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能力研究规定
过程能力研究指导书
![过程能力研究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50cb45251e79b8969022640.png)
1、目的明确过程能力研究的方法,以了解和改进过程能力。
2、范围本细则适用于对制造过程的初始能力研究和现行能力研究。
3 职责3.1技术部门是过程能力研究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全面掌握过程能力,并为过程能力的改进提供具体地指导。
3.2供销部、质检部是过程能力研究的配合管理部门。
4 实施4.1过程能力研究的分类过程能力研究分为初始过程能力研究和现行过程能力研究。
4.1.1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是以一个操作循环中获取的测量为基础的短期研究,用来获取与内部要求或顾客要求有关的新过程及更改状态的早期状态。
4.1.2现行过程能力研究是指通过很长一段时间内进行的测量,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收集数据,从而对统计过程控制或过程状态进行长期测定。
4.2过程能力研究的范围4.2.1对于APQP阶段或顾客指定的某些关键特性,必须进行过程能力研究:A、确定初始过程能力的可接受水平。
B、对其现行过程能力进行长期测定。
4.2.2必要时,于影响过程的质量因素发生变化,特别是影响产品关键特性的关键设备发生变化(如设备更新、搬迁、大修等)应对其进行短期能力的研究,以确定其初始过程能力的可接受水平。
4.3在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时,应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以了解测量误差是如何影响测量结果的。
4.4过程能力研究的步骤4.4.1采集数据。
用于过程能力研究的数据应:A、为计量型数据,且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B、利用控制图,且按生产顺序收集;C、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即稳定状态(纠正了产生变差的特殊原因);D、无特殊要求时,用于过程能力研究的数据应不少于100个。
4.4.2绘制直方图,并对图形进行分析,初步判断图形的正态分布状况。
4.4.3过程能力指数Cp、Cpk和过程性能指数Pp、Ppk的计算。
4.4.4过程能力评价和纠正措施4.4.4.1对于顾客或公司指定为安全、关键或重要的所有特性而进行的初始能力研究。
稳定过程Pp和Ppk≥1.67 该过程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过程能力研究作业规范
![过程能力研究作业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c0aac9d58f5f61fb636663f.png)
版本/修改:1/0页次:1/2过程能力研究作业规范1,目的摸清各过程的过程能力状况,为设计、生产、检验、PPAP提供依据和相关证据。
2,范围适用于与产品质量控制计划中被标识的特性有关的机加工过程。
3,职责3.1技术部(PE)负责成立过程能力研究小组,负责过程能力研究活动的管理。
3.2质量部指定QE工程师、机加工检验员,车间指定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参加,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程序4.1过程能力研究的时机。
4.1.1初次过程能力研究应在试生产中且在正式提交PPAP之前进行。
4.1.2一般每间隔一年要实施一次过程能力研究4.1.3在出现以下情况时,应适时进行过程能力研究:1)顾客需要时;2)重新提交PPAP时;3)过程因素有较大变化时。
4.2, 过程能力研究的准备4.2.1制定过程能力研究计划4.2.2技术部(PE)PE工程师制订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包括确定要研究的过程和质量特性、过程能力的测定方法、测量工具、抽样方式、样本大小、数据、记录格式、数据汇总处理方式、研究日期等。
4.3过程能力研究的实施4.3.1各被研究过程按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各项标准进行操作。
4.3.2收集数据当确认过程按作业指导书规定的各项标准进行操作后,技术部(PE)PE工程师按研究计划规定的要求检测、收集数据。
一般是每隔1h在各被研究过程抽取样本容量n==5的样本,共抽取25组样本,分别填入数据表中。
4.3.3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技术部(PE)PE工程师用各过程收集的数据作X-R控制图并打点,对X-R控制图进行分析。
4.3.4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受控状态4.3.4.1如果不出现下列8种情况,则认为生产过程处于稳定受控状态:1)1个点落在A区以外(有点落在控制界限以外);2)连续9点落在中心线同一側;3)连续6点递增或递减;4)连续14点中相邻点子上下交替;5)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側的B区以外(连续3点中有2点落在中心线同一側的µ±2σ以外;6)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一側的C区以外(连续5点中有4点落在中心线同版本/修改:1/0页次:2/2过程能力研究作业规范一側的µ±σ以外;7)连续15点落在中心线两側的C区以外(连续15点集中在µ±σ范围;8)连续8点落在中心线两側且无一点落在C区(连续8点在中心线两側且无一点在µ±σ区域内;4.3.4.2在发现过程处于失控状态时,应查明原因后排除异常点。
APQP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APQP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9fe98b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e.png)
加强原材料入厂检验和使用过程中的 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质量稳定可靠
。
设备性能改进
对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或维修,提高 设备性能和稳定性,减少设备故障对 过程能力的影响。
操作人员培训
加强操作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操作技 能水平和经验,减少人为因素对过程 能力的影响。
实施方案编制
制定详细实施计划
评估流程及步骤
制定评估计划
明确评估目标、范围、方法和资源需求。
实施数据收集
按照计划收集关键过程数据。
进行数据分析
利用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评估结果反馈
将评估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进行改进。
风险识别与应对措施
风险识别
识别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如数据不准确 、过程不稳定等。
应对措施制定
追求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积极推行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注 重环保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THANKS.
3
制定沟通机制
明确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会议、 临时会议、信息反馈等,确保项目进展顺利。
进度管理与质量监控
制定项目进度计划
结合项目目标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进度 计划,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
建立进度监控机制
通过定期汇报、进度检查等方式,及时掌握项目进 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质量监控与风险评估
APQP初始过程能力研 究计划
汇报人:XX 20XX-02-02
目 录
• 引言 • 过程能力评估方法 •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案 • 过程能力提升方案设计 • 资源保障与团队协作机制构建 • 总结回顾与未来展望
引言
39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39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0ef32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6d.png)
39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一、研究目的过程能力是指一个系统或组织在实施特定活动或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过程能力研究旨在提高一个系统或组织在其中一特定领域的能力表现,达到更好的应对挑战和实现目标的目的。
本研究计划旨在探讨过程能力的评估方法、提升策略以及应用场景,为提高系统或组织的过程能力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1.过程能力的评估方法:考虑到过程能力的评估需求与方法,本研究将综合考虑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以综合评估系统或组织的过程能力水平。
2.过程能力提升策略:基于评估结果,研究团队将提出一系列过程能力提升的策略,包括制定行动计划、培训和教育、流程优化等,以提高系统或组织的过程能力水平。
3.过程能力的应用场景:本研究将对不同领域和行业的过程能力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生产制造、服务行业、信息技术等,以探讨过程能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过程能力评估和提升的现状和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2.调研研究: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深入了解系统或组织的过程能力现状和问题,指导后续研究。
3.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收集系统或组织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为评估过程能力提供数据支持。
4.访谈研究:通过访谈相关人员,了解他们对过程能力的认识和需求,为提升过程能力提供参考和建议。
5.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和规律,为提升过程能力提出具体措施。
四、研究计划1.第一阶段(1个月):文献综述和调研研究,了解过程能力评估和提升的现状和方法。
2.第二阶段(2个月):设计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收集系统或组织相关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3.第三阶段(2个月):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研究,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4.第四阶段(2个月):根据统计分析结果,提出过程能力提升策略和行动计划。
5.第五阶段(1个月):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和建议。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abf3e21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21.png)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一、引言初始过程能力是指一个人在面对新的、复杂的任务时,采取的一系列认知和行为措施以完成任务的能力。
它是个体在初始过程(即接触新事物或新环境)中进行认知和行为决策的能力。
初始过程能力的研究对于了解个体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深入探讨初始过程能力的形成机制和提高初始过程能力的有效方法,本研究计划旨在开展初始过程能力的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标1.揭示初始过程能力的心理和生理基础。
2.探索初始过程能力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3.开发有效的初始过程能力培养方法。
三、研究内容1.初始过程能力的心理机制研究:通过心理学实验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探索初始过程能力的认知机制和神经机制。
比如,使用任务相关的性质剖析技术,记录个体在面对新任务时的认知过程和决策行为,揭示初始过程能力的认知特点。
2.初始过程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实验,探究个体的认知因素、经验因素和情绪因素对初始过程能力的影响。
比如,调查体验丰富的人在面对新环境时的适应性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情绪稳定性与初始过程能力的关系。
3.初始过程能力的培养方法研究:设计初始过程能力培养课程和训练项目,通过实验和实地考察评估初始过程能力的培养效果。
比如,设计初始过程能力训练课程,包括认知训练、问题解决技巧的培养等,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评估培养效果。
四、研究方法1.心理实验:采用实验室实验和虚拟实验等方法,通过对被试者的认知和行为进行测量和观察,揭示初始过程能力的心理特点和机制。
2.问卷调查:设计初始过程能力的问卷调查表,通过统计分析数据,探究个体的认知因素、经验因素和情绪因素对初始过程能力的影响。
3.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体验丰富的人在面对新环境时的行为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研究计划第一年:心理机制研究1.建立实验室实验平台,采用心理学实验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探究初始过程能力的认知机制和神经机制。
过程能力研究——CPK的统计与提升规范
![过程能力研究——CPK的统计与提升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fb345037375a417866f8fb1.png)
Xxxxxxxxxx过程能力研究——CPK的统计与提升规范一、目的:为了贯彻预防原则,应用统计技术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检察和评估,从而保证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统计稳定过程的能力指数,在大规模生产时,常用CPK表达生产线能力指数(每天抽取5个数据,统计连续一个月(25天)的数据来计算CPK)。
三、术语:过程能力:指处于统计稳态下的过程的加工能力。
以该过程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变异或波动来表示。
CPK:用CPK值表示过程能力满足技术规范的程度,CPK值越大,其过程能力越高,越能够满足技术规范。
四、CPK的统计表使用CPK统计表能够更快更方便准确的计算出CPK值,进而判断所研究的工序过程是否有能力持续稳定地提供合格产品。
1.符号X:样本值;X:样本均值;X :样本总均值;R :极差;R :极差平均值;USL :公差上限; LSL :公差下限; UCL x :样本值上控制限; LCL x :样本值下控制限; UCL R :极差上控制限; LCL R :极差下控制限; CPK :工序能力指数; A2、D3、D4、d2为系数。
2. 计算公式)(X AVE X =)X (X AVE =R A X UCL 2X += R A X LCL 2X -=)(R AVE R = R D UCL R 4=R D LCL R 3=⎪⎪⎭⎫- ⎝⎛-=22/3,/3in pk d R LSL X d R X USL M C 表1为不同组容下的A2、D3、D4、d2系数值。
表13.工序能力判断准则工序能力判断准则按表2规定。
表24.应用步骤A.确定分析的质量特性值;B.收集观测值,每天抽取5个数据,统计连续一个月(25天)的数据来计算;C.判断工序质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处于稳定状态方可计算工序能力指数;D.将125个随机数据分五组输入“检查记录”栏目内;E.表格自动计算相关数据及Cpk值;F.调整数值轴区间,使其包含UCL x和LCL x的区间;G. 调整极差值轴区间,使其包含UCL R和LCL R的区间;H.不可有目的的人为调整随机数据使其满足某一要求;I.不可随意修改表格中的计算公式及A2、D3、D4、d2系数。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结果要求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结果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151ae690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4.png)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结果要求
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结果要求主要取决于你的组织或项目的具体需求。
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结果要求:
1.过程能力指数(Cpk/Ppk):这是衡量过程能力最常用的指标。
Cpk代表稳定过程的能力,而Ppk 代表潜在过程能力。
这两个指数都表示过程满足规格要求的能力。
通常,Cpk/Ppk值应大于或等于1.33,以满足大部分组织的需求。
2.过程输出分布:理解过程输出的分布对于了解过程行为至关重要。
这可能涉及到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以了解过程输出的平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等统计量。
3.异常和偏差的识别:在初始过程能力研究中,应识别并理解任何异常或偏差。
这可能涉及到使用控制图或其他统计工具来识别过程的不稳定或异常行为。
4.过程改进建议:根据研究结果,可能需要提出一些过程改进建议。
这可能包括更改过程参数、改进工具和设备、重新设计产品或服务等。
5.风险评估:评估过程风险也是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
这可能涉及到识别可能影响过程输出的潜在因素,并评估这些因素对过程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
6.文档化:所有的研究结果和建议都应被详细记录并妥善保存。
这可能包括研究报告、数据表、控制图、改进建议等。
请注意,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结果要求,具体的要求可能会因组织、行业或项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时,应明确你的具体需求,并确保你的研究结果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质量控制的过程能力分析
![质量控制的过程能力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aa0c7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e.png)
质量控制的过程能力分析质量控制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既定标准和客户需求的一系列活动。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企业需要进行过程能力分析,以评估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一、什么是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分析是通过统计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全面评估,以量化生产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
它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生产过程是否稳定、一致,并且是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通过过程能力分析,企业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和控制的机会。
过程能力分析的关键指标包括过程能力指数(CP)和过程能力指数的指定(CPK)。
过程能力指数表示生产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一般要求大于1.33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
而过程能力指数的指定则进一步考虑了过程的中心位置和离散程度,综合评估了生产过程的能力。
二、过程能力分析的步骤过程能力分析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关键过程特性:首先,企业需要确定需要进行能力分析的关键过程特性。
这些特性可以是产品的物理特性、技术指标或者其他重要的质量要求。
2. 收集数据:接下来,企业需要收集与关键过程特性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应该来自真实的生产环境,并且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 统计分析:企业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常用的方法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离散程度等。
4. 计算过程能力指数:根据分析得到的数据,企业可以计算过程能力指数(CP)和过程能力指数的指定(CPK)。
5. 结果判断:最后,根据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结果,判断生产过程的能力和稳定性。
如果CP和CPK值都大于1.33,说明生产过程具有足够的能力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否则,企业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过程能力分析的应用过程能力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实现持续改进和质量控制。
通过分析过程能力,企业可以找到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瓶颈,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改进措施。
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过程能力分析,企业可以确定生产过程是否稳定和一致。
过程能力研究(processcapabilitystudy)
![过程能力研究(processcapabilitystudy)](https://img.taocdn.com/s3/m/90740e2a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8.png)
过程能力研究(processcapabilitystudy)过程能力研究(process capability study)概述过程能力研究旨在分析稳定过程某一质量特性输出对其公差要求的满足程度,该研究结果以指数形式给出,这样的指数称为过程能力指数( PCI)。
过程能力指数是将过程的变异与公差相比较而得出的,虽然专家学者已经提出了为数众多的过程能力指数,但常用的仅有少数的几个。
适用场合·当过程处于统计受控时;·当过程输出服从正态分布时;·当测量过程是在多大程度上满足需求时;C p 和C pk 和P p·当较为关注极小化过程超出公差而导致的不合格情形,相对而言,并不过分强调极小化过程均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偏移。
C pm 和C pmk·当较为关注极小化过程均值相对于目标值的偏移情形,相对而言,并不过分强调极小化过程超出公差而导致的不合格。
实施步骤1用控制图确定过程处于统计受控状态,如果不受控就不要再做下去。
2用正态概率图或适合的检验确定过程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此时,若有统计软件以及统计学家的建议将会事半功倍。
如果过程不服从正态分布,不要继续往下做了,可以参考“注意事项”提及的处理办法。
3确定过程均值的估计量?μ,也即是控制图上的中心线:如果用X 控制图,则X ?μ=;如果用单值控制图(X 图),则X ?μ=。
4确定X ?σ,即估计过程标准差。
该标准差是有全部样本数据计算得到的总标准差。
首选方法:由方差开方计算而得:X ?s σ==其中,m 为样本含量。
统计软件和电子计算器通常就是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X ?σ的。
有时把它称为总体( Overall)或者长期(Long-term)标准差。
备选方法:利用控制图计算。
对于单值控制图,直接使用单值控制图计算表中的X ?σ (图表5.27)。
对于X-R 控制图,可利用下式计算得到:X 2R d ?σ=÷其中,d 2可以查表A.2。
apqp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方法
![apqp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7be7882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b.png)
apqp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方法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是一种用于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方法,目的是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开发项目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APQP的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方法旨在评估组织在产品开发初期的能力,并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本文将介绍APQP初始过程能力研究的方法。
APQP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范围:首先确定研究的范围,即要研究的产品或项目。
这个范围可以是一个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也可以是一个项目的实施过程。
2.收集信息:收集与研究范围相关的信息,包括组织的产品开发流程、质量管理体系、相关标准和要求等。
可以通过查阅文件、记录和访谈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
3.制定评估指标:根据APQP方法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
评估指标应该能够全面反映组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能力,并与质量目标和要求相一致。
4.进行评估:通过对组织的文件、记录和流程的审查,以及对关键人员的访谈和观察,对组织的初始过程能力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综合分析的方法,以确定组织的能力水平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5.识别风险和问题:在评估的过程中,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
主要关注组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交付延迟、成本超支、资源不足等。
6.制定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问题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
改进措施可以包括加强人员培训、优化流程、改进质量控制措施等。
7.实施改进:根据制定的改进措施,组织实施相应的改进活动。
改进活动应该有计划地进行,并经过适当的监控和评估来确保其有效性。
8.持续改进:持续监控和评估组织的初始过程能力,并定期进行改进。
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提高组织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能力和效率,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APQP初始过程能力研究方法的应用有助于组织全面了解自身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能力,并通过持续的改进提高产品质量和组织绩效。
过程能力研究
![过程能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5c03ee91711cc7930b71663.png)
2.4、过程能力的判断准则
过程没有偏移时
等级
特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项目
过程能力指数
T与σ对应关 不合格品率 系
Cp>1.67
T>10σ p<0.00006%
1.67≥Cp>1.33 10σ≥T>8σ 0.00006%≤p< 0.006%
1.33≥Cp>1 8σ≥T>6σ 0.006%≤p<0.27%
3)得出结论,并编写过程能力研究报告
数据呈正态分布,计算出的Ppk与A公司要求的过程能力指数Cpk≥1相差不 大{差距St=(1-0.986)/1*100%=1.4%},可以据此初步判断过程是稳定的,过程 能力基本满足A公司需要,但是还需继续寻找影响过程的特殊因素,提高 过程能力。
最后,A公司要求其外协厂质量部10天内向其提供详细的过程能力研究报 告,需附上直方图、控制图,并保证Cpk≥1.1.
0.25<k<0.50 Cp>1.33
注意均值变化
0<k<0.25
1<Cp<1.33
密切观察均值
0.25<k<0.50 1<Cp<1.33
采取必要的措施
注1:上述两个表的数据是相对的,不同行业可能有不同要求;
注2:上述两个表中的措施,根据不同行业、关注的不同问题,以及原因 不同,采取不同的针对措施。
3.46
3.53
3.52
3.49
3.62
3.53
3.46
3.54
3.50
3.56
3.60
3.48
3.58
3.50
3.53
3.49
3.52
3.53
3.53
3.49
3.51
3.54
3.51
CPK(过程能力)研究报告
![CPK(过程能力)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b745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c.png)
CPK(过程能力)研究报告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及意义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过程控制能力成为衡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CPK(过程能力指数)作为衡量过程稳定性和控制能力的重要参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许多企业对CPK的理解和应用仍存在一定的误区。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CPK的基本理论,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过程改进方法,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概述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证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系统地梳理了CPK的相关理论、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
首先,对CPK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过程控制关系进行阐述;其次,通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探讨CPK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中的应用价值;接着,分析CPK在过程改进中的作用,并结合成功案例进行解读;最后,探讨CPK与其他质量管理工具的关联,为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更为全面的理论支持。
1.3 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深入剖析CPK的基本理论,为企业提供理论指导;2.通过案例分析,总结CPK在实际应用中的经验和教训;3.探讨CPK在过程改进中的应用,为企业提供有效改进方法;4.分析CPK与其他质量管理工具的关联,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预期成果包括:1.形成一套系统的CPK理论知识体系;2.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CPK应用案例;3.提出针对性的过程改进策略;4.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2. CPK基本理论2.1 CPK定义与计算方法CPK(过程能力指数)是衡量过程稳定性和过程能力的指标,是统计过程控制(SPC)中一个重要的参数。
它反映了在一定的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特性值在规格限内的波动情况。
CPK值越高,表明过程能力越强,生产出的产品越能满足规格要求。
CPK的计算公式如下: [ CPK = ] 其中,USL为上限规格限,LSL为下限规格限,()为过程标准差。
特殊特性过程能力研究规定
![特殊特性过程能力研究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1ee5da6daef5ef7ba0d3c57.png)
过程能力研究规定1 目的确保产品的特殊特性处于统计受控,并促进过程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对在控制计划中列出的特殊特性进行过程能力研究。
3 术语3.1 初始过程能力——是短期的研究,目的是获得新过程或修订后过程性能的早期信息。
3.2 现行过程能力——是指过程状态的长期测定,它与初始过程能力不同,它利用长期采集的数据,以便能够包含所有造成变差的普通原因。
4 职责4.1 由项目小组成员在产品开发阶段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的研究。
4.2 由生产部进行现行过程能力的研究。
5 工作程序5.1 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项目小组成员制定一个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包括按生产件批准程序规定的生产条件,人力条件,测量系统分析时间进度及试生产控制计划中被标识的所有的特殊特性),初始化过程能力P P K≥1.67,反之,项目小组成员,必须分析原因,通过8D方法来提出纠正措施解决问题,并重新进行此能力的研究,直到初始能力达到要求,并获得顾客的认可。
5.2 当生产正式批准后,进行批量生产后,生产部进行现行过程能力的研究,在稳定的生产过程中应每隔三个月测一次Cpk值,Cpk 值应≥1.33。
对于涉及安全的产品特殊特性值,批量生产时C P K值应≥1.67。
在进行现行过程能力研究时,应连续地抽取子组,当连续4次测量的Cpk值≥1.33(安全特性值C P K≥1.67)时,可放宽过程能力研究的间隔,可每隔半年测一次C P K值。
当Cpk值小于1.33(安全特性小于1.67)时,进行100%的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同时采取纠正措施,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必要时采取的措施应由顾客评审和批准。
直到现行过程能力达到要求。
采取措施生效日期的记录应保留。
5.3 在稳定的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的过程事件时,应在过程控制图表上加以记录,如:更改工装,机械维修,原材料批号的更改,工艺参数的调整,操作人员的更换等。
5.4 当过程能力很强时,如C P K/P P K大于或等于3,研发部应重新确定控制的界限,修订控制计划。
第三节过程能力
![第三节过程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2b780a52c5da50e2524d7f7f.png)
•第三节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是指一个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也就是当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等因素是标准的条件下,过程所具有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能力。
通常用标准偏差σ的6倍来表示。
即过程能力:B=6σ。
[ 讲义编号NODE508403001202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 ]••一、过程能力研究的内容通常进行三类过程能力研究:一是峰值性能研究,它是在短期内严格受控的条件下进行的,以确保没有特殊原因影响变异,用于确定过程如何在理想条件下完成所担负的工作。
二是过程特征研究,它是在长期的实际运行条件下完成的,以获取原材料和操作者方面存在的变异,目的在于确定一个过程如何在实际运行条件下完成所担负的工作。
三是变异性构成研究,它使用一种专门设计的实验来控制变异性的来源,以评定不同变异来源对总变异的贡献。
[ 讲义编号NODE508403001202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 ]••二、过程能力研究的程序(1)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机器或过程环节(工序)。
(2)确定过程的相关条件。
(3)选择一个有代表性的操作者。
(4)提供达到标准等级的原材料。
(5)指定所用的计量与测量方法。
(6)提供记录测量值的条件和方法。
评估过程能力时,通常使用两种统计技术:一种是频数分布直方图;另一种是控制图。
[ 讲义编号NODE508403001202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 ]••三、过程能力指数过程能力指数C(有时称为过程潜力指数或工序能力指数)定义为规p范宽度与过程标准偏差的比值。
即:C p=T/6σ≈T/6S其中,T为产品规范确定的容差范围,S为标准偏差。
[ 讲义编号NODE508403001202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 ]••过程能力指数C p的具体计算方法和例题如表12-3所示。
根据C p值的大小,可以定量计算出该过程的不合格品率,如表12-4所示。
在分布中心与规范中心有偏移量时,过程能力指数C pk值的大小与该过程的不合格品率的对应关系如表12-5所示。
工程师级SPC教材3--过程能力研究
![工程师级SPC教材3--过程能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a87bf1f55270722192ef78e.png)
T /2
M X T /2
0.6 0.40 1.5
P 1 (3Cpk ) [ 3Cpk )] 1 [3 1 (1 0.4)] [ 3 1 (1 0.4)] 1 (1.8) ( 4.2) 1 0.0359 0.00001335 0.03591335
指 数 分 类
二、过程绩效指数(Process Performance Index)
1、Pp: 分布中心无偏离规格中心时衡量 过程能力的指数; 2、Ppk: 分布中心偏离规格中心时衡量 过程能力的指数; 3、Ppm:目标值与规格中心不一致时衡量 过程能力的指数; 4、Ppu:上单侧过程能力指数; 5、Ppl: 下单侧过程能力指数。 World Class Quality Pty Ltd
LSL USL
Cp<0.67 四级 y
LSL USL
二级 y
LSL
三级
USL
Cp值评价标准对于Cpk同样适用
World Class Quality Pty Ltd 19
Cp在不同的等级时,有什么样的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
• 问题的答案:
a.
b. c.
• 特级
简化检验工作,减少样本量或抽样频率;
适当考虑改用精度等级较低的设备; 缩小公差范围,提高产品质量;
World Class Quality Pty Ltd 8
进行过程能力分析的意义
一、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工作;
二、提高过程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找出产品质量改进的方向;
四、向客户证明加工过程的能力。
World Class Quality Pty Ltd
9
过程能力研究规定
![过程能力研究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e382cd9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b2.png)
过程能力研究规定1 目的确保产品的特殊特性处于统计受控,并促进过程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对在控制计划中列出的特殊特性进行过程能力研究。
3 术语3.1 初始过程能力——是短期的研究,目的是获得新过程或修订后过程性能的早期信息。
3.2 现行过程能力——是指过程状态的长期测定,它与初始过程能力不同,它利用长期采集的数据,以便能够包含所有造成变差的普通原因。
4 职责4.1 由项目小组成员在产品开发阶段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的研究。
4.2 由生产部进行现行过程能力的研究。
5 工作程序5.1 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项目小组成员制定一个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包括按生产件批准程序规定的生产条件,人力条件,测量系统分析时间进度及试生产控制计划中被标识的所有的特殊特性),初始化过程能力P P K ≥1.67,反之,项目小组成员,必须分析原因,通过8D 方法来提出纠正措施解决问题,并重新进行此能力的研究,直到初始能力达到要求,并获得顾客的认可。
5.2 当生产正式批准后,进行批量生产后,生产部进行现行过程能力的研究,在稳定的生产过程中应每隔三个月测一次Cpk 值,Cpk 值应≥1.33。
对于涉及安全的产品特殊特性值,批量生产时C P K 值应≥1.67。
在进行现行过程能力研究时,应连续地抽取子组,当连续4次测量的 Cpk 值≥1.33(安全特性值C P K ≥1.67)时,可放宽过程能力研究的间隔,可每隔半年测一次C P K 值。
当Cpk 值小于 1.33(安全特性小于 1.67)时,进行100%的过程能力研究规定编号: HDXL-W-TD-05 版号:A0部门:品技部主编:审核:批准:发布日期:2009-1-1页数:共2页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同时采取纠正措施,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必要时采取的措施应由顾客评审和批准。
直到现行过程能力达到要求。
采取措施生效日期的记录应保留。
5.3 在稳定的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的过程事件时,应在过程控制图表上加以记录,如:更改工装,机械维修,原材料批号的更改,工艺参数的调整,操作人员的更换等。
过程能力的确认方法
![过程能力的确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688dbc6482fb4daa48d4bb2.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过程能力的确认方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过程能力的确认方法ISO9001:2000标准的7.5.2条款规定:“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影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组织应对任何这样的过程实施确认。
这包括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
”实际上,这里所说的需要实施确认的过程就是特殊过程。
由于许多企业对这个条款的规定感到难以实施,笔者谈一些对过程能力实施确认的方法。
一、过程确认与过程能力7.5.2条款要求对特殊过程实施确认,并明确提出:“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
”所谓过程能力,就是在受控条件下,保证过程能够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
任何过程的运行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系统性影响因素,二是随机性影响因素。
系统性影响因素能使过程产生系统性波动,这类波动的数值较大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是我们所不期望的,应该力加避免。
所谓使过程在受控条件下运行,就是要对系统性因素实施有效控制,不允许过程在系统性因素的影响下运行。
随机性影响因素能使过程产生随机性波动,这种波动的数值比较小,从微观上说波动没有规律,是很多微弱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这类波动无法(或不值得)从技术的角度加以克服,只能利用统计学的规律对其进行研究。
大多数随机波动服从统计学的正态分布规律。
综上所述,当过程受控并消除了系统性波动,在随机状态下运行,就可以用随机状态的正态分布规律讨论过程的能力。
在正态分布时,其特征值一般用正态分布的标准差δ表示,过程能力通常用6δ表示,其中“δ”常被视为过程能力的度量单位。
过程能力指数是表示过程能力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包括产品规格要求和公差要求)的程度。
统计过程控制管理规定
![统计过程控制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c799094ffe4733687e21aa82.png)
更改号01、目的规定有关统计过程控制及过程能力分析的方法。
2、使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设备能力、初始过程能力和长期过程能力的研究。
3、术语3.1 变差:也称波动,指同一过程输出个体间的差异。
3.2 初始过程能力:是过程总变差的总范围(6σs)。
3.3 过程能力:某一稳定过程固有变差的总范围(6σR/d2)。
3.4 初始过程能力指数:不考虑过程有无偏移,定义为容差宽度除以过程能力,用以评价生产过程准备情况。
3.5 过程能力指数:不考虑过程有无偏移,定义为容差宽度除以过程能力,用以评价某一稳定过程的输出同规范要求(顾客要求)的关系。
3.6 Cmk(设备能力指数):衡量所使用的设备是否满足零件加工精度的要求的定量化指标。
3.7 统计过程控制:适用诸如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达到并保持统计控制状态,从而提高过程能力。
3.8 控制图:用来表示一个过程特性的图像,图上标有根据那个特性收集到的一些统计数据,一条中心线,一条或两条控制限。
它能减少Ⅰ类或Ⅱ类错误的净经济损失。
它有两个基本的用途:一是用来判定一个过程是否一直受统计控制;二是用来监控过程保持受控状态。
控制图可分为计量型和计数型两大类。
计量型的过程表现为得到的质量特性为可度量的数值(如直径、长度等),计数型表现为只有两个数值(如合格/不合格,成功/失败…),但他们可以被计数从而用来记录和分析。
4、职责4.1 新产品试制阶段,由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小组依据产品/过程特殊特性,制定设备能力、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并组织实施。
4.2 批量生产阶段,由技术质量部技术人员负责制定计划(或依特殊情况),收集数据及更改号0计算,并正确评价。
4.3 若统计过程不受控,相关职能部门应制定过程纠正预防措施并实施。
4.4 技术质量部监督并验证过程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4.5 正常生产过程中,确保每半年对关键、重要特性(可收集计量型数据的)进行一次Cpk值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
确保产品的特殊特性处于统计受控,并促进过程的持续改进。
2 适用范围
对在控制计划中列出的特殊特性进行过程能力研究。
3 术语
3.1 初始过程能力 ——是短期的研究,目的是获得新过程或修订后过程性能的早期信息。
3.2 现行过程能力——是指过程状态的长期测定,它与初始过程能力不同,它利用长期采集的数据,以便能够包含所有造成变差的普通原因。
4 职责
4.1 由项目小组成员在产品开发阶段进行初始过程能力的研究。
4.2 由生产部进行现行过程能力的研究。
5 工作程序
5.1 在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项目小组成员制定一个初始过程能力研究计划(包括按生产件批准程序规定的生产条件,人力条件,测量系统分析时间进度及试生产控制计划中被标识的所有的特殊特性),初始化过程能力P P K ≥1.67,反之,项目小组成员,必须分析原因,通过8D 方法来提出纠正措施解决问题,并重新进行此能力的研究,直到初始能力达到要求,并获得顾客的认可。
5.2 当生产正式批准后,进行批量生产后,生产部进行现行过程能力的研究,在稳定的生产过程中应每隔三个月测一次Cpk 值,Cpk 值应≥1.33。
对于涉及安全的产品特殊特性值,批量生产时C P K 值应≥1.67。
在进行现行过程能力研究时,应连续地抽取子组,当连续4次测量的 Cpk 值≥1.33(安全特性值C P K ≥1.67)时,可放宽过程能力研究的间隔,可每隔半年测一次C P K 值。
当Cpk 值小于 1.33(安全特性小于 1.67)时,进行100%的过程能力研究规定
编号: HDXL-W-TD-05 版号:A0
部门: 品技部 主编: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2009-1-1
页数:共2页
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同时采取纠正措施,执行《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必要时采取的措施应由顾客评审和批准。
直到现行过程能力达到要求。
采取措施生效日期的记录应保留。
5.3 在稳定的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的过程事件时,应在过程控制图表上加以记录,如:更改工装,机械维修,原材料批号的更改,工艺参数的调整,操作人员的更换等。
5.4 当过程能力很强时,如C P K/P P K大于或等于3,研发部应重新确定控制的界限,修订控制计划。
5.5 如出现以下情况,项目小组必须重新进行过程能力的研究。
a.控制计划中的特殊特性发生了变化。
b.控制图出现了异常(除偶然原因外,发生趋势性的变化)
c.当批量生产停产超过一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5.6 过程能力数据的采集和计算参照《统计过程控制》手册实施。
6 引用标准和文件
6.1 《生产件批准程序》
6.2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4 《统计过程控制》参考手册
7 质量记录
7.1 X-R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