整的童话。

到了高段,则要引导孩子逐渐向童话的深层寓意挖掘,学习多种描写方法互用,并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放手续写创编。

例如,在上六年级《稻草人》一课时,因本课心理描写是表现人物性格一个主要方法,因此,在探求稻草人形象时,我侧重对心理描写方法的指导,先让学生在文中寻找描写稻草人心理活动的句子,通过朗读发现有些句子是直接描写人物的心理,有些是间接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及环境烘托来体现人物的心理。

接着又创设情境:如果这是一个责任心不强的稻草人,看到稻草上长虫子此刻会怎么想?如果是一个幸灾乐祸的稻草人又会怎么想?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自然而然认识到:要写好人物,单靠外部的肖像与行动描写是不够的,还必须深入细致地探索人物心灵深处的思想、情绪、感受及其产生的原因与发展变化的过程。

心理描写要符合人物年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状况和特定环境,要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

防止脱离客观依据,离开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的性格逻辑,而随意主观臆造;心理描写可以只言片语,穿插在行文之中,也可以相对集中。

心理描写总是与叙事相结合,并且伴随着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描写进行等。

在对重点方法引导之余,在这一课中,我还让学生领悟了作者通过对稻草人形象塑造想表达思想感情进行讨论,使其明白写童话要蕴含寓意表达特定的情感的。

课后还进一步对后来发生的故事进行想象。

总之通过这样有目的有侧重的训练,相信学生写童话的能力一定会有一个长足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