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浅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后”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浅谈
【摘要】“90后”大学生已经取代“80后”大学生成为高等学校的新一代主体,新时期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教育应该符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

本文首先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和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是要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校园文化,主要包括校园环境、宿舍文化和学风建设等方面;二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影响,准确运用和把握,以培养全面的综合素质人才;三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素质教育。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素质发展;影响因素;对策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主体,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90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学校的长远发展,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近年来,大学生素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我们的高等教育怎样才能把他们培养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高等学校致力研究和探索的重点课题。

一、“90后”大学生特点分析
“90后”是在倍受呵护的环境下长大的,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万千宠爱集一身”地长大,他们思想独立,渴望成熟,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敢想、敢问、敢做、敢闯,想要有一番作为。

但他们个性张扬,以自我为中心,不太考虑他人感受,缺乏团队意识,而且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依赖性强。

“90后”大学生独特的性格特点和风格,给高等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90后”大学生素质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90后”大学生素质发展受校园文化的影响。

校园文化是高等学校文明的重要内容,与大学生素质发展息息相关。

有学者认为,高校校园文化主要是指高校这一特定社会空间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所有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等活动中形成并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及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观念形态上的具体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

[1]
校园文化是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它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为该环境中人们共同的理念追求、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并不断作用于全校师生员工,为素质发展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

校园文化重在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和教育,指导着学生们健康发展。

(二)“90后”大学生素质发展受网络文化信息的影响。

随着高校校园网络的日益普及,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以校园网络为核心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学生的创造性活动与校园信息网络的影响双向互动,从而形成影响大学生素质发展的高校网络文化。

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娱乐性、多元化、隐私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比重不断扩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迫在眉睫。

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素质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负面影响。

它可以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个性心理;可以帮助大学生转变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和新观念;还可以拓宽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促进全面发展。

但是网络成瘾综合症导致个别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容易出现孤独、情绪低落、思维迟钝等心理问题;网络不安全信息和错误导向淡化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共社会道德;过度依赖网络还容易造成学生个体认知障碍,这些负面影响需要靠正确的引导来减弱,需要营造一个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的校园网络文化。

(三)“90后”大学生素质发展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是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握的方向和指导思想。

面对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以及我国社会经济方式转变、就业方式形势和利益关系等日益多样化的现实,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因此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高校学生工作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在学校因素方面,主要有领导体制、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校园文化氛围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等。

三、“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因素的对策研究
(一)构建优良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
1.营造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氛围
大学校园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

校园环境氛围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发展。

营造一个典雅、充满学术文化气息以及拥有活跃丰富的社团的校园环境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具有隐性育人功能。

从造型优美的建筑物,清新宜人的校园景观,到著名科学家、思想家肖像、格言装饰,从教师授课到学术论坛,从单一社团活动到多模式力求精品的高质量社团,多种形式多种模式地建设适合大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和谐校园环境。

2.建设规范、安全、优雅的宿舍文化环境
学生宿舍是课堂之外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充分发挥学生宿舍在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宿舍管理和宿舍文化建设,是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课题。

在加大宿舍管理规章的宣传力度,狠抓落实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制度管理理念和认识,通过模范宿舍、党员宿舍和宿舍评比等多种形式营造积极向上的宿舍氛围,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凝练宿舍文化建设的品牌、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格调的培养,从而建设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文化气息的宿舍文化。

3.打造优良的学习作风
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地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专业素质水平的提高,进而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学风建设是全面提升学生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基础和助推器。

有学者认为学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①全面提高思想认识,端正态度,明确目标,整体规划;②建立健全学风建设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其责任心和使命感;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教风带学风。

[2]打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的优良学风是高等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力量。

(二)建设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校园网络文化在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高校应认真研究探讨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而科学地解答大学生通过网络反映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营造一个有利于“90后”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个性发展的健康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首先是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

通过换位思考,在理解的基础上正面引导。

给予大学生更多的关怀和接纳,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在认真倾听和宽松和谐的气氛下正面引导,让他们学会鉴别,学会选择,提倡遵守网络社会道德责任,增强自律能力和免疫力,让校园网络文化朝着健康文明的方面发展。

其次是抢占校园网络文化主阵地。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回避且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之一是如何开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方向,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及时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把党的方针政策传达给大学生,把科学的价值导向和道德观念传递给大学生。

[3]
最后是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建立网络信息管理机构,统一协调网上信息的管理工作,同时加强网络管理队伍建设,确保网络信息安全。

依托校园网,开展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组织网上专题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我教育。

开辟专门网络平台,为学生排忧解难,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畅所欲言,提出自己在校园建设和学习生活上想法和建议,学校会及时给予答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
(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育
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占据重要地位。

高校必须了解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坚持做到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依托,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十八大报告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习好十八大精神对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意义重大,同时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是国家和时代对高等学校和当代大学生的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根本指导;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核心;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题;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到大学生的意识、习惯、生活常规中去,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90后”大学生成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王庄越.高校校园文化委大学生素质发展的作用及建设路径[J].文教资料,2012(12).
[2] 牟彦韬.学风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提升关系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3).
[3] 王毅.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损益及对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