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溶液的除杂分离和提纯
1.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不易被点燃,应该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选项A错误;
B、足量的稀盐酸能与锌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需保留的锌被除去,选项B错误;
C、碳酸钾能与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杂质氯化钾,选项C错误;
D、足量的铁粉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产生铜和氯化亚铁溶液,过滤后滤液中只含有氯化亚铁,选项D正确。

故选D。

2.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NaOH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Na2SO4不与稀盐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但引入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B、Na2CO3能与CaC1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再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选项所采取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
C、KC1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D、过量铁粉能与CuSO4、Fe2(SO4)3溶液发生化学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故选B。

3.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A.分离Cu和Ag固体混合物: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B.制取少量FeCl2溶液:将适量的稀盐酸和Fe2O3混合,充分反应
C.鉴别木炭粉、Fe粉、CuO粉末: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D.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加入过量的Ca(OH)2溶液,过滤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不能达到分离的目的,该选项实验方案不合理;
B、稀盐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选项实验方案不正确;
C、取样,分别加入稀盐酸,无明显变化的是木炭粉,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的是铁,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蓝色的是氧化铜,该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除去碳酸钠带入过量的氢氧化钙,该选项实验方案不正确。

故选:C。

4.为除去下表样品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A错误;
B、NH4HCO3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氮气、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B正确;
C、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而氯化钠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可采取加热水溶解配成饱和溶液、冷却热饱和溶液使KNO3先结晶出来、再过滤、蒸发的方法;故C错误。

D、MgCl2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但NaOH溶液是过量的,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NaOH,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错误。

故选B。

5.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Na2CO3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睛】
除杂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下列括号中是除去少量杂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其中错误的是( )
A.CaO中的CaCO3(高温煅烧) B.NH3中的水蒸汽(浓硫酸)
C.FeSO4溶液中的CuSO4(铁粉) D.Na2SO4溶液中的NaOH(H2SO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可以除去杂质而不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氨气中少量水蒸汽,浓硫酸能够与氨气反应,会把原物质也除去,应该用碱石灰除去氨气中的水蒸气,符合题意;
C、FeSO4溶液中混有CuSO4,选用铁粉,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可以除去杂质而不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D、NaOH与H2SO4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试剂(在箭头右侧)不正确的是
A.CO2(CO)→CuO
B.CaCl2溶液(HCl)→碳酸钙
C.NaCl(泥沙)→水
D.NaOH溶液(Na2CO3)→稀盐酸
【答案】D
【分析】
【详解】
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A正确;
B、HCl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不溶于水,过量的碳酸钙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选项B正确;
C、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选项C正确;
D、NaOH溶液和Na2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选项D不正确。

故选D。

8.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通入氧气点燃,因为二氧化碳较多时并不能支持燃烧,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容易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氧气,不符合题意;
B、除去氯化钾中的碳酸钾,加入过量稀盐酸,稀盐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二氧化碳和水,再蒸发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钾,符合题意;
C、铁粉中含有铜粉,加入过量稀硫酸,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反应,过滤得到的是铜粉,不符合题意;
D、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氯化镁,加入适量氢氧化钾溶液,氯化镁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钾,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
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9.下列除杂质(括号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合理的是
A.BaCl2(KCl)—硫酸钾B.Cu(CuO)—稀盐酸
C.CuSO4(H2SO4)—氯化铜D.CO2(CO)一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钾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将主要成分反应掉,不符合除杂要求,选项错误;
B、盐酸和铜不反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过滤后,固体中只有铜,选项正确;
C、氯化铜和硫酸不反应,还增加了杂质氯化铜,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但氧气的量不易控制,氧气通少了不能将CO完全除去,氧气通多了会引入新的杂质,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除杂的原则: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变为中性,应选用的试剂是( )
A.澄清石灰水B.硝酸银溶液
C.石灰石粉末D.生石灰粉末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澄清的石灰水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引进新的杂质,但因没有指示剂,所以加稍过量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B、硝酸银不但能跟盐酸反应,也能跟氯化钙反应,除去的是氯离子而不是氢离子,所以溶液还是显酸性;故选项错误;
C、石灰石不溶于水,只溶于酸,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过量的碳酸钙能通过过滤除去,所以加稍过量的石灰石能除去盐酸且溶液显中性;故选项正确;
D、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但因没有指示剂,所以加稍过量的溶液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11.稀硝酸中混有少量的硫酸,为了除去硫酸,可加入适量的物质是()
A.Ba(NO3)2B.AgNO3C.NaCl D.CuO
【答案】A
【解析】
【分析】
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详解】
A、硫酸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A正确;
B、硫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硫酸银(微溶于水),不符合除杂原则,故B不正确;
C、硫酸与氯化钠不反应,加入氯化钠,引入了氯化钠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C不正确;
D、稀硝酸和硫酸均能与氧化铜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除杂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2.下列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氧化碳在二氧化碳的环境中,不能燃烧,故选项错误;
B.“过量”一词,决定了反应后溶液会增加氢氧化钙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C.依旧是“过量”一词,决定了反应后溶液会增加硫酸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D.碳酸钙高温煅烧后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故选项正确。

13.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与稀盐酸不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经过过滤后得到固体铜,最终经过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选项A正确;
B、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选项B不正确;
C、煮沸只能去除钙、镁离子形成的可溶性化合物,无法去除异味,选项C不正确;
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其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所以无法去除,选项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去除物质的杂质时,既要保证原物质不被消耗,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4.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先通过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化氢气体,然后通过浓硫酸干燥,最后得到纯净的氧气;故选项正确;
B、先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产生碳酸钙沉淀,再过滤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引入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C、加入过量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引入新杂质;故选项错误;
D、氧化钙、碳酸钙能与稀盐酸溶液反应,有效成分和杂质都被除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5.下表中除去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粉能与适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符合题意;
D、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6.A ~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 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B 、C 、D 、F 均为氧化物,E 中含有三种元素,G 是最轻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F 物质的名称_____;
(2)写出一个符合C 和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 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 (4)写出A 和E 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_____。

【答案】水 CuO+CO Δ
CuO+CO 2 灭火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解析】 【分析】
A ~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 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所以A 是盐酸,
B 、
C 、
D 、F 均为氧化物,
E 中含有三种元素,G 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 是氢气,盐酸可以转化成B ,且B 和C 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 是二氧化碳,C 一氧化碳,D 会与盐酸、一氧化碳反应,所以D 可以是氧化铜,氢气和
F 可以相互转化,所以F 是水,水和E 可以相互转化,E 会与A 反应,所以E 是氢氧化钙。

【详解】
(1)G 是最轻的气体,所以G 是氢气,氢气和F 可以相互转化,故F 是水。

(2)符合C 和D 的反应是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
程式为
2CuO+CO CuO+CO。

(3)盐酸转化成的B 和C 可以相互转化,所以B 是二氧化碳,故B 物质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4)水和E 可以相互转化,E 会与A 反应,所以E 是氢氧化钙,A 和E 发生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

【点睛】
A 是人体胃液里含有的酸,则A 是盐酸,G 是最轻的气体,则G 是氢气。

17.已知A ~G 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 、C 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 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B 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 是紫红色金属,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反
应条件均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
(2)写出①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列举出与此反应中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物质____(填化学式);
(3)写出②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

【答案】CuSO4;3CO+Fe2O32Fe+3CO2H2或C;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C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所以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B为赤铁矿主要成分,F是紫红色金属,所以B是氧化铁,F是铜,再根据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A和B反应生成C和D,所以D是铁,D和E反应生成F和G,所以E是硫酸铜、硝酸铜或者氯化铜,G是硫酸亚铁、硝酸亚铁或者氯化亚铁。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E的化学式可能是CuSO4;(2)①对应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O+Fe2O32Fe+
3CO2,一氧化碳在该反应中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常作还原剂的物质还有氢气,碳单质等;(3)反应②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8.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

A为暗紫色固体,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X的化学式为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④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

(4)我们家乡大庆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
现黑色时,说明_____,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

【答案】H2O2 Cu 2KMnO4K2MnO4+MnO2+O2↑化合反应有炭黑生成
【解析】
【分析】
甲烷和B可以点燃生成E、F,所以B是氧气,A为暗紫黑色,所以A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D是锰酸钾,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C是二氧化锰,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X具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X是过氧化氢,F是水,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一种金属,所以E是二氧化碳,Y是铜;铜和氧气和二氧化碳生锈得到绿色的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和二氧化碳和水,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
(1)所以X的化学式为H2O2,Y的化学式为Cu,故填:H2O2、Cu;
(2)反应①是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Δ
K2MnO4+MnO2+O2↑,故填:2KMnO4
Δ
K2MnO4+MnO2+O2↑;
(3)反应④是铜、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4)家用燃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当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时,说明有炭黑生成,燃气发生不完全燃烧,故填:有炭黑生成。

【点睛】
推断题的突破点在一些物质的特殊用途如作消毒剂,特殊的组成如常温下反应物与生成物都是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特殊的物质颜色如暗紫色的高锰酸钾等。

19.A、B、C、D、E、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物质A的化学式是________;写出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

(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化合反应 3CO+Fe2O3高温
2Fe+3CO2 Fe+CuSO4=FeSO4+Cu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框图式的推断题,抓住一些特殊的反应现象、特殊的性质及特殊的反应条件等题目的“题眼”,该题的题眼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且B属于单质,故可判断B 为单质铁,B与X溶液反应得到红色固体单质E,可判断为单质铜,同时得到无色气体G,为氢气,浅绿色溶液F自然为硫酸亚铁,而A是由铜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铜
(1)物质A是氧化铜,化学式是:CuO;反应④的方程式为:2Cu+O2Δ
2CuO,基本反应
类型:化合反应
(2)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高温
2Fe+3CO2
(3)反应③中生成红色固体E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考点:框图式的推断题
20.(7分)下图中: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单质,B 为氧化物,C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C和F属于不同类别的物质,D和E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两种原料。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请回答:
(1)D和E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 A B的化学方程式
② B C的化学方程式
(3)物质F可以是或(具体写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答案】(1)复分解反应;(2)①C+O2CO2(只要反应物中有O2或C ,生成物有CO2即可);② Ca(OH)2+ CO2="=" CaCO3↓+ H2O;(3) Fe;NaOH (可溶性碱和活泼金属,不包括K Ca Na。

写名称,化学式均可,顺序可以颠倒。

)
【解析】
试题分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故C为碳酸钙;结合题意及图示可知A为碳;B 为二氧化碳;D和E分别为硫酸铜和氢氧化钙中的一种;(1)因为硫酸铜属于盐,氢氧化钙属于碱,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符合复分解反应;(2)
①C+O2CO2(只要反应物中有O2或C ,生成物有CO2即可);② Ca(OH)2+ CO2="=" CaCO3↓+ H2O;(3)因为碳酸钙属于不溶性盐,可以高温分解或与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故G只能为酸,所以F可以为Fe、NaOH (可溶性碱和活泼金属,不包括K Ca 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