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节能战略主报告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引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1c15da3f121dd36a22d8207.png)
能与新能源汽 午技术 路线图发布
,
中圜汽车J 二 程 学 会 理 事长 付 1 武住 致辞 中表 示 ,2 0 l 6 年对 中国 汽 车产业而 言是具 有特 别意 义的一 年 ,既是 “ 十三五 ”的开局 之年 , 也是 践行 中国制造2 0 2 5 、实现汽车 产业强 国的起步之 年。 由中国汽车 工程学 会牵头制定 节能 与 新 能源路
年会 。
抓 科技就 是抓 发展 ,谋 创新就 是谋 未来 ,我们正 处于新的技 术革
命之中,正处于技术发生大变革的
历史关键时 刻 ,面 对着低碳 化 、信
W W W . a u t o 1 9 5 0 . c o n r 2 0 1 6 年第 l 2 期 注 棼 工薹
特 别策划 l S p e c i a l P l a n
S p e c i a l P l a n I特 别策 划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引领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口 汽 乍 I 艺师) ) 旨/ r 水 初
2 0 1 6 年l 0 J j 2 6 【 1 } , 卜 ,第2 3
司汽 乍 I : 学 会 年 会 氍 展 览 会
线 图工作 ,参 与专家之 多 、涉及 领 域之广 、研究 讨论之深 、行业影 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
巾l
乍技术研 究 『 } 】 心 党委
记 兼 仃 卜 凯, 尢牛 ,北 京理 1 : 大学
教投孙 维真 先, , 济 人学 校 长助
理 余 教授 、陈 龙先生 ,占林 人
汽 6 J f 究院院 长管欣 先生 ,学 会 长特 别顺 问、清华 人学教授 赵
椭 仑允, , k安汽车集 团副总 裁兼 汽 I I 程研究总 院院长 刘波 先生 ,
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
![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5c9c19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ea.png)
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中国汽车行业经济分析报告一、引言中国汽车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中国汽车行业的经济分析,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汽车行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二、宏观经济分析1. GDP增长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的整体增长密切相关。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在过去二十年中维持在7%以上,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GDP的增长意味着人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能力的增强,这将刺激汽车消费的增长。
因此,GDP的稳定增长将为中国汽车行业提供持续的市场需求。
2. 政策环境对汽车行业的影响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支持汽车行业的发展。
其中包括减税、优惠贷款等措施,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
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环保政策,鼓励研发和推广新能源汽车。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中国汽车行业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市场分析1. 市场规模和销售额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自2010年以来,中国汽车销售量年均增长率超过10%,达到近3000万辆,总销售额超过1.5万亿元。
中国市场的巨大规模使得国内外汽车制造商都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2. 汽车消费结构中国汽车消费结构的特点是,中低端车型的销售量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这与中国大多数中低收入家庭的购买能力有关。
然而,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高端车型的销量也逐渐增加。
这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推广高端车型和品牌的机会。
3. 电动汽车市场的潜力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电动汽车的发展。
这些政策包括补贴和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动汽车的销售。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中国电动汽车销量超过了140万辆,占到了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为汽车制造商和相关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与意义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69a136ca98271fe910ef990.png)
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与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总体而言,无论是核心技术,还是产业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如今,在电动汽车引发的巨大技术变革时期,中国绝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在继续快速提升传统汽车产业自主研发能力的同时,应大力加强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工作,争取在电动汽车发展上占据有利位置,改变汽车工业在技术上依赖外国的被动状况。
从相对短的时期看,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还有两方面更具现实性的意义。
其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缩小我国与世界汽车先进技术差距、跻身世界汽车强国的重要而且可能是唯一的一次机遇。
受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开发能力薄弱等问题制约,我国还远不是世界汽车生产强国。
但是,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真正开始发展的时间并不算长,国内众多企业已经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缩小。
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完全可以后来居上,并一举改变我国汽车产业长期以来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
相反,如果错失良机,我们的汽车产业就很可能永远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跑下去。
其二,发展新能源汽车是适应我国资源禀赋结构特征、解决能源安全问题的客观需要。
我国缺油、少气、富煤,自2003年超过日本成为居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后,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攀升,2009年首次超过50%,能源安全(主要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8年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已经高达3.757亿吨,占世界石油总消耗量的9.6%,其中一半消耗用于汽车消费。
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缓解。
中国要想引领电动汽车的发展还与很多工作要做。
第一,引领新能源汽车的先进标准。
新能源汽车应该安全、可靠、易用且成本低,而满足这些要求的一个重要保证就是它的标准化。
新能源汽车标准是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的技术保证,其规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研发、制造等环节;降低了信息不对称,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促进了产业延伸和拓展,加快产业结构优化。
中国汽车领域的节能潜力
![中国汽车领域的节能潜力](https://img.taocdn.com/s3/m/1af94c55804d2b160b4ec0d9.png)
随 着经 济 的快 速增 长 ,中国 的汽车 化 进程 也越 来 越快 。 的 发展 ,该 比例不 断上升 却是 共 同的特 点 。20 年 中 国的汽 05 4 10 人 而 0 0 从 19 年到 2 0 年 的 1 年 间 ,中国的 汽车 保有 量增长 了近 车普 及率 仅仅 为 2 台 /00 , 23 年 的汽车 保 有量 将达 90 05 5 5 , 到 3 0 万台 ( 图 1。中 国 20 年 的汽车 生产 量达 到 27 9 倍 达 20 见 ) 05 28 万台 , 及率 将上升 到 12 10 人 ( 中元 , 06 普 5 台/00 沈 20 到 5 1 台 ,成 为世 界第 四大汽 车 生产 国 ,而 汽车 销售 量达 年 ) 汽车 消 费的石 油在 石油 消费 中所 占比 例将不 断上 升 。 7万 , 各 到 52 台 ,成 为仅 次于美 国的世界 第二 大汽车 消 费市场 。 9万 国的 原油 消 费量从 19 年 的 1 8 90 、 亿吨 1 上 升到 2 0 年 的 3 亿 吨 , 间 , 96 05 . 0 其 19 年 中国 开 始 从 原油 净 出 口国 变为 净 进 口国 。在之 后 仅仅 1 年 的时 间里 ,中 0 研究 机关 对23 年 中国车 用石 油 占石油 总消 费比例 的预测 如 00 IA 国际能 源署 ) 7 (04 ) T I G U ( ,3% 20 年 ; SN H A 清华 汽 车化 进程 的快 速 发展加 快 了 中 国石 油 消费 的增长 。 下 : E ( 中
国的石油进口对外依存度上升到 4% 言 0
( 图 1。 见 ) 至
汽车消费占石油消费的比例不断
上 升 。 90 , 国汽车 消费 占全 国石 18 年 中 油消 费的 比例 为 1% ,19 年上 升 到 2 90 图 1 19- 05 中国的汽车化进程和石油消费变化 0 20 年 9 年 ) 根据 中国的统 计 ,20 年 资 来 : 中 统 年 ( o , 中 国 经 和 会 展 计 报 2 5 《 国 源 计 鉴 2 5 。而 资料 04 料 源 《 国 计 鉴 2 5 《 国 民 济 社 发 统 公 (0) 中 能 统 年 (0 。 o) 0 , 0)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6cc4e43312b3169a451a432.png)
2018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 (4)第一节政策法规 (4)第二节汽车行业热点分析 (9)第二章2017年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21)第一节汽车工业经营情况 (21)一、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增幅回落 (21)二、利润总额增速趋缓,增幅下降 (22)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 (23)四、亏损企业家数有所增加 (24)五、应收账款、产成品库存资金增长较快 (25)第二节全国汽车商品进出口情况 (25)一、汽车商品进口情况分析 (26)二、汽车商品出口情况分析 (30)第三章2017年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情况 (36)第一节节能汽车市场情况 (36)一、产销总体情况 (36)二、产销细分情况 (36)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37)第二节新能源汽车发展情况分析 (40)一、产销总体情况 (40)二、产销细分情况 (40)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43)第四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及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45)第一节相关政策环境分析 (45)一、节能汽车 (45)二、新能源汽车 (46)第二节产业发展趋势与展望 (48)一、节能汽车 (48)二、新能源汽车 (53)第六章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55)第一节动力电池发展分析 (55)一、市场发展 (55)二、分类配套 (56)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1)第二节驱动电机发展分析 (62)一、市场发展分析 (62)二、分类配套 (63)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9)表1 2017年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变动情况 (21)表2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22)表3 2017年汽车行业利润总额增长率变动情况 (22)表4 2017年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情况 (23)表 5 2017年汽车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变动情况 (24)表 6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4)表7 2017年汽车行业各小行业亏损额情况 (25)表8 2017年我国节能乘用车分排量产销量 (37)表9 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销情况 (40)表10 2016年至今发布或实施的部分汽车节能政策法规(简表) (46)表11 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政策汇总 (47)表12 2017年市场份额前十电池企业动力电池配套情况 (55)表13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58)表14 2017年新能源客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59)表15 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电池装机量前十 (60)表16 2017年新能源汽车电机装机量十大企业 (63)图录图 1 2016~2017年1.6L及以下乘用车占乘用车销量比重月度趋势 (36)图 2 2017年我国节能乘用车分车型产销量占比 (37)图 3 2017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量前十城市 (41)图 4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车企榜 (42)图 5 2015年车用燃料替代量 (49)图 6 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车电池装机总电量 (55)图7 2017年1~12月新能源汽车分类电池装机电量 (56)图8 2017年新能源汽车各电池材料装机电量 (57)图9 2017年四种类型动力电池份额占比 (57)图10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池类型统计 (58)图11 2017年新能源客车电池类型 (59)图12 2017年新能源专用车电池类型 (61)图13 2017年度电机类型市场结构情况 (64)图14 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月度装机量 (65)图15 2017年前十新能源乘用车电机供应商装机情况 (66)图16 2017年1~11月新能源客车配套电机分类占比 (67)图17 2017年1~11月前十新能源客车电机生产企业配套情况 (67)图18 2017年1~11月新能源专用车配套电机分类占比 (68)图19 2017年1~11月前十新能源专用车电机生产企业配套情况 (69)第一节2017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环境分析2017年是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战略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战略](https://img.taocdn.com/s3/m/b785b762ddccda38376bafac.png)
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及战略近年来,我国汽车业发展迅猛,预计2020年前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国和主要的汽车出口国之一。
我国目前的人均汽车保有量还很低,是世界上汽车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预计2020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1.5亿辆。
但是,当我国刚刚到达汽车社会门槛,车用石油消费在石油总消费中的比例还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时,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石油供应的日益紧张。
2000年以来,汽车(包括农用车)汽油、柴油年消费约占我国汽油、柴油消费总量的一半,石油消费的1/3左右。
这一数据说明:车用汽油、柴油消费总量与石油消费总量同步快速增长。
由于汽车市场的持续升温,石油安全风险不断增大。
再有,根据国际平均水平和我国现状分析,我国车用汽油、柴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比例还将有大幅增长。
此外,我国目前车用燃油消费总量与汽车保有量之比偏高,即汽车的油耗量偏大。
同时,车用石油消耗所产生的空气污染和CO2排放也正在变成愈来愈严重的问题。
这充分表明,我国所面临的石油安全与交通能源问题将会愈来愈严峻。
对于我国汽车能源面临的危机和严峻挑战,我们采取的对策应该是综合性措施,应当采取立足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发展节能汽车以解决现阶段产业发展、能源紧张和节能环保问题;另一方面,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实现车用能源多元化,保障汽车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发展节能汽车——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现在,我们应优化现有以石油和内燃机为基础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重点发展直喷式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系统,发展节能汽车。
关键的节能汽车能源动力技术如下:(一)高效柴油发动机技术轿车柴油机节能效果与汽油混合动力不相上下。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分析预测,如果2020年我国柴油轿车发展到乘用车的20%,则当年可节约燃料1880万吨。
为此应当在我国发展先进的柴油轿车,但是必须解决好排放控制关键技术问题。
其主要包括:柴油机电控技术,排气后处理技术、清洁柴油与代用柴油技术。
节能减排 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节能减排 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261a3355727a5e9856a6132.png)
我 二、 中国节 能减 排政 策 的发展 历程 划纲 要 明确 提 出 : 国要 实现单 位 GDP
1 行 政性 政策 阶段 .
攀升 , 2 0 到 0 6年 突破 4 %, 后每 年 以 5 其
2 0世纪 7 0年代 末至 9 0年代初 ,国 总量减 少 1 % 的战 略 目标 。2 0 0 0 7年 4
国 能源发展 “ 一 十 2个 百 分 点 左 右 的 速 度 向 上 攀 升 , 到 家 在 节 能减 排 方面 发 布 了 一 些行 政 性 政 月 , 家发 改委发 布 了《
2 0 年 突 破 5 % 的 警 戒 线 。 据 美 国 能 策 。17 年 国家实施 了 《 09 0 规 。 到 0 0年 , 国 我 99 环境 保护法 》 五” 划 》 规划 提 出 : 2 1 ,
2 市 场 化政 策 阶段 . 2 O世纪 9 0年代 中后期 至 2 1世 纪
研 究表 明 , 适合 中 国汽车 行业 节能
快增 长。 此外 , 目前 中国 二氧 化硫和 烟 初 ,随 着 中 国 的 经 济 体 制 逐 步 转 向市 场 减 排 的 途 径 主 要 有 4方 面 : 是 提 高 汽 一 尘 等 污染 物 的排放 量 也 处于较 高 水平 , 化 ,国家政 策也 进一步 适应 市场 经济体 车 技 术 。 用 高 效 内燃 机 、 效 变 速 器 、 采 高 环 境污 染治理 耗 资也连 年 提高 ( 图 2 制 的 要 求 , 市 场 逐 步 发 挥 对 节 能 的 主 轻 量化 技术 等 降低 汽 车 的耗油 量。 是 见 使 二
用。19 9 4年 国 务 略的 高度 , 分认 识加 强节 能减 排工 作 充
管
院 第 十 六次 常务 的极 端 重要 性和 紧迫 性 , 实把 这 方面 切 _ 净进口量 会 议 审议 通 过 了 工作 做 好。2 0 0 9年 1 2月 ,中 国努 力推
中国汽车业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中国汽车业节能减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86d8d2a482fb4daa58d4b45.png)
中 国 汽 车 业 节 能 减 排 中 存 的 主 要 问 题 及 对 策 研 究 在
何解 定 刘石玲
H Ji di g Ii S Ii E e n u hi ng
( 南科 技学 院 经济 与管 理系 。湖 南 湖
永州 45O) 2 10
。
( c n mi S a d M n g m n D p r m n i H n n U e s y o oin e a d E e rig Y n z o u a 2 1 0 C a ) E o o n a a e e t e a t e t u a n r f S c n g e n , o g h u H n n 4 5 C n i v i t e i n O h i n
,
a  ̄ sd te y ia p o lms n o n rdi ai g n r y drd c ge sino t mo i s 缸 al ip t o w r o l e n ye pc l r be c u m e svn e g u i h t e n e n a e n mis f uo b e o a l 1 't u r ads mer a d y f et
E o o c& T a e U d t u NO. 4 J l. 0 2 c n mi r d p a eS m. 2 7 uy 2 1
T e R s a c n N w P 0 l m n o n em a u e o h n s u o o e I d sr n t e D v l p e t o a i gE eg h e e rh o e r b e s a d C u t r e s r s fr C i e eh t m t v n u t y i h e eo m n f S v n n r y i
加速实现产品节能是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管理的必然选择——关于汽车节能管理的探讨和建议
![加速实现产品节能是我国汽车发动机行业管理的必然选择——关于汽车节能管理的探讨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67d36410a8114431b90dd8ef.png)
论 在 燃 料 消 耗 量 评
价 体 系 方 面 还 是 在
油 耗 量 限值 具 体 数 据 方 面 ,都 是 根据 我 国 国情 实 际 确 定
的 , 既 没 有 采 用 E E( C 联合 国 欧洲经
标 准 化体 系 尚未完 全 建
成。
目前 车 用 无铅 汽 油
( 1 9 0 19 )的代 GB 7 3 — 9 9
2 修 订后 的 GB T 12 3 2 0 和试 验用 的“ . / 9 3 — 0 X 基
《商 用 车 燃 料 消 耗 量 试 验 方 法 》
( GB/ 1 5 52 2 o1 : T 2 4 .— 0 )
《轻 型 汽 车 燃 料 消 耗 量 试 验 方 法
( /9 3 — 0 3 : GB 1 2 3 2 o )
产业宏 观 管理 的 当务之 急及 必然选 择 ;并对 目前存
在 的 、 影 响节 能 工 作深 入 开 展 的若 干 问题 进行 探 讨 ,在简 要分 析基 础上提 出了几 点建 议 。
二 、加速实现汽车产品节能 的管理措施综述
随 着我 国国 民经 济 高速 发 展 ,汽 车 的产量 和保 第 6 页
维普资讯
一
、
日 蟊 l J
’ 胡锦 涛 总书记 指 出 ,坚 持科 学发 展观 ,建设 节 约 型 的和 谐社 会 。遵 循 这一 指示 ,汽 车行业 应把 增 强 自主创 新 能力 作为 持续 发展节 能、环 保 的汽 车科
学技 术 的战 略基 点 ,走 出汽 车产 业 中国特色 的 自主
维普资讯
“ 制 性 标 准 和 技 术 法 规 是 推 动 汽 车 产 品 科 技 进 强 步 的动 力 ”这 一原 理 ,针 对 不 同汽 车 类型 ,近年 先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战略分析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战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b9d635d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be.png)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及其战略分析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主题之一。
新能源汽车以其独特的节能环保特性,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与追捧,然而,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围绕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格局及其战略分析展开探讨。
一、市场格局分析据有关报告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5亿辆,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超过10%。
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1. 行业巨头的竞争中国市场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最为活跃的市场,拥有众多汽车制造商,其中包括了国内外许多行业的巨头。
其中,比亚迪集团、上汽集团、吉利控股集团等中国本土品牌的市场占有排名前三位;在海外市场,特斯拉公司、日产汽车、宝马汽车等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各家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体现在产品的研发上,更多的是在品牌价值、服务质量、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领域展开的激烈争夺。
2. 新兴企业发展态势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企业也在逐渐崛起。
比如说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企业,这些企业因在科技研发方面的专注与创新,以及在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方面的得当布局,已经在短时间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而像蔚来、小鹏汽车等新兴企业,不仅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有很高的水平,还在智能化、数据化、定制化等方面不断拓展。
这也加剧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
二、竞争策略分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汽车产业中,企业需要有自身独特的发展策略来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1. 产品特性为竞争制高点新能源汽车产品特性是消费者购买的核心关键所在。
因此,企业需要在产品的细节上做足文章,注重提升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消费者提供更为满意的使用体验。
例如,比亚迪集团推出FDM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拥有超级电池以及最高650km的续航力。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电动汽车领域以及智能科技的领先地位也比较突出。
万钢: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
![万钢: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https://img.taocdn.com/s3/m/ecb78115fad6195f312ba64e.png)
中国汽 车市场 . C H I N A
A
U
I O '
’
M A R KET
与 大规 模 商业 化 的要
求相 比 ,
还 有较大差距 。
今 后 一 个 时期 我们 将重 点做 好 以下 四 个 .
方面 的工 作 : 一 是 推进节能 与新能源 汽 车示 范
推广 应 用 工 程 : 二 是 进一 步加强 节能与新 能源
汽 车及 关键零部件核心 技术与产业 化技术攻
关:
三 是 加强 与相 关部 门 的协调 与合作 ,
性产 业 .
已经 是我 国汽车产 业 面 向未来发展
的重 大战略选 择 。
万 钢还表示 在看到我国节能与新能源 .
汽车发展 面 临大好发展 机遇 的同 时 我们必 ,
须清醒地认 识 到 发展 中面 临的诸 多困难 和 挑
战。 特 别是 在产 品可 靠 性 、 耐 久性和成本控制
以及 市 场培育等方面 .
上表示 国务院发布的 《汽车产业调 整和振兴 规 .
划》 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科技支撑措施 中 .
都把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摆在了重 要位置 。
万 钢表示 实施新能源汽 车战略 积极发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展新 的汽 车节能技术 . 大 力推广使 用节 能 与
新能源汽 车 推动汽 车产业 结构调 整和产业 .
技术升级 尽 快形 成节能与新能源汽 车战略 .
地方汽车业振兴 规划相继 推 出
近期 .
各地 方政 府相继 出台地 方 的汽 车
振兴规划 ,
以期 实现 本地 经 济 的成 功转 型
.
令
经济重新回到上 升轨道 。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简单解读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简单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59f26f99b89680203d82521.png)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简单解读前言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逾500位行业专家历时一年研究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布会于10月26日在沪正式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代表委托方做主旨报告,清华大学欧阳明高教授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路甬祥委托,宣读技术路线图序言,并代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进行内容发布。
技术路线图开明宗义即指出,大力发展汽车技术是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安全、减轻环保压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目标的重要手段。
政府观点瞿国春副司长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为重点发展十大领域之一,这标志着建设汽车强国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汽车行业必然承担的重大使命。
他还介绍到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汽车行业管理部门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会同相关部门在汽车中长期规划编制、政策优化升级、重大创新工程、技术路线图深化研究等方面,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在谈到汽车技术路线图时,他强调,技术路线图为汽车产业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明晰了重点和路径,这是振奋人心的专家共识,希望成为行业一致的行动指南。
关于路线图的推进,他指出要持续开展路线图动态研究和评估,并推动产学研用等各方力量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通过创新资源联合,成立创新联盟和创新中心,多渠道布局前瞻基础技术,依托路线图院士专家平台,打造满足汽车强国建设战略咨询需求的高端智库平台,为汽车强国建设提供高质量决策支撑服务。
路线图设定产业目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描绘了我国汽车产业技术未来15年发展蓝图。
总体目标是:至2030年,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提出的“2030年达峰”的承诺和汽车产业规模达峰之前,在2028年提前达到峰值,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产生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并有效普及应用,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持续创新能力和零部件产业具备国际竞争力。
2035中国战略目标
![2035中国战略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4ec919a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6f.png)
2035中国战略目标燃油车全部为混动车10月27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路线图历时一年半完成编制工作,评估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同时认识了汽车产业变革趋势与发展新趋势。
其中,面向2035年的六大总体目标尤受关注,相信对行业人士和普通消费者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重要信息。
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愿景和目标目标之二指出,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
预计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占比将达到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00万辆左右。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到2035年燃油车全部为混动车”只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行业愿景和目标,并非强制执行的政策。
如果以环保低碳的角度来看,我们更愿意看到这个目标能在2035年真正实现。
2035中国制造据悉,中国发布了《2035年中国制造》:新能源汽车发展路线图。
该计划提出实现路线的多个战略目标,包括提高创新潜力和改善相关基础设施。
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将电动汽车的平均电耗低至12千瓦时/百公里,并在2025年之前使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份额达到汽车销售总数的20%。
此外,同一年将完全禁止汽油和柴油发动机汽车的销售,唯一的例外是混合动力车。
据悉,据统计,中国道路上有3.6亿辆各类机动车,其中汽车2.7亿辆。
中国是道路上汽车数量的世界领先者。
尽管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方面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占此类汽车全球销量的55%,但增长潜力仍然很大。
此外,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去年全国道路上出现了2800万辆新车,其中120万辆是新能源汽车,略超4%。
因此,中国新能源汽车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伴随中国2025年制造计划以及中国2035制造计划中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技术进步,减少中国汽车中燃油汽车的比例,这将是中国为全世界环保稳步做出中国贡献。
中国低碳发展形势、目标和战略研究11月5日下午,“2035年中国低碳发展形势、目标和战略研究”第一期学术沙龙在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气候院)举行。
新能源汽车发展论文能源发展论文:“节能减排”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
![新能源汽车发展论文能源发展论文:“节能减排”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e1a29c7f8c75fbfc77db235.png)
新能源汽车发展论文能源发展论文:“节能减排”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一、中国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1. 能源危机统计表明,2002—2009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增长速度平缓,而石油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却明显增长,见图1所示。
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逐年增大,自1993年中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其原油对外依存度由当年的6%一路攀升,到2006年突破45%,其后每年以2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向上攀升,到2009年突破50%的警戒线。
据美国能源部预测,2020年以后,全球石油需求与常规石油供给之间将出现净缺口2050年的供需缺口几乎相当于2000年世界石油总产量的2倍。
2. 环境污染中国是世界少数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能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快增长。
此外,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处于较高水平,环境污染治理耗资也连年提高(见图2所示),占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0.51%提高到2008年的1.49%。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此形势下,实现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二、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发展历程1. 行政性政策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国家在节能减排方面发布了一些行政性政策。
1979年国家实施了《环境保护法》,为保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合理利用自然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生活和劳动环境,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1994年国务院第十六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把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措施,对具体落实中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现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 市场化政策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初,随着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化,国家政策也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使市场逐步发挥对节能的主导作用。
2017年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
![2017年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a7ef2b1dd3383c4bb4cd239.png)
目录Contents第1章能源形势与车用能源测算 (1)1.1 全球汽车能源发展战略 (1)1.1.1 中国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1)1.1.2 欧、美、日能源形势与汽车能源战略 (2)1.2 中国车用能源测算 (6)1.2.1 车用总能耗测算模型 (6)1.2.2 汽车分车龄保有结构 (7)1.2.3 汽车年行驶里程 (8)1.2.4 分车种平均油耗 (9)1.2.5 车辆残存率分析 (10)1.2.6 2016年车用能源测算结果分析 (11)第2章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12)2.1 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12)2.1.1 政策环境 (12)2.1.2 国内节能汽车发展现状 (13)2.2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18)2.2.1 政策环境 (18)2.2.2 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 (19)2.2.3 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配套环境 (21)2.2.4 新能源汽车商业运营模式环境 (22)1第3章节能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24)3.1 传统乘用车市场特征 (24)3.1.1 整备质量 (24)3.1.2 脚印面积 (28)3.1.3 驱动型式 (30)3.1.4 平均排量 (33)3.1.5 平均功率 (36)3.1.6 平均扭矩 (40)3.1.7 功率/整备质量 (44)3.1.8 功率/排量 (47)3.2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特征 (50)3.2.1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技术类型特点分析 (50)3.2.2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使用性质推广特点分析 (52)3.2.3 新能源乘用车不同推广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53)3.2.4 新能源乘用车产品结构及性能趋势分析 (54)第4章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发展趋势 (59)4.1 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情况 (59)4.1.1 行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变化趋势 (59)4.1.2 单车燃料消耗量变化 (60)4.1.3 与2020年节能目标差距分析 (61)4.2 不同类别车型燃料消耗量情况 (62)4.2.1 分车辆类型燃料消耗量变化 (62)4.2.2 分系别燃料消耗量变化 (63)4.3 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及达标情况 (64)4.3.1 达标企业数量和产量分析 (64)4.3.2 达标质量优良企业分析 (65)4.3.3 产量/进口量前十企业达标情况分析 (67)4.4 新能源乘用车对平均燃料消耗量的核算影响 (69)4.4.1 行业新能源乘用车核算前后平均燃料消耗量 (69)4.4.2 典型企业新能源乘用车核算前后平均燃料消耗量 (69)2目录第5章节能与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72)5.1 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72)5.1.1 商用车分类 (72)5.1.2 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73)5.1.3 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情况 (78)5.2 新能源商用车发展情况 (85)5.2.1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技术类型特点分析 (86)5.2.2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使用性质推广特点分析 (87)5.2.3 新能源商用车不同推广区域分布特点分析 (88)5.2.4 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结构及性能趋势分析 (89)第6章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发展情况 (92)6.1 主要节能技术应用情况 (92)6.1.1 涡轮增压技术 (92)6.1.2 缸内直喷技术 (94)6.1.3 三缸发动机技术 (96)6.1.4 米勒循环技术 (100)6.1.5 先进变速器技术 (104)6.1.6 怠速启停技术 (109)6.1.7 混合动力技术 (111)6.2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技术配套趋势 (115)6.2.1 动力电池 (115)6.2.2 驱动电机 (120)6.2.3 整车控制器 (121)第7章产品节能竞争力分析 (123)7.1 节能竞争力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23)7.2 乘用车产品节能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 (123)7.2.1 因子分析数据指标体系 (123)7.2.2 节能竞争力评价方法简介 (124)37.3 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126)7.3.1 轿车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126)7.3.2 SUV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127)7.3.3 MPV节能竞争力评价排名 (129)附录 (131)附录1 2016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政策汇总 (131)附录2 美国加州零排放汽车(ZEV)法规研究 (146)附录3 国外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研究 (160)4摘要一、汽车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中国的汽车产业又一次站在了世界高峰,全年产销分别达到了2811.9万辆和2802.8万辆,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长14.5%和13.7%,连续八年蝉联全球榜首。
我国汽车节能产品现状分析
![我国汽车节能产品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1be5342fe4733687e21aaaa.png)
车的正 常 行驶 。 3 润 滑油摩 擦改进 剂
品。
在 汽车 润滑油 中加入合适 的摩擦 改进剂 能够 达到 减小摩擦 、 节能减 排的 目 的, 但 随着 润 滑油 质量 等级 的不 断提 高 , 润 滑油 中 已经加 入 了抗氧 剂 、 抗 腐蚀 剂、 金属盐 清净 剂、 分 散剂 、 极压 抗磨 剂和 防锈 剂等多 种表 面活性 剂 , 改进 剂加 入 润滑 油后 造成不 同添 加剂之 间的相 互干 扰 , 不但达 不 到节能 减排 , 反 而加速 了车辆 的磨 损和油 耗 的增 加 。 另外 , 由于 目前市售 的各种 润滑 油摩擦 改进 剂产 品质量 和技 术水平 参差不 齐 , 如果 添加不 当或 添加 了劣质 添加剂 产 品 , 还 会造 成 加速磨 损 和润 滑油 结焦 等严 重后果 。 四. 我国 汽车 节能 产品 的发 展趋 势 近年 来 , 各 种先进 的 汽车节 能 技术在 国 内外得 到 了不 同程度 的开 发 和应 用, 节能产 品不断 推陈 出新 , 车 辆的综合 油耗趋 于不断 降低 。 先进 汽油发动 机技 术( 缸内直 喷技术 、 电辅助增 压 、 电动 气 门、 可 变压缩 比、 停缸 控制技 术) 、 高效柴 油机 技术 、 车辆轻 量化 、 混合动力 技术 等为降 低汽车油 耗提供 了保证 。 国家 各部 委 纷纷 出台各种 专项 补贴政 策 , 鼓励 节能 与新 能源汽 车研 发 , 推广节 能减 排项 目实施 , 激励 各种 节能产 品的开发 应用 。 在政策 鼓励和 技术支持 下 , 汽车节 能减 排技 术突飞猛 进 , 推出 了众 多节能 减排效 果明显 、 经济性 好的产 品 , 也促进 了节 能 和新 能源车 辆 的研 制、 生 产和 推广 应用 。 ( 一) 汽 车 节 能减 排 产 品 的发 展 主要 体 现在 节 能和 新能 源 车辆 应 用 上 。 方 面是代 用 燃料 汽车 的推广 使用 。 当前 , 车 用替 代燃 料 主要有 : 气体 燃 料、 生 物质 燃料 和煤 基燃 料 。 气 体燃 料方 面 , C NG 、 L N G、 L P G 等 燃气 车辆 被逐 步 推广 , 电子 闭环控 制 、 燃气供 给 加三元 催化转 化等 技术在 中国燃气 汽车 上得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整车轻量化系数 -回复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整车轻量化系数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311ddf4f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3.png)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整车轻量化系数-回复中国汽车工程学会(SAE-China)是我国汽车工程领域的重要学术组织,致力于推动汽车科研和发展。
在不断推进绿色环保的今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成为汽车工程学会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整车轻量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技术,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地回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整车轻量化系数”的相关问题,探讨整车轻量化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整车轻量化的背景和意义。
汽车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能耗和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汽车工程学会提出了车辆整车轻量化的重要战略,旨在减少汽车的重量,从而降低车辆能耗和排放。
其次,我们来详细介绍整车轻量化的关键技术。
整车轻量化包括车身、底盘、动力系统等多个方面。
其中,车身轻量化技术是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采用轻质材料如铝合金、镁合金以及高强度钢材,可以有效地减少车身的重量。
此外,结构优化设计、模拟分析和制造工艺改进等方法也是实施车身轻量化的重要手段。
底盘轻量化主要包括减少底盘部件的重量以及改进悬挂系统,从而提高车辆的操控性和燃油经济性。
动力系统轻量化则针对发动机、变速器等传动部件进行优化设计和材料选择,降低传动系统的重量和能耗,进一步提升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接下来,我们将回答整车轻量化系数的含义。
整车轻量化系数是衡量车辆整车轻量化程度的重要参数。
它表示整车重量与标准重量之间的比值,标准重量是指在满足车辆性能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使用传统材料所设计和制造的车辆重量。
整车轻量化系数越小,表示整车轻量化的效果越好。
在实施整车轻量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材料选择。
合理选择轻质材料是整车轻量化的关键。
优秀的轻质材料应具备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并满足车辆性能和安全要求。
其次是结构优化设计。
通过优化车身和底盘的结构设计,可减少材料使用量,同时提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张书林——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解析
![张书林——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13f4813dd36a32d737581b6.png)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 科技专项行动
发展 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节能减排综合性 工作方案
高技术产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
能源发展 “十一五”规划
节能中长期 专项规划
二、我国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发展 思路
总体思路
节约能源要放在首位
调整产品结构 降低单车油耗 提高运输效率
节流
并 行 互 双重战略 动
可持续发展的 中国汽车工业
我国目前的产品和产品结构不利于节能
我国汽车产品的平均油耗高于汽车工业发达
国家的平均水平 轿车产品结构小排量份额偏小,中大排量份 额偏大,不利于节能。 商用车整备质量偏高,油耗高于国外水平。 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高油耗的三轮汽车和低 速货车。
相关标准和财税政策有待完善
汽车燃油经济性标准处于实施初期,且覆盖范围较小。 目前,实施燃油经济性标准只局限于新生产的乘用车及 轻型商用车,中重型商用车还没有覆盖。
缺少针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具体的目标明确的纲领性政策二我国汽车节能与新能源发展思路总体思路节约能源要放在首位节约能源要放在首位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单车油耗提高运输效率发展替代燃料及车辆技术汽车节能的主要途径替代能源的主要途径车用新能源替代途径气体燃料煤基液体燃料生物质基液体燃料电能太阳能核能lpgcnglng甲醇dmectl乙醇生物柴油氢气液态氢车用新能源替代途径气体燃料煤基液体燃料生物质基液体燃料电能太阳能核能气体燃料煤基液体燃料生物质基液体燃料电能太阳能核能lpgcnglng甲醇dmectl乙醇生物柴油氢气液态氢三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技术及产品选择原则汽车节能技术及产品选择原则在确定节能技术发展路径时要综合考虑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借鉴国际上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归纳起来主要考虑以下几条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单位: Research Units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of China (SAE-China)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 Research Center (CATARC) 支持单位: Support unit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 China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Technical Exchanges (CICETE) 2013 年 4 月 April, 2013
I
目标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17 3.3.2 节能标准拟合直线斜率比欧盟高出近 1 倍,不利于整体的轻 量化节能 ................................................................................................... 17 3.3.3 小排量、小型乘用车鼓励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 ................... 18 3.3.4 汽车节能技术落后,科研支持力度不够 ............................... 19 3.3.5 相关的税费设臵对节能产品的引导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 20 3.3.6 商用车节能未得到足够重视 ................................................... 20 3.3.7 混合动力汽车普及程度较低 ................................................... 21 3.3.8 柴油乘用车市场份额不足 1%,市场份额有待较大幅度提升 . ................................................................................................... 21 3.3.9 油品等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问题 ........................................... 21 3.3.10 采用欧洲工况与中国实际情况不符 ..................................... 21 4 中国汽车节能总体思路及路径 ................................................................ 22 4.1 4.2 4.3 5 中国汽车节能发展总体思路.......................................................... 22 中国汽车节能技术路径.................................................................. 23 中国汽车节能效果分析.................................................................. 26
目
录
前言........................................................................................................................ 1 1 中国汽车节能发展目标 .............................................................................. 3 1.1 中国乘用车燃油经济性目标和整备质量目标................................ 3 1.1.1 中国乘用车燃油经济性现状 ..................................................... 3 1.1.2 国际乘用车燃油经济性比较 ..................................................... 4 1.1.3 2020 年中国乘用车燃油经济性目标 ......................................... 4 1.1.4 2020 年乘用车整备质量目标 ..................................................... 5 1.2 1.3 商用车燃油经济性目标.................................................................... 6 中国汽车燃油目标............................................................................ 6 1.3.1 2020 年汽车保有量预测 ............................................................. 6 1.3.2 2020 年汽车燃油目标 ................................................................. 6 2 中国汽车节能目标分解 .............................................................................. 7 2.1 2015 年乘用车燃油经济性目标及至 2020 年年均下降率目标 ........ 7 2.2 乘用车小型化目标............................................................................ 8 2.2.1 排量 1.6L 及以下乘用车市场比例目标.................................... 8 2.2.2 小型车定义及市场比例目标 ..................................................... 8 2.3 2.4 2.5 3 柴油乘用车市场比例目标................................................................ 8 混合动力汽车市场比例目标............................................................ 8 节能技术应用目标............................................................................ 9
中国汽车节能行动建议 ............................................................................ 27 5.1 尽快建立基于“汽车燃料消耗量核算”的奖惩机制,......................................................................... 27 5.2 加强对小排量乘用车的支持,明确小型车定义,鼓励小型车发展 .......................................................................................................... 28 5.3 5.4 5.5 5.6 5.7 5.8 5.9 完善税收政策,促进节能发展...................................................... 28 加大对研发环节的支持.................................................................. 29 鼓励商用车节能发展...................................................................... 30 继续加大对混合动力汽车的支持.................................................. 30 鼓励柴油车发展.............................................................................. 30 完善油耗标准目标值曲线,促进结构节能发展.......................... 30 加强和完善汽车节能标准体系建设,发挥其强制和引导作用.. 31
表 3-2 2011 年中国、欧盟、日本、美国乘用车结构节能比较 .................. 11 表 3-3 表 3-4 表 4-1 表 4-2 表 4-3 国内外节能技术应用现状对比 ........................................................... 12 各国油耗和 CO2 排放标准法规对比 .................................................. 16 中国乘用车 2015 和 2020 年节能技术路径专家问卷结果 ............... 24 未来各个车辆类型新车的节油效果 ................................................... 26 未来各类节油措施的节油效果 ........................................................... 26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资助项目,No.: US/CPR/11/003
《中国汽车节能战略研究》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