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资增加所导致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
K=△Y/△I 投资乘数的作用: K=1/MPS
(1)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收入和就业成K倍的增加
(2)投资的减少也会引起深入和就业成K倍地减少 创立目的:用来加强有效需求原理的作用,并进 一步把经济衰退和危机的原因归结为有效需求不足; 同时把消除失业和危机的பைடு நூலகம்路归结为有效需求的增加, 从而为其财政政策的推行提供理论依据。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产生
(1)萌芽:1919年《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 (2)完善:1923年《货币改革论》 1930年《货币论》
1933年《通过繁荣之道》
(3)确立:1936年《就业、利息和通货膨胀》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不仅是资本主义 经济与政治的危机,而且是20世纪以来第一次 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大危机。传统的新古典经济 学关于借助市场的自动调节可以避免经济危机 的理论陷于破产,为了适应垄断资本发展的需 要,1936年凯恩斯主义正是在这样的世界性经 济危机中应运而生的,其中《通论》就是凯恩 斯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由 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很大的发展,国 家干预经济加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学术渊源
1、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3、对新古典经济学传统理论观念萨伊定律的批判
2.分析方法:
传统经济学主张微观个体经济分析; 凯恩斯主义主张宏观总量分析;
3.政策主张
①传统经济学主张财政预算平衡,凯恩斯主义则强 调财政赤字政策; ②传统经济学主张降低工资会增加就业,凯恩斯主 义则认为这可能会导致相反效果;
二、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1. 重视制度因素与不确定因素对社会经济行为的决 定性影响,抛弃了古典经济学的“充分就业”假定,
消费倾向:消费量占收入的比重。分为:
平均消费倾向:即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重, APC=C/Y;
边际消费倾向为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比重,
即MPC=△C/△Y;
一般情况下,APC和MPC均为正值但大于0。
储蓄倾向:是现期收入中不用于现期消费 的部分,是消费之外的现期收入的另一种 支配方式。分为: 平均储蓄倾向:APS=S/Y=1-APC; 边际储蓄倾向:MPS=△S/△Y=1-MPC。 随着收入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有递减 的趋势,这是人类最基本的法则之一。由 于消费是总需求的一个构成部分,故边际 消费倾向递减这一法则必然导致有效需求 不足
财政政策内容包括政府财政支出、公债、 信贷及税收等。政府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重 要组成部分,政府扩大开支,能够提高有效 需求,有助于实现充分就业,推动经济增长。 凯恩斯提出三条具体财政政策: (1)公共投资政策 (2)“举债支出”政策,财政赤字。 (3)高额累进税政策,向富人征高税。
谢谢!
三、凯恩斯主义的 影响和评价
有效需求不足是指相对于充分就业均 衡的总需求,现实的总需求是不足的。
(三)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递减规律 2.资本边际效率规律 3.灵活偏好规律
三 大 心 理 规 律
(一)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消费倾向递减,是指随着人们收入 的增加,最末一个货币收入单位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在减少。
凯恩斯认为:
第一,现代经济社会不可能指靠利息率的自 发伸缩性来保持充分就业。 因为“流动性陷阱” (也叫凯恩斯陷阱)。源于货币的投机性需求对于 利息率有很大的弹性。
第二,凯恩斯 “工资刚性”假说。反对在经济 衰退时降低货币工资率的主张,认为就整个经济而 言,会相应地降低社会的总需求,使市场进一步萎 缩。
凯恩斯反对仅靠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不可能维持充 分就业的,反对在经济衰退时降低货币工资率的主 张,认为就整个经济而言,会相应地降低社会的总 需求,使市场进一步萎缩。
货币与物价理论
• 传统经济学:货币理论是与价值理论和 分配理论分离的,货币被看成是中性的,其 变动影响一般物价水平而不影响产量和就业 量。
本的边际效率,降低利息率,以
克服经济衰退,实现充分就业。
补充: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认为,在小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下, 社会上必然存在多余的生产能力,社会总能 生产出与需求相等的供给量。即需求创造自 己的供给。这一说法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 凯恩斯定律。
三 、 乘 数 效 应
投资乘数(investment multiplier):
(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新增加的每单位投资预期可得 到的利润率。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是指人们预期从投资中 获得的利润率(即预期利润率)将因增添的资产设备 成本提高和生产出来的资本数量的扩大而趋于下降。
(三)灵活偏好规律
灵活偏好规律是指人们愿意保持更多的货币,而
不愿意保持其他的资本形态的心理法规。
一、凯恩斯主义的比较 二、凯恩斯主义的特点 三、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四、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一、凯恩斯主义与传统经济学的比较
1.在理论上 ①就业理论: 传统经济学主张供给自动创造需求; 凯恩斯主义主张有效需求不足; ②工资理论: 传统经济学主张弹性工资; 凯恩斯主义主张刚性工资; ③货币理论: 传统经济学主张实体经济可以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 货币对经济不产生直接影响; 凯恩斯主义主张增加货币数量,降低利率,增加就业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根本原因 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不 可移易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引起的。因此, 纯粹的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危机,国家干预势 在必行。
应对危机之策
•货币金融政策
国家增发货币、扩大信贷、降低利息率,从而刺 激私人投资和消费,扩大有效需求。 国家控制中央银行,可用调整再贴现率或存款法定 准备率,或直接参与公开市场业务等调节货币供给量, 提供政府调节货币发行可以刺激私人投资。 “有节制”的通货膨胀可以诱发投资的增加。 提出,私人投资极不稳定,不能把决定投资之责 任置于私人手中。
• 凯恩斯:货币数量的增加不能直接影响 价格,而是通过降低利息率扩大需求从而影 响物价。
货币数量的增加首先是降低利息率, 资本边际效率高于利息率,投资增加, 有效需求扩大,充分就业将得到实现。
增发货币是凯恩斯实现“充分就 业” 的重要方法之一
危机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投资者对投资的未来收 益缺乏信心,投资诱力减弱,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 然崩溃的结果
凯恩斯偏好与低利率
(1)在未达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低利率能 起到鼓励私人投资、增加收入和就业。 (2)低利率政策有利于消灭食利阶级 。
财政政策 因为流动性陷阱的存在,货币政策处于 辅助、次要的地位,更青睐于财政政策,强 调实现“投资社会化”。即通过一定的财政 政策,由国家直接进行投资或进行消费来弥 补私人消费和投资的不足,以提高国民收入。
自愿失业:是“非自愿失业”的对称,是由英 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阿瑟· 塞西尔· 庇古提出的 经济概念,指工人由于不接受现行的工资或比现行 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凯恩斯第三种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形成的无
法吸收愿意工作的人去工作而造成的失业,因而又
称需求不足失业。
充分就业:没有非自愿失业的就业水平,就是包
含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
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二、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核心)
(一)有效需求的定义
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
会总需求。
S D
S=S(N)
有效需求不仅决定就业水平, D1 而且决定收入水平。
D=D(N)
N1 0 N
有效需求的决定
*现实生活中,有效需求不足是常态。有效需求不足情况
下的均衡就是非充分就业均衡。 *把分析重点由供给转向需求,是凯恩斯经济学与新古典 经济学就业理论的重要区别,把总需求函数视为决定就业量 和收入水平的关键因素,则是有效需求原理的核心。因此, 有效需求原理实际上是一种需求决定供给的理论。 *充分就业不能实现,不是由于工资过高才导致劳动供给
大于劳动需求,而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
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创立人:约翰•梅纳德•凯恩斯(英国) 理论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 主要主张:采用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 经济增长 主要理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总需 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总需 求影响着整个经济发展。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后来发展为宏观经济学
三、罗斯福新政
美国大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 义不谋而合。这两者都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可以说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理论的成功实践。
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凯恩斯学说的实践印证 1、赤字开支政策
2、通货膨胀政策
3、《工业复兴法》
谢谢!
二、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
有 效 需 求 和 就 业 理 论
经济复苏的前提是资本边际效率的复苏。 复苏条件:
(1) 固定资产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衰退以后,由 于使用、腐蚀或折旧等原因,会逐渐变得稀少以至 供不应求,资本边际效率就会逐渐恢复
(2)危机期间的大量过剩存货只有被吸收完毕以 后资本边际效率才会有显著的改善
国家干预政策的出现
传统经济学认为: 在经济衰退或危机来临时,只要利息率或货 币工资率能及时地、充分地下降,就可以形成对 投资的巨大刺激,从而阻止经济衰退的发生。但 古典经济学理论并没能克服经济危机。
其决定动机有: 1.交易动机 2.谨慎动机 3.投机动机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失业的 直接原因,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有效 需求不足,而失业的根源,则是三条基本心理规律的 存在。这就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核心。
***"流动性陷阱"
如 何 解 决 失 业 问 题
凯恩斯:
增加消费,引起投资,提高资
谢谢!
三、凯恩斯理论基本内容(二)
经济危机催生了凯恩斯主义, 他带着拯救危机、消灭萧条创造繁 荣的目的而来。 他的推演逻辑是从充分就业开始的。
凯恩斯理论框架
国家干预 与调节
实现充分 就业克服 经济危机
增加投资
扩大有效 需求
工资与货币理论
工资理论
传统经济学认为:工资具有充分弹性,工资率的变 动可以自动调节就业量,劳动力市场是自动实现均衡的, 不存在失业。 针对传统经济学关于工资率的充分伸缩性的主张 凯恩斯提出了“工资刚性”假说和“货币幻觉”理论。
三、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1.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在《通论》出现以前,西方没有宏观经济学,该 书出版以后,它构成逐渐出现的宏观经济学的全部 内容,而凯恩斯理所当然地成为西方新出现的宏观 经济学的奠基人。
第三章
当代西方经济思潮
第一节
凯恩斯主义
一、凯恩斯经济学 的产生
目录
二、凯恩斯理论的 基本内容(一、二) 三、凯恩斯主义 的影响和评价
一、凯恩斯经济学的产生
一、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一)凯恩斯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大危机破坏性空前——大危机的直接产物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也就是凯恩 斯经济学说产生的直接历史背景。
强调经济体系的常态是非充分就业;
2. 重视短期分析,注重国民收人和就业的决定问题,
而不是强调古典经济学中的长期分析和资源最优配 置问题; 3.强调有效需求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分析需求和投 资需求,提出增加有效需求和产量的政策分析;
4. 主张将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统一起来,构建完整 的经济理论体系,否定了古典经济学的“二分法”, 将价值理论、分配理论、货币理论、价格理论都置 于统一的理论框架之中,实现了理论体系的完整性 和连贯性; 5. 主张政府干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否认经济体系 有自动调节的有效机制
就业理论的主要特点:
(1)研究对象:失业 (2)中心理论:有效需求理论 (3)政策主张:实行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政府干预 来扩大就业 (4)分析方法:用短期比较静态总量宏观分析方 法代替个量微观分析方法
就 业 理 论 的 主 要 内 容
一、充分就业的定义
新古典经济学: 摩擦性失业:是指因季节性或技术性原因而引 起的失业,即由于经济在调整过程中,或者由于资 源配置比例失调等原因,使一些人需要在不同的工 作中转移,使一些人等待转业而产生的失业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