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现实指导意义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现实指导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95cd1dd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a.png)
凯恩斯主义的内容和现实指导意义凯恩斯主义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体系。
该理论主张政府应该通过经济政策的调控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并且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全面就业和稳定增长。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固有的不稳定性和失业问题。
在经济不景气时,私人部门的投资和消费会下降,导致总需求不足,进而引发经济衰退和失业。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
同时,凯恩斯主义还主张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影响个人和企业的行为,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凯恩斯主义的现实指导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凯恩斯主义强调了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在经济衰退时,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来刺激需求,从而带动经济的复苏。
这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具有重要的启示。
例如,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冲击,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和经济增长。
这一做法与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是一致的。
凯恩斯主义提出了“逆周期调节”的概念。
即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应该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控制通胀和过热经济;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这一理念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在经济增长过快、通胀压力上升时,政府可以通过提高税收、减少支出等措施来抑制过热经济;而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收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凯恩斯认为,如果收入分配过于不均衡,富人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无法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这一观点对于当前的社会问题也有借鉴意义。
随着贫富差距的扩大,一些人的消费能力受到限制,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doc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doc](https://img.taocdn.com/s3/m/7b24a6c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09.png)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一、关于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其经济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而由此理论基础所建立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要很好的理解凯恩斯的理论,我们可以联系凯恩斯对经济的一些分析。
首先凯恩斯认为市场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
然后他提出了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的减少导致经济衰退。
有效需求不仅决定了就业水平,还决定了收入水平。
首先来看关于有效需求概念的含义:有效需求概念,是凯恩斯就业和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起点,即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
也换言之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但不仅如此,它还必须是能保证全体雇主获得最大利润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随后他提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引起经济增长。
总的想来,他的理论作为时代发展的果实,有其意义和作用。
其能从众多经济学派脱颖而出擢升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也是因为它指出了西方社会向国家干预型私人企业制度发展的趋势,而该趋势又深为统治阶级所赏识。
可以说,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症状:由分配欠公平引起的总消费不足,由私人投资的盲目性投机性引起的总投资不足。
这两种不足合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以致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所已经达到的生产潜力。
但渐渐的我们从现实中看见了凯恩斯主义的危害和不足。
我们应当承认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败时是具有强大作用的,但这是对于短期而言。
长期看来是不利的,它会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其中最明显一点在于通货膨胀。
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很好的实例:就是中国在2008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
这个规模巨大的计划,虽然从现在看来,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但我们考虑到长期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第22章凯恩斯学派凯恩斯之后的发展要点
![第22章凯恩斯学派凯恩斯之后的发展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36b1647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7.png)
第22章凯恩斯学派凯恩斯之后的发展要点凯恩斯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以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为代表的一支重要的经济学派别,主要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和政府干预经济的原理和实践。
凯恩斯自己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奠基之作,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学派也逐渐发展变化,并出现了一系列不同的分支和理论,下面将介绍一些凯恩斯学派发展的重要要点。
1.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变种。
新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并主张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干预。
与传统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是,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市场的有效性和私人部门的作用,相对较少强调政府干预。
2.新教育派:新教育派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凯恩斯主义的变种。
新教育派主张通过提高教育水平和技能培训来解决经济问题,并强调教育对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他们认为通过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数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3.新古典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一种凯恩斯主义的变种。
新古典凯恩斯主义试图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相结合,以更好地解释经济现象。
它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但也认为市场可能存在失灵,并主张政府干预来修正市场失灵。
4.供给学派: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一种凯恩斯主义的反对派别。
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增长来自供给端的积极作用,主张通过减税、去除市场壁垒和限制政府干预来促进经济增长。
他们强调供给侧和市场自由化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学派经历了多次改变和发展。
虽然不同的分支和理论存在一些差异,但凯恩斯学派始终坚持经济政策的积极干预和政府的责任。
对于当前的经济问题,包括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不稳定等,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dfd1467f5335a8102d220d6.png)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上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 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 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状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了长期的经济失 调和严重的失业,凯恩斯认为这是经济紧缩导致的,因而 他极力攻击恢复先前的金本位制,认为此举会导致通货紧 缩及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失衡,从而使英国的出口品价格太 高,不利于竞争,而这正是英国经济困境的根源所在。因 此,他主张政府采取通货管理政策,通过价格控制(通货 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来调整经济,这时,凯恩斯已开始有 点脱离传统经济学的路线。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
一、非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和工资粘性) 非市场出清假设: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述调 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 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 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二、不完全性假设:主要指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全。 三、理性预期假设:短期内形成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而不是理性预 期,由于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通常受 到约束,即这种预期是“近似理性预期”。 四、最大化假设:即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这个假设 使新凯恩斯主义具有微观经济基础。
双方谈判决定工资:在双方谈判模型中,由于没有一方占有绝对的 优势,根据双寡头垄断理论,工资的决定将在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与工会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和工人的最低保留工资之间摆动,这时 选择哪点作为工资水平是不确定的。问题是根据重复博弈的“可自 我执行的协议”理论,像工会和企业之间这种长期的不断重复的谈 判,应该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均衡解,但为什么会有无效率的就 业长期存在呢?用纳什(John Nash)谈判理论来进行分析,结果发 现双方谈判共同决定的工资,与工会单方面决定的工资有相同的结 果。这表明最优工资不受生产率的冲击的影响,企业在经济波动时, 主要考虑就业量的变动。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合同是有关工资的而 不是有关就业的呢?是因为企业对经济状态的了解要强于工人的了 解程度。因此,企业就有可能撒谎以获取好处。而一个关于工资的 合同能够促使企业说真话,关于就业的合同则更多地会刺激企业去 隐瞒真相。所以,由于工人是信息不对称的受害者,他们就要求与 企业签定有关就业方面的合同。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https://img.taocdn.com/s3/m/1bfc142ee2bd960590c67716.png)
关于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一、关于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
刺激经济。
维持繁荣。
其经济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而由此理论基础所建立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要很好的理解凯恩斯的理论,我们可以联系凯恩斯对经济的一些分析。
首先凯恩斯认为市场处于非充分就业的状态。
然后他提出了有效需求,并认为有效需求的减少导致经济衰退。
有效需求不仅决定了就业水平,还决定了收入水平。
首先来看关于有效需求概念的含义:有效需求概念,是凯恩斯就业和收入决定理论的逻辑起点,即总需求价格与总供给价格相等时的社会总需求。
也换言之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但不仅如此,它还必须是能保证全体雇主获得最大利润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
随后他提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及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扩大有效需求,引起经济增长。
总的想来,他的理论作为时代发展的果实,有其意义和作用。
其能从众多经济学派脱颖而出擢升为西方经济学的正统,也是因为它指出了西方社会向国家干预型私人企业制度发展的趋势,而该趋势又深为统治阶级所赏识。
可以说,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最主要症状:由分配欠公平引起的总消费不足,由私人投资的盲目性投机性引起的总投资不足。
这两种不足合成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以致不能充分发挥社会所已经达到的生产潜力。
但渐渐的我们从现实中看见了凯恩斯主义的危害和不足。
我们应当承认凯恩斯主义在经济衰败时是具有强大作用的,但这是对于短期而言。
长期看来是不利的,它会带给我们新的问题,其中最明显一点在于通货膨胀。
我们眼前就有一个很好的实例:就是中国在2008实施的“四万亿投资计划”。
这个规模巨大的计划,虽然从现在看来,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
但我们考虑到长期的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
![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9fa93efb8f67c1cfad6b81c.png)
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现代经济学学习笔记之七十八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分支,是当今的主流经济学。
它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同时吸收了各学派的精华而自成一派。
其依据正如其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所指出的,当代西方发达国家是既不同于自由市场经济,又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经济,市场价格机制和国家经济干预的有机结合是经济良性运行的基本前提,此为新古典综合的现实基础。
国家调节是为了预防和对付经济衰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为了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率。
(凯恩斯主义对危机是有效的)一、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的追随者纷纷根据经济现状发展凯恩斯主义,试图解决凯恩斯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发展凯恩斯主义的热潮中,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内部大体上形成了两大主要支派:以萨缪尔森为首的新古典综合派和以英国琼.罗宾逊为首的新剑桥学派。
新剑桥学派是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
(以马歇尔为首的剑桥学派持新古典理论,故罗宾逊的分支称为新剑桥学派,以示区别)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新剑桥学派试图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现存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一批美国经济学家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学。
一系列在凯恩斯基本理论基础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被综合在一起,形成了“宏观经济学”的概念。
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包括价格理论,消费理论,生产理论,市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和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则被冠以”微观经济学”的名称。
从此,经济学有了宏观和微观的区分,究竟是谁发明了“宏观经济学”这个术语,可以一直向前追溯一、两个世纪,但应该说从萨缪尔森开始逐渐清晰。
这位经济学天才骄傲地说,“对于那些经历过1929-1935年大萧条的人们,当时最好的课本中关于宏观经济学内容几乎可以说是滑稽的。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6e1f54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03.png)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学理论之一,它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创立。
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与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初期的大萧条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萧条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凯恩斯根据对这一时期的经济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建议并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经济活动的总需求决定着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
凯恩斯认为,私人部门的投资在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下是不可靠的,因此需要政府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
他提出了“总需求保持平衡”的观点,即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或者通过减税和增加社会福利来提高人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增加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也提倡政府的积极调控,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繁荣时期,则应该减少支出以防止通货膨胀。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的形成阶段、中期的发展阶段和后期的争议阶段。
在初期的形成阶段,凯恩斯主义主要是通过凯恩斯自己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获得认可。
这本书于1936年出版,对当时的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其中,凯恩斯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效用相等”的观点,说明了储蓄和投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研究货币供应和利率之间的关系来解释了经济衰退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的建议。
在中期的发展阶段,凯恩斯主义逐渐被各国政府采纳,并在战后的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凯恩斯主义政策的代表性应用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新政”和英国的“福利国家机构”,这些政策都将凯恩斯主义的观点付诸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凯恩斯主义还在国际经济组织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然而,在后期的争议阶段,凯恩斯主义遭到了批评和挑战。
一方面,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者认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在长期中会引发通货膨胀和财政赤字,并且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的经济政策也与凯恩斯主义背道而驰。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及评析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c4797c767f5acfa0c7cd00.png)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及评析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种前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同样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主要观点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一、引言作为当前经济理论重要的前沿课题之一,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无疑已使得西方宏观经济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改变了理论界和实践层对于宏观经济的思考方式、研究范式和实践方法,但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一种前沿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当前同样也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争议。
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不外乎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理论本身存在着某些缺陷,成为学术界长期攻击的对象;另一方面,在近30年的世界经济实践中,该经济理论中某些引人关注的重要理论预测并未成为现实,导致缺少事实经验的有力支撑。
但无论如何,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从形成之日起就对宏观经济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其影响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愈加深入而广泛。
因此,在这样的理论与现实背景下,同时伴随着当前西方经济思潮涌动和各种前沿理论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有必要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剖析,基于此,本文在对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基础上,透过宏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的新发展,通过代表模型的分析对该经济理论进行较全面的评析,由此来展望该理论的发展方向。
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基本假设及主要观点评析(一)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形成的背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节节攀升,西方国家试图采用“斟酌使用”或“微调”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来抑制通货膨胀同时保证经济不会陷入衰退,其结果是经济衰退得以减缓但通胀却越来越严重,到了70年代中期后,西方国家大多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现象。
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不可能同时出现,两者之间应该呈“此消彼长”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而现实却使得该理论从解释上陷入了困境,其提出的政策建议自然也难以解决“滞涨”现象,从而遭受到各方的猛烈攻击。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b0d9da3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5.png)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所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
它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首次引起广泛关注,并对政府干预经济提出了重要观点。
凯恩斯主义强调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波动,以促进就业、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本文将探讨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始于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一书。
该书中凯恩斯质疑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观点,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自动调节经济波动,政府应当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利率来刺激需求,从而解决经济衰退和失业问题。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有效需求”,即总消费和总投资需求的总和决定了经济活动水平。
在大萧条时期,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接受。
政府开始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来刺激需求和创造就业机会。
这种措施被称为“凯恩斯主义革命”,为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奠定了基础。
在二战后,凯恩斯主义得到了更多的认可,被广泛应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管理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主义也经历了一些变化和演变。
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加剧,凯恩斯主义遭受了来自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批评。
新古典经济学派认为政府干预容易引发通货膨胀,主张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来解决经济问题。
这种批评使得凯恩斯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潮兴起,市场自由化成为主导理念。
政府开始推行结构性改革,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尤其在英国的撒切尔夫人和美国的里根总统执政期间,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政策得到了广泛实施。
然而,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凯恩斯主义重新受到关注。
许多人认为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在解决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方面更为合适。
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
![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39201294b35eefdc8d3334a.png)
学院:税务学院姓名:杨吉如学号:010*******吉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西方经济学流派作业使用对象:全院学生模块名称:公共选修课学分:2 考试形式:论文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内容摘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被公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之一,其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问题,在此通过对我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分析,力图对凯恩斯主义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概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有了成熟的经济理论相辅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政府干预,扩大职能,稳定市场,增加就业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它诞生于“大萧条”时期,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根据。
(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他认为,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又是三大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收入和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总需求可分为两大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失业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消费不足或投资不足所致。
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而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从而出现“富裕中的穷困”的矛盾现象。
浅谈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浅谈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85e8176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3.png)
浅谈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浅谈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读《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有感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对于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来讲,是不得不读的经典经济学著作中的经典。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的被凯恩斯大师的思想所折服,这本书所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
《通论》一书不仅在历史上对西方经济学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它的理论和政策观点今天仍在发生作用。
因此,研究《通论》不仅有历史意义,而且也有实际意义。
一、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被封为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
《通论》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即使是在“大萧条”最严重的年份,这一理论仍然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
所以合适的办法是将劳动的价格降低到维持生存的水平,导致价格下降,从而购买力(就业)就会回升。
没有作为工资付出的资金将会转化为投资,也许是在其它的产业。
关闭工厂和解雇工人也是必须采取的办法。
其它关键的政策措施就是平衡国家预算,或者通过增加税率,或者通过削减财政支出。
二、凯恩斯主义的成功《通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及其税收思想在西方世界风行了半个多世纪,不少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曾奉若神明。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7512f651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c.png)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经济学派之一,其核心理论是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以下是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一、优点:
1.提高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的干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使国家能够更好地管理经济,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
2.对失业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等方式来提高总需求,并缩小失业率。
3.强调经济周期波动的本质:凯恩斯主义强调经济波动是经济周期的自然现象,这一观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经济现象,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二、缺点:
1.对市场机制的忽视: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但这种干预有可能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2.过分依赖政府: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但政府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过多的依赖政府容易导致政府浪费资源和效率低下。
3.通货膨胀问题:凯恩斯主义主张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等方式来提高总需求,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扭曲市场机制,影响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综合考虑其优点和缺点,采取合理的政策措施,避免出现扭曲市场机制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十五章凯恩斯理论的发展
![第十五章凯恩斯理论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228be2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b6.png)
第十五章凯恩斯理论的发展凯恩斯理论的发展是经济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它对经济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第十五章中,我们将探讨凯恩斯理论的发展历程。
凯恩斯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萧条时期。
在这一时期,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导致了高失业率和低产出水平,传统的经济学无法解释和解决这个问题。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通论》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经济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这一理论强调了需求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的观点。
在凯恩斯理论提出后不久,它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一些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理论的观点表示赞同,认为它能够帮助理解和解决当时的经济问题。
然而,其他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理论提出了批评,他们认为凯恩斯主义的政府干预可能会导致政府支出过度,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随着时间的推移,凯恩斯理论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学术研究和实践的验证。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国家的正统经济学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制定中。
国家实施的一系列凯恩斯主义政策,如扩大财政支出和降低利率,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果,帮助缓解了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
然而,凯恩斯理论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批评。
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范围内爆发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并引发了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崛起。
新古典经济学家对凯恩斯理论提出了质疑,指出它忽视了供给方面的因素对经济运行的重要性。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凯恩斯理论经历了一系列的修正和发展。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新凯恩斯经济学的理论,主张在凯恩斯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市场不完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来解释经济波动。
他们认为,政府可以通过改善市场机制的运作和提供公共产品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
此外,凯恩斯理论的发展还得益于计量经济学的进步。
随着经济统计方法和数据的改善,经济学家能够更准确地测量和分析宏观经济变量,从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主义的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实证
![凯恩斯主义的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实证](https://img.taocdn.com/s3/m/04b46015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4.png)
凯恩斯主义的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实证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初期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主张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运行。
在现代金融发展理论中,凯恩斯主义有着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凯恩斯主义的金融发展理论及其实证,从中挖掘出这种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国际影响。
一、凯恩斯主义的金融发展理论凯恩斯主义的金融发展理论包括两个方面:货币供应和货币政策。
货币供应是指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对货币数量和质量的控制,保持货币价值的稳定。
货币政策则是指政府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整经济,包括调节货币供应、利率、汇率等措施,以达到宏观经济平衡。
1.货币供应在凯恩斯主义金融发展理论中,货币供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货币量过多的情况下,货币的价值会降低,从而导致高通胀率。
反之,货币量过少则会导致货币的流动性不足,从而造成经济萧条。
因此,保持货币数量的稳定是凯恩斯主义理论中的重要任务。
2.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凯恩斯主义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应,以达到宏观经济的平衡。
在该理论中,利率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如果政府希望增加货币供应,就可以降低利率;反之,如果希望减少货币供应,就可以提高利率。
此外,汇率也是货币政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政府可以通过汇率政策来调节货币供应,从而影响经济的运行状况。
二、凯恩斯主义的实证与现实意义凯恩斯主义的实证表明,货币政策和货币供应是战胜经济衰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
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采用凯恩斯主义理论中的方案来刺激经济增长。
政府增加了货币供应,降低了利率,并增加了公共支出。
这些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对凯恩斯主义开展了研究和实践。
凯恩斯主义的实证结果显示,政府干预市场是有必要的。
虽然自由市场可以自行调整,但它们也容易受到周期性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bbad4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6.png)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变化,凯恩斯主义的理念和政策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学思想流派,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评估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其深远的意义。
1.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平稳调节经济活动。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例如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内需,或者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
这些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监管和控制。
2. 对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影响凯恩斯主义注重社会公平和福利,主张通过持续的政府干预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问题。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一些国家通过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试图实现社会公平和福利的最大化。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寻求更加灵活和有效的社会公平和福利政策。
3. 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主张通过调节贸易和资本流动来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凯恩斯主义的国际经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例如一些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都在尝试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来解决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更加有效的国际经济管理和合作机制。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工具和思想支持,同时也为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实现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凯恩斯主义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需要更加积极和灵活地应对。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我们需要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凯恩斯主义的理念和政策,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启示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4c0970d949649b6648d74793.png)
均衡 的论断 。这一 论 断对加 强政 府 的宏 观 经 济调 控 、 决 我 国 目前 出 解
现 的 经 济 问题 具 有 一 定 的 借 鉴 作 用 。
【 键 词 】 效 需 求 ; 大 基 本 心 理 因 素 ; 币政 策 观 关 有 三 货
浅析凯恩 斯主义及其对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 的启示
郭 杰
( 四川 大 学政 治 学 院 6 0 6 ) 1 0 4
【 摘 要 】 恩 斯 主 义 从 经 济 理 论 上 建 立 了 自 己独 立 的 体 系 , 社 会 的 凯 即
环 节 是利 率 : 币供 应 量 的 调 整 首 先 影 响 利 率 的升 降 , 货 然后 才 使 投
素 以及 货 币数 量 ; 币 政 策 观 。[ 货 1 ]
一
、
社会 的就 业 量 取 决 于 有 效 需 求
场 经 济 的宏 观 理 论 , 人 类 文 明 宝 库 中 的 一 颗 珍 珠 , 是 因此 , 对 我 它 国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实 践 中 出 现 的 一 些 问 题 特 别 是 宏 观 经 济 调 控
求进行刺 激 , 以提 高 社 会 有 效 需 求 , 同时 通 过 中央 银 行 推行 适 当 的
货 币政 策 , 加 货 币供 应 量 , 增 加 社 会 有 效 需 求 量 , 经 济 资 源 增 以 使 凯 恩 斯 主 义又 称 凯 恩 斯 主义 经 济 学 , 根 据 凯 恩 斯 的著 作 《 是 就
经 济 达 成 的不 良影 响 。
四 、 恩 斯 主 义 对 我 国宏 观 经 济调 控 的 借 鉴 作 用 凯 凯 恩 斯 主义 的理 论 主 张 和 政 策 思 想 立 足 于 对 社 会 经 济 总 量 的 分 析 , 眼 于 国 家 宏 观 经 济 的 发 展 , 而 成 为 宏 观 经 济 学 的 开 创 着 从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4ae86429a5e9856a561260e0.png)
浅析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摘要: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经济学界崛起并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学流派,它主张政府干预,是西方经济学中一个极为活跃的领域。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了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结论,以独特的方法和新颖的观点复兴了凯恩斯主义,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一次新综合。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微观基础,这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一个重要的进步。
同时,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是在前人的观点的基础上拼凑起来,并且有些观点相互矛盾,其理论体系在细节上有待完善。
另外,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缺乏大量具体的政策性建议,多为理论方面的介绍,缺乏实际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要理论;评价20世纪80年代,美国一批年轻的经济学家为了寻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主要理论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产生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其兴盛于90年代。
新凯恩斯主义主要的成员是哈佛大学的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劳伦斯·萨墨斯(Lawrence Summers),麻省理工的奥利维尔·布兰查德(Olivier Blanchard)、朱利奥·罗泰姆伯格(Julio Rotemberg),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斯坦福大学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加州大学的伯克利分校的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Akerlof)、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等。
其中在论文中最早使用“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这一名称的,是戴维·罗默、格雷戈里·曼奎和劳伦斯·鲍尔。
一、新凯恩斯主义产生的背景理论创新来源都是现实问题,同样新凯恩斯主义的产生也离不开现实经济的矛盾。
自从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通论》(1936年)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诞生,经过了不少人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范本模板】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0a062fdf0b4c2e3f56276306.png)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摘要:凯恩斯主义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个主要流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 世纪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为应付频繁的经济危机,一种以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为主要特征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经济理论之一。
但自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走向衰落.本文试图论述凯恩斯主义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及其贡献,并指出了凯恩斯主义自身的理论缺陷,阐述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前提及其特征,最后分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经济危机,新的发展一、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及其贡献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之后,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日益遭到严峻的挑战,此时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凯恩斯主义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有了新的观点和新的见解:一是承认经济危机确实存在。
而传统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供给恒等于需求,从根本上否认普遍意义上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二是确认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而恢复均衡, 因而主张采取强有力的政府干预,对危机进行紧急救治。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具有很高的完善性和协调性,可以自动调节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因此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干预。
三是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
这一观点改变了资产阶段经济学家从经济外部寻找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原因的一贯传统.他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 分析了有效需求原理以及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进而分析了消费与投资两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结构.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核心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西方资本主义未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新的发展摘要:凯恩斯主义是当代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个主要流派,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19 世纪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为应付频繁的经济危机,一种以政府干预经济生活为主要特征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要的经济理论之一。
但自7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出现经济滞胀,,凯恩斯主义陷入困境,走向衰落。
本文试图论述凯恩斯主义对传统经济学的重大突破及其贡献,并指出了凯恩斯主义自身的理论缺陷,阐述了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前提及其特征,最后分析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理论缺陷,经济危机,新的发展一、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及其贡献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之后, 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日益遭到严峻的挑战,此时凯恩斯主义开始兴起,并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凯恩斯主义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有了新的观点和新的见解:一是承认经济危机确实存在。
而传统经济学根据萨伊定律:供给恒等于需求,从根本上否认普遍意义上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
二是确认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调节而恢复均衡, 因而主张采取强有力的政府干预, 对危机进行紧急救治。
传统经济学认为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 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具有很高的完善性和协调性, 可以自动调节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 因此主张自由放任, 反对政府干预。
三是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根源是有效需求不足。
这一观点改变了资产阶段经济学家从经济外部寻找经济危机和经济周期原因的一贯传统。
他从考察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 分析了有效需求原理以及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进而分析了消费与投资两方面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结构。
二、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核心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核心是就业理论,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西方资本主义未实现充分就业的主要原因。
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决定实际就业量, 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就业水平的高低。
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出现“富裕中的贫困”的矛盾现象。
凯恩斯认为,影响有效需求不足的三大心理因素分别是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心理上的流动偏好和心理上的资产未来收益预期。
而这三大心理因素又将影响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它们分别是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当社会的实际收入增加时社会消费不会按同一绝对量增加,所以储蓄的绝对量必定增加、当货币供给量一定时利息率水平由流动偏好所决定;在流动偏好不变时利息率水平受货币供应量决定、只有当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利率时资本家才会增加投资直至资本边际效率等于利率。
凯恩斯认为货币工资和价格的刚性是造成市场难以出清和充分就业难以实现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不取决于货币工资。
因此, 降低货币工资并不直接趋向于增加就业量。
三、凯恩斯的经济政策核心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及通过扩大政府职能来提高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组成, 刺激消费和投资就是刺激有效需求,但是,凯恩斯强调不能太着重于增加消费而应着重于投资。
凯恩斯认为假如消费倾向不变总投资量增加可以引起若干倍于总投资量的总收入增加,这就是投资乘数原理。
凯恩斯认为刺激有效需求的经济政策工具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
其中财政政策在扩大总需求方面更加直接和有效。
凯恩斯认为财政赤字非有害反而有益,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财政收入政策主要是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主要包括政府的公共工程支出、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政府对居民的各种转移支付等。
在经济萧条时,采用减税和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
而在出现通货膨胀时,采用增税和减少财政支出的政策。
凯恩斯认为,弥补财政赤字不能依靠增加税收或减少财政支出,因为这样做达不到克服经济危机的目的,反而会使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大,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发公债。
在货币政策方面,凯恩斯认为温和的通货膨胀无害,反而把它看作是防止或缓和经济危机的手段。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对货币政策的理解存在较多分歧,其中一些主要分歧有:对货币政策作用的目标理解不一致、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看法不一样。
四、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1、凯恩斯主义理论前提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的缺失成为非凯恩斯主义抨击的目标之一。
其中以卢卡斯和巴罗等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对其的批判尤其突出。
他们认为凯恩斯的宏观模型建立在工资—价格刚性的假设前提基础上,但这一前提却没得到很好的解释和说明。
凯恩斯也并没有对造成工资刚性和价格刚性的成因作出进一步合理的解释。
他们还认为,凯恩斯模型忽略了两个重要的前提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二是理性预期。
第一个前提假设的缺失使凯恩斯模型丧失了微观经济学基础,违反了微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人”是理性的假定,其解释力受到很大质疑,第二个前提假设的缺失,使凯恩斯模型中的经济人所做的只是适应性预期而非理性预期,这导致其理论模型中个人行为不能协调一致。
2、理性预期与菲利普斯曲线失效凯恩斯主义的IS—LM 模型与菲利普斯曲线相结合,很好地说明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的替代关系,即高通货膨胀率能降低失业率。
反之,低通货膨胀率导致失业率提高,菲利普斯曲线成为凯恩斯主义者制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工具,但当理性预期引入到菲利普斯曲线后,它的有效性就受到很大质疑。
在凯恩斯模型中, 产出之所以要经历缓慢的过程才能恢复到其自然水平源于菲利普斯曲线机制下缓慢的价格和工资调整过程。
然而,卢卡斯指出,这一调整过程依赖于工资确定者对通货膨胀率的适应性预期。
但一旦作出工资确定者具有理性预期的假定,则上述调整过程将大大加速。
实际上,货币的变化若被预期到就对产出无影响,实际货币存量并无变化,因而产出或需求亦无变化,其结果是价格上升,产出没有变化,菲利普斯曲线失效。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出现“滞胀”现象,经济现实中出现的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并存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沉重的打击。
3、凯恩斯主义割裂了短期与长期的关系, 无法根治制约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
凯恩斯主义的分析范式是区分长期与短期问题,其中短期意义上的模型解决经济波动问题,长期意义上的模型解决经济增长问题,但凯恩斯的整个理论框架主要是解决资本主义短期内的经济危机的。
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因此对付经济危机就要扩大有效需求,这一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但他把扩大有效需求的途径主要选择在通过增加政府购买的财政政策上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上,这样做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而不可能根治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理论对短期内的经济增长问题有效,而对于在长期内的经济增长问题却无法解决。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原因在于凯恩斯未能看到有效需求不足的真正原因和没有选择扩大有效需求的正确方法。
凯恩斯洞察到单纯依靠市场手段的调节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问题,提出加强政府对市场的强有力干预,这一思想对于传统经济学来说是一次伟大的革新和发展。
但是凯恩斯没有看到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真正原因是收入分配制度和广大劳动群体的消费能力严重不足。
因而实现有效需求的手段是增加加广大劳动群众的收入和促进收入分配均等化及增强广大劳动群众的消费能力。
而凯恩斯却没有选择这一正确方法,他选择的政策对收入分配的改善没有多大好处,这样同样决定了他的经济决策不可能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从而也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五、凯恩斯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凯恩斯主义1、新凯恩斯主义的出现与突破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凯恩斯主义不能解释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的“滞涨”危机,而颇受其对立学派的抨击,因凯恩斯主义陷入无法解释当时的现实危机而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中衰退出来。
1980年以后,又出现一批以以曼昆、布兰查德、费尔普斯和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学者,在原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支新的经济学派以继续发展和完善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
以曼昆、布兰查德、费尔普斯等为代表创立的新凯恩斯主义,不是在原有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单纯的发展,而是以原凯恩斯主义为基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凯恩斯主义的评判、继承和发展。
新凯恩斯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三大方面是一致的:一是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着超额劳动供给,二是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三是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
新凯恩斯主义主要在经济分析方法和经济理论观点与凯恩斯主义所有不同,其主要在于:新凯恩斯主义在分析中引入了凯恩斯主义所忽视的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的假设,并吸纳了理性预期学派所强调的理性预期假设,试图给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奠定微观经济基础。
2、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和特点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主要以工资和价格黏性来代替凯恩斯主义工资和价格刚性的概念,以工资黏性、价格黏性和非市场出清的假设取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工资、价格弹性和市场出清的假设。
其中非市场出清假设和市场不完全竞争假设是新凯恩斯主义最重要的假设,这些假设也是凯恩斯主义中的假设。
虽然,二者的假设都相同,但他们之间在理论上也存在着较多的不同。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最主要的特征是否认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的,,市场不完全竞争性是重要的。
3、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虽然新凯恩斯主义是在凯恩斯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新凯恩斯主义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框架,因而在解释宏观经济现象上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范式。
新凯恩斯主义弥补了凯恩斯主义缺乏微观基础的弊端,对经济周期、失业、市场协调失灵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系列观点新颖、思路独特的理论。
任何一种理论都会存在一定的瑕疵,对于新凯恩斯主义其缺陷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尽管关于工资和价格刚性成因的解释众多,但没有一种解释能够得到普遍认可。
二是各种解释仅仅是从理论到理论,本身还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总得来说,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理论主要有经济周期理论、失业理论、市场协调失衡理论。
参考文献[1]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5. 105.[2] 约翰·希克斯.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79 1 1.[3] 吴易风.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M] . 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171.[4] 何国华.凯恩主义复兴和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新发展[J].世界经济研究, 1999, (6) .[5] 张建刚.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J]. 经济问题,2010,03:13-18.[6] 宋嵩. 新凯恩斯经济学派评说[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01)[7] 朱丽娟. 新自由主义的终结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J]. 北方经贸. 2009(04)[8] 胡建渊.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演变途径探析[J]. 当代经济研究. 2005(03)[9] 车卉淳. 新凯恩斯主义理论述评[J]. 北京商学院学报. 2000(04)[10] 彭志远. 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发展评析[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