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理论提出的时代和理论背景资料
凯恩斯经济.马克思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马克思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创立并发展的宏观经济理论。
这一理论主要关注经济中总支出及其对产出、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尤其强调短期内经济的变化。
凯恩斯认为,总收入等于总消费加投资,如果储蓄的每一增加不被新的投资所抵消,收入就会下降,失业就会上升。
他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税收来刺激需求,使全球经济走出萧条。
此外,凯恩斯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概念和理论,如流动性偏好、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等,以分析经济现象和制定经济政策。
凯恩斯经济学在理解大萧条等经济危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现代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国家在面临经济衰退时,会采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减税等,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
然而,凯恩斯经济学也受到一些批评,如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其过于强调政府干预,忽视了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实际运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的利弊。
马克思经济学,也被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
它是由德国哲学家、社会主义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和他的合作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马克思经济学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
它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
马克思经济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并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此外,马克思经济学也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强调劳动对生产价值、分配形式和相互联系的决定性作用。
它把社会生产力发展、资本积累和社会关系变迁视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从社会的、历史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了经济运行。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理论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对于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政府干预的主张。
首先,凯恩斯理论对经济周期提出了新的解释。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经济周期被认为是由供求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而凯恩斯则认为,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是由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他提出了“有效需求”这一概念,认为经济增长取决于总需求的水平,而总需求的波动是导致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凯恩斯理论对失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凯恩斯看来,市场经济中的失业问题并非是由于工资水平过高或劳动力供给过剩所致,而是由于总需求不足所导致的。
他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效率工资”和“黏性工资”现象,使得市场无法自动调节失业问题,因此需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来解决失业问题。
最后,凯恩斯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
在他的理论中,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而货币政策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给和利率来影响总需求的政策。
凯恩斯认为,政府可以通过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的水平,从而实现对经济的有效管理。
总的来说,凯恩斯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对经济周期的解释、对失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政府干预的主张。
这一理论对于20世纪的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管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经济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长期内,国民收入和货币数量之间大致上存在某种稳定
的比例关系。
五、经济周期理论
三个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必然引起有效需求不足,就 意味着必然出现非自愿的失业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从 而使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循环运动之中。经济周期的主 要原因是资本边际效率的波动。 萧条阶段,降低利率有助于经济复苏,但是,仅靠纯货 币的补救办法并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手段还是财政 手段;补救的办法也不在提高利率,而在于采取果断措 施,实行收入再分配,以提高消费倾向. 结论:不能把决定投资总额的职责放在私人手中,而 应当由中央当局审慎地加以控制。
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一直 盛行于整个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成为各国制定
经济政策的主要理论基础,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时
代”。
3、理论发展上
凯恩斯的门徒对凯恩斯经济学的补充和发展就主要表 现在把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和投资函数理论的短期分析
予以长期化和动态化。
(1)消费函数理论 相对收入假说(杜生贝利 ); 生命周期假说(莫迪利 安尼)。 (2)投资函数理论 哈——多模型; 索洛模型。
货币政策如不能借助财政政策,总是不可能终止大规模 失业。
第二节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理论
案例:凯恩斯与罗斯福幻灯片
一、就业理论
就业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核心。他 的基本内容就是阐明失业的原因和寻求解决失业的方 法。 幻灯片 14
13
1933年,罗斯福在美国经历了四年大萧条之后出任总统。 罗斯福上任后,在他的幕僚的策划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
二、局限性
–只有宏观理论,没有微观理论;
–只有需求理论没有供给理论; –只注重短期比较静态分析,缺乏长期动态分析; – 就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而言,则求助于主观
凯恩斯原理
凯恩斯原理
凯恩斯原理,又称为凯恩斯经济学,是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
纳德·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理论。
该
理论主张在经济衰退和失业的时期,政府应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凯恩斯原理的核心观点是,市场经济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可能出现供给不足、经济衰退和大规模失业的问题。
他认为,市场经济不具备自回复到充分就业状态的能力,因此需要政府干预。
凯恩斯主张,政府应在经济低迷时增加公共支出,通过增加需求来刺激企业的生产和雇佣劳动力。
此外,凯恩斯还提出了货币政策的刺激措施,如降低利率,以促进投资和消费。
凯恩斯原理的理论基础是“有效需求”,即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平衡。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衰退和失业的主要原因。
在经济低迷时,消费者会减少支出,企业降低生产,导致失业率上升。
此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提高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同时,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鼓励投资和消费,增加有效需求。
凯恩斯原理的实践表明,在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严重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凯恩斯主义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以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然而,凯恩斯原理也存在一些争议,如过度干预市场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通货膨胀等问题。
因此,在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时,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以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西方经济学说史 第二十一章 凯恩斯的经济学说
1. 凯恩斯其人
约翰•梅纳德 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约翰 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梅纳德 凯恩斯(1883 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 现代西方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现代西 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者。 凯恩斯生于英国的剑桥市。其父亲也是经济学家, 凯恩斯生于英国的剑桥市。其父亲也是经济学家,其母亲 曾任剑桥市的市长。 曾任剑桥市的市长。 他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凯 他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 恩斯毕业后,留校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学习经济学。 恩斯毕业后,留校一年,师从马歇尔和庇古学习经济学。 1906年 凯恩斯在英国文官考试中名列第二, 1906年,凯恩斯在英国文官考试中名列第二,被派到财政 部印度事务处工作。两年后(1908年 部印度事务处工作。两年后(1908年)返回剑桥大学皇家 学院任经济学教师,讲授货币学, 学院任经济学教师,讲授货币学,并专注于印度通货的研 1913—1914 1914年被任命为皇家委员会调查印度通货和财 究。1913 1914年被任命为皇家委员会调查印度通货和财 政的委员,其后调任财政部顾问。 政的委员,其后调任财政部顾问。
概率论》1921年出版到1936年 年出版到1936 15年是凯恩斯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从《概率论》1921年出版到1936年,这15年是凯恩斯从事经济理论研究 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他出版了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名著: 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他出版了具有代表性的三部名著:《货币改革 1923)、 货币论》 1930) )、《 通论》 1936)。 论》(1923)、《货币论》(1930)和《通论》(1936)。 虽然《通论》是凯恩斯的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但他在《 虽然《通论》是凯恩斯的最重要、影响最大的著作,但他在《货币改革 货币论》这两部著作中,偶尔也能看到《通论》的影子。 论》和《货币论》这两部著作中,偶尔也能看到《通论》的影子。 货币改革论》 货币论》是凯恩斯货币调节学说的姊妹篇, 《货币改革论》和《货币论》是凯恩斯货币调节学说的姊妹篇,都是研 究后期剑桥学派货币金融学说的重要著作。《货币改革论》是对20世纪 究后期剑桥学派货币金融学说的重要著作。 货币改革论》是对20世纪 20 20年代初期大争论的总结 年代初期大争论的总结, 货币论》是对20 20年代中期和晚期大争论的 20年代初期大争论的总结,《货币论》是对20年代中期和晚期大争论的 总结。 货币改革论》序言中他简要提到了“储蓄—投资 关联问题, 投资” 总结。在《货币改革论》序言中他简要提到了“储蓄 投资”关联问题, 而在《货币论》中则较深入地分析了储蓄和投资两者之间的均衡和矛盾, 而在《货币论》中则较深入地分析了储蓄和投资两者之间的均衡和矛盾, 构成“ 型货币调节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构成“新”型货币调节理论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原属单一的利率范 货币论》中则分解成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同样, 畴,在《货币论》中则分解成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同样,利润这一概 货币论》中也分解成企业家正常报酬和意外利得。 念,在《货币论》中也分解成企业家正常报酬和意外利得。 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发展过程来看, 货币论》 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发展过程来看,《货币论》是深入研究其从后期剑 桥学派转变为《通论》 新经济学 发展过程的一部重要著作。 新经济学” 桥学派转变为《通论》“新经济学”发展过程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该书 凯恩斯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书中有关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的分析, 中,凯恩斯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如书中有关人们保有货币的动机的分析, 后来在《通论》中发展成著名的保有货币的三类动机(即交换动机、预 后来在《通论》中发展成著名的保有货币的三类动机(即交换动机、 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公众以某种流动形式保存资产的相对偏好, 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公众以某种流动形式保存资产的相对偏好,即后 来的所谓灵活偏好;新资本的预期收益即后来的所谓资本边际收益率。 来的所谓灵活偏好;新资本的预期收益即后来的所谓资本边际收益率。
凯恩斯主义对逆向供给冲击的解释
凯恩斯主义是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提出。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是由总需求的变化引起的。
凯恩斯认为,供给决定了总产出的上限,而需求则决定了实际产出和就业水平。
当总需求不足时,就会出现经济衰退和失业。
而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以刺激总需求,从而解决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
对于逆向供给冲击的解释,凯恩斯主义同样有其独特的观点和分析。
逆向供给冲击是指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生产能力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而造成通货膨胀和产出下降的现象。
而凯恩斯主义则认为,逆向供给冲击通常会导致经济的长期停滞和失业率上升,因为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有效地通过供求关系来解决这种问题。
就此而言,凯恩斯主义认为,逆向供给冲击主要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引起的,而生产成本上升通常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等因素所致。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从而使产出减少、通货膨胀加剧,同时失业率上升。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并不能有效地解决这种问题,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预来刺激总需求,从而缓解逆向供给冲击所带来的经济问题。
凯恩斯主义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应对逆向供给冲击所带来的经济问题。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以缓解逆向供给冲击所导致的经济问题。
凯恩斯主义也主张通过对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的管制,来缓解逆向供给冲击所带来的失业问题。
凯恩斯主义还主张通过改革金融体系和加强对市场的监管,来防止逆向供给冲击所带来的经济问题进一步恶化。
凯恩斯主义对逆向供给冲击提出了独特的解释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尽管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凯恩斯主义理论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挑战,但其在解释逆向供给冲击和提出政策应对方面的贡献仍然不可忽视。
正如凯恩斯在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所说的:“在长期内,我们都会死掉。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及其现代启示
面对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下滑,人们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到凯恩斯(英国经济学家,其代表性著作《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如今,面对世界各国如何走出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必须高擎凯恩斯的旗帜,回到凯恩斯的时代。
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时刻,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有利于我们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理解我国政府推出的旨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经济政策。
一、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主张对于社会科学来说,伟大的理论来源于现实的实践。
1929--1933年的大危机造就了凯恩斯的经济学。
这次世界经济危机不仅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还动摇了传统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地位。
人们不再相信自由经济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持续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们开始丧失了对自由竞争为特点的传统市场经济的信心。
面对经济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寻找出路。
1933年3月,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他上台后,积极推行政府干预,实行了一系列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直接投资,注重提振人们信心,使经济萧条走出低谷,开始复苏。
此后,西方经济学家被迫对现有的经济理论进行反省和批判,并企求新的理论来解释严峻的危机现实,以得出挽救资本主义的可行办法。
于是时势造英雄,凯恩斯没有错过机会,他的理论伴随的宏观经济学说就应运而生了。
凯恩斯在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里提出了有效需求的理论体系和通过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减少失业、治理萧条的经济政策主张。
如果没有凯恩斯在经济学上的创造,扩张性财政政策就可能只是一种偶然的应急措施,而不会成为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选择。
首先,凯恩斯针对经济危机期间出现的严重失业状况,重新解释了充分就业的概念。
传统的经济理论否定了社会存在普遍的失业现象,认为这些大量的失业也仅仅是经济中的“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而已。
凯恩斯认为,传统的失业解释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完全是自欺欺人,对于现实缺乏说服力。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
它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首次引起广泛关注,并对政府干预经济提出了重要观点。
凯恩斯主义强调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以促进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始于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一书。
该书中凯恩斯质疑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自动调节经济波动,政府应当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从而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即总消费和总投资需求的总和决定了经济活动水平。
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接受。
政府开始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和创造就业机会。
这种措施被称为“凯恩斯主义革命”,为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在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管理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主义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演变。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加剧,凯恩斯主义遭受了来自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批评。
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政府干预容易引发通货膨胀,主张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
这种批评使得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市场自由化成为主导理念。
政府开始推行结构性改革,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尤其在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执政期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得到了广泛实施。
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主义重新受到关注。
许多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在解决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方面更为合适。
凯恩斯主义介绍
矛盾不断激化的形势,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垄断资本的利益,适应垄断资 产阶级专政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需要,以其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一套财政政 策思想。
• 发展:凯恩斯主义在30年代至60年代占据西方主流地位,但在20世纪70、 80年代,因为西方滞胀的出现,传统凯恩斯主义遭到动摇。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出现。与之对立,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对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的影响
• 积极影响:①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 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 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 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 ②暂时稳定市场,使经济危机有效 缓解。
• 消极影响:①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 干预,在一定时期和范围促进了资 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并未改变资本 主义私有制,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经 济的严重“滞涨”。②新自由主义 反对国家干预,强调私有化和自由 经济,这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 展要求不相符合,最终造成资本主 义经济的严重衰退。
西方著名经济学理论
——凯恩斯主义
行管二班 第二组 主讲人:黎炽杏 组员: பைடு நூலகம்自聪 黎炽杏 钟承均 罗滔
叶润清 黄康华 林益欣 李泓霖
目录
01
凯恩斯主义的由来
02
凯恩斯主义对世界经济发展历程的影响
03
由“凯恩斯主义”引发的思考
凯恩斯主义的由来
• 时代背景:20世纪30年代 • 诞生:经济学家凯恩斯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加剧和各种社会
思考:中国现有国情能实行凯恩斯主义吗?
①中国决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模式,应从 国情出发学习,借鉴期中合理的成分。要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 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弥补市场的不足。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介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他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巨匠,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不论是对西方经济学说,还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都有重大影响。
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出版就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轰动,有人把他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它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其主要观点:一、凯恩斯重新解释了充分就业概念。
凯恩斯认为:在大萧条的环境下,政府应该追求充分就业,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大萧条也使他意识到:经济现实中还往往存在着第三种失业——非自愿失业。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凯恩斯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乘数原理和有效需求原理。
三、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决定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三大心理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应量。
四、凯恩斯提出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流动性偏好。
五、乘数理论。
凯恩斯认为,初始的投资增加可以引发诱致性投资增加,通过连锁式效应,最终可以带来数倍于初始投资的社会有效需求扩张;同样,初始投资的减少也最终会造成数倍于它的社会有效需求的缩减。
西方文化史之凯恩斯主义
政策特点:
(1)阶级性明显:解决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失业问题 (2)核心:国家干预,反对自由主义
(3)目标:保证充分就业
(4)中心:扩大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
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的运用 1.改变预算支出。在消费项目中,国家可以增加 或减少对物品和劳务的开支。 2.改变预算收入。西方国家的收入主要是税收。 货币政策的运用 – 1.改变准备率。 – 2.公开市场业务。 – 3.改变贴现率。 – 4.道义劝告。
家和导师”。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凯恩斯革命产生的历史背景
• 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
• 罗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历史上从未有 过的深刻、持久、广泛的经济危机。严重的经济萧条导致 社会动荡不安,资本主义在政治上濒临灭顶之灾。
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
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
纽约股票交易所前1929
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
复罗 苏斯 措福 施 新 大 杂政 烩:
美国首 度实施 国家社 会主义 的经验
20世纪20--30年代英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经济大萧条 经济危机 经济理论危机 严峻的现实,沉重打击与粉碎了古典和新古典经济 学。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充分就业纯属天方夜谈。 经济危机 意识形态危机与政治危机 人们就开始怀疑这个制度出现了问题。 资本主义向何出去? 谁来拯救资本主义?
《就业、利息和 货币通论》
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年出版,对当代经济理论 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
学奖的得主理查德•希克
斯在其获奖演说中称凯
凯恩斯主义
特点: (一)新剑桥学派是作为新古典综合派的对立面出现的。它 强调凯恩斯经济理论与新古典经济理论之间的对立,坚持和 发展前者而批判后者,坚决反对新古典综合派把两者调和起 来。 (二)新剑桥学派的方法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坚持抛 弃均衡概念,树立历史的时间观念;二是强调社会制度和阶 级分析的方法。 (三)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把 经济增长同收入分配问题结合起来考察,一方面阐述如何通 过收入分配的变化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说明在 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 影响: 由于新剑桥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比较激进,因而它从来没有 被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所接受和采纳,更没有被付诸实施。 当然,即便如此,新剑桥学派的经济政策主张仍然属于改良 的性质。
新古典综合派
产生的历史背景: 20世纪40-60年代是凯恩斯主义在欧美国家得到普遍传播和运用的时期。 这一时期被称为“凯恩斯时代”。在这一时期里,美国取得了连续多年 的经济持续增长。这似乎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有效和适用。在 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情况下,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观点又开始重 新逐步回到一些人的经济理论观念中,并渗透和进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与凯恩斯主义由相互对立转向共存与相互融合。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体系 就在这一基础上形成和出现了。 代表人物: 保罗•萨缪尔森 托宾 索洛
特点:
新古典综合派在经济理论上的最显著特征是,在宏观方面接受凯恩斯的 经济理论,在微观方面采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随着形势的发展, 新古典综合派还表现出另一个特征,那就是对其他学派观点的吸纳。新 古典综合派这种经济理论的运行背景是所谓的“混合经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剑桥学派 理论来源: (一)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新剑桥学派继承了凯恩斯 的“投资储蓄分析”,强调投资对就业量和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作用。 他们特别强调论述资本主义社会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以及推论资本 主义社会必然走向没有食利者阶层的文明生活新阶段。 (二)卡莱茨基的经济理论。卡莱茨基在1933年发表的“经济周期 理论大纲”一文中提出了几乎与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相同的资本主义 经济周期波动的理论,并把不完全竞争、垄断价格等因素的作用引进国 民收入决定理论,强调投资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三)斯拉法的理论。斯拉法于1960年发表了他将近30年的研究 成果《用商品生产商品》。在这本小册子中,斯拉法以精炼的文字、严 谨的逻辑重新恢复了李嘉图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为新剑桥学派提供 了理论基础和批判武器。新剑桥学派也因此而宣称要通过斯拉法的理论 来返回李嘉图的古典传统,“重建政治经济学”。由于这个原因,新剑 桥学派有时也被称为“新李嘉图主义”。 代表人物:琼•罗宾逊 卡尔多 帕西内蒂
宏观经济学案例:背景知识(凯恩思流派简介)
经济学流派之“凯恩斯学派”(The Economics of Keynes)(一)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学术背景凯恩斯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
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复杂而深刻的经济根源。
它是“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1.凯恩斯经济学——30年代大萧条的直接产物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空前严重大经济危机。
这次大危机震撼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席卷了所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历了长达4年之久的大危机后,又陷入了长期的特种萧条之中。
西方国家成这次大危机和接踵而至的特种萧条为“30年代大萧条”。
面对着空前严重的危机和失业,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不再欣赏那种否认危机和失业的可能性的传统经济学,而是希望出现一种新经济学,这种新经济学要承认危机和失业,但不要承认危机和失业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要论证资本主义制度可以防止危机和失业,而不要只是空泛议论;要攻击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而不允许任何转向马克思、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潮存在和蔓延。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1929——1933年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2.凯恩斯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在大战其间,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带有非常时期的军事性质。
面对着迅速发展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希望一种新经济学,要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国家干预主义;要讲“一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不要只讲“一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要维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要在理论上论证在实践中已经在做的事,而不是持反对或批评立场。
凯恩斯经济学正是在这样一种符合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愿望的新经济学,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
3.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学术背景在凯恩斯经济学产生和传播以前,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是以马歇尔、庇古(A.C.Pigou)等人为代表的传统经济学。
第三章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由于菜单成本的存在,厂商 在经济变化时更愿意调整数量而不是价格。因此造 成就业和产量的周期性波动。 • 但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理论:菜单成本之小,微 不足道;数量调整也可能需要成本(遣散费等)。
2.长期合同论
厂商之间存在的长期供货合同使价格不能随着总 需求的调整而及时调整:长期供货合同内含长期的 价格协议,使价格具有粘性。
二、主要代表人物 • 斯蒂格里茨
三、重要理论观点
(一)假设条件与特征
• 除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假定以及理性预期假定 之外,最重要假设是: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无法 达到理想的完全竞争状态;工资和价格具有粘性, 使经济受到冲击后在一定时期内处于非市场出清 状态。 • 特征:否认新古典二分法,认为市场常态是不完 全竞争而非完全竞争,经济长期处于非瓦尔拉斯 均衡中。
(二)粘性工资理论
1. 效率工资理论(劳工市场理论) • 效率工资是一种足以消除工人偷懒的实际工资水平,一般高于与劳动市场充
分就业均衡相适应的工资水平,或者高于劳工市场出清的工资水平。
工人的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实际工资水平。为什么? (1)高工资改善其营养状况。 (2)降低工人流动性,激励其留在企业工作,减少新人的培训成本。(劳动转 换模型) (3)支付高工资给能力强的人,以减少雇佣劳动上的“逆向选择”。(逆向选 择模型) (4)提高工人努力程度,减少怠工的可能。(怠工模型“欺骗-威胁模型”) (5)工人积极工作;厂商因劳动效率提高而获利。双赢。(利益互惠模型)
• 其主要理论成果是价格粘性与工资粘性分析——名 义粘性派与实际粘性派。 名义粘性派:把失业和经济波动归结于名义工资和 价格总水平的粘性。经济受冲击时,由于名义工资 和价格总水平具有粘性,不能迅速做出反应,故厂 商只能调整数量(产量和就业量)。因此,即使有 理性预期存在,也无法迅速调整各方面状况以完全 适应宏观政策,这就使宏观政策有效。 实际粘性派:即使名义工资和价格总水平有很大伸 缩性,由于经济中存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市场, 会导致实际粘性,而不是迅速调整。故宏观经济政 策仍然有效。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摘要:约翰·凯恩斯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和政策立足于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运用财政、金融和货币手段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是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研究和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对于指导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就业投资宏观调控在任何市场经济社会,市场机制都是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又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的取向,市场机制必将完全取代传统的计划机制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当然需要市场,但我们也需要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百年历史验证了单靠发挥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西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弱点,凯恩斯主义无疑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源泉。
那么,凯恩斯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凯恩斯主义”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883—1964年)提出的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核心,包括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和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一整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通过“凯恩斯革命”对他所谓的“古典经济学”的变革而建立的。
早期的凯恩斯曾经是“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他崇拜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能够确保“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矛盾,特别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长期的大萧条,将“古典经济学”宣扬的“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的乐观论调一扫而光。
凯恩斯理论提出的时代和理论背景资料
(一)英国经济的衰落
• 对凯恩斯的影响: • 英国经济的不景气一直延续到大萧条的爆
发,使凯恩较早的关注了失业问题,以 及通货紧缩与失业、财政政策与失业的关 系。 • 为其以后的失业理论和政策主张奠定了基 础。
• 主张必须通过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 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由国家投资或
消费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增加需求。
(四)凯恩斯理论的实践——罗斯福新政
• 利用国会拨款的雇员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 半以上。
• 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 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
组员:王龑 徐翔 张然
凯恩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与理论背景
• (一)英国经济的衰落 • (二)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 (三)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 (四)凯恩斯理论的实践——罗斯福新政 • (五)对旧理论冲击与革新
(一)英国经济的衰落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经济元气大 伤,陷入了停滞状态,世界工厂的称号岌 岌可危,世界霸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 2.在传统经济学“看不见的手”的基础上,提出 了“看得见的手”,既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政 府不再是经济运行的旁观者和守夜人。
(五)对旧理论冲击与革新
• 3.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病因探索方面的 “外因论”,转而寻找不稳定的内在因素,认为 “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从考察生产,就 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创立了有效的需求原 理及三大心理定律。
(二)大萧条
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 工业生产下降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萧条
•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是资 本主义有史以来空前严重的一次大危机。
• 以美国为例 : • 1.86000 家企业破产 • 2.5500 家银行倒闭 • 3.GNP由1044亿美元急降至742亿美元 • 4.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370万以上,
(五)对旧理论冲击与革新
• 3.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病因探索方面的 “外因论”,转而寻找不稳定的内在因素,认为 “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从考察生产,就 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创立了有效的需求原 理及三大心理定律。
• 4.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使得经济学从个量分析进 入了总量分析,从微观研究进入了宏观研究。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经济元气大 伤,陷入了停滞状态,世界工厂的称号岌 岌可危,世界霸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 1.大量殖民地开始独立 • 2.国际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了纽约 • 3.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 • 4.政治军事实力一落千丈
(一)英国经济的衰落
• 对凯恩斯的影响: • 英国经济的不景气一直延续到大萧条的爆
(五)对旧理论冲击与革新
• 1.否定了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大 萧条引发的失业,商品滞销等问题,是萨伊定律 无法解释的,促进了凯恩斯定律“需求创造供给” 的提出。
• 2.在传统经济学“看不见的手”的基础上,提出 了“看得见的手”,既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政 府不再是经济运行的旁观者和守夜人。
德意日三国,法西盾。
(四)凯恩斯理论的实践——罗斯福新政
• 面对大萧条美国的选择 • 1.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 2.法西斯主义道路(×) • 3.新理论和新实践————凯恩斯理论和罗
斯福新政(√)
(四)凯恩斯理论的实践——罗斯福新政
占劳动力的四分之一
(二)大萧条
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 工业生产下降情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55.5%
52.2%
32.0%
36.1%
(三)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崛起
• 1.社会主义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与
资本主义大萧条(1929-1932)形成了鲜明 对比。 • 2.法西斯主义
(四)凯恩斯理论的实践——罗斯福新政
• 利用国会拨款的雇员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 半以上。
• 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 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
• 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 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 等公共建筑物
• 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理论第一次大规模的实践和 应用,美国籍此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实现了前 所未有的繁荣。
凯恩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与理论背景
组员:王龑 徐翔 张然
凯恩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与理论背景
• (一)英国经济的衰落 • (二)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 (三)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 (四)凯恩斯理论的实践——罗斯福新政 • (五)对旧理论冲击与革新
(一)英国经济的衰落
• 5.摈弃传统的财政平衡原则,主张膨胀性财政政 策,扩大政府开支。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That’s all,thank you
元芳,你怎么看?
•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 1.对农业和工业的调节 • 2.金融方面的整顿和改革 •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4.对失业进行救济(以工代赈) • 5.财政政策(政府投资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 主张必须通过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 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由国家投资或
消费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增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