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规划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规划措施
作者:马敏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05期
摘要:林下经济是当下整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新兴产品,在当前林业发展过程中表现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已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
本文结合调查大同市现有林下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分析了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规划措施。
关键词:大同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问题;规划措施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532072
前言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黄土高原东北边缘,森林面积为330800hm2,森林覆盖率达23.5%,具有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林下经济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各类林地优势,积极探索发展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和森林景观利用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基本形成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林农牧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截止2017年底,全市林下经济经营面积30810hm2,林下种植经营面积4246.7hm2,年产值3293.35万元;林下养殖经营面积2333.3hm2,年产值2060万元;森林景观利用经营面积70800hm2,年产值5435元;带动受益农户近22860户。
1 大同市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1.1 林下种植模式
1.1.1 林菌模式
充分利用森林空气的湿度、光照强度、低温、充足的氧气和温差小的特点,在森林大棚内种植真菌、蘑菇等食用菌。
1.1.2 林粮间作模式
选择在株行距较大、郁闭度小的果树林下,种植一些矮秆高粱、谷子、豆类、瓜类等杂粮经济作物。
1.1.3 林草间作模式
选择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空闲地,种植一些优质牧草,既可为林木进提供有机绿肥,又能提供优质的养殖饲草。
1.1.4 林药间作模式
利用林下阳光散射和特有的腐质土壤,大量种植具有较强水源涵养功能和较高经济价值的中药材品种,营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
1.2 林下养殖模式
1.2.1 绿色养殖林禽结合模式
按照高产、高效、立体发展的思路,在一些森林公园、林业生态开发区、林地养殖大雁、野鸡、柴鸡、土杂肉鸡等禽鸟,开办农家乐餐饮业。
如:浑源县茂源牧场在北坡区种植各种林木27 hm2,在林区养殖梅花鹿、野鸡、鸭、鸽等禽鸟,开办集观赏、休闲、饮食、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天镇县金鸿雁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利用林地散养柴鸡,年产绿色柴鸡蛋11000枚,销售3.50万只活鸡,销售收入260万元,带动20户农户年增收1万元。
1.2.2 集约经营林畜牧融合模式
利用种植牧草的林区内昆虫多、牧草多的特点,发展奶牛、肉用羊圈养和山西黑猪放养等养殖业,既节约养殖成本,提高畜类的免疫力,畜类的粪便又为林地提供良好的有机肥料,加快林木生长。
如:阳高县长城乡黄彦沟养羊合作社组织林农在疏林地内圈养肉用羊,2017年销售3600多只肉羊,产值达180多万元,林农户均增收2~3万元;天镇县从2013年开始放养的山西黑猪200多头,年产值达75.6万元,林农户均增收1万元左右。
1.2.3 科学驯化林下特种养殖模式
大同地区四季分明,林区内的野生经济动物种类繁多,依照它们的生活习性科学驯化、消弱“野性”,养殖一些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营养保健价值的特种经济动物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如:广灵县在林下驯化养殖了貉子、狐狸等野生动物,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1.3 森林景观利用模式
大同市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利用较好有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恒山、云冈国家森林公园)、4个省级森林公园(桦林背、南壶、阳高大泉山、长城山省级森林公园)、8个城郊森林公园以及灵丘县华塔村、北泉村和南郊区杨家窑村最美乡村。
同时,大同县、阳高县、浑源县每年还举办具有乡村特色的杏花摄影节、杏果采摘节等文化节来吸引游客,增加收益。
2 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同市林下经济以“企业+基地+农户”形式规模经营的基地很少,大多仍以农户、个体老板自营为主。
分散小规模经营的结果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缺乏品牌效应,导致市场竞争优势弱,难以构成产业链和经营效益。
2.2 科研投入少,制约着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调查林下经济种养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林农仍是守旧的种繁衍方式,形式很简单,缺乏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和科技能人的技能支持。
大家对科学种养技能控制不足,又没有专业人才的引导,导致种养成本高、效果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2.3 政府协调不力,影响着林下经济的统筹规划
林下经济发展周期长、收益慢、风险大、涉及部门多,各级政府又没有牵头主抓此项产业发展,财政赋予的优惠政策也少,给予的林下经济项目补贴资助又多以直补农民为主,难以兼顾运用,未能形成拳头效应,企业和种养户之间没有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严重影响着林下经济统筹规划的发展壮大。
3 加快大同市林下经济的规划措施
3.1 培育龙头企业,提升林下经济的市场竞争力
在大同市的林下经济产业链条中,应以“绿色、生态、有机”的乡土特色品牌为抓手,大力培养发展绿色食品、特色养殖、森林生态旅游潜在主导产业。
培养一批具备先进加工配置、科学的加工程序和高质量准则的龙头企业,采纳“龙头企业+基地+大户+农户”形式,指导农户组建各种专科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创建市场销售网络,处理销售环节;加快林地流转,以租赁、入股、转包、置换等土地合理流转形式,建设一批连片规模千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鼓励科技能人、致富强人承包经营林地,发挥规模效益,更快更好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组织化程度,提升品牌的社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2 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林下经济的科技含量
林下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培养人才举足轻重。
积极地与高校、科研院所等高等人才教育机构协作,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自行培养专业人才,提升从业者生产技术能力;市委、市政府应相应地出台一些“有利于留住人才、发挥人才作用”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大量地引进高科技人才,加快深加工产品科技成果的转化;培养高层次现代林下产业经营者,加强市场意识,提高管理能力;激励科企联合攻关,提高林产品的特点和守旧上风,达成“生产—加工—推广—销售”完备产业链,构建完好的营销网络,加速林下经济产业信息化建立。
大同市辖区有可做药、饲料、食用菌培养基原料、肥料和造纸的宝物——柠条13.33万hm2,但现在仅仅起到生态保护作用,利用价值很小,要么单纯做饲料,要么单纯做燃料。
如果先从柠条中提取做药的黄酮、生物碱成分,再做饲料或食用菌培养基原料,营养成分几乎不受影响,通过动物和食用菌的消化,柠条又变成了有机肥料,放入林地促进林木生长,柠条单一的效益就会变成四重效益。
这条科学的循环经济之路,既有利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使林下种植、养殖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扩大林下经济综合开发力度。
3.4 政府统筹协调,加强林下经济优惠政策的扶持
林下经济的发展涉及到林业、农业、畜牧、水利、旅游、扶贫、国土等部门,各级政府要主动牵头,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把各个方面的优惠政策、资金扶持、技术服务捆绑在一起,重量级扶持,应先向先行先试者倾斜,重点扶持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先行者,让有效的扶持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使优惠的政策显出巨大的威力,进而带动所有林农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翟明普.关于林林下经济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产工业,2011
(3).
[2]刘美丽.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J].林业实用技术,2007(4).
[3]顾晓君,曹黎明,叶正文.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产业发展对策[J].上海农业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