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主义及政府干预
凯恩斯经济政策及其宏观经济干预理论
凯恩斯宏观经济干预经理论摘要:二战后,特别是2O世纪5O至6O年代期间,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
然而,这个新正统的凯恩斯经济学从2O世纪7O年代迄至今日,在西方经济学界不断演变,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三个派别。
一、什么是凯恩斯革命凯恩斯在1936年2月4日正式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均称《通论》)。
20世纪5O年代和6O年代的大部分时期内,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长期繁荣景象,被宣称进入了“凯恩斯时代”。
2O世纪7O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滞胀”局面,这对凯恩斯经济学提出了严重挑战。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所指出的,“7O年代滞胀之于凯恩斯经济学如同3O年代萧条之于古典派正统观念一样”。
凯恩斯曾深信不疑地宣告:遵循他的就业理论体系的运行,将会使得“充分就业经过3O年,就进入文明社会了”。
这个论断,真是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通论》之所以被视为具有“革命性”,其原因是在理论、方法和政策这三个方面,凯恩斯都提出了不同于西方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和主张。
在理论上,凯恩斯否定“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己创造需求),从而抛弃“储蓄会自动地转化为投资”这种传统观点。
他认为,“需求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供给”(即所谓“凯恩斯定律”),供给是需求的函数,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有效需求是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于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所以,有效需求就是预期可以给资本家带来最大利润量的那种需求。
凯思斯断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不可能自行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从而否定了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为常态”的信条。
他认为,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这就必然产生大规模失业、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在方法上,凯恩斯否定传统经济学假设市场持续出清,视货币为实物经济运行中的一层面纱,货币成为中性的,于是,就将商品、商品价格和货币、经济波动作为两个独立方面过程加以考察,形成经济分析过程中的“二分法”。
凯恩斯主义就是干预主义吗?
凯恩斯主义就是干预主义吗?凯恩斯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他对自己的理论相当自信。
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人们往往注意前面三个主题词:就业、利息、货币,殊不知“通论”才是题眼。
在学术界,谁要敢给自己写的书起“通论”的名字,那不是一般人敢干的事,这体现了凯恩斯的自信。
但是,再自信也不能阻挡别人出于各种原因的误解。
凯恩斯主义:救命稻草还是祸乱之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之后,国际干预主义回潮,凯恩斯与马克思一起成为救命稻草,当然对马克思的关注是由于怀疑西方资本主义模式和主张社会公平。
大家在两位巨人的经典中苦苦搜寻,希望找到解决危机的灵丹妙药。
兴许马克思涉及意识形态多,且德语在逻辑上严谨复杂,因此,权宜之计是搬出凯恩斯救急。
于是,一下子到处都是凯恩斯主义者。
次贷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再到欧债危机爆发,另一种论调开始不绝于耳: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和深化是凯恩斯主义之过。
因为,他们认为,凯恩斯主义是政府举债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各国政府通过不断举债大肆干预经济和拯救债务,不但未能拯救经济,也未能平息危机,反而让主权债务危机变得越来越不可控制。
但是,不得不承认,多数人、多数时间是在误读凯恩斯。
凯恩斯主义既不是救命稻草,也不是祸乱之源。
正确认识凯恩斯主义一般性的描述是这样的,凯恩斯的经济政策就是财政刺激,就是政府通过提高财政赤字、加大投资来刺激经济,凯恩斯主义是国家干预主义,在经济危机、信用危机来临之后,通过凯恩斯主义的强大力量来推动经济从衰退走向下一轮复苏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庞大的凯恩斯学说真的如此简单吗?千万不要曲解误读凯恩斯,他从来没有作出如此简单直白的表述。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理论是什么呢?其一,他认为在经济危机的时候,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用,这是他的核心论点之一。
为什么?因为危机来了,整个市场已经崩溃了,而货币主义是相对比较自由放任的一种经济政策体系,这个经济政策体系在市场机制失灵的情况下难以发挥作用。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一、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概述凯恩斯主义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理论,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迅速崛起。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有时可以通过干预来提高整体经济状况,这一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市场,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理论对后世的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应用在各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中。
二、中国供给侧改革概述2015年以来,中国开始了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解决过剩产能、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减少政府对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改革思想与传统的需求侧政策相比,更加强调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生产效率,旨在解决产能过剩、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调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目标。
其与中国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影响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而中国供给侧改革也强调通过财政政策来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生产效率,即通过财政政策来保障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顺利进行。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而中国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的创新投资。
可以说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为中国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基础和支持,帮助中国政府更加有效地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影响还在于其理论指导作用。
凯恩斯主义提出的需求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指导了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一、凯恩斯国家干预理论的主要内容20世纪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使得传统的经济理论对此束手无策。
这时凯恩斯(Keynes)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顺时应势出版。
此书的出版,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也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由配角变成了主角。
凯恩斯全面地论述了其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认为“萨伊定律”并不成立,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资本主义经济也不能自动地达到均衡。
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般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把所增加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这使得有效需求经常地表现为不足,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难以自动实现均衡。
所以,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斯主张放弃经济自由主义,代之以国家干预的方针和政策。
国家干预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实现赤字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增加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指出,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方法。
由此而产生的财政赤字不仅无害,而且有助于把经济运行中的“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从而可以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认为,政府通过扩大支出,包括公共消费和公共投资,可以改善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从而减少失业,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政府支出具有一种大于原始支出数额的连锁效应,一笔政府支出可以取得几倍于原始支出额的收入水平。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乘数效应”。
“我们称K为投资乘数,这个乘数告诉我们,当总投资量增加时,所得之增量将K倍于投资增量”。
所以,K=1/(1-b)。
其中,b为边际消费倾向,b=Δc/ΔY,Δc为消费增量,ΔY为国民收入增量。
可见,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支出的乘数效应也越大。
也就是说,在乘数原理的作用下,政府每增加一笔支出ΔG,经济就相应增加了K倍于ΔG的国民收入。
即K·ΔG。
为了达到增加国民收入,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政府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就一定会不断扩大政府支出规模。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经济的认识一、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政府干预的认识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macroeconomics)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New Keynesian economics)相对应的概念自然是古典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马克思首先提出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与古典经济学这个概念,指的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并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联系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
按照马克思的规定,古典经济学家指的是配第、斯密、李嘉图等人,庸俗经济学家如马尔萨斯、萨伊、穆勒等并不被包括在内。
凯恩斯使用了古典经济学家这一术语,但是他抹杀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的界限,又将马克思所说的古典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混同一谈。
新古典经济学指的就是边际主义经济学,代表人物有:杰文斯、门格尔、瓦尔拉斯、帕累托、克拉克、费雪、马歇尔、庇古等。
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古典宏观经济学指的就是经过系统化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理论。
认为通过工资、价格与利率自动伸缩机制可以使劳动、资本、货币与商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市场经济能够自行调节,有自动走向充分就业的趋势,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的是凯恩斯的追随者所诠释与发展的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与政策主张。
这一派的经济学家最著名的有汉森、希克斯、克莱因、萨缪尔森和托宾等人。
古典宏观经济学不能解释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应运而生,要为经济危机的存在与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提供理论基础。
凯恩斯将市场失灵归咎于价格刚性,认为它使市场力量受到阻碍,只有政府实施稳定性政策来进行调节经济。
他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产出,而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有效需求往往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需求,这就要求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有效需求,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 评西方经济学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的论战
五、结论
综上所述,新古典宏观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和现代宏观经济学在解释和指导 经济现象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 的经济环境和政策目标,取各家之长,避各家之短,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和方法, 以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内容二
引言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与新古典宏观学派是当代宏观经济学领域的两个重要学派, 各自持有不同的理论观点和分析方法。本次演示将对这两个学派进行比较分析, 探讨它们的异同点以及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和未来研究展望。
比较主题2: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和预测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与新古典宏观学派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分析和预测方面也存 在差异。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强调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市场不完全竞争和 价格刚性的影响,而新古典宏观学派则更注重通过调节市场机制来实现宏观经济 稳定。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市场不完全竞争和价格刚性等市 场失灵问题,通过适当的政策干预来纠正市场失灵现象。例如,在经济下行时期, 政府应该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从而刺激投资和 消费。此外,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还主张实行价格管制措施,以稳定物价水平。
对比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市场经济与政 府干预的问题上各有侧重。新古典学派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政府干预 应尽可能减少;而新凯恩斯学派则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认为政府干预 是必要的。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经济状况和目标来权衡两方的观点, 寻求最优的解决方案。
最后,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协调配合将更加重要。只有实现市场机制与政 府调节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的论战为我们深入理解市场经济与政府干 预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在面对现实经济问题时,我们应充分借鉴两大学派的 观点,结合实际国情和发展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以推动经济的健 康稳定发展。
从自由主义到国家干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2.晚期重商主义 晚期重商主义思想主要存在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中期, 其中心思想是贸易差额论,强调多卖,以获得出超地位,增加货币 流入量。 二、自由放任主义(17世纪中期~19世纪末) 自由放任主义是一种主张对经济完全自由放任,让市场自发 调节的经济发展思想。 1.代表人物:亚当· 斯密。 2.时间:工业革命~19世纪末。 3.内容: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4.原因: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要求摆脱封建束缚。 三、凯恩斯主义(20世纪30年代~70年代,又名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国家干预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时 期,是自由放任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凯恩斯主义 是一种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1.时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20世纪30年代~70年代 2.内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1)同一性: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都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的 意识形态。这两种思潮以表面上对立的形式,成为不同历史时期西 方社会的经济统治思想。这两种思潮的对立是表面的,其阶级的同 一性是本质的。它们都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反对工人阶级,反对社会主义制度。 (2)斗争性:自由主义主张对经济生活自由放任,国家干预主义 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管理。 根据以下材料分析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原因 材料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 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 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 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
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讨论话题。
政府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监管市场,还包括调节经济活动、稳定经济增长和改善社会福利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着重探讨西方经济学中的政府干预理论,并对其优缺点展开讨论。
一、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
凯恩斯认为,在市场经济中,由于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波动不定,可能会导致经济周期的波动。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以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稳定。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主张政府在经济衰退时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降低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在经济高景气时则通过减少公共支出和提高税收来平衡经济。
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是通过增加或减少总需求来实现宏观经济平衡。
尽管凯恩斯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济周期波动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一些争议。
一方面,凯恩斯主义往往需要依赖政府的财政支出,这可能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和债务问题的产生。
另一方面,凯恩斯主义对市场自我调节机制的信任程度相对较低,可能会限制市场的自由度。
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
新自由主义认为,市场机制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政府的干预往往会带来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等问题。
因此,政府应该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加强经济自由度和竞争力。
新自由主义主张促进市场竞争、降低税收和减少政府干预,以激发经济活力和创造更好的资源配置。
新自由主义的核心观点是市场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只有通过市场的自由运作,才能实现经济的最优化。
然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也受到了一些质疑和批评。
一方面,过度的市场竞争和缺乏监管可能会导致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机制也并非完美,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和监管。
凯恩斯主义及政府干预
凯恩斯主义及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概论及启示摘要:论述了凯恩斯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凯恩斯的主要政策主张,并对中国政府的经济干预工作和手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府干预;一、凯恩斯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理论为基础,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当代西方经济学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尤其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强烈震撼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也无情摧毁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在李嘉图、马克思和卡莱茨基等人思想的启发下,在“大萧条”不久就提出了救治市场经济危机的良方——政府干预主义思想。
提出政府干预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经济政策指导的基础,政府的介入可克服市场机制的盲目性。
这时凯恩斯(Keynes)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顺时应势出版。
他的基本政策思路是政府要承担干预经济生活、实现充分就业的责任。
此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诞生以及经济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向国家干预占统治地位的巨大变革,也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由配角变成了主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60年代由于各种条件的组合,凯恩斯的处方取得明显成功,西方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黄金时代”。
凯恩斯理论经过补充和修正得到迅速发展和传播,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的主流经济学。
但60年代后期由于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迫使凯恩斯主义的继承者们改进原有理论,形成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使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二、凯恩斯主要政策主张首先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缺陷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而市场的缺陷不能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能调节市场机制,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的只有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只有政府对经济积极有效的干预作用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繁荣,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五大功能:宏观经济的制衡功能、市场竞争的保护功能、整体效益的优化功能、经济结构的协调功能、公平分配的维护功能使现代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成为必然。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引言众所周知,凯恩斯主义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其理论体系在20世纪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并且经历深刻转型的国家来说,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何在?二、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政府干预经济、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有效需求理论。
其中,政府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和调节。
有效需求理论强调了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供给的作用。
三、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 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强调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国政府在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上提供了重要参考。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的稳定。
2. 经济周期调节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周期性的波动。
在这方面,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对经济波动的理解和调节思路,对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消费低迷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3. 消费和投资的促进凯恩斯主义主张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对于我国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引导消费、促进投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政府干预经济、经济周期调节和有效需求管理等方面。
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适当吸收和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精髓,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当然,借鉴不等于照搬,我国在吸收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需要与自身国情相结合,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力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凯恩斯主义的借鉴意义。
五、参考资料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原理》,约翰•梅瑞2. 《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与经济学原理》,哈佛大学出版社3. 《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我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这是一篇以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为主题的文章,结合了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在我国经济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凯恩斯的政府干预
中国人民大学谈凯恩斯强调政府干预的几点缘由凯恩斯为什么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吕仙林2011201231 劳动人事学院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谈凯恩斯强调政府干预的几点缘由劳动人事学院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2011201231 吕仙林前言:1936年,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来说注定会是不平凡的一年。
从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通论》发行开始,人类经济学的发展就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随后在整个人类社会轰轰烈烈展开的“凯恩斯革命”也用其革命性的变化揭示了《通论》的革命意义。
那么,凯恩斯为什么在自由经济理论长期盛行的社会里却在《通论》中明确提出要求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呢?这原因很多,甚至于跟凯恩斯个人的工作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我认为,这更应该要从时代背景和理论意义这两个方面来考察凯恩斯主张政府干预经济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一、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西方社会孕育了政府干预经济主张的必然性讲起二三十年代的西方,几乎所有人的脑海里都是这么几个字:大危机、大萧条、大衰退。
这些的确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早期的西方社会现状。
但是,我在这里所界定的政府干预经济具有必然性的社会背景却要早于这个经济危机之前。
实际上,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早期,纵使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仍沉湎在“经济空前繁荣”的美梦中的时候,经济“自由放任”和完全依赖市场“看不见的手”调节资源的理论所带来的经济无序性实际上已经十分明显,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的表面下是整个经济基石的摇摇欲坠。
实际上,就当时的英国来讲,工业产品的大量生产与民众有限的有效需求之间巨大矛盾已经导致了工业产品大量积累。
据相关史实和资料显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英国国运的转折点。
由于大战中政府开支剧增,英国被迫中止实行多年的金本位制。
在摆脱金锁链之后,通货出现迅速的膨胀。
大战之后,英国开始从殖民帝国、世界工厂的峰顶一步步衰退了下来。
一个国家在世界文明中的领先地位往往成为阻碍它进一步发展的历史重负。
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取得的巨大成就,拖拽了它在新世纪中的前进步伐。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要内容包括总需求、经济波动和政府干预等方面。
总需求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存在着需求不足的问题。
在短期内,总需求不足会导致经济萧条和高失业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凯恩斯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利率和税收等手段来刺激总需求的增长。
这种通过增加总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思想,在凯恩斯主义中被称为“需求管理”。
凯恩斯主义还关注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凯恩斯认为,经济波动是由于总需求的波动引起的。
在经济繁荣时期,总需求过高,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源浪费;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总需求不足,可能导致失业和经济不稳定。
为了平稳经济波动,凯恩斯主张通过调整政府支出、税收和货币政策等手段来稳定总需求,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的。
政府干预是凯恩斯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凯恩斯认为,自由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调节经济波动,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以达到稳定经济的目标。
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加税和收紧货币政策来抑制总需求;而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和扩张货币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国家干预”的观点。
除了总需求、经济波动和政府干预,凯恩斯主义还包括一些其他重要内容。
其中之一是收入分配的问题。
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不均会影响总需求。
如果收入主要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的消费能力有限,总需求也会受到限制。
因此,凯恩斯主张通过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来提高总需求。
凯恩斯主义还强调了对失业问题的关注。
凯恩斯认为,失业是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
他提出了“公共工程”和“失业救济”等措施,以减少失业率和缓解社会矛盾。
总的来说,凯恩斯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总需求、经济波动、政府干预、收入分配和失业问题等方面。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经济学派之一,其核心理论是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活动,维持经济稳定和增长。
以下是对凯恩斯主义的评价:
一、优点:
1.提高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的干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稳定,使国家能够更好地管理经济,避免经济过热或过冷。
2.对失业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凯恩斯主义认为,失业是由于总需求不足导致的,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等方式来提高总需求,并缩小失业率。
3.强调经济周期波动的本质:凯恩斯主义强调经济波动是经济周期的自然现象,这一观点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经济现象,从而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二、缺点:
1.对市场机制的忽视: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但这种干预有可能扭曲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2.过分依赖政府: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可以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但政府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过多的依赖政府容易导致政府浪费资源和效率低下。
3.通货膨胀问题:凯恩斯主义主张增加公共支出或减税等方式来提高总需求,这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从而进一步扭曲市场机制,影响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综合考虑其优点和缺点,采取合理的政策措施,避免出现扭曲市场机制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实现经济的健康发展。
名词释义:凯恩斯主义
名词释义: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引发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传统的⾃由主义经济学⽇益遭到严峻的挑战,⼀种以政府⼲预经济⽣活为主要特征的理论——凯恩斯主义应运⽽⽣,并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
⼀、含义建⽴在凯恩斯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
⼆、主要主张1.凯恩斯主义的经济主张是“有效需求决定论”,主张充分就业,刺激消费需求。
表现为实⾏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政府⼲预来扩⼤就业:国家增发货币、扩⼤信贷、降低利息率,从⽽刺激私⼈投资和消费,扩⼤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2.运⽤货币政策,扩⼤投资需求,即扩⼤政府开⽀,投资公共建设,实⾏财政⾚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3.加强国家经济⼲预,促进经济发展。
国家⼲预的⽅式有:(1)⼀定程度的国有化和建⽴国营企业;(2)⼀定程度的经济计划;(3)以政府的开⽀、采购、税收等作为杠杆来调控经济。
政府开⽀体系包括国防、⾏政、投资、社会福利、补贴和救济等。
随着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的出现以及市场杠杆失灵等因素,凯恩斯主义失灵。
三、实质凯恩斯主义的实质:国家⼲预经济1.(2007海南卷,25)“政府应该⽤税收⼿段把富⼈的收⼈再次分配给穷⼈”。
这⼀主张属于A.⼈⽂主义 B.空想社会主义 C.科学社会主义 D.凯恩斯主义2.(2013年⾼考⼤纲全国卷23题)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预经济,以扩⼤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对“经济滞涨”局⾯,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A.增加货币发⾏量 B.扩⼤政府开⽀ C.推⾏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参考答案:1.D2.C如需要了解历史,学习历史,参加⾼考,或喜欢历史罗,可扫描下列⼆维码。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是指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体系,旨在通过政府干预来调节经济波动和促进经济增长。
在中国,凯恩斯主义思想对经济发展和政策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影响:
1. 政府干预经济:中国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相对干预主义的政策,即通过计划经济和政府性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
这种做法与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倡导相符。
2. 经济刺激政策:在经济危机与疫情影响下,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类似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刺激政策,例如地方政府债务扩大、基建投资和税收优惠等。
3. 对就业的重视:凯恩斯主义强调对就业的重视,因为创造就业机会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政府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如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外出务工农民工的支持等来促进就业。
4. 储蓄率与消费率的平衡:凯恩斯主义提倡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来缓解经济危机,并增加消费者的消费支出。
在中国,政府也在努力调整储蓄率与消费率之间的平衡,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
总之,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但影响了政策制
定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推动了经济对外开放和自我调整能力的提升。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变化,凯恩斯主义的理念和政策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学思想流派,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评估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其深远的意义。
1. 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平稳调节经济活动。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许多国家都采取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例如通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内需,或者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
这些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同时也引发了一些财政和通货膨胀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监管和控制。
2. 对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影响凯恩斯主义注重社会公平和福利,主张通过持续的政府干预来解决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距的问题。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一些国家通过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试图实现社会公平和福利的最大化。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政策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寻求更加灵活和有效的社会公平和福利政策。
3. 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主张通过调节贸易和资本流动来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凯恩斯主义的国际经济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应用,例如一些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都在尝试通过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来解决国际经济关系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经济关系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更加有效的国际经济管理和合作机制。
凯恩斯主义对当代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
它在一定程度上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政策工具和思想支持,同时也为社会公平和福利的实现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深入,凯恩斯主义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需要更加积极和灵活地应对。
在当代世界经济中,我们需要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凯恩斯主义的理念和政策,以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概论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概论凯恩斯主义是一种经济学和社会政策理论,其核心观点是通过国家干预和政府支出来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
凯恩斯主义的思想深受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影响,他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提出了这一理论。
本文将就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进行概述和分析。
首先,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扮演一个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的角色。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市场经济存在自身的缺陷,会导致经济停滞和失衡。
因此,政府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来恢复和维持经济的稳定。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的调整,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利率和货币供应的调控来影响经济活动。
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政府支出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就业率。
在经济衰退时,私人部门的投资需求下降,导致了经济停滞。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填补私人投资的空缺,刺激经济增长。
这种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被称为“积极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还强调了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性。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无法提供足够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因为它们没有明确的经济利润可追求。
凯恩斯主义者主张政府提供和扩大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例如教育、医疗保健和基础设施等。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社会福利,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
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也关注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凯恩斯认为社会福利应当基于公平和正义的原则,政府应该承担责任来保障社会的弱势群体的福利。
凯恩斯主义者主张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解决贫困、失业和健康问题。
他们认为,政府应该通过适当的税收和福利政策来提供资金和支持,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基本的福利保障。
然而,凯恩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也面临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过度的政府干预和政府支出可能会导致高通货膨胀和不可持续的财政赤字。
此外,一些经济学家指出,凯恩斯主义的思想对于解决结构性失业和经济增长的问题并不足够有效。
因此,他们提倡更加市场导向的经济政策。
凯恩斯理论与国家干预经济
凯恩斯理论与国家干预经济主张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在竞争性私人体制中,“三大心理规律”使有效需求往往低于社会的总供给水平,从而导致就业水平总是处于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因此,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凯恩斯最根本的理论创新就在于为国家干预经济的合理性提供了一整套经济学的证明,这是凯恩斯主义出现以前任何经济学都根本做不到的。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着作《货币、利息与就业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理论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
评价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
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后者认为价格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趋向于创造完全就业。
试图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联系起来的努力成了凯恩斯《通论》以后经济学研究中最富有成果的领域,一方面微观经济学家试图找他他们思想的宏观表达,另一方面,例如货币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试图为凯恩斯经济理论找到扎实的微观基础。
二战以后,这一趋势发展成为新古典主义综合。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的宏观调控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萨伊﹑马歇尔等传统庸俗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要政府干预经济。
凯恩斯则反对这一看法,他公开宣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有缺点的,但只要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渐臻完善”,成为尽善尽美的制度。
所以,他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国家必须调节经济,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经济政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对社会产品实行分配的一种政策,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主要有:1﹑公共投资政策,即政府根据预算投资,兴建公共工程,如修建医院﹑学校﹑桥梁﹑道路和其他公共建筑。
凯恩斯指出:当消费太低时可以增加投资来抵偿消费之不足,当私人投资因消费不足而减少时,则用公共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之不足,通过扩大投资的途径来增加社会就业。
2﹑“举债支出”政策。
凯恩斯认为,政府举债支出增加投资,私人举债支出增加消费,两者都能增加“有效需求”,因而这种举债支出能扩大就业,消除危机。
我们可以看出,这实质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3﹑高额累进税率政策。
为了解决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问题,凯恩斯提议“建立一个直接税体系,使得理财家﹑雇主以及诸如此类人物之智慧﹑决策﹑行政技能等,在合理报酬之下为社会服务。
”“对大额所得以及大额遗产课以更重之税。
”,可见,凯恩斯希望通过加重税收的办法缩小财富不均的幅度,以增加消费和提高就业水平。
(二) 通过金融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金融政策就是国家通过银行体系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种政策,即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利息率,以调节投资和增加就业。
首先,要采取低利息率政策。
凯恩斯反对高利率政策,倡议“低利息率”政策。
他说:“除非金融机构设法压低利率,否则将妨碍其他方面之投资。
”低利率政策可以鼓动私人投资,增加收入和就业,消除“食利阶级”的“惰性”。
国家在一般情况下都应采取低利息率政策。
其次,实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政策。
凯恩斯认为,“有节制”的通货膨胀能起到增加投资引诱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
凯恩斯主义基本观点
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种经济学流派,主要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所发展。
该流派认为市场经济并不总是能够自我调节,需要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活动。
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
1. 总需求不稳定: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中总需求水平不稳定,导致了经济周期的发生。
他认为经济的波动是由于消费和投资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和不稳定性引起的。
2. 政府需要干预:为了稳定经济,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和实施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或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来遏制通货膨胀。
3. 需要刺激消费:凯恩斯认为在经济下行期间,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动力增加生产,那么政府应该通过增加消费来刺激经济。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或提高社会福利支出来增加消费。
4. 全民储蓄总量较大:凯恩斯观点认为,全民储蓄总量较大,有可能导致经济萎缩和失业。
因为如果人们不消费,生产企业没有销售,会
逐渐减少生产,雇佣的工人被迫下岗。
5. 政府需要减少失业:凯恩斯认为,政府应该帮助创造就业机会,以减少失业人口。
政府可以通过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贷款或者实施失业救济计划来刺激经济。
总之,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在经济周期中干预经济。
政府可以通过控制税收、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等方式来稳定经济。
同时,政府应该刺激消费,增加就业机会,以减少经济中的失业和萎缩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凯恩斯主义概论及启示
摘要:论述了凯恩斯主义的发展过程,以及凯恩斯的主要政策主张,并对中国政府的经济干预工作和手段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政府干预;
一、凯恩斯主义的发展
凯恩斯主义是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的理论为基础,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的一个当代西方经济学派。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尤其是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空前的经济危机,强烈震撼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也无情摧毁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凯恩斯在李嘉图、马克思和卡莱茨基等人思想的启发下,在“大萧条”不久就提出了救治市场经济危机的良方——政府干预主义思想。
提出政府干预机制在一定时期内可作为经济政策指导的基础,政府的介入可克服市场机制的盲目性。
这时凯恩斯(Keynes)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顺时应势出版。
他的基本政策思路是政府要承担干预经济生活、实现充分就业的责任。
此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诞生以及经济自由主义占统治地位向国家干预占统治地位的巨大变革,也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由配角变成了主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50~60年代由于各种条件的组合,凯恩斯的处方取得明显成功,西方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黄金时代”。
凯恩斯理论经过补充和修正得到迅速发展和传播,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学界占支配地位的主流经济学。
但60年代后期由于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现象的出现,迫使凯恩斯主义的继承者们改进原有理论,形成了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使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
二、凯恩斯主要政策主张
首先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市场缺陷的存在是客观的必然的,而市场的缺陷不能用市场的办法来解决,能调节市场机制,弥补市场缺陷,纠正市场失灵的只有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力量,只有政府对经济积极有效的干预作用才能保证经济的持续繁荣,政府对经济活动的五大功能:宏观经济的制衡功能、市场竞争的保护功能、整体效益的优化功能、经济结构的协调功能、公平分配的维护功能使现代政府对经济的有效干预成为必然。
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础上,凯恩斯主张需求管理政策。
不能仅仅靠私人经济力量的自发调节。
凯恩斯全面地论述了其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认为“萨伊定律”并不成立,供给不能自动创造需求,资本主义经济也不能自动地达到均衡。
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般比较稳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把所增加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储蓄,而不是消费,这使得有效需求经常地表现为不足,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难以自动实现均衡。
所以,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斯主张放弃经济自由主义,代之以国家干预的方针和政策。
国家干预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实现赤字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以公共投资的增量来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
增加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指出,实现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有
效方法。
由此而产生的财政赤字不仅无害,而且有助于把经济运行中的“漏出”或“呆滞”的财富重新用于生产和消费,并且政府应该试图将资金投入到那些能为国家提高设国产里的生产活动中去,从而可以实现供求关系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按照有效需求原理的逻辑结论,政府干预的途径是刺激消费和扩大(私人和政府)投资,对此,凯恩斯提出应扩大政府支出来扩大总需求。
通过政府扩大开支来扩张总需求。
他指出,“某种程度的全面投资社会化将要成为大致取得充分就业的唯一手段”。
他主张通过政府举债的方法来扩大政府的开支,而政府为解救事业所增加的开支应主要用于公共工程项目。
凯恩斯亦看中财政政策的效果,他认为货币政策对扩张总需求的作用是间接的,其效果是不确定的;更为重要的是,如果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中,货币政策是无效的,首先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三个,一是存款准备金制度,二是利率制度,三是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通常有三种类型: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即放松银根,加大货币投放;二是从紧的货币政策,即抽紧银根,收缩货币的投放;三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不松不紧的所谓中性货币政策。
国家通过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数量并由此降低利息率,使利息率低于资本边际效率。
这样,投资量便能够得以扩大,甚至扩大到能弥补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额(即储蓄),从而使资本主义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最后得出结论:资本主义市场中不存在一个能把私人利益转化为社会利益的看不见的手,资本主义危机和失业不可能消除,只有依靠看得见的手即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资本主义国家才能摆脱经济萧条和失业问题。
为此,凯恩斯主张政府通过收入分配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来达到充分就业。
为刺激社会投资需求的增加,他主张政府采取扩大公共工程等方面的开支,增加货币供应量,实行赤字预算来刺激国民经济活动,以增加国民收入,实现充分就业。
三、中国经济的政府干预
1建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历史上这种体制对恢复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曾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客观上要求建立一套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
我们有必要借鉴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吸取国外经验教训,采取渐进变化的方式,既不完全自由放任,又不完全由政府包揽,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
2.当前中国政府干预经济具体措施的建议
我国现在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具有明显的凯恩斯主义倾向。
凯恩斯的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1)运用财政政策启动有效需求
适时考虑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扩大政府支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吸引国内外投资和劳动力投入,减少失业;二、落实对企业的减负政策,提高职工收入水平;三、国家财政可适当增加转移性支出比重,尽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消除消费心理不确定性因素,拉动有效需求;四、有重点地扶持优势产业,增加就业,扩大出口;五、增加农业开发与产业化投入,为农民减轻负担,增加
收入,切实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六、引导与鼓励企业与民间投资,充分调动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社会基础设施;七、进一步强调加强财政管理,加大打击偷、漏、逃税行为,严格税收征管,加强财政支出的预算监督管理。
(2)综合利用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
一、重视建立和发展消费信贷体系,加强和完善信贷支持力度;二、完善中央银行利用国债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增大政策乘数效应;三、加快发展货币市场,为商业信用正常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四、通过对名义利率的调整,维持实际利率的适当水平。
(3)重视和控制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和范围
由于我国目前处于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转轨时期,并伴随体制和结构障碍形成了过渡性困难,为了避免“胀滞”现象的出现,实现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要适时适度,如果政府随意干预经济,具有腐败、寻租行为就会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
但对于市场失灵,政府必须有效介入,避免政府失灵。
这要求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政府也有必要进行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政治体制变革。
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应该定位于不断完善市场功能,为市场的有效运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政府干预经济是为了克服市场机制本身的缺陷,为了缓解危机,维持繁荣。
而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众多历史原因和自然资源的贫乏、自然环境的恶劣等现实因素,生产力水平低下,市场极不完善,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谋求经济的发展,增强企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必须对经济统一协调管理,在政府主导下逐步完善市场机制。
当市场发育成熟,自身调节功能增强后,再逐步削减政府的经济干预范围,实现政府主导型经济向民间主导型的市场经济的转变。
总之,凯恩斯主义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理论的应用,对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有借鉴价值的,但关键是不能全盘照搬,理论要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灵活应用,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增长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又要逐步将政府行为限定在宏观经济层次,才能使我国经济出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参考文献
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
蒋智华,《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7(增刊)
陈东琪,《现代市场经济为什么需要政府》财贸经济,1999(6)
陈耿之,《关于建立中国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初探》韩山师范学院学报,1999(20)
袁东,《当前经济形势与宏观政策取向》改革,1999(2)
吴大琨,《当代资本主义:结构•特征•走向》
保罗•戴维森,《凯恩斯方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蔡庆悦,马光秋,《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之父》,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