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评述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个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里面的大多观点都比较贴近现实生活,但是作为西方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当然会比较符合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而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的某些观点,对我们并不适用,而且我国人口众多,很难单纯用简单的经济理论去推论。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及评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及评析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种前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同样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引言作为当前经济理论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疑已使得西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理论界和实践层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方式、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种前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同样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不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本身存在着某些缺陷,成为学术界长期攻击的对象;另一方面,在近30年的世界经济实践中,该经济理论中某些引人关注的重要理论预测并未成为现实,导致缺少事实经验的有力支撑。
但无论如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从形成之日起就对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其影响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愈加深入而广泛。
因此,在这样的理论与现实背景下,同时伴随着当前西方经济思潮涌动和各种前沿理论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必要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基于此,本文在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基础上,透过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通过代表模型的分析对该经济理论进行较全面的评析,由此来展望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评析(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节节攀升,西方国家试图采用“斟酌使用”或“微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保证经济不会陷入衰退,其结果是经济衰退得以减缓但通胀却越来越严重,到了70年代中期后,西方国家大多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现象。
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出现,两者之间应该呈“此消彼长”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而现实却使得该理论从解释上陷入了困境,其提出的政策建议自然也难以解决“滞涨”现象,从而遭受到各方的猛烈攻击。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要思想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思想2007-12-30 16:27凯恩斯理论是当代最流行的垄断资产阶级经济思潮之一,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而形成。
创始人是凯恩斯,主要代表有英国贝弗里奇、哈罗德、罗宾逊和美国的汉森、托宾、萨缪尔森、克莱因等。
他们认为失业和经济危机不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结果。
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由消费倾向、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即资本边际效率)和灵活偏好与货币量所决定。
认为只要国家采取适当措施,调节经济,增加有效需求,就可以消除危机,解决失业问题。
主张国家必须积极干预经济生活,以增加投资,刺激消费,如实施赤字财政,举办公共工程,降低利率,实行捐税优惠,以刺激私人投资,鼓励剥削阶级奢侈浪费,加紧对外经济扩张等。
对英美等国的经济政策,对现代改良主义的理论和现代庸俗经济学,都有很大影响。
1936年《就业、利息与货币的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凯恩斯理论的形成,《通论》涉及的理论范畴很多,较为重要的理论有:有效需求原则,消费倾向,流动偏好,资本边际效率或者叫投资引诱,就业与工资,总体分析,乘数原理,赤字的财政政策等等.。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由上可见,凯恩斯的经济纲领或者说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⑴千方百计增加消费以刺激生产,维持较低的失业率;⑵实行通货膨胀,降低利率,以刺激私人投资;⑶以扩大政府支出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他认为,政府即使雇佣劳力在地上挖坑再填上也会增加国民收入,因为付给劳力的钱会有一部分转为初次消费付给生产者,生产者又会将其中的一部分转为二次消费,由此循环往复不止,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赤字的财政政策是积极可取的。
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评述
条。 空前 的危机使“ 自由放任 ” 反 的凯恩斯主义学说立刻受到高 用 , 导致投资需求不足 。 有效需求的不足进 一步 引起大量 失业 。 度重视被当成资本主义的救命稻草, 在世界许多 国家被大胆地 凯恩斯把增加和稳定就业 的希望寄于增加和稳定投资 , 还不能 引入实践。凯恩斯又进一步提出了更为完整 的一系列关于改革 把投 资完 全委托私 人资本家去 自由放任地进 行,还必须实行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设想 与措施 , 整理 出版 了《 就业 、 利息和货 “ 资社会化 ” 由国家、 投 , 政府来总揽。国家总揽投资势必需要大
的影响是凯恩斯著作 的关键特征 。这一派 的主要 人物包括乔 任何人境况变坏 的情况下 ,而 不可 能再 使某 些人 的处境变好 。
治. 沙克尔和琼 . 罗宾逊 。受帕廷金的影响, 克洛尔和莱荣霍夫 这 毕竟是一 个较为理想 的状态 , 事实 中更多的应用卡尔多改善 德发展 了一种与瓦尔拉斯路线一致的修 正的一般均衡 分析法, 即新政策不仅 能够促进社会 福利 的增长还 能够通过某种 机制 以解决在没有虚 构 的“ 拍卖者 ” 的市场 经济 中必然 出现的协调 来补偿受损集 团。在政府与私人消费 的这场博弈 中, 博弈主体 问题 。西方学者对于凯恩斯宏观经 济理论 的研究 , 是一个不断 的公平性, 政府角色的扮演, 都是我们 思考 的问题 。 创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过程 。 西方学者 以他们独特 的视角 来研究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 不断推动凯恩斯理论在西方学 术界的发展 。 凯恩斯主义是在经济危机中开始被 重视 、 被实践,
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评价
5.4.7 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评价凯恩斯经济理论,是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特别是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
不论今天的哪个经济学派,不论它如何反对凯恩斯的具体经济观点,但是他们的经济学架构和模型机理,都与凯恩斯架构一样。
所不同的仅仅是参数的争执和最优化目标的设计上。
凯恩斯经济理论,与当代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最大的区别在于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以及经济增长的优化目标上。
关于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这里不再多说了。
在经济增长优化目标上,凯恩斯追求一个资本极大丰富,资本边际收益为0,从而不再有资本稀缺性,以实现按劳分配的增长目标。
这本质是建立在人口不能迅速增加,生产函数又为一次齐次的基础上。
后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使得资本增长的同时,即便人口不增加,但人力资本也在同步增长,从而某种程度上否决了凯恩斯关于资本极大化下边际利润为0的梦想。
由此当代西方经济学提出了其它优化目标,例如消费贴现最大化等目标。
其它基础性的理论分析框架,都是相同的。
虽然当代西方经济学对于凯恩斯的投资储蓄恒等式、供需分析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但这在作为西方经济学主体的经济增长理论中,由于理性预期假设,使得这种误区已经幸运地被逃避了。
这使得出现一个滑稽的现象:一个学生能轻易地学懂高深的经济增长理论,但他却必然要在最简单的IS-LM模型面前焦头烂额。
同时,由于对凯恩斯经济理论及概念的误解,使得不少研究西方经济学的学者居然认为,研究供需问题用IS-LM模型,研究增长效用最大化用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没有研究IS供需问题。
因为在他们看来,经济增长理论只是研究如何生产、分配、储蓄、投资和再生产,以获得增长最优目标。
而事实上,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中(见本书5.18式),所出现的资本边际收益等于利率这一项,就已经是凯恩斯经济逻辑下的产品市场供需平衡分析,可以说,这比当代经济学理解的IS-LM分析更接近凯恩斯的均衡分析本意。
凯恩斯经济理论,不用说,也是今天学生们理解课堂上所学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基础。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他在经济学理论中的两个重要贡献。
微观经济学关注个体经济主体与市场的行为和互动,而宏观经济学则是对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性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看凯恩斯的微观经济学。
凯恩斯认为,经济活动的决策是由个体经济主体作出的,这些经济主体可以是家庭、企业或政府等。
他关注个体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
在消费方面,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消费倾向的概念,即个体消费倾向的变化受到个体收入变化的影响。
在投资方面,凯恩斯强调了不确定性的存在,认为投资决策受到预期收益和风险的影响。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是他在《通论》一书中提出的。
他认为,在整个经济系统中,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是对总需求的贡献,而储蓄和税收则是对总需求的减少。
凯恩斯指出,经济系统的总需求决定了经济的总产出,而总产出又决定了就业水平。
因此,凯恩斯认为,经济政策应该通过调控总需求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提出了多重均衡理论,也就是说,经济系统可以同时存在多个不同的均衡状态。
凯恩斯认为,经济运行受到有效需求的波动和不稳定性的影响,当经济出现失衡时,政府应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恢复经济均衡。
凯恩斯主张在经济低迷时增加政府支出和减税,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也提出了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分析。
他认为,货币供应量和货币需求量的不平衡会引起利率变化,进而影响投资和储蓄行为。
凯恩斯还提出了利率下降的边界,即利率不能低于某个最低值,这成为了后来的“零利率下限”观念。
总的来说,凯恩斯的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我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工具。
他强调了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选择对经济系统的影响,也关注了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性变化和政府干预的重要性。
这些理论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实现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简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并对其评价食品科学学院 3115818020 马建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它还有三大假设: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
第十二章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001研)(答案)2.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1998研)(答案)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东南大学2003研;北大1999研) (答案)4.写出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GDP)之间的关系。
(北大2001研)(答案)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 (武大2002研)(答案)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
(天津财大1999研)(答案)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大2000研)(答案)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
(复旦大学1995研)(答案)9.“GNP=C+I+G+(X-M)”的内涵。
(武大2002研)(答案)10.简要评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浙大1998研)(答案)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人行1998研)(答案)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浙大1998研)(答案)13.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答案)14.试述GDP、GNP、NDP、NNP、NI、DI和NT几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5.储蓄—投资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的投资和储蓄的区别。
(答案)16.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CDP?(答案)17.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
(答案)第十三章问答题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1997研)(答案)2.试述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凯恩斯主要理论的评价
对凯恩斯主要经济理论的简述及评价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一书出版。
《通论》的出版,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的“革命”,宣告了凯恩斯主义的产生,是西方经济学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
对战后西方国家经济理论、经济政策和实际经济活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一影响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战后的作用,更在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影响超出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制度的界限,波及了整个世界经济理论和实际经济的发展进程。
当然,任何经济理论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现实和人们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的总结及其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只不过由于各个经济学家的立场、观点、方法不同以及历史条件的限制,或多或少反映了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一些客观实际和规律性。
第一,实现了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变革,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研究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是凯恩斯经济理论革命的出发点和基础,首先它发展了总量分析方法,并运用总量方法,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总量分析中引入了国民收入概念,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变动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通货膨胀之间的相互关系,促进了后人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的研究。
与此同时,由于凯恩斯的理论和方法,更便于人们对宏观经济活动进行计量和预测。
因而它也推动了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反过来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具体化、模型化、政策化,使之更易于被人理解和接受,加速了它的普及和应用。
其次,凯恩斯把高等数学引入宏观经济分析,推动了整个经济理论数量化、模型化的研究。
用函数关系表示有效需求,用数学公式表示国民收入量的决定变动,用生产弹性、工资弹性、利息弹性有效需求的货币数量弹性等理论发展了微观弹性理论。
第二,发展了需求学说,提出了有效需求原理。
凯恩斯对国民收入总量中的总需求做出了深入分析,研究了比较静态条件下有效需求的决定变动,以及它与国民收入、产量、就业量的关系,并确定了一整套有效需求管理的方法。
有效需求原理否定了“萨伊定律”这个传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消费理论凯恩斯消费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
该理论主要探讨了消费行为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并试图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
凯恩斯认为,消费是经济活动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消费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经济运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
凯恩斯将收入分为两部分:可支配收入和不可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税收后的收入,而不可支配收入则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利息、租金等。
凯恩斯认为,消费水平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稳定的比例关系,即消费函数。
消费函数可以表示为:C = a + bY,其中C表示消费,Y表示可支配收入,a表示自发性消费,b表示边际消费倾向。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当经济处于衰退期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来刺激消费,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这是因为,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会提高可支配收入,进而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活动。
反之,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支出或增加税收来抑制消费,防止经济过热。
然而,凯恩斯消费理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凯恩斯消费理论假设消费者具有理性的预期,但实际上,消费者可能受到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消费行为并不完全理性。
凯恩斯消费理论主要关注短期经济波动,而对于长期经济增长,消费行为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进步、人口结构等。
尽管如此,凯恩斯消费理论在宏观经济学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为理解消费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了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政府可以根据凯恩斯消费理论,通过调整税收、支出等政策工具,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凯恩斯消费理论的发展与应用凯恩斯消费理论自提出以来,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后来的经济学家们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提出了多种消费理论模型,如生命周期假说、永久收入假说等。
客观评价凯恩斯经济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被公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之一,其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问题,在此通过对我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分析,力图对凯恩斯主义作出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凯恩斯经济理论扩大内需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它诞生于“大萧条”时期,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根据。
(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他认为,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又是三大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收入和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总需求可分为两大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失业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消费不足或投资不足所致。
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而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从而出现“富裕中的穷困”的矛盾现象。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办法就是扩大社会需求,具体讲就是增加消费和投资。
只有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才能实现充分就业。
(二)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他曾多次批评自由放任主张,认为在自由放任条件下,投资引诱不足,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很快,而利率由于制度和心理的因素不能以同样速度下降,就业和生活标准不能达到生产技术所能提供的合理水平。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而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体系。
本文将讨论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
它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关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和社会福利水平。
二、凯恩斯主义的概述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失业和经济波动的问题,而政府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决定供给,认为有效需求的不足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1. 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活动的主导是需求而不是供给,有效需求的不足会导致失业和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通过刺激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2. 财政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应增加公共支出,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适度减少支出,以避免通货膨胀。
3. 货币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当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应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措施来扩大信贷,刺激投资和消费。
而在经济过热时,应适当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
四、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许多国家在经济危机时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刺激政策,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以稳定金融市场和提振经济。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争议和批评。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与论述题【范本模板】
第十二章简答题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武大2001研)(答案)2.为什么说GNP不是反映一个国家福利水平的理想指标?(北大1998研)(答案)3.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区别。
(东南大学2003研;北大1999研)(答案)4.写出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GDP)之间的关系。
(北大2001研)(答案)5.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与个人在股票债券上的投资有何不同?为什么新住宅的增加属于投资而不属于消费?为什么存货投资也要计入GDP之中?(武大2002研)(答案)6.说明在证券市场购买债券和股票不能看作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天津财大1999研)(答案)7.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计入GDP?(北方交大2000研)(答案)8.下列各项是否计入GNP(国民生产总值)?为什么?(1)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旧车;(3)购买普通股票。
(复旦大学1995研)(答案)9.“GNP=C+I+G+(X-M)”的内涵。
(武大2002研)(答案)10.简要评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缺陷及纠正。
(浙大1998研)(答案)11.国民收入核算的两种主要方法。
(人行1998研)(答案)12.国民收入核算的三种方法。
(浙大1998研)(答案)13.储蓄投资恒等式为什么并不意味着计划储蓄总等于计划投资?(答案)14.试述GDP、GNP、NDP、NNP、NI、DI和NT几者之间的关系.(答案)15.储蓄—投资等式中的储蓄和投资与宏观经济均衡的投资和储蓄的区别.(答案)16.如何用支出法计算四部门经济的CDP?(答案)17.请推导四部门经济中总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式.(答案)第十三章问答题1.相对收入假说是如何解释“消费函数之谜”的?(北大1997研)(答案)2.试述相对收入假说中的“棘轮效应”,分析这种效应对消费者的影响。
试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内容
试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内容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研究了经济体系的总体行为和性质。
它基于理性、有序的行为假设和分析,并以宏观方式描述经济系统的运行。
它旨在帮助政府决策机构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和对其有影响的因素。
1920年代,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首先发展出宏观经济学,以解释宏观经济活动和行为。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念是市场机制可以协调“应用的资源”的分配。
凯恩斯的理论多次强调,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达到“自由市场均衡”,这意味着政府不应该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或调控。
经济系统将自我调节,使市场中的资源总是根据实际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进行有效的分配。
这意味着,在自由贸易的环境中,经济体系的表现有望改善,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此外,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还关注三种内核经济活动:存款、消费和投资。
存款是指个人和企业存放在银行的现金流动资金。
消费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包括家庭购买商品或服务,以及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
投资指企业投资新机器、新设备或新建筑物,以及政府投资公共设施。
凯恩斯将消费、投资和存款称为经济的三要素,他认为,这三种经济活动是经济系统的核心,共同决定经济发展的状态。
他认为,要达到经济均衡,政府和个人应该看到三要素的重要性,以有效地分配社会资源。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还关注总需求、总供给和全球产品结构。
总需求是指消费者体系中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的总和。
总供给指经济环境中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总和。
最后,全球产品结构分析了不同产品类型的数量和分配,以及消费者对这些类别的偏好。
总的来说,凯恩斯宏观经济学是一种以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心的理论,旨在帮助政府决策机构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
它认为,要达到经济均衡,政府和个人应该遵循“自由市场”的原则,有效地利用资源,改善经济表现,帮助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受到充分发挥。
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思想
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思想作者:张少菲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1期【摘要】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理论为基础,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学说。
本文通过对其宏观经济思想的介绍与剖析,客观地认识评价凯恩斯主义理论并加以借鉴,对于充分发挥我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培育完善的市场机制,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持续繁荣的良好态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通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思想一、凯恩斯经济学的背景与核心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大英帝国经济发展的转折点:受战争的沉重打击,英国由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此时,帝国瓦解初露端倪,大战前累积的各种矛盾在大战结束后纷纷暴露出来。
从其学术背景来看,凯恩斯的学生时期,也正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垄断英国经济学界的时代;此外,他还采用了19世纪后半期新发展的边际分析方法,并将边际分析方法与英国传统理论相结合,建立了价值的一般理论。
直到《就业、利息和货币通沦》这部名震一时的划时代著作把西方经济学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通论》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理论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此后,凯恩斯的理论逐渐取代了传统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理论,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也纷纷采用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并将他的理论与建议作为制定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
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凯恩斯经济理论已基本上被西方经济学界看成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同义词。
所以,从《通论》出版到60年代中期也称为“凯恩斯时代”。
但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缺乏微观基础,在实践上无法解释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即滞胀)的现象,在滞胀面前束手无策,因而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为了挽救凯恩斯主义,80年代形成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力图提供微观基础,并重新表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至此,我们可以将《通论》的核心内容归纳如下:凯恩斯所面临的是就业问题,解决此问题是他建立《通论》理论体系的目的。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简述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简述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对宏观经济学的古典学派进行了带有革命性质的批判,建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其标志是1936 年《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出版。
凯恩斯革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从稀缺资源最优配置转移到怎样克服资源闲置问题上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经常运行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中;政府应采取积极干预经济政策,促使充分就业的实现。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有效需求理论。
从20 世纪40—50 年代以来,凯恩斯的理论得到后人的进一步拓展,便之不断完善和系统化,从而构成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
这些拓展主要体现在希克斯和汉森同时创建的“IS-LM1 模型”、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假说”、弗里德曼提出的“永久收入说”、托宾对投资理论的发展、索罗等人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以及克莱因等人对宏观经济计量模型的发展。
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努力下,日趋完善的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与微观经济学一起构成了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也被称为“新古典综合派”。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作者: ————————————————————————————————日期:ﻩ简述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要思想,并对其评价食品科学学院 3115818020马建彬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认为社会的消费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所得数量。
(2)客观环境因素。
1、工资单位之改变; 2、所得与净所得之差别; 3、资产的货币价值的变动; 4、时间贴现率; 5 、财政政策之改变;6、个人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以上除工资单位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在短期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动,所以对消费也不会有重大影响。
因此,消费是真实所得的较稳定的函数。
它还有三大假设: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2. 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3.平均消费倾向(APC)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凯恩斯主义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1.以往假设的充分就业均衡建立在萨伊定律基础之上,其前提是错误的,因为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的分析结果显示,通常情况下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 2.之所以存在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其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因为总供给在短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就业量就取决于总需求;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于“三个基本心理因素,即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的对资本未来收益之预期”; 4.政府不加干预就等于听任有效需求不足继续存在,听任失业与危机继续存在;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刺激经济而非货币政策,增加投资,弥补私人市场之有效需求不足。
浅谈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及对策
班级:09国贸(3)班姓名:沈凤芹学号:2009220115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则由兴起到鼎盛,在较长时期内,其也对我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有深刻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内外失衡格局:内部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储蓄、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外部失衡则以双顺差为特征。
如何正确地借鉴凯恩斯理论来指导我国政府行为则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宏观经济政府调控一、关于凯恩斯理论的概述1、凯恩斯理论出现的时代背景。
自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其著名的《国富论》以来,市场力量这只“看不见的手”把资本主义经济搅得沸沸扬扬,一度曾显得“光彩照人”。
西方经济学者把资本主义吹捧为一个“理想的社会”。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传统的古典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其理论体系中所假设的某些重要前提已经行不通了。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就是在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世界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人员大量失业的社会背景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的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
凯恩斯主义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2、凯恩斯的基本理论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认为社会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提出必须由政府出面来干预和调节经济,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达到防止大量失业和经济危机的目的。
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思想
论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思想摘要: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宏观经济学说,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的学习与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情,进一步了解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经济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字:《通论》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思想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重要的经济学著作《就业、利息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出版,奠定了凯恩斯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并与亚当·斯密一道为后人所敬仰。
在《通论》中,凯恩斯对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提出了全面挑战和批判,建立了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从而解决经济危机,实现充分就业的理论体系,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早年信奉经济自由主义,而导致经济崩溃的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促使凯恩斯由研究货币理论与货币政策的研究转向研究如何防止经济危机和挽救资本主义,这也促使他放弃了经济自由放任的传统观点,转而支持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1]《通论》的出版形成了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防止经济危机与失业为目标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主义,从而开辟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阵地。
一.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通论》共分为五编。
第一编为引论,为了让读者易于理解,凯恩斯对《通论》的“通”做了解释,“这一命名的目的在于使我的论点和结论能与古典学派对同一问题的论点和结论加以对照”①,古典学派的假设前提有两个,其中第一个是工资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而第二个是当就业数量为既定时,工资的效用等于该就业数量时的边际负效用。
凯恩斯在本编中还对有效需求原理作出了解释,所谓有效需求即是指当总供给与总需求相交时的总需求值。
第二编为定义与观念。
在该编中,凯恩斯解释了单位选择以及预期决定产量与就业的作用,还给出了收入、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并得出了投资与储蓄相等这样一个关系。
第三编与第四编分别是消费倾向于与投资诱导,而第五编凯恩斯为我们阐释了货币工资与价格,第六编是概述,作为最后的章节,凯恩斯略论了经济周期、重商主义以及消费不足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试评述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
答:第一,突破了传统的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
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以萨伊法则为核心提出了充分就业的假设。
认为可以通过价格调节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把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排除在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通论》批判萨伊法则,承认资本主义社会中非自愿失业的存在,正式把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把国民收入作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凯恩斯《通论》的中心是研究总就业量的决定,进而研究失业存在的原因。
认为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关系密切,而这些正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第三,用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通论》中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总产量和总就业量,又用总供给与总需求函数来说明有效需求的决定。
在此基础上,他说明了如何将整个经济的均衡用一组方程式表达出来,如何能通过检验方程组参数的变动对解方程组的影响来说明比较静态的结果。
即他总是利用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均衡关系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和其他宏观经济问题。
第四,建立了以总需求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采用了短期分析,即假设生产设备、资金、技术等是不变的,从而总供给是不变的。
在此基础上来分析总需求如何决定国民收入。
把存在失业的原因归结为总需求的不足。
第五,对实物经济和货币进行分析的货币理论。
传统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两部分,其中,经济理论分析实际变量的决定,而货币理论分析价格的决定,两者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关系,这就是所谓的二分法。
凯恩斯通过总量分析的方法把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生产货币理论。
用这种方法分析了货币、利率的关系及其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把两个理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理论。
第六,批判了“萨伊法则”,反对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明确提出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都赞同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而凯恩斯却反对这些,提倡国家直接干预经济。
他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必要性,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目标;他的这种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核心的思想后来成整个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甚至可以说后来的宏观经济学都是建立在凯恩斯的《通论》的基础之上的。
毫无疑问,凯恩斯是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他敢于打破旧的思想的束缚,承认有非自愿失业的存在,首次提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对整个宏观经济学学的贡献是极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