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作文主题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作文主题分类
一、作文写作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首歌词让人过目不忘:经过了风吹雨打/才有最美丽的鲜花/不管付出多少代价/我不怕/时间有一种魔法/能美化昨天的伤疤/得到经历失去年华/不算差/我们蓦然回首的霎那/许多欢笑眼泪都蒸发/爱能牙?过春秋和冬夏/心是永远绽放的神话/……走过的路开满鲜花/多繁华/我们蓦然回首的霎那/许多欢笑眼泪都蒸发/爱能穿越距离和时差/心是永远绽放的鲜花……
请仔细品读上述歌词,以“绽放一朵美丽的心花”为标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除诗歌和戏剧外,文体不限。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绽放一朵美丽的心花
“每一朵花都得要为生命怒放,这是花朵与生命的约定。
”近几天,我读了美德少年文学故事,眼角湿润了,感受到了生命之花怒放的执着,体会到了浓浓亲情萦绕的温暖。
书中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文字,让我心灵震颤。
当看到《在这个世界陪着我》时,我不禁潸然泪下。
小男孩陈能,用自己弱小的身子,挑起了一个家。
在他三岁时,妈妈不幸患上了一种病——类风湿关节炎。
随着病情的加重,她只能瘫在床上。
爸爸为了给妈妈看病,只好外出打工,只有年幼的陈能来照顾妈妈。
妈妈的一切生活都要靠陈能。
吃饭、擦洗身子、洗脸,甚至连翻身都必须靠陈能。
面对着这艰难的生活,他却从不叫苦叫累,乐观地对待每一件事。
陈能为了妈妈,不顾自己。
一天,电闪雷鸣,天黑沉沉的,一场大暴雨即将到来。
陈能赶紧向老师请了假,还没等老师给他找把伞,就冲出了门。
妈妈惊讶地看着落汤鸡似的他,问:“下这么大的雨,你回来干嘛?”陈能说:“我不放心,回来看看你。
”妈妈心疼极了,让他赶紧换衣服。
他却说:“这点狂风暴雨奈何不了我!”
妈妈的病在一点点地加重,疾病的折磨使妈妈变得暴躁起来。
陈能端来的热水竟被她打翻了!妈妈已经对生活彻底绝望了,她不想拖累她的儿子,所以想自杀。
陈能跪在妈妈面前痛哭:“你不能死!你死了我怎么办?”看着面前泪流满面的陈能,妈妈心里难过极了,这是她活下去的唯一理由。
此时此刻,我心有同情,心有感佩。
想说:“陈能,你一定能!!!这个世界不只是你一个在孤军奋战,还有我们呢!”
一朵花绽放了,就要坚强地释放出独特的美。
因为她与生命有个不变的约定。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作文标题“绽放一朵美丽的心花”。
文题中的“花”,并非指自然界中某些植物的花朵,而是使用的比喻义,比喻美好的人和事;是一种被喻化了的精神,所以,本题的写作必须扣住“花”的精神意义加以演绎。
既然是“绽放”的,一定是对自己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既然是“美丽”的,一定是美好的、积极向上的,让自己深深感动、有所触动的。
所以,所选的题材必须具有积极意义。
众所周知。
但不管材料的大小,都要着意于它所凸显出来的“精神”,当然这是一种喻化的“精神”。
说具体点,就是你既可以写亲人关爱自己的真情往事,又可以写朋友之间的诚挚友情;既可以写令人难忘的博大师爱,又
可以写历史文化名人的伟大精神。
因为和谐社会需要广泛拥有这种“美好的精神”,它不仅包涵着人间最可宝贵的亲情、真情和友情,而且还蕴含着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和爱国精神。
点睛:比喻类作文特征。
1、隐喻性:比喻类作文的隐喻性主要体现在所给的题目往往比较具体、直观,而其外观之内却有着极其丰富的意义。
2、象征性:有的题目是从作文材料中提取、概括、抽象出来的,因此它往往是某一思想或观点的浓缩,它一般要高于生活,具有了象征性。
3、立体性:比喻类作文往往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不断延伸,因此就比一般的作文多了可挖掘的层面,往往能给考生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和立体的创作空间。
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许多撩拨心弦的记忆: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这些记忆如同呵护的春风,关爱的雨露,友善的阳光,滋养着我们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成长路上的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③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成长路上的阳光
闭上眼,静静感受着阳光洒在身上的细微触觉,无声无息地浸入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是那样轻柔而温暖。
如同父母的爱照耀着我们成长的道路。
那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在身边默默的陪伴,便是最温暖的阳光。
记得一次考试失利,满脸悲伤的回家,却一句话也不说。
妈妈当时什么也没问,只是抚摸著我。
可在她的眼里,我看到她的担心。
那晚我失眠了,睁眼盯着黑漆漆的天花板,心如同落入黑洞。
突然听到脚步声,赶紧装睡。
感觉道的是妈妈轻掩被角,想必这不是第一次吧。
突然觉得好温暖。
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又何止表现在这一个方面呢?早上睁眼,便看到桌上美味的早餐,那是我们还在熟睡时父母早早起来准备的。
那个睡得比我们晚,起得比我们早的人,除了父母还有谁呢?当我们生病时,替我们生病的人是父母。
那个自己受苦却从不抱怨的认识父母。
父母总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给我们,把压力留给自己。
然而,我们却总是抱怨,总是看不到父母的付出。
也许当爱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们就忽略了它,使它成为理所当然。
我想,我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在我的成长路上,因为有父母的爱,所以温暖。
因为他们的爱,所以有五彩斑斓的世界。
纵使成长路上布满荆棘,纵使遍地沙砾,总是前方道路不明,有父母的爱,就有阳光。
在阳光照射下,还有什么黑暗驱不走呢?
轻轻的问候父母,希望你们安康,长寿,让我的成长充满阳光。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作文标题“成长路上的阳光”。
“阳光”,是我们不可缺少的东西,是地球不可缺
少的东西。
植物需要阳光;动物也需要阳光;我们的成长也需要阳光。
阳光可以带给我们温暖,也可以照亮黑暗。
我们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步一步地成长。
这里一定要吧阳光的比喻义理解好。
“阳光”可以是妈妈的怀抱,“阳光”可以是老师那轻抚着我的脸庞温暖的大手,“阳光”可以是朋友那温馨的话语,“阳光”可以是一团热情的火焰……理解了“阳光”的含义,立意就容易多了。
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抓关键词,找准题眼法。
题目的关键词语,就是作文题目的“题眼”,往往表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了题目的意义。
扣住了“题眼”也就是抓住了作文的写作重点。
2、挖掘题蕴法。
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有时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
3、填补标题法,添加语素法。
有些命题作文,例如词语或者短语式的命题,我们可以用“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方法来审题。
4、虚题实做法,化大为小法。
有些作文题,由于概念抽象,难以把握。
对这类题目,可以化大为小、化虚为实。
3.鲜花的身后是绿叶,幼苗的身后是泥土,小溪的身后的山峰。
身后的爱抚,身后的温暖,
身后的坚强,支撑着我们走过一个又一个冬季。
请以“有你在我身后”为题作文。
要求:有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有你在我身后
我倚在窗边,看窗外景色流转,飞快掠过的山峦,连绵起伏,像涌动的墨绿色波浪,层层叠叠翻滚交织,不断延展到天的尽头。
我抿唇凝视着远方,思绪的终点是那年你我的乐园……
风和日丽的下午,阳光那么美,像童年时代喜爱的透明糖纸,脆脆的,亮亮的。
你轻轻牵着我的手,领我到了这个游乐设施齐全的广场。
广场上,老人在树荫下乘凉唠嗑,活泼可爱的小孩子欢快奔跑。
我炙热的目光紧紧盯着眼前打闹成群的孩子,漆黑的眸子里满是掩饰不住的羡慕之情。
我紧紧握着你的宽厚的大手,目光却久久不曾离开那群孩子。
你似是察觉到什么,慢慢蹲下身,笑着揉了揉我的头:“去玩会吧!”我低着头,并没有出声,死死咬住的唇畔出卖了我内心的紧张。
你轻轻将我的身子扳向你,一手揽着我,一手指着眼前游乐设施,柔声道:“想玩什么?”我微微抬起头,缓缓地转动眼珠子,扫视一圈,最后死死盯住了一个“m”型的游戏设施。
你察觉到我的异样,循着我的目光望去。
蜿蜒起伏的栏杆上小孩子们从这头爬向那头,中间高低不平,玩起来很是刺激。
但若是失足从上面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你望着我着迷的样子,轻笑一声:“走吧,我带你去玩!”于是你起身牵着我的手朝那边走去,我略微迟疑,最终还是跟了上去。
来到“m”字面前,我的心里像有十五个吊桶一般——七上八下的。
你用手捏了捏我的手:“别怕,我会在下面保护你的!”你的话语像温暖的春风,抚平了我内心的不安。
我郑重的点了点头,勇敢的跨出了第一步。
接着,第二步,第三步……我欣喜地低头看你,正好对上你那担忧的神色。
你的双臂自然张开,目光紧紧锁住我的身影,一步一步跟在我的身后,生怕一个不当心我会摔下去。
看到我在低头看你,你露出骄傲的神色,墨色的眼眸似
在说:“你真棒!”我低头微笑,灿若夏花。
很快就来到了下坡的地方,我望着地面光滑的大理石,心中突然胆怯起来。
“别怕,勇敢点!”你温和的嗓音落入我的耳朵。
我微微低头,对上你坚定的眼神。
你依然是那副姿势,俨然是老鸡护小鸡的样子。
我也不知是哪来的勇气,竟头脑一热,直接从上面爬下来了,干净利落。
你快步来到我面前,宠溺地刮了一下我的鼻子:“真勇敢!”我盈盈地笑着,你也笑了,像盛夏最好的阳光。
你总是这样,在我紧张不安时,抚平我内心的急躁;在我胆小懦弱时,给予我无限的勇气。
你的爱,像大海般深沉而宽广,你那博大的胸怀便是我最安全的港湾!
这些年,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
很多人,很多事都已物是人非。
唯有你,唯有你和你的爱,一直不曾离开。
你为我付出了太多太多,却从不寻求回报。
往后的路很长很长,但我会勇敢地走下去,因为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后,在我一回头就能看到的地方!父亲,谢谢你!父亲,我爱你!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标题“有你在我身后”。
“有你”的关键词是“你”。
本处的“你”,亦是一个泛化的概念,它并不囿于“人”的范畴。
换言之,本文的写作对象“你”,既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个性鲜明的“人”。
这个“人”,可以是对自己亲情奉献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等亲人,可以是给自己友情力量的同学朋友,可以是教给自己学业、让自己远离愚昧和平庸的老师,可以是倾心给予自己帮助、让阳光照耀自己生活的陌生人……也可指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具体的“物”,如伴随自己走过无忧的童年生活的书籍,放飞思绪、记载心情、见证长大的心爱的日记,寄托自己情感、勾起美好回忆的文具……还可指精神生活中抽象的概念,如引领自己到达成功彼岸的理想和信念,鼓舞自己跨越人生坎坷的勇气和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写作对象的丰富性,决定了本文选择的写作题材的丰富性。
“在我身后”是强调这个“人”或“物”对自己的支持或做自己的强大后盾。
点睛:命题作文的审题通常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
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
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
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
命题作文比话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
五是指审题时把题中有些关键词的语法意义作一番自我诠释,体会清楚后,再用来指导构思立意。
4.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
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日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角落里大肆抨击卡耐基。
当卡耐基站在人群中听到他高谈阔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非常尴尬,而卡耐基却
安详地站在那里,脸上挂着微笑。
等到抨击他的人发现他的时候,那人感到非常难堪,卡耐基的脸上依然堆着笑容,走上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见他讲自己的坏话一样。
后来,此人成了卡耐基的好朋友。
请以“微笑的力量”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答案】例文
微笑的力量
微笑犹如一口甘甜的泉水,让你知道生活的滋味。
微笑犹如迷路时的针向标,让你走出困境。
微笑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生活中多一点微笑,就多一点自信,多一点美好。
每次在体育测试中,因为成绩不理想,我总是唉声叹气,打不起精神,后来老师鼓励我做什么事都要微笑面对。
在期末体育测试中我终于取得了好成绩。
纵观古今凡成大器者,几乎无一不是以微笑面对生活。
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地为吴王夫差做车夫,回国后与民同耕,从不放弃,卧薪尝胆,最终消灭了吴国。
勾践如果不能笑对着做吴王夫差的车夫的侮辱,不能以微笑面对生活,怎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东汉末年时期的诸葛亮,更是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微笑。
诸葛亮小时候住在大山里日子过得很苦,但他认真学习、知识渊博,周围的人都崇拜他。
久而久之,刘备闻有一才子在山中,世称卧龙,于是三顾茅庐请他出山。
如果诸葛亮的父老乡亲们不鼓励他,朝他微笑,他能有“卧龙”这一着称吗?如果不是他在逆境中保持微笑,他的名声怎么能人人知晓呢?怎么能显示出他的淡定、学识高深呢?如果不是他舌战群儒时沉着、面带微笑,吴国文臣怎能望而生畏、理屈词穷呢?
朋友,当你遭到挫折、误解时,当你考试失败时,生病不能上学时……请你想想越王勾践、诸葛亮……他们是怎样笑对生活的敲打的,同自己比一比难道自己就不能微笑面对生活吗?
微笑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微笑的力量如此强大!
【解析】
【详解】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意。
标题中“微笑”在这里是一种平和、宽容的生活态度。
“力量”是事情的结果,表明要描述“微笑”的意义或价值等。
例如,使人变得坚强,或勇敢,或自信;化解了矛盾,融化了坚冰,成为沟通的桥梁;抚慰了心灵,驱走了烦躁等。
明确题意后,考生就要确定好中心进行选材及写作。
文体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议论文。
选择记叙文,写作时可以用细小的故事折射人物的品质,如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歉疚的笑脸,一串诚恳的笑声,要学会用细小的事件写出自己的感受或人物的品质;用细腻的描写记录心灵的痕迹,要尽量挑选那些富于表现力的、有意义的细节,写出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让心灵的波澜在曲折的情节中放射美丽的光彩。
选择议论文,注意不要围绕“微笑”空发议论,可以结合提示语,有理有据地写出微笑的价值及意义。
5.题目:以你为邻
要求:①以“以你为邻”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答案】以你为邻
真情如彩绸,你我共同裁,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真情如花种,你我共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真情如美酒,你我共酿造,酝酿出一坛坛极品的美酒。
我有一个好邻居,他们一家人待我都特别好。
邻居家有三口人:伯伯、阿姨和姐姐。
伯伯平时对姐姐要求很严厉,只要她做错了一点小事,就会狠狠的批评她,但每次见到我的时候,他却总是笑嘻嘻的。
在此之前,邻居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我只知道“邻我家而居”的人称邻居,然而两者之间是不存在其他任何联系的一如陌生人。
后来,我知道我错了,我懂得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意义,知道了邻里间还可以存在一种很美好纯真的感情。
邻居的姐姐现在大学毕业了,学习非常好,她经常为我讲解疑难的问题。
前两天,爸爸让我和姐姐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背诵的多。
我一开始不愿意背诵,姐姐鼓励我说:“背吧,试一试!”于是我便认真地背诵起来。
第一次比赛结果是我赢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从此也更爱背诵了。
姐姐给了我精神的食粮,而伯伯、阿姨则给了我无限的关爱。
那一天下午五点放学后,我到家时却发现竟没带钥匙!这可怎么办呀?爸爸要在外面赴宴,打电话给正在照顾生命垂危的外公的妈妈,赶回来根本不可能。
我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在走廊里直跺脚,差点就要哭出来了。
这时,背后传出一句轻轻的,带着亲切感的话:“小妹妹,你怎么了?和阿姨说说,或许我能帮你。
”听到这话,我好像抓到救命稻草一样,一股脑儿把事情的经过全都说了出来。
阿姨听后,立刻说:“啊,那你到我家来吧!”我当时因为十分着急,没怎么想就进了阿姨家。
在阿姨家里,明亮的阳光立刻洒进了我的眼睛。
亮的有些晃眼。
客厅收拾得很干净,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带着舒适和温馨。
“快坐吧,别站着呀!你先看会儿电视,阿姨去烧菜……”不一会儿,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端上了桌,“阿姨今天有事,没来得及烧什么好菜,你就将就将就吧!”我也许是饿极了,说了声“谢谢”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我思绪万千,这一会儿功夫让我完全改变了对邻居的看法。
邻居之间,原来可以搭起这么美的一座桥;存在这么纯真的一种情。
吃饱喝足后,阿姨又塞给我一大把糖果和水果,说:“边看电视边吃吧!”说着急急忙忙拎着包走了出去。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
”这句话是千真万确的!
尽管如今这一家已经搬走了,可他们那助人为乐的精神却永远不会被时间的海水冲去。
这不仅仅因为他们对我的帮助,更因为他们让我对邻居有了新的见解。
邻居,我的好邻居,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标题“共度好时光”。
状语“共”字审题。
对于这个题目,需要注意“共”字。
“共”是个副词,为“一起、共同”的意思。
这个词,决定了考场在立意和材料选取上,体现的不是单个个体,而是众人,而且笔墨中要展现出来。
“度”字审题。
“度”这个字面理解没有障碍,就是“过”的意思。
不过考生需要考虑的是,文章中要体现的是彼此在一起过的过程,如何度过的?这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且文章的立意是从这里体现。
“好时光”的“好”字就是美好的意思,但是我们可以重新化解一下这个字的蕴
含。
比如,“好”字可以是“快乐”“幸福”“温暖”等,这样就比较具体了,当然也可以是“虽然艰苦,看上去不好,但是收获很大、值得回味”的时光。
“时光”这个词,是个时间段,而不是时间点。
比如“童年”“青春”“十四岁”“初三生活”等都是时间段,考生需要注意在这个时间段里,发生的事情,产生感悟。
点睛:中考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第一: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第二: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
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
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第三: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第四: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
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10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云卷云舒,日光常在;莺飞蝶舞,花香常在;时光荏苒,亲情常在……纵使尘世万般变化,但总有些什么,始终陪伴着我们走过生命的轨迹……
请以“常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不少于 500 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答案】向往春常在
悠悠的雪花落尽,却引来袭袭清噪的蝉鸣。
那么,春呢?春,去了哪里?春似乎消失了。
春,只得躲入了夏的躁动,沦落进冬的旷远。
时值二月,那本该是“初惊见草芽”的季节。
可是,寒意未曾褪却,捉摸不见春的影子。
天阴沉着,心中更是落下了冷雨。
草儿冒了出来,可是懒懒散散,毫无生气;花儿也是开了,沁出冷冷的幽香,却显几分萎靡与颓败;交错的枯瘦枝条,掩映一条窄窄的小道,只延伸了我的惆怅。
轻叹一声,我继续进行着无谓的“探春”。
不知不觉,已步入了郊野。
微风拂过片片绿浪,传出柔和的,“沙沙”的轻响。
忽然间,我注意到不远处有一抹新绿在跳动。
我轻轻地走近,发现是个孩子在默默地栽种一株小树苗。
他,着一身嫩绿的羽绒衫,恍如这漫野的精灵,给麻木的春添了不少生机。
我渐渐向他靠近,他却似浑然不觉。
他先是用小锹在泥土中凿出一个小坑,又努力地要将小树苗插进去。
我在一旁静静地注视着,看他摸索着抱起树身,轻轻施力将它举起,可试了几次却不能将树苗插进小坑里。
啊,多么笨拙的孩子!我暗暗地想。
终于,孩子栽好了树苗。
他轻松地吁了一口气,抹去额上的汗珠儿,嘴角微微上扬,荡漾开幸福的微笑。
他并没有立即走开,而是驻足了片刻,接着张开手臂,轻轻将小树苗搂住,稚嫩的小脸贴住光滑的树身……渐渐地,他脸上的笑意更浓了,面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
他以孩子那轻快而兴奋的语调呢喃着,伴随着欢快的呼吸:“哦,我拥抱了春天!
春天?可是,除了这株小树,什么也没有啊。
我茫然地向那孩子投去匆匆的一瞥,轻轻唤住了他。
他似乎被微微吓着了,忙不迭地扭过头去。
霎时,我怔住了。
他那溢满了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