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
凯恩斯客观经济理论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指导意义
凯恩斯客观经济理论思想及对中国宏观经济的指导意义摘要:凯恩斯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体系,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将经济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了需求管理,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萧条与危机的原因,提出通过政府干预扩大有效需求可以使经济恢复均衡。
凯恩斯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对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凯恩斯中国经济宏观调控作用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打破了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与经济现实发生了尖锐的冲突,经济学面临着第一次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他的划时代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理论》。
在这本书中他抛弃了统治西方经济学长达150年久的萨伊定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方法及政策主张。
形成了凯恩斯主义,诞生了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的经济政策观点的核心是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他的基本思想是: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
2.消费由消费倾向和收入决定。
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因此,在增加的收入中,用来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比例可能越来越小。
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
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会通过投资乘数引起国民收入的多倍增加或减少。
4.投资由利率和资本边际效率决定,投资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动关系,与资本边际效率成正方向变动关系。
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与货币数量。
流动偏好是货币需求,其中L1来自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L2来自投机动机。
货币数量是货币供给,由满足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的货币和满足投机动机的货币组成。
6.资本边际效率由预期收益和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或者说重置成本决定。
凯恩斯认为,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由于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所构成的总需求不足以实现充分就业。
消费需求不足是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小于1,即人们不会把增加的收入全用来增加消费,而投资需求不足来自资本边际效率在长期内递减。
浅谈凯恩斯理论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及对策
班级:09国贸(3)班姓名:沈凤芹学号:2009220115摘要: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则由兴起到鼎盛,在较长时期内,其也对我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有深刻影响。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内外失衡格局:内部失衡最突出的表现是储蓄、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失衡,外部失衡则以双顺差为特征。
如何正确地借鉴凯恩斯理论来指导我国政府行为则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理论宏观经济政府调控一、关于凯恩斯理论的概述1、凯恩斯理论出现的时代背景。
自从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其著名的《国富论》以来,市场力量这只“看不见的手”把资本主义经济搅得沸沸扬扬,一度曾显得“光彩照人”。
西方经济学者把资本主义吹捧为一个“理想的社会”。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爆发了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传统的古典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其理论体系中所假设的某些重要前提已经行不通了。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就是在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世界遭遇严重的经济危机,人员大量失业的社会背景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的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
凯恩斯主义便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2、凯恩斯的基本理论凯恩斯认为生产和就业的水平决定于总需求的水平。
总需求是整个经济系统里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量。
在微观经济理论中,价格、工资和利息率的自动调整会自动地使总需求趋向于充分就业的水平。
凯恩斯指出当时生产和就业情况迅速恶化的现实,指出理论说得再好,事实上这个自动调节机制没有起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不足”是否存在。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提出了有效需求理论和总量分析方法,认为社会就业取决于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凯恩斯从有效需求不足出发,提出必须由政府出面来干预和调节经济,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达到防止大量失业和经济危机的目的。
新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上世纪30年代以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是 以马歇尔等为代表的传统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资本主义 经济能够借助于市场供求力量自动地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 状态。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遭遇了长期的经济失 调和严重的失业,凯恩斯认为这是经济紧缩导致的,因而 他极力攻击恢复先前的金本位制,认为此举会导致通货紧 缩及国内外相对价格的失衡,从而使英国的出口品价格太 高,不利于竞争,而这正是英国经济困境的根源所在。因 此,他主张政府采取通货管理政策,通过价格控制(通货 膨胀而非通货紧缩)来调整经济,这时,凯恩斯已开始有 点脱离传统经济学的路线。
新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假设
一、非市场出清假设(价格和工资粘性) 非市场出清假设:当经济出现需求扰动时,工资和价格不能迅述调 整到使市场出清,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 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经济处于供 求不等的非均衡状态。 二、不完全性假设:主要指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全。 三、理性预期假设:短期内形成的预期是适应性预期而不是理性预 期,由于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经济当事人的理性预期通常受 到约束,即这种预期是“近似理性预期”。 四、最大化假设:即厂商利润最大化和家庭效用最大化,这个假设 使新凯恩斯主义具有微观经济基础。
双方谈判决定工资:在双方谈判模型中,由于没有一方占有绝对的 优势,根据双寡头垄断理论,工资的决定将在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与工会的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和工人的最低保留工资之间摆动,这时 选择哪点作为工资水平是不确定的。问题是根据重复博弈的“可自 我执行的协议”理论,像工会和企业之间这种长期的不断重复的谈 判,应该可以建立一个有效率的均衡解,但为什么会有无效率的就 业长期存在呢?用纳什(John Nash)谈判理论来进行分析,结果发 现双方谈判共同决定的工资,与工会单方面决定的工资有相同的结 果。这表明最优工资不受生产率的冲击的影响,企业在经济波动时, 主要考虑就业量的变动。但是,为什么大部分合同是有关工资的而 不是有关就业的呢?是因为企业对经济状态的了解要强于工人的了 解程度。因此,企业就有可能撒谎以获取好处。而一个关于工资的 合同能够促使企业说真话,关于就业的合同则更多地会刺激企业去 隐瞒真相。所以,由于工人是信息不对称的受害者,他们就要求与 企业签定有关就业方面的合同。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
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与中国供给侧改革实践一、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概述凯恩斯主义理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理论,主要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迅速崛起。
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存在失业、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而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有时可以通过干预来提高整体经济状况,这一思想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节市场,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理论对后世的经济政策制定和调整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应用在各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中。
二、中国供给侧改革概述2015年以来,中国开始了一系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解决过剩产能、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供给侧改革强调通过减少政府对消费品和生产要素的干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
这一改革思想与传统的需求侧政策相比,更加强调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生产效率,旨在解决产能过剩、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
供给侧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三、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影响凯恩斯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通过调节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经济目标。
其与中国供给侧改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影响的关系。
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财政政策调整来进行宏观经济调控,而中国供给侧改革也强调通过财政政策来激发市场活力和提高生产效率,即通过财政政策来保障供给侧改革的实施顺利进行。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控通货膨胀和失业率,而中国供给侧改革也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资金的合理配置和企业的创新投资。
可以说凯恩斯宏观经济管理思想为中国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基础和支持,帮助中国政府更加有效地实施宏观经济政策。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影响还在于其理论指导作用。
凯恩斯主义提出的需求管理理论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指导了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整。
凯恩斯主义与当前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凯 恩斯 主义 是英 国经济 学家 凯恩斯 于上 世纪 3 0年代 提 出的应对 经济 危机 的重要 经济 思想 和政策 策略 , 解 它要 决 的是 在有 效需 求不 足 的情 况下 , 国家如 何通过 经济 政策 摆脱经 济危机 , 实现持续 发展 的问题 。因此 , 中国在 发展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 济过 程 中应该 积 极借 鉴 和 吸收 凯恩 斯应 对 经济危机 的基本思想 。 凯 恩斯主义理论 及其历 史作 用 凯恩斯 主义 的理 论体系 以就业理论 为核心 ,而 就业 理 论的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 就业 、 在《 利息和货币通论》 , 中 凯 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总供给价格与 总需求价格 的均衡 , 社会 的总就业水平取决于有效需求水平 , 而存在 失业 的主要原因 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 , 就达不到充分 那 就业 。 国民收入 是在较 高水平上实 现均衡还是 在较低水 平 上实现均衡要取决于有效需求 的大小 。由于 “ 际消费倾 向 边 递减 ”“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流动偏好 ” 律的作用 , 和“ 等规 既 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 , 使得总需求小于 总供给 , 成有效需 求不足 , 了生产过剩 的经济危机 和 形 导致 失业 。凯恩斯 主义否定 了传 统经济 学认 为可 以保 证充分 就 业 的工资理论 , 为其 忽视了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 区别 , 认 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仅靠工资政策是不可能维持充分就业 的。资本 主义社会 除了 自 失业 和摩擦性失业外 , 愿 还存在着 “ 自 失业”原 因就是有效 需求不足 。 非 愿 , 在刺激消 费需求方面 , 凯恩斯 主义 主张国家通过税 制 、 利率 和其它手段 对消费倾 向施加导 向性 影响 。在 刺激投 资 方 面, 凯恩斯认 为 , 主要是 国家投 资 , 投资 不能把决定 当前投 资量 的职责放 在私人手中 , 由国家负起投资 的责任 。 应该 凯恩斯主义 的 目标是 使国家达 到充 分就业 、 价格稳 定 、 经济 持续 均衡增 长和 国 际收支平 衡 。政府通 过经 济政 策 , 对 经济运行 施加 影 响 , 以减轻 经济 波动对 经济 造成 的不 良 影 响。 当经 济发 生衰 退时 , 应采 用扩 张 的财 政政 策和 政府 货 币政策把 经济 从萧 条 中解 救 出来 ; 当市 场经 济运行 过热 而 出现通货 膨胀 时 , 政府应 采用 紧缩性 的财政政 策 和货 币 政策 来冷却 过热 的经 济 , 抑制通 货膨 胀 。国家通 过采 用扩 张或 收缩 的宏观政 策来 调节 和控 制经 济 , 量避 免过度 的 尽 上下 波动 , 以获得稳定发 展 。 凯恩 斯主义客 观上反 映了现代化大 生产需要在 国家宏 观调控 和管理 的基础 上进行 。根 据世界 近几 十年 的发展历 史可以看到 , 以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政府干预机制确实缓 和 了西方资本 主义 经济 危机 和矛盾 , 进 了战后 新兴工 业 促 化 国家和地 区 的经济腾 飞 。尽 管各 国情 况有所 不 同 , 这 但
凯恩斯主义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
凯恩斯经济理论
• 凯恩斯理论的具体内容
1、有效需求 :A心理消费倾向B心理上的灵活偏好C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 2、就业理论: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与总供给函数的均衡点。至于雇主们决定雇佣的劳 动工人数或就业量,取决于预期的社会消费量和可以预期的社会新的投资量两者 之和。消费不足与投资不足,都说明就业的有效需求不足。投资的增加是为了刺 激消费的增加。 3、所得、储蓄与投资理论:凯恩斯认为所得的用途有三方面:消费、储蓄和投资。 传统古典经济学认为储蓄会转化为投资,而凯恩斯则认为有储蓄无投资,储蓄的 提高会限制投资的增加。(Y=C+I+G+NX) 4、资本边际效率与利息率理论:A(投资)投资决定于投资引诱,投资引诱决定于 资本边际效率和贷款利率的相互作用。即投资不仅要看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还 要看利息率的高低。同时要注意边际效益递减、投资收益预期。B(储蓄)人们 以现金形式持有财富的愿望,称之为流动性偏好。人们持有现金的动机分为三类: 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资动机。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所决定的货币需求,主要 决定于人们的货币收入。投资动机和利率呈反向函数关系。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货 币的供给和需求。C流动性陷阱
凯恩斯经济理论
凯恩斯设计的旨在刺激需求和投资需求的经济 政策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经济肖条时期, 减少税收, 扩大政府财政开支, 甚 至不惜通过赤字财政、发行公债, 以扩大总需求。在经 济高涨时期实行紧缩财政开支和增加税收的措施, 以减 少总需求屯所谓宏观货币政策, 即指在肖条时期, 通过中 央银行增加货币的供给量, 降低利息率, 目的在于刺激私 人投资, 扩大总需求; 而在经挤高涨时期, 减少货币供应 量, 提高利息率, 限制私人投资, 以减少总需求财政政策 被视为主要的手段, 货币政策则被视为从属和支持财政 政策的。
凯恩斯主义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doc
凯恩斯主义理论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作者:***指导老师:***二○一二年三月摘要凯恩斯作为二十世纪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最重要代表人物,他的经济思想对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的理论开创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先河,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中的第三次革命,这在西方经济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与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斯密的《国富论》一起被称为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著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
凯恩斯主义不但包含着丰富的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批判,而且也蕴含着对政府宏观调控的肯定。
凯恩斯主义作为西方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宏观经济理论之一,它不仅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经济危机和就业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价值。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经济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的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国外经济思想也逐步在中国传播和产生影响,中国政府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审时度势、运筹帷幄,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凯恩斯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也并非一帆风顺,面对着中国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凯恩斯主义由其自身局限性带来的种种影响和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原因,使得凯恩斯主义在为中国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这是中国政府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本论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在充分阅读并理解有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凯恩斯主义为中国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以及如何减少及避免消极影响分别作了探索。
凯恩斯主义或凯恩斯经济理论,主要是根据《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等论著发展而来的一套经济理论,以及相应的经济政策措施。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扩张性经济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达到刺激社会经济增长的目的。
概括起来便是:扩大开支、增加需求、刺激经济、促进繁荣。
它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那个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了那时为止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大萧条。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凯恩斯主义是指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发表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后,提出的一种主张通过国家干预来调控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理论。
这一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凯恩斯主义提出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对于中国当前和过去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高速增长的阶段,但在现阶段面临着外需下降、内需不足的问题。
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有效需求,可以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可以通过采取财政政策来提升政府支出水平,并通过货币政策来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增加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凯恩斯主义强调通过政府干预来解决失业问题。
中国当前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庞大,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减税、增加政府支出、提供职业培训等手段来刺激就业,并借此缓解失业压力。
中国政府可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提供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等方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三,凯恩斯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公平与收入分配问题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调节税收体系和社会保障机制,来实现社会公平和收入分配的目标。
中国当前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等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来实现收入再分配,提高弱势群体收入水平。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借鉴,通过适当加大对富人的税收负担,减少富人的收入,增加对穷人的财政支出,提高穷人的收入,进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此外,凯恩斯主义还提出了经济政策应对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经济运行中,周期性的波动是不可避免的,凯恩斯主义认为政府应该采取逆周期政策,即在经济低迷时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和投资;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加大调控力度,避免经济过热。
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历了周期性的经济波动,凯恩斯主义的时机原则对中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分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金融危机与凯恩斯主义分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摘要:从美国萌芽、发展进而波及全球的金融海啸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
此前甚嚣尘上的新自由主义开始遭到怀疑和责难。
凯恩斯经济学理论以及政府政策主张再次被多国学者所提及。
其政策主张也成为各国政府大肆干预市场的理论依据。
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从2008年至今的发展情况来看,证明这些措施是有效的。
本文通过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金融危机下各国政府的救市政策分析,解读了我国的实际情况,并指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凯恩斯主义;金融危机;经济发展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的核心理论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这本著作的出版奠定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主张增加国内需求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即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
就业理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就业理论提出的起点就是有效需求理论,即通过有效需求带动就业的增长,因而激活整个经济的发展。
凯恩斯认为影响有效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人们的消费倾向,二是人们对未来预期收益的期望,三是消费者对货币灵活性的偏好。
凯恩斯经济理论在西方各国政府经济政策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形成了独特的凯恩斯经济政策观点,该经济政策的核心观点是强调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
凯恩斯认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无法通过自身的调节达到理想状态,而且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比较快,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就业和生活标准无法达到生产技术本应该达到的水平。
二、金融危机下凯恩斯主义在各国救市政策中的运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波及到了很多国家。
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救市政策。
在各国的救市政策中,凯恩斯主义得到了充分体现。
1、美国。
从2007年次贷危机出现苗头到最后全面爆发,美国政府都在尽力采取措施应对危机。
2007年8月,美联储利用3天的时间向金融系统注资14725 亿美元;2008 年4月,美联储和美国国会再次联手向市场注入900 亿美元资金。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引言众所周知,凯恩斯主义被视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其理论体系在20世纪经济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并且经历深刻转型的国家来说,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何在?二、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主要包括政府干预经济、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有效需求理论。
其中,政府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以实现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和调节。
有效需求理论强调了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供给的作用。
三、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1. 财政政策与经济稳定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强调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对于我国政府在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上提供了重要参考。
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需求疲软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保持经济的稳定。
2. 经济周期调节我国作为一个大国经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周期性的波动。
在这方面,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提供了对经济波动的理解和调节思路,对于我国应对经济危机、消费低迷等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3. 消费和投资的促进凯恩斯主义主张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这对于我国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引导消费、促进投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政府干预经济、经济周期调节和有效需求管理等方面。
而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适当吸收和借鉴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精髓,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应对当前的经济挑战,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
当然,借鉴不等于照搬,我国在吸收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需要与自身国情相结合,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和政策执行力度,才能更好地发挥凯恩斯主义的借鉴意义。
五、参考资料1.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原理》,约翰•梅瑞2. 《凯恩斯主义的历史与经济学原理》,哈佛大学出版社3. 《我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我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这是一篇以凯恩斯主义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为主题的文章,结合了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在我国经济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深度和广度兼具的中文文章。
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
学院:税务学院姓名:杨吉如学号:010*******吉林财经大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西方经济学流派作业使用对象:全院学生模块名称:公共选修课学分:2 考试形式:论文论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应用与启示内容摘要: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有重要影响,被公认为是欧洲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典经济学理论之一,其创造的价值以及留下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计的,包括对当今的中国,如何看待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的实践是一个具有高度宏观意义的问题,在此通过对我国政府采取的一些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分析,力图对凯恩斯主义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概括,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中国,有了成熟的经济理论相辅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关键词:政府干预,扩大职能,稳定市场,增加就业一.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经济思想及政策主张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以刺激经济,维持繁荣。
它诞生于“大萧条”时期,把经济的崩溃解释为缺乏有力的刺激生产的机制,这就是凯恩斯主义的根据。
(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思想凯恩斯经济学的核心是就业理论,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他认为,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就在于有效需求不足。
有效需求不足又是三大心理因素,即消费倾向、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以及对货币的灵活性偏好作用的结果。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收入和就业水平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总需求可分为两大类: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资本主义之所以出现失业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人们消费不足或投资不足所致。
由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而作用,有效需求不足,造成非自愿失业,达不到充分就业,从而出现“富裕中的穷困”的矛盾现象。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
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与我国现实1. 引言1.1 凯恩斯主义概述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
在大萧条的背景下,凯恩斯认为市场经济在自由竞争下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需要政府通过干预来调节经济。
凯恩斯主义提出了“总需求决定总产出”、“政府干预调节经济”的观点,主张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投资、调节货币供应等手段来促进充分就业和稳定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强调了有效需求对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增加总需求才能解决失业和经济危机问题。
凯恩斯主义对于解决长期失业和经济衰退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成为20世纪后半叶世界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1.2 有效需求不足的概念有效需求不足是指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不足以促进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现象。
凯恩斯主义认为,当私人部门的支出不足以刺激经济增长时,政府应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投资来填补需求缺口,从而刺激经济活动。
有效需求不足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经济周期波动、收入不均等、投资不足、消费不足等。
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可能会减少生产,导致就业下降和经济增长放缓。
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就业至关重要。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调节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可以有效地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仍然存在,政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2. 正文2.1 我国经济现状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庞大,实力雄厚。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GDP持续增长,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我国的制造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迅速,出口贸易规模居全球前列,吸引了大量国外投资。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智能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创新成果。
我国经济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过度依赖传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沿海地区经济实力强大,而中西部地区发展滞后。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
凯恩斯的主要经济主张及其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有什么现实意义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摘要:约翰·凯恩斯是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开创者,他的理论和政策立足于对社会经济总量的分析,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运用财政、金融和货币手段对经济进行全方位的干预;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以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是经济理论界和政府管理部门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此,研究和借鉴西方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对于指导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凯恩斯就业投资宏观调控在任何市场经济社会,市场机制都是资源配置和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调节手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又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的取向,市场机制必将完全取代传统的计划机制作为经济运行的基本调节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我们当然需要市场,但我们也需要政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百年历史验证了单靠发挥市场机制,不能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繁荣,西方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也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弱点,凯恩斯主义无疑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源泉。
那么,凯恩斯主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是否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呢?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凯恩斯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凯恩斯主义”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1883—1964年)提出的以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为核心,包括赤字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政策和扩大对外贸易政策在内的一整套稳定经济的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是通过“凯恩斯革命”对他所谓的“古典经济学”的变革而建立的。
早期的凯恩斯曾经是“古典经济学”的信奉者,他崇拜市场机制的作用,认为“自由放任”的政策能够确保“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发展。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矛盾,特别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长期的大萧条,将“古典经济学”宣扬的“自由放任”和市场机制的乐观论调一扫而光。
浅析凯恩斯主义及其对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启示
均衡 的论断 。这一 论 断对加 强政 府 的宏 观 经 济调 控 、 决 我 国 目前 出 解
现 的 经 济 问题 具 有 一 定 的 借 鉴 作 用 。
【 键 词 】 效 需 求 ; 大 基 本 心 理 因 素 ; 币政 策 观 关 有 三 货
浅析凯恩 斯主义及其对 中国宏观经济调控 的启示
郭 杰
( 四川 大 学政 治 学 院 6 0 6 ) 1 0 4
【 摘 要 】 恩 斯 主 义 从 经 济 理 论 上 建 立 了 自 己独 立 的 体 系 , 社 会 的 凯 即
环 节 是利 率 : 币供 应 量 的 调 整 首 先 影 响 利 率 的升 降 , 货 然后 才 使 投
素 以及 货 币数 量 ; 币 政 策 观 。[ 货 1 ]
一
、
社会 的就 业 量 取 决 于 有 效 需 求
场 经 济 的宏 观 理 论 , 人 类 文 明 宝 库 中 的 一 颗 珍 珠 , 是 因此 , 对 我 它 国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实 践 中 出 现 的 一 些 问 题 特 别 是 宏 观 经 济 调 控
求进行刺 激 , 以提 高 社 会 有 效 需 求 , 同时 通 过 中央 银 行 推行 适 当 的
货 币政 策 , 加 货 币供 应 量 , 增 加 社 会 有 效 需 求 量 , 经 济 资 源 增 以 使 凯 恩 斯 主 义又 称 凯 恩 斯 主义 经 济 学 , 根 据 凯 恩 斯 的著 作 《 是 就
经 济 达 成 的不 良影 响 。
四 、 恩 斯 主 义 对 我 国宏 观 经 济调 控 的 借 鉴 作 用 凯 凯 恩 斯 主义 的理 论 主 张 和 政 策 思 想 立 足 于 对 社 会 经 济 总 量 的 分 析 , 眼 于 国 家 宏 观 经 济 的 发 展 , 而 成 为 宏 观 经 济 学 的 开 创 着 从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史上,凯恩斯无疑是一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领军人物;他受命于危难之际,用自己的博学和聪明才智挽救了西方各国的经济,在当今经济学界他享有着与亚当·斯密同等的地位。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他们分别找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两只手”,即:亚当·斯密将市场调节看作“一只看不见的手”和凯恩斯的政府有限调控是“一直看得见的手”。
在凯恩斯之前,世界经济领域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的天下,亚当·斯密被奉为西方经济学之鼻祖,其经济学思想影响了几代经济人,在1929年以前,几乎所有的西方大国都坚信市场是万能的,所以在本国经济建设上各国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要保证其国内市场的自由,笃信政府只有在不干涉的条件下,本国的经济才会取得发展的教条。
但是经济自由化和市场不干预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西方国家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在每一次经济危机之后,都会有一些人对亚当·斯密的理论提出质疑。
1933年罗斯福接任了美国总统,在入主白宫的几天后他就立即宣布实行“新政”;随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来规范市场规则,整顿美国经济;其“新政”之新,主要表现在政府对市场进行最大限度的干预,所以罗斯福是一反常理的,他违背了亚当·斯密的经济主张。
但是不久以后新政就发挥了其威力,美国经济终于缓缓复苏,其经济政策也因此备受吹捧。
然而在经济学界罗斯福新政却拉开了凯恩斯革命的序曲。
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经典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
18世纪晚期以来的政治经济学或者经济学建立在不断发展生产从而增加经济产出,而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
所以凯恩斯的理论在经济界迅速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被历史称作凯恩斯革命。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
宏观经济学课程研究报告——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1、凯恩斯理论凯恩斯主义又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其基本理论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却绝育有效需求。
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货币政策观。
凯恩斯首次提出了货币市场,打破了将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分开的两分法,这是对古典货币理论的最大突破,货币供求决定利率是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核心内容。
2、凯恩斯理论在中国经济上的应用货币供给被假定为中央银行给定,所以只需要考虑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来源有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者可以视为收入的函数,而第三种动机则可以视为利率的函数,即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收入和利率已知,当收入上升时,货币总需求增加;当利率上升时,货币总需求下降。
利率在货币供求中起到了调节与杠杆作用。
我国近年来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稳健的金融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和税收政策,有力的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
就是运用了凯恩斯有关货币的理论。
3、我国经济现状自金融危机的爆发以来,经济的迅速衰退席卷全球。
而中国,这个已改革开放30年,全方位与世界接轨的国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严重的经济冲击。
我认为我国目前经济现状的产生是由以下因素共同导致的。
(1)外部环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加深,部分国家经济崩溃致使整个欧盟经济圈越陷越深,并使问题不断扩大。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资本中心,大量加印钞票意图转嫁金融危机的做法使得全球经济受到影响。
而中国作为其最大外汇储蓄国,美元的贬值造成人民币价值波动,引发国内经济因素的不稳定。
国际资本异动等等情况使得中国面临外需回落、资本外逃、摩擦加剧和悲观预期的四重外部压力。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的宏观调控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的宏观调控萨伊﹑马歇尔等传统庸俗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会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不要政府干预经济。
凯恩斯则反对这一看法,他公开宣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是有缺点的,但只要国家干预经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可以“渐臻完善”,成为尽善尽美的制度。
所以,他希望国家多负起直接投资之责,国家必须调节经济,为此,他提出一系列经济政策。
(一)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干预经济。
所谓财政政策就是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对社会产品实行分配的一种政策,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主要有:1﹑公共投资政策,即政府根据预算投资,兴建公共工程,如修建医院﹑学校﹑桥梁﹑道路和其他公共建筑。
凯恩斯指出:当消费太低时可以增加投资来抵偿消费之不足,当私人投资因消费不足而减少时,则用公共投资来弥补私人投资之不足,通过扩大投资的途径来增加社会就业。
2﹑“举债支出”政策。
凯恩斯认为,政府举债支出增加投资,私人举债支出增加消费,两者都能增加“有效需求”,因而这种举债支出能扩大就业,消除危机。
我们可以看出,这实质就是赤字财政政策。
3﹑高额累进税率政策。
为了解决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问题,凯恩斯提议“建立一个直接税体系,使得理财家﹑雇主以及诸如此类人物之智慧﹑决策﹑行政技能等,在合理报酬之下为社会服务。
”“对大额所得以及大额遗产课以更重之税。
”,可见,凯恩斯希望通过加重税收的办法缩小财富不均的幅度,以增加消费和提高就业水平。
(二) 通过金融政策刺激投资﹑增加就业金融政策就是国家通过银行体系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一种政策,即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降低利息率,以调节投资和增加就业。
首先,要采取低利息率政策。
凯恩斯反对高利率政策,倡议“低利息率”政策。
他说:“除非金融机构设法压低利率,否则将妨碍其他方面之投资。
”低利率政策可以鼓动私人投资,增加收入和就业,消除“食利阶级”的“惰性”。
国家在一般情况下都应采取低利息率政策。
其次,实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政策。
凯恩斯认为,“有节制”的通货膨胀能起到增加投资引诱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
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而凯恩斯主义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体系。
本文将讨论凯恩斯主义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以及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和对经济政策的影响。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
它研究整个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关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等宏观层面的问题。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整个经济的运行状况和社会福利水平。
二、凯恩斯主义的概述凯恩斯主义是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体系。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经济存在着失业和经济波动的问题,而政府应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
凯恩斯主义强调需求决定供给,认为有效需求的不足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
三、凯恩斯主义的核心观点1. 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活动的主导是需求而不是供给,有效需求的不足会导致失业和经济衰退。
因此,政府应通过刺激需求来促进经济增长。
2. 财政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财政政策来调节经济。
在经济低迷时,政府应增加公共支出,促进投资和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而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应适度减少支出,以避免通货膨胀。
3. 货币政策的作用: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
当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应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措施来扩大信贷,刺激投资和消费。
而在经济过热时,应适当提高利率,控制通货膨胀。
四、凯恩斯主义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根据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许多国家在经济危机时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刺激政策,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等国家采取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以稳定金融市场和提振经济。
然而,凯恩斯主义也存在争议和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宏观经济学课程研究报告
——凯恩斯主义与中国经济1、凯恩斯理论
凯恩斯主义又称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其基本理论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却绝育有效需求。
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货币政策观。
凯恩斯首次提出了货币市场,打破了将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分开的两分法,这是对古典货币理论的最大突破,货币供求决定利率是凯恩斯货币理论的核心内容。
2、凯恩斯理论在中国经济上的应用
货币供给被假定为中央银行给定,所以只需要考虑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来源有三种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前两者可以视为收入的函数,而第三种动机则可以视为利率的函数,即货币需求取决于实际收入和利率已知,当收入上升时,货币总需求增加;当利率上升时,货币总需求下降。
利率在货币供求中起到了调节与杠杆作用。
我国近年来通过实施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稳健的金融货币政策,特别是低利率政策和税收政策,有力的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
就是运用了凯恩斯有关货币的理论。
3、我国经济现状
自金融危机的爆发以来,经济的迅速衰退席卷全球。
而中国,这个已改革开放30年,全方位与世界接轨的国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严重的经济冲击。
我认为我国目前经济现状的产生是由以下因素共同导致的。
(1)外部环境: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加深,部分国家经济崩溃致使整个欧盟经济圈越陷越深,并使问题不断扩大。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资本中心,大量加印钞票意图转嫁金融危机的做法使得全球经济受到影响。
而中国作为其最大外汇储蓄国,美元的贬值造成人民币价值波动,引发国内经济因素的不稳定。
国际资本异动等等情况使得中国面临外需回落、资本外逃、摩擦加剧和悲观预期的四重外部压力。
(2)内部环境:我国应对经济冲击主要通过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而想要经济快速增长就需要依靠投资、消费的拉动。
在大规模投资中,银行信贷的超常增长又发挥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然而,无论是过高的投资比率还是过快的信贷增长,且不论其所蕴含的风险,其本身就注定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经济不可能再单单依靠投资的拉动来支撑增长目标的实现。
因此,消费需求方面能否有切实的改善和提升,就成为中国保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但中国多年以来保守的消费观念也使得
消费需求不足是中国经济近十多年来的一个老问题,除此之外造成消费不足的原因很多也是由于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如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这些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因此消费需求也很难在短时间内有大幅度的提升。
加之,伴随国家大力推进投资消费,我国掀起一阵恶意竞争、抬升价格的风潮。
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更加剧了中国市场的经济动摇。
4、经济发展趋势/面临的压力
(1)通货膨胀。
自美国实行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后,国际市场大部分的商品价格再急剧上涨。
虽然政府政策频繁调整,但依旧难以抑制住通货膨胀的趋势。
CPI涨幅的不断刷新,给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带来了威胁。
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和资产泡沫膨胀,主要来自于信贷超常增长所导致的流动性泛滥。
并且,政府放出的信贷有很大一部分还没有真正变成投资,而是变成了企业存款,这部分资金形式的转换也将增加明年的流动性。
加上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大量热钱涌入,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或吸收市场过多的流动性,通胀加速和资产泡沫膨胀也将无法避免。
然而,如果中央政府选择现在开始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膨胀,又将将不可避免地对增长产生一定负面的影响。
(2)经济下滑。
首先,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马车就是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
从投资开始分析,尽管我国政府09年投入4万亿以拉动投资,但到今年为止基本上就已消耗的没什么价值了,并且这笔投资对于整个社会的拉动力也很难看到见效。
消费的前提的人民的收入、物价、以及收入预期。
而且面对金融危机和如此明显的通货膨胀,很难扭转大部分人的悲观消费观念及消费水平。
至于出口,占据我国出口极大份额的美国和欧盟都已经自顾不暇,忙着解决本国自身的就业和财政赤字问题,我国出口必将极大幅度萎缩。
其次,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经济转型。
曾经,大量劳动力和廉价产品是中国打开外国市场大门的钥匙。
但随着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中国出现了刘易斯第二拐点:劳动力价格提升,众多企业也从生产廉价产品转向中高端路线。
这意味着中国在世界的贸易中不再具有价格上的优势,将参与到更多国家优质产品的角逐中。
(3)结构失调。
近几年经济发展总量很大,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转型。
我国试图通过发展方式转型推进结构转型,强调一种创新,由原先的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向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以期通过三产带动二产、一产。
但第三产业毕竟不是实业,过快及过度的发展容易打造出一个地基不稳固的高楼大厦,也就是泡沫经济的前期。
5、问题的改进/解决
(1)由于存在中国增长与就业之间不对称的关系,跌破9%的增速放缓应当给予高度重视。
但鉴于目前中国结构性问题的持续恶化,以及前期大规模刺激计划带来的强烈的后遗症等因素,近期年不宜出台新的大规模刺激计划,特别是简单化的、重复性的大规模投资刺激计划不应出台。
不过,在外需下滑幅度较大、消费疲软的前提下,还是应当启动“内需补外需、投资补消费”的政策调整。
在适度调整投资结构的基础上,“稳投资”应当是工作的核心,因此,投资不能回调太快,也不能扩张太快。
(2)房地产调控依然是中国“去泡沫”的核心,鉴于目前房地产市场依然处于
局部调整和结构性调整阶段,以“限购”和“限贷”为核心的房地产政策不能松动。
对于未来政策调控的节奏应当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和相应的预案制定。
(3)货币政策应当根据物价发展趋势、金融风险治理的步骤、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增长的变化进行调整。
中国货币政策应当从年初的“定向宽松、总量微调”的定位向“总体宽松”的定位逐步转变,不宜在短期内进行大幅度根本性调整。
(4)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重点监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进展,中国政府应当提前防御欧洲债务危机深化所带来的各种震荡,除了外需回落之外,还必须重点监控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异。
对于中美汇率冲突的加剧,中国政府应当有应对的预案。
(5)深化改革,要反通胀、保增长、调结构,深化改革仍然是重点。
但是深化改革有不同的重点,应将重点放在反垄断和放松政府管制上。
因为只有反通胀和放松政府管制,才能给社会资本、民营资本找到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