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第四次调研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长春市2021届新高考物理第四次调研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为2020年深圳春节期间路灯上悬挂的灯笼,三个灯笼由轻绳连接起来挂在灯柱上,O 为结点,轻绳OA 、OB 、OC 长度相等,无风时三根绳拉力分别为F A 、F B 、F C 。

其中OB 、OC 两绳的夹角为60o ,灯笼总质量为3m ,重力加速度为g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F
B 一定小于mg
B .F B 与F
C 是一对平衡力 C .F A 与F C 大小相等
D .F B 与F C 合力大小等于3mg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因OB=OC 可知F B =F C ,由平衡知识可知
2cos303B F mg =o
解得 3B F mg =
F B 一定大于mg ,选项A 错误;
B .F B 与F
C 不共线,不是一对平衡力,选项B 错误;
C .因F A =3mg>F C ,则选项C 错误;
D .由平衡知识可知,F B 与F C 合力大小等于3mg ,选项D 正确。

故选D 。

2.如图所示,有10块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板叠放在一起,每块木板的质量为100g ,用手掌在这叠木板的两侧同时施加大小为F 的水平压力,使木板悬空水平静止。

若手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木板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 取10m/s 2,则F 至少为( )
【解析】
【分析】
【详解】
先将所有的书当作整体,竖直方向受重力、静摩擦力,二力平衡,有
1210F mg μ≥
再以除最外侧两本书为研究对象,竖直方向受重力、静摩擦力,二力平衡,有
228F mg μ≥
联立解得
20N F ≥
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3.如图所示,左侧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右侧是半径为2R 的一段圆弧.二者圆心在一条竖直线上,小球a 、b 通过一轻绳相连,二者恰好等于等高处平衡.已知37θ=︒,不计所有摩擦,则小球a 、b 的质量之比为
A .3:4
B .3:5
C .4:5
D .1:2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对a 和b 两个物体受力分析,受力分析图如下,因一根绳上的拉力相等,故拉力都为T ;
由力的平衡可知a 物体的拉力
b 物体的拉力
1sin b T m g OO C =∠,
1sin 37cos
0.82R R OO C R
+︒∠==, 则137OO C ∠=︒
联立可解得3=4
a b m m ,A 正确. 4.如图所示汽车用绕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牵引轮船,轮船在水面上以速度v 匀速前进汽车与定滑轮间的轻绳保持水平。

假设轮船始终受到恒定阻力f ,当牵引轮船的轻绳与水平方向成θ角时轻绳拉船的功率为P 。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汽车做加速运动
B .轮船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C .轻绳的拉力逐渐减小
D .P 的数值等于fv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速度分解此时汽车的速度为:v 车=vcosθ,船靠岸的过程中,θ增大,cosθ减小,船的速度v 不变,则车速减小,所以汽车做减速运动,故A 错误;
BC .绳的拉力对船做功的功率为P ,由P=Fvcosθ知,绳对船的拉力为:
p F vcos θ
= 对船:
sin F F mg θ+=浮
联立可知:
tan P F mg v
θ+=浮 θ增大,则F 变大,F 浮变小;故BC 错误;
D .船匀速运动,则Fcosθ=f ,则
cos P Fv fv θ==
故选D。

5.某同学质量为60kg,在军事训练中要求他从岸上以大小为2m/s的速度跳到一条向他缓缓漂来的小船上,然后去执行任务,小船的质量是140kg,原来的速度大小是0.5m/s,该同学上船后又跑了几步,最终停在船上(船未与岸相撞),不计水的阻力,则()
A.该同学和小船最终静止在水面上
B.该过程同学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105kg·m/s
C.船最终的速度是0.95m/s
D.船的动量变化量大小为70kg·m/s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规定该同学原来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设该同学上船后,船与该同学的共同速度为v.由题意,水的阻力忽略不计,该同学跳上小船后与小船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该同学和船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系统的动量守恒,则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人v人-m船v船=(m人+m船)v,代入数据解得v=0.25m/s,方向与该同学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同,与船原来的速度方向相反,故A、C错误;
B.该同学的动量变化量为Δp=m人v-m人v人=60×(0.25-2)kg·m/s=-105kg·m/s,负号表示方向与选择的正方向相反,故B正确;
D.船的动量变化量为Δp'=m船v-m船v船=140×[0.25-(-0.5)]kg·m/s=105kg·m/s,故D错误.
6.如图所示,长为L的轻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最低点给小球一水平初速度v0,同时对小球施加一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绳的力F,小球沿圆周运动到绳水平时,小球速度大小恰好也为v0。

则正确的是()
A.小球在向上摆到45°角时速度达到最大B.F=mg
C.速度大小始终不变D.F=2mg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要注意明确重力的功和路程无关,而拉力始终和绳垂直,即一直做正功。

BD .小球向上摆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2200110222FL mgL mv mv π
-=
-= 解得:2mg
F π=
B 错误,D 正确;
因为当重力沿切线方向的分力与F 等大反向时,切线方向的加速度为零,速度达最大,设在向上摆到θ角时,速度最大:
cos 2g g m F m θπ==
解得2=arccos
θπ
A 错误; 因为两力在运动过程中做功大小不完全相同,故物体做变速运动,C 错误。

故选D 。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如图所示,小球甲从A 点水平抛出,同时将小球乙从B 点自由释放,两小球先后经过C 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速度方向夹角为37°。

已知B 、C 两点的高度差 1.25m h =,重力加速度
210m/s ,sin 370.6,cos370.8g ︒︒===,两小球质量相等,不计空气阻力。

根据以上条件可知( )
A .小球甲水平抛出的初速度大小为3m/s
B .小球甲从A 点到达
C 点所用的时间为0.4s
C .A 、B 两点的高度差为0.45m
D .两小球在C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小球乙到C 的速度为
sin 373m /s v =o 。

故A 正确;
B .根据
cos37y v v gt ==o
计算得小球甲从A 点到达C 点所用的时间为0.4s ,故B 正确;
C .A 、C 两点的高度差为
210.8m 2
AC h gt == 故A 、B 两点的高度差为1.25m 0.8m 0.45m -=,故C 错误;
D .由于两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不相等,所以两小球在C 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也不相等。

故D 错。

故选AB 。

8.如图所示,xOy 坐标系内存在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

一个质量为m 。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以0v 的速度沿AB 方向入射,粒子恰好以最小的速度垂直于y 轴击中C 点。

已知A 、B 、C 三个点的坐标分别为(3L -,0)、(0,2L )、(0,L )。

若不计重力与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带电粒子由A 到C 过程中最小速度一定为0217
v B .带电粒子由A 到C 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 .匀强电场的大小为20mv E qL
= D .若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可调节,粒子恰好能沿AB 方向到达B 点,则此状态下电场强度大小为207mv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因带电粒子只受恒定的电场力,做匀变速曲线运动,而C 点有最小速度且垂直y 轴,可推得粒子做类
θ,则
0cos C v v θ=
由几何关系可知 tan 33OB OA L θ=== 联立可得
0032177
C v v v =⋅= 故A 正确;
B .因粒子做类斜上抛运动,从A 点到
C 点电场力与速度的夹角从钝角变为直角,则电场力一直做负功,电势能一直增大,故B 错误;
C .粒子从A 到C 的过程,由动能定理
2201122
C qEL mv mv -=- 联立可得匀强电场的大小为
201449E mv qL
= 故C 错误;
D .调节匀强电场的大小和方向使粒子恰好能沿AB 方向到达B 点,则粒子一定A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电场力沿BA 方向,由动能定理有
201702
qE L mv '-⋅=- 则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20714mv E qL
'= 故D 正确。

故选AD 。

9.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 轴负方向传播,已知波的波长为8 m ,周期为2 s ,t =0 s 时刻波形如图甲所示,a 、b 、d 是波上的三个质点。

图乙是波上某一点的振动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在0~0.25s 和0.25~0.5s 两段时间内,质点b 运动位移相同
C .该波传播速度为v =16m/s
D .质点a 在t=1s 时位于波谷
E.质点d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y=0.1sinπt (m )
【答案】ADE
【解析】
【详解】
A .由图乙知,t=0时刻质点经过位置向下运动,图甲是t=0时刻的波形,此时a 位于波峰,位移最大,与图乙中t=0时刻质点的状态不符,而质点b 在t=0时刻经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与图乙中t=0时刻质点的状态相符,所以图乙不能表示质点d 的振动,可以表示质点b 的振动,故A 正确;
B .由于质点做简谐振动,并不是匀速直线运动,则在0~0.25s 和0.25~0.5s 两段时间内,质点b 运动位移不相同,故B 错误;
C .由图可知,波的波长为8m ,周期为2s ,故传播速度
4m/s v T λ==
故C 错误;
D .因周期T=2s ,那么质点a 在t=1s 时,即振动半个周期,其位于波谷,故D 正确;
E .根据平移法可知,质点d 下一时刻沿着y 轴正方向运动,振幅
10cm 0.1m A ==

2ππrad/s T
ω== 因此质点d 简谐运动的表达式为
0.1sin πm y t =()
故E 正确。

故选ADE 。

10.如图为儿童游乐场的滑梯示意图,滑梯可视为倾角为θ、质量为M 的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小美手持细线下端悬挂一小球沿滑梯滑下,小美连同小球的质量为m ,下滑时,细线呈竖直状态,则在下滑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小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 .小美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为tanθ
D .系统增加的内能大于小美减少的机械能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于下滑时,细线呈竖直状态,说明小美、小球一起沿滑梯匀速下滑,将滑梯、小美、小球看一个整体,则滑梯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m )g ,故A 正确;
B .由于小美、小球一起沿滑梯匀速下滑,则小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小,故B 错误;
C .由于小美、小球一起沿滑梯匀速下滑,则有
sin cos mg mg θμθ=
所以小美与滑梯间的动摩擦因数一定为tanθ,故C 正确;
D .由能量守恒可知,小美和小球减小的机械能等于系统增加的内能,则系统增加的内能大于小美减少的机械能,故D 正确。

故选ACD 。

11.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为一正弦曲线,其波速为200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s 质点a 通过的路程为40cm ,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零
B .图中质点b 的加速度在增大
C .若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该波所遇到障碍物的尺寸为20m
D .从图示时刻开始,经0.01s 质点b 位于平衡位置上方,并沿y 轴正方向振动做减速运动
E.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则另一列波的频率为50Hz
【答案】BDE
【解析】
【详解】
A .由图象可知波长为
4m λ=
则该列波的周期为
0.02s T v λ==
那么经过0.01s ,质点a 振动了半个周期,质点a 通过的路程为40cm ,应在负向最大位移处,所以A 错误;
B .根据同侧法可以判断b 质点此时正沿y 轴负方向振动,也就是远离平衡位置,所以回复力在增大,加速度在增大,所以B 正确;
C .由图象已知该波的波长是4m ,要想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要求障碍物的尺寸与机械波的波长差不多或更小,所以障碍物20m 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C 错误;
D .经过0.01s ,质点b 振动了半个周期,图示时刻质点b 正沿y 轴负方向振动,所以可知过半个周期后,该质点b 在平衡位置上方且沿y 轴正方向振动,速度在减小,所以D 正确;
E .该波的周期是0.02s ,所以频率为
150Hz f T
== 所以若此波遇到另一列波,并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那么另一列波的频率也是50Hz ,所以E 正确。

故选BDE 。

12.如图甲所示,一足够长的传送带倾斜放置,以恒定速率4m /s v =顺时针转动。

一煤块以初速度012m /s v =从A 端冲上传送带,煤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取210m /s g =,sin370.6︒=,sin53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倾斜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37θ=︒
B .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5μ=
C .煤块从冲上传送带到返回A 端所用的时间为4s
D .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的痕迹长为(1245)m +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由v-t 图像得0~1s 的加速度大小
221124m /s 8m /s a -==
22240m /s 4m /s
1
a -== 方向沿传送带向下,0~1s ,对煤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1sin cos mg mg ma θμθ+=
1~2s ,对煤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sin cos mg mg ma θμθ-=
解得
37θ=︒,0.25μ=
故A 正确,B 错误;
C .v-t 图像图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所以煤块上滑总位移为10m x =,由运动学公式得下滑时间为
22210s 5s 4
x t a ⨯===下 所以煤块从冲上传送带到返回A 端所用的时间为(25)s +,故C 错误;
D .0~1s 内煤块比传送带多走4m ,划痕长4m ;1~2s 内传送带比煤块多走2m ,划痕还是4m ;2~(25)s +传送带向上运动,煤块向下运动,划痕长为
2212m (1245)m 2
a t vt ++=+ 故D 正确。

故选AD 。

三、实验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13.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恒力做功与小车动能变化的关系.
(1)为了能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所做的功表示小车所受拉力做的功,本实验中小车质量M ________(填“需要”、“不需要”)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 .
(2)图乙为实验得到的一条清晰的纸带,A 、B 、C 、D 、E 、F 、G 是纸带上7个连续的点,s AD =_________cm .已
知电源频率为50Hz ,则打点计时器在打D 点时纸带的速度 v =_________m/s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画出小车动能变化与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的ΔE k —W 关系图像,由于实验前遗漏了平衡摩擦力这一关键步骤,他得到的实验图线(实线)应该是____________.
【答案】需要 2.10 0.50 D
【解析】
(1) 为了能用砂和砂桶的总重力所做的功表示小车所受拉力做的功,则绳中拉力要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即小车质量M 需要远大于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 .
(2)由图得 2.10AD s cm =
打点计时器在打D 点时纸带的速度()2
2.10
3.9010/0.50/660.02AD DG s s v m s m s T -+⨯+===⨯ (3)理论线k E W Fx ∆==,实验线k E W Fx fx ∆==-',则随着功的增大,两线间距变大.故D 项正确. 14.某同学利用图(a ) 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3 V 的电压表①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 (最大阻值9999.9 Ω),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 2 (最大阻值5 kΩ),直流电源E (电动势4 V ,内阻很小)。

开关1个,导线若干。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原理图(a )连接线路;
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a )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
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 V ,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________(填“R 1”或“R 2”);
(2)根据图(a )所示电路将图(b )中实物图连线;
(____)
(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1500.0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
(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100 μA B .250 μA C .500 μA D .1mA
【答案】1R 3000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本实验利用了半偏法测电压表的内阻,实验原理为接入电阻箱时电路的总电阻减小的很小,需要滑动变阻器为小电阻,故选R 1可减小实验误差.
(2)[2].滑动变阻器为分压式,连接实物电路如图所示:
(3)[3].电压表的内阻V R 和R 串联,分压为2.00V 和1.00V ,则
V 23000R R ==Ω.
(4)[4].电压表的满偏电流
3V 1mA 3000Ω
R V U I R === 故选D .
四、解答题:本题共3题,每题8分,共24分
15.一半圆柱形透明物体横截面如图所示,底面AOB 镀银,O 表示平圆截面的圆心,一束光线在横截面内从M 点入射,经过AB 面反射后从N 点射出。

已知光线在M 点的入射角为37︒,60MOA ∠=︒,30NOB ∠=︒,求:
①光线在M 点的折射角;
②透明物体的折射率。

【答案】①15°②()3625n =+ 【解析】
【详解】
①如图,透明物体内部的光路为折线MPN ,Q 、M 点相对于底面EF 对称,Q 、P 和N 三点共线,在M 点处,光的入射角为i ,折射角为r ,OMQ α∠=,PNF β∠=,根据题意有30α=︒
由几何关系得,PNO PQO r ∠=∠=,于是60r β+=︒,且r αβ+=得15r =︒
②根据折射率公式有sin sin i n r =得()
3
625n =+ 16.如图甲所示,S 1、S 2为两波源,产生的连续机械波可沿两波源的连线传播,传播速度v=100m/s ,M 为两波源连线上的质点,M 离S 1较近。

0时刻两波源同时开始振动,得到质点M 的振动图象如图乙所示,求:
(1)两波源S 1、S 2间的距离;
(2)在图中画出t=6s 时两波源S 1、S 2间的波形图,并简要说明作图理由。

【答案】 (1)800m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乙图知,M 点2s 时开始振动,6s 时振动出现变化,所以可知,波源的振动经2s 传到M 点,波源S 2的振动经6s 传到M 点,所以两波源间的距离
x=(100×2+100×6)m=800m
(2)2s 时M 点的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所以波源S 1的起振方向沿y 轴负方向,6s 时波源S 1引起的M 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负方向,而实际M 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所以波源S 2引起的M 点的振动方向沿y 轴正方向,波源S 1引起的振动位移为5cm ,所以波源S 2引起的振动位移为10m ,波长
400m vT λ==
波源S 1引起的波形图为
波源S 2引起的波形图为
两波源S 1、S 2间的波形图为
17.在容积为40L 的容器中,盛有压缩二氧化碳3.96kg ,该容器能承受的压强不超过6.0⨯106pa ,求容器会有爆炸危险时内部气体达到的摄氏温度?(已知二氧化碳在标准状态下的密度是1.98kg/m 3,温度是0℃,压强是1⨯105pa )
【答案】54.6℃
【解析】
【详解】
容器内的气体在标准状态下的状态量分别为:T 1=273K ,p 1=1⨯105pa ,331396m 2m 198m .V .ρ=
== 气体达到爆炸点的状态量为:p 2=6.0⨯106pa ,V 2=40L=0.04m 3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112212
PV PV T T =,代入数据,有爆炸危险时内部气体达到的温度 T 2=327.6K
达到的摄氏温度t 2=54.6℃。

答:容器会有爆炸危险时内部气体达到的摄氏温度是5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