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反复修改的学生论文,在学生论文上署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师反复修改的学生论文,在学生论文上署名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8部门5月30日在2022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主场活动上联合发出倡议,号召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开展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全面发展联合行动,为青年人才健康全面成长提供支撑,为他们脱颖而出搭建平台。
其中,倡议倡导破除“圈子”文化,反对导师在学生独立开展的论文、项目和研究中“挂名””署名”。
反对导师在学生独立开展的论文、项目和研究中“挂名”,把学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的署名权还给青年学子。
这样的倡导无疑有利于进一步破除学术圈的不良倾向,防止导师在学生独立发表科研成果的过程中“摘桃子”,为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机会与支撑,塑造更为科学、公平、公正和健康的科研成果发表环境。
就实践去看,这样的倡导其实有着较为明确的针对性。
近年来,有关导师与学生在科研成果署名上所产生的纠纷并不少见。
在一些问答平台上,有关“导师与学生在科研成果上署名”的问题获得不少回答,不少学生在社交平台上“大吐苦水”。
这样的现象一度引起舆论的关注。
事实上,相关科研成果在发表时的署名问题,十分重要且具备相当的严肃性。
毕竟,这不仅关系到学术规范等原则性问题,也关乎科研成果所形成的利益的分配问题。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学生与导师之间的署名前后权重问题,不仅是影响双方未来关系的微妙变量,也事关能否科学有效地激励青年人才专注于科学研究。
一旦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青年人才对当下学术环境的信心。
针对类似的问题,2019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按照对科研成果的创造性贡献大小据实署名和排序,导师、科研项目成果负责人不得在成果署名、知识产权归属等方面侵占学生、团队成员合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