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同步训练试卷【必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盐化肥同步训练试卷【必考】
(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木炭燃烧C.二氧化碳制成干冰D.液态空气制氧气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向盛有一定量的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粉和铁粉
4、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正确
..的是
A.NaOH溶液中混有Na2CO3(稀硫酸)B.CaCO3中混有Na2CO3(水)
C.CaO中混有CaCO3(稀盐酸)D.CO2中混有HCl(NaOH溶液)
5、物质与水发生的复分解反应称为水解反应,例如:Al2S3 + 6H2O = 2Al(OH)3↓ + 3H2S↑。
根据上述观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F的水解产物是NaOH和HF B.CaO2的水解产物是Ca(OH)2和H2O2
C.PCl3的水解产物之一是PH3D.Mg3N2水解产物之一是NH3
6、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A.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
B.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C.工业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D.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严禁露天焚烧
7、在阳台上用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蔬菜,已成为城镇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绿色生活”的家庭时尚。
营养液配方中属于氮肥的是
A.K2SO4B.Ca3(PO4)2
C.KCl D.CO(NH2)2
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H2作新能源的优点是___________,质量相同的①CaCO3②Na2CO3③NaHCO3④K2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由大到小排列为___________。
(填序号)
2、如图所示是粗盐提纯的实验。
(1)实验的操作顺序应为______。
(填字母序号)
(2)图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溶解过程玻璃棒的作用及达到的目的是______;过滤过程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及达到的目的是______,当出现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蒸发操作结束后,用______将固体转移到纸片上。
3、粗盐提纯除去不溶性杂质的基本步骤: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对应四个步骤,四次使用玻璃棒,其作用分别是: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
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用你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
(1)人的胃液里含有适量盐酸,服用含MgCO3的抗酸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该抗酸药说明书上标明的食用方法为“嚼食”,嚼碎后服用的优点__________;还有一些人因胃酸过少影响消化,建议他多食___________性食物。
(2)生石灰在生活中常被用作食品干燥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干燥原理__________。
(3)用浓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__________。
(4)用稀硫酸将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水__________。
5、甲烷(CH4)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
甲烷在高温下可以分解为炭黑和氢气,炭黑可用来制造高级油墨。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科研人员以纳米镍粒子为催化剂,用二氧化碳和氢气混合制造甲烷。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
①上述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可表示为4H2+CO2=CH4↑+2H2O
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甲烷是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
④纳米镍粒子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
(2)在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一瓶较为纯净的甲烷气体,则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
(3)下图是用模型表示出来的甲烷燃烧的过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①反应过程中剩余气体为氧气
②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③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1︰2
④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⑤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
(4)甲烷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H4高温C+2H2,进行该反应必须使甲烷处于特别的环境中,你认为此处所指的特别环境是__________。
(5)甲烷与氯气(C12)混合后在光照下可以发生下列反应:CH4+Cl2光CH3Cl+HCl CH3C1+Cl2光CH2Cl2+HCl
CH2Cl2+Cl2光CHCl3+HCl CHCl3+Cl2光CCl4+HCl
常温下,CH3Cl是气体,CH2Cl2、CHCl3、CCl4都是液体。
CCl4可用于灭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
A.CCl4是液体
B.CCl4含有Cl元素
C.CCl4中碳元素已经是最高的+4价,最稳定
D.CCl4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大
(6)把CH 3Cl 缓慢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CH 3Cl+NaOH
2H O ΔCH 3OH+NaCl+H 2O 。
为了验证该反应
的存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下列实验: a.把一定量的CH 3Cl 缓慢通入被稀硝酸酸化的AgNO 3溶液中,无白色沉淀产生,CH 3C1全部从溶液中逸出。
b.把一定量CH 3Cl 缓慢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有少部分CH 3C1从溶液中逸出。
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溶液温度降到室温后,取少量反应后的剩余溶液于另一试管中,滴加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AgNO 3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产生。
①该实验第a 步的目的是______。
②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
③实验b 中,滴加稀硝酸至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7)已知:在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质量越大,其分子运动速度越慢;相同体积的任意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的。
在标准大气压下,在如图所示的1L 容器中分别装满了O 2、CH 4和CO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分子个数相等
②氧气的质量最大
③甲烷的原子个数最多
④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速度最快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计36分)
1、某化学课外小组对熟石灰样品进行检测,发现该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两种物质,为测定两种物质的含量,小组同学称取8.7g 样品放入质量为41.3g 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搅拌且每步都充分反应。
反应过程中产生气体质量的部分实验数据、烧杯及其中物质总质量变化的图象如下所示:
(1)8.7g 样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g 。
(2)8.7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结果精确至0.1%)
(3)以上三次的实验数据中,只有一次加入的稀盐酸与烧杯中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①如图图象中a 的数值是_______。
②求该实验中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
(写出计算过程)
2、请根据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信息作答(已知2323K CO +CaCl =CaCO +2KC1 ):
(1)实验结束后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
(2)实验所用K 2CO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至0.1%)
(3)计算原混合液中CaCl 2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至0.1%)
3、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含氮量高,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试计算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4、实验室中有一瓶因存放不当而变质的固体氢氧化钠,某同学为测定其变质情况,取25g 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260g 过量的稀盐酸,得到280.6g 溶液。
请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g 。
(2)25g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5、100克4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与200克硫酸溶液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
求:
(1)生成硫酸钠多少克?
(2)硫酸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3)生成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6、现有一包氯化钙粉末中混有碳酸钙粉末的混合物。
小明为了除去其中的碳酸钙,他称取该混合物样品15g 放入烧杯中,然后他把100gR溶液加入到烧杯中,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所加R的数据关系如图所示,请根据所学知识和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R的溶质化学式________;
(2)所用R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小数)
7、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80g该样品进行锻烧实验(所含杂质在锻烧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测得反应后固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计算该石灰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写出计算过程。
8、高温煅烧100克含CaCO390%的石灰石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
反应过程中有如图所示关系:
(1)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______g。
(2)求剩余固体中CaO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3)结合计算判断C点固体中含的物质有______。
(填化学式)
9、某碳酸钠的样品中含有氯化钠,为了测定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同学们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2.9g 样品完全溶于水中形成溶液,再将75gCaCl2溶液分5次加入到该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求:
(1)表格中m的数值是_____。
(2)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下同,精确到0.1%)
(3)通过计算确定图中a点的坐标。
四、实验探究(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老师整理药品时,意外发现实验桌上有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他让同学们对这瓶NaOH溶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其变质程度如何?
(提出猜想)甲同学的猜想:NaOH溶液没有变质;
乙同学的猜想:NaOH溶液部分变质;
你的猜想是:______。
(实验探究)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请你根据表中的内容填写乙同学实验的步骤及现象。
假设你的猜想正确,并按乙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则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
(实验反思)乙同学第二次滴加的试剂除用指示剂外,还可以用______代替。
2、为探究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中,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组同学在做完上述实验后,将A、B、C三支试管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废液缸)中静置,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的溶质(指示剂除外)的成分是什么?
[分析推理]同学们一致认为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一定不含有Ca(OH)2、NaOH,还不含有__。
[作出猜想]猜想1:只有NaCl;.
猜想2:__。
[实验验证]操作: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碳酸钠溶液。
现象:__。
[结论]猜想2成立。
3、化学实验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如图实验探究氢氧化钙的性质。
(1)上述三个步骤的小试管中的固体始终无明显减少,步骤三中B试管除了观察到固体全部消失还会观察到___的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
(2)上述实验进行对比的目的是___。
(3)实验后,将A、B两只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然后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提出问题)所得混合物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几种情况
(猜想与假设)所得混合物中溶液的溶质成分可能是
猜想1:NaCl
猜想2:NaCl、CaCl2
猜想3:NaCl、Na2CO3
(交流与讨论)若该混合物溶液无色,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3不正确,理由是: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选用一种试剂即可确定猜想1成立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灭火器原理”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并对反应后瓶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和HCl。
猜想2:废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
猜想3: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HCl。
猜想4:废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讨论与交流)
小明认为猜想1无需验证就知道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_____(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
(实验与结论)
(1)小亮同学为验证猜想3,取少量废液装入试管中,然后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色,于是小亮认为猜想3正确。
你认为他的结论__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_________。
请你另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3:
(2)验证猜想4,可选择的试剂有_______________。
A .酚酞溶液
B .氢氧化钾溶液
C .稀硫酸
D 氯化钡溶液
(拓展与应用)
(1)若废液中的溶质是NaCl 和HCl,根据盐酸的性质,无需另加试剂,只要对废液进行____________操作即可从废液中得到NaCl 固体。
(2)将20g10.6%的碳酸钠溶液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
5、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能使食物具有松软或蓬松的特点。
某品牌膨松剂的成分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圆梦”学习小组对该膨松剂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氨气能被浓硫酸吸收。
②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和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
③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3223NH HCO H O+CO NH ↑+↑加热
Ⅰ.探究膨松剂的成分
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方案,如图1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实验步骤与现象)
①打开止水夹1,关闭止水夹2,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打开止水夹2,关闭止水夹1,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熄灭酒精灯。
(实验分析)
(1)装置A中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甲同学根据以上现象得出结论: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铵。
(实验反思)
(3)乙同学提岀:通过以上现象不能确定该膨松剂中只含有碳酸氢铵。
经过小组讨论,他们继续进行探究: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继续加热。
当观察到_________现象,得出结论:该膨松剂是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
Ⅱ.测定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小组同学又进一步设计了实验方案,如图2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称量10.0g该膨松剂加入硬质玻璃管,其它各装置中的试剂均足量。
关闭止水夹3,点燃酒精灯。
(4)充分反应后停止加热,打开止水夹3,从硬质玻璃管a端缓缓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5)实验后称量装置G的质量,比实验前增重1.7g,则该膨松剂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
(6)若没有装置H,会造成测定结果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