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教师家访中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教师家访中的“艺术”
作者:符达保
来源:《神州》2011年第25期
作为教师,免不了与学生家长有所联系。
家访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环节。
那么,如何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呢?关键在于教师家访中“艺术”性表现,鉴于此,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的热情接触,是家访成功的第一步
要与家长热情接触,教师首先要尊重家长。
教师要不论家长的职业、身份、地位,受教育程度如何,都应一视同仁地对家长表示应有的尊重,礼貌周到地与家长接触,一旦家长受到了教师的尊重,反过来会更加尊重教师。
其次,要和谒可亲,在与家长接触中,教师应视家长为亲人或朋友。
再次,要平易近人,教师应视家长为教育者,是“自己一个战壕的战友”,主动地问寒问暖,平等对待,因此,教师身为教育者,要懂得最基本的礼仪,教师要尊重对方,礼貌待人,才能在社会上被人尊重。
只有这样,教师家访中才能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沟通家访中的桥梁
教师在家访过程中难免碰到有不周的语言。
如:有讲客家话的。
有讲地佬话的,有讲其它方言的等等。
无论如何,教师家访必须得以语言沟通。
如果对方所讲的,教师能听能讲,尽量使用和他们一样的语言,要尊重对方,不要摆架子,动不动就使用普通话,倘若,有的家长所讲的话,教师既听不懂也讲不到,就征求对方意见,大家使用普通话,目的是使双方能听得懂,弄明白。
记得有一次家访:由于学生父亲外出打工,母亲是从贵州远嫁而来,讲苗语,人有一点儿呆呆的,开始,我无法与她沟通,后来我使用普通话,她点点头,偶尔也说出一两句,就这样,大家很吃力地进行交谈,效果虽不很好,但我达到了家访目的。
此外,教师语言表达方式要得体,要文明礼貌,不要恶意喷人,要尊重人格,不要讲粗话、野话,要轻声和气,要谦虚畅谈。
因此,教师语言表达得当,才得与家长勾通。
三、教师的随机应变,是家访中关键所在
教师在家访过程中难免回答学生家长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就得要随机应变,避免出现尴尬的场面,即使是遇到蛮不讲理的家长,回答也要讲究艺术,为此,教师应做到几个几点:
1.避一避。
回答家长问题不能伤害其自尊心,切忌当众数落其子女不是。
2.忍一忍。
当家长知道其子女有过错时,正在气头上,难免“雷霆震怒”这时教师应忍一忍,不要添油加醋,等家长心平气和后才分析学生问题,共同研究选择怎样的方式来教育学生。
3.冷一冷。
有时碰到蛮不讲理的学生家长提出无理要求时,教师应故意冷谈一下,巧妙地使学生家长受到无声的惩罚。
4.笑一笑。
当出现尴尬场面时,教师应用笑话、幽默转变话题,消除逆反心理,此时,教师切莫一走了之。
以上几点,教师能否做到,是关系到家访能否成功的关键。
四、教师的督促和激励,可使家访取得最佳效果
家访中进入尾声,教师应多以督促和激励为主,应休谅家长怜子之心,爱子之情,充分理解家长的困难和苦裹,不苛求家长,不把教育责任转嫁给家庭和家长,更不能动辄就“告状”,对于家长因为各种原因不能及时了解孩子情况或者疏忽了孩子的现象,应该充分地理解、谅解。
教师家访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好学生,嬴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以便家长积极地配合学校的工作。
督促家长管理好自己的孩子,多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有效地配合教师工作。
激励学生在校表现,有效地化解矛盾,让家长放心、满意嬴得家长的好感。
倘若教师在家访中拿学生考试排名或学生所犯错误来伤害家长的话,就会伤害了家长自尊心。
倘若把家长和学生推到自己和学校的对立面上,那教师还有什么教育可言呢?因此,教师在家访中要多以督促和激励,使家访取得最佳效果。
总之,作为教师,只要凭着一颗爱生之心去进行家访,注意家访中的“艺术”性,就会打开学生家长心灵大门的锁匙,就会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
诚然教师的工作才会做得更顺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