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制”开启包装设计教学新方向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966a3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15.png)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包装设计行业也在迅速壮大,对包装设计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该问题展开探讨。
一、包装设计教学的现状包装设计教学是设计类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发展受到了市场需求和设计理念的影响。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包装设计教学仍停留在理论教学和简单应用的阶段。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而且,包装设计教学过分偏向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操作的培养,导致学生在毕业后无法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由于包装设计技术更新换代较快,教学内容滞后,师资队伍短板等问题也制约了包装设计教学的发展。
包装设计行业的迅速崛起,市场对包装设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现行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包装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不断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市场的需求。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也是为了促进学界和业界的深度合作,推动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
在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 课程设置的改革:包装设计课程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要贴近市场需求,突出实践性,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师资队伍的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关键。
高校需要加大对包装设计师资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引入业界资深包装设计师进行授课,以真实案例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手段的优化: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远程教学等模式,提高包装设计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4. 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校应加强与包装设计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推动实习实践,增加学生与市场的接触。
通过合作项目、双向培养等方式,促进学校和企业的交流,促进包装设计教学与行业的深度融合。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40a69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c.png)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包装设计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对包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新模式也加大了需求。
本文将从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教学改革的背景和目标、发展新模式的探讨三个方面,对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进行探讨。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
以往的包装设计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包装设计教学需要将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动态,提前适应职业生涯。
在实施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展新模式是关键。
需要建立行业导向的教学体系。
包装设计是以服务实际生产和销售的行业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应紧密结合行业需求,制定专业能力标准和课程体系,以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人才。
需要加强跨学科的教学合作。
包装设计不仅需要艺术和美学素养,还需要工程和材料知识的支持,包装设计教学应与工程、材料等学科进行合作,共同培养更全面的设计人才。
要重视实践教学。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接触真实的项目和市场需求,提升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是适应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必然要求。
通过紧密结合市场发展需求、注重实践教学和加强跨学科合作,可以培养出适应市场变化和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包装设计人才。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行业的需求,促进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
论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发展新模式
![论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发展新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40f495c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c.png)
论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发展新模式包装设计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产品外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包装设计教学发展新模式变得必要而紧迫。
本文将探讨包装设计教学发展新模式的一些重要方面,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首先,包装设计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
包装设计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多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际操作。
因此,应加强包装设计的实践教学,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和实践。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实际应用的场景和要求。
此外,学校还可以建立包装设计实验室,配备包装设计所需的工具和设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其次,包装设计教学应更加注重团队合作。
包装设计常常需要多个专业的人员共同合作完成,如设计师、工程师和营销人员等。
因此,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项目,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合作完成包装设计任务。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能力。
再次,包装设计教学应更加注重创新和创业精神。
包装设计是一个富有创意和创新性的领域,因此,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学校可以组织创新创业训练营,为学生提供创新和创业的机会和平台。
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提高他们在包装设计领域的竞争力。
此外,包装设计教学应更加注重跨学科的学习。
包装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如美术、工程、心理学等。
因此,包装设计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十分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跨学科地学习和研究包装设计。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其他学院或学校合作,开展跨学科的科研项目,推动包装设计领域的跨学科合作和创新。
最后,包装设计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包装设计是一个既注重实践经验又注重理论知识的学科,因此,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实践和理论的结合。
学校可以开设实践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包装设计的技术和方法。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441c0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5.png)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包装设计教学是培养包装设计人才的重要环节,它关系着包装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和专业发展的方向。
目前的包装设计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师资力量不足等。
为了改进现有的包装设计教学模式,提高包装设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有必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包装设计教学应增加实践环节。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实践环节的培养。
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通过实践课程、设计作品展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包装设计项目和行业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应开展跨学科合作。
包装设计不仅仅是视觉艺术的表现,还涉及到产品功能、材料科学、市场营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包装设计教学应与相关学科进行跨学科合作,将各学科的知识融入到包装设计教学中,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包装设计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眼光、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以通过拓展课程设置、组织设计比赛、邀请业界专家进行指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4d0f7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d.png)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包装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艺术、设计、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性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产品外观和包装要求的不断提升,包装设计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包装设计教学改革与发展新模式的相关问题,以期为包装设计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包装设计教学的现状与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产品的包装设计越来越重要,包装不仅是产品的外在形象,更是品牌文化的重要载体。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适应这一变化,突破传统的模式,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目前包装设计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脱离实践。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更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得学生在实践中缺乏经验积累和动手能力。
2. 缺乏专业实践。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缺乏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少之又少,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实际工作环境接轨的机会,导致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市场需求。
3. 教学内容滞后。
包装设计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新材料、新技术、新流行趋势层出不穷,而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内容滞后,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由此可见,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需要致力于解决现有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二、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路径与方向在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向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实践教学为重。
包装设计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践教学应该成为包装设计教学的重点。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逐步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不断探索创新。
2. 产学深度融合。
学校与企业之间应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引入企业专业人员参与教学过程,搭建学生实习和实训的平台,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增强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
3. 教学内容更新迭代。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182d1a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e.png)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流行文化的逐渐兴起,包装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包装设计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商品,更是为了塑造商品的形象,提升商品的竞争力。
对于包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包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新模式。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注重实践。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大多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但缺乏实践环节的引导。
而实践是包装设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熟悉和掌握包装设计的技能和理论。
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与行业接轨。
包装设计是一个与市场紧密相关的学科,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了解最新的设计趋势和技术,培养学生与行业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到企业进行参观和交流,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要求。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包装设计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知识的领域,包括美学、艺术、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应该注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组织学生参加与其他学科相关的比赛或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
学生的实际需求是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包装设计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量身定制教学计划,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培养方案。
可以开设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包装设计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新模式需要注重实践、与行业接轨、跨学科融合,并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市场需求,融合多学科知识,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包装设计人才,促进包装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527841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ba.png)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包装设计教学是培养学生包装设计能力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应对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包装设计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际操作环节、缺乏行业对接等。
需要对包装设计教学进行改革,探索发展新的教学模式。
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际操作是包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的设计任务和实践机会,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提高设计能力。
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或实习,进行实际的包装设计和制作工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设计过程中的挑战和乐趣。
包装设计教学应加强与行业的对接。
包装设计是与实际生产、营销和消费紧密相关的,与行业的对接非常重要。
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或企业代表来开设讲座、进行实践指导,并提供实际案例和项目参考。
学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包装设计项目合作,让学生与真实的生产环境接触,了解行业需求和市场趋势。
包装设计教学应加强跨学科合作。
包装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美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
应该与相关学科进行合作,共同探索包装设计的前沿问题和创新理念。
可以开设跨学科的包装设计课程,邀请多个学科的教师进行授课或开展研究,建立跨学科的合作平台,促进学科交流和知识共享。
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包装设计需要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并通过项目合作、团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包装设计竞赛,鼓励他们提出创新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团队合作实现设计目标。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是必要的。
通过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与行业的对接、跨学科合作以及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提高包装设计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42f7b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0.png)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包装设计行业的不断壮大,包装设计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让包装设计教学更贴合市场需求,更符合产业发展趋势,是当前包装设计教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发展新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
一、包装设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包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涉及到艺术设计、市场营销、材料工程、印刷工艺等多个领域。
在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中,往往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在毕业后往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洞察力。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而在包装设计行业中,实际操作能力比理论知识更为重要。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接触到真实的项目案例,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市场需求。
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客户对包装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学生对市场的洞察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为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设计方案。
二、包装设计教学新模式的探讨针对包装设计教学的改革,我们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模式,使之更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
在此,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新的教学模式。
产学结合。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与产业的对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也能够接触到实际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
学校需要与行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引进企业实践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包装设计项目中锻炼自己,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洞察力。
跨学科教学。
如前所述,包装设计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而传统的包装设计专业往往只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教学。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更加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引入市场营销、材料工程、印刷工艺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包装设计的也能够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306bd40c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e9.png)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包装设计是一门涉及艺术、设计、工程和市场营销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其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美观,还要具备实用功能和良好的市场竞争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包装设计教学也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并发展出适应未来发展的新模式。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重点注重学生的美术功底和造型能力,但忽视了学生的市场研究、工程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面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与产业界合作,加强实践教学。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学生在校期间缺乏与实际生产工艺和材料的接触,导致毕业后很难适应实际工作需求。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与包装行业的企业合作,提供学生实习和项目合作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包装设计的整个流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包装设计的实际应用和市场需求。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技应用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包装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例如智能包装和可持续包装等。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引入最新的科技应用和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在未来的包装设计中引领潮流。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包装设计不仅仅是追求外观美观,还要考虑包装材料的环保性和循环利用问题。
包装设计教学需要教育学生关注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包装方案。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注重科技应用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只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包装设计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并培养出更多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包装设计人才。
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
![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fb3ce4c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d4.png)
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实践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该教学模式将学生置于实际的包装设计项目中,通过导师指导,团队协作,实践操作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习和成长。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者和创造者,从中获得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首先,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项目的解决方案来实现预期目标,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通过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其次,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需要针对实际的包装设计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和制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他们的设计能力。
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实践来创造知识,这能够帮助他们获取更加深入和综合的理解。
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到设计的整个过程,包括需求分析、创意构思、设计实施等环节,培养了他们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意识。
第三,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际项目中,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包装设计项目,这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不仅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还需要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形成合作共赢的局面。
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专业知识,还能够培养创新能力、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
同时,导师和学生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项目化教学中,导师需要扮演引领和指导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使他们能够在实际项目中得到学习和成长。
同时,学生也需要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参与实践项目,通过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c66314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d.png)
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探究包装设计是现代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不仅仅是给产品赋予美感,更重要的是能够传达产品的品牌价值和营销信息。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和设计理念的更新,包装设计教学也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探究包装设计教学的改革方向和发展新模式。
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往往以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更多是书本知识而非实际操作。
包装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创意和技术能力才能胜任这一岗位。
包装设计教学应将实践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项目实践、实地考察和工作坊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包装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提升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跨学科融合。
在现代社会中,包装设计需要与市场营销、材料科学、人机交互等多个学科进行交流和合作。
包装设计教学应突破传统学科的边界,引入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邀请市场营销专家来进行讲座,引导学生了解产品定位和市场需求;还可以与材料科学系合作,研发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也可以结合人机交互学的理念,设计用户友好的包装界面等。
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实践与研究相结合。
包装设计是一个前沿的行业,市场需求和设计理念不断变化,只有保持对行业新动态的敏感性和研究能力,才能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
包装设计教学应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可以借助校内外的实验室和设计中心,提供多样化的研究和创新平台,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提出创新的包装设计方案。
包装设计教学应注重国际化和社会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包装设计不再局限于本土市场,而是需要与世界接轨。
包装设计教学应积极推动国际化合作和交流,引进国际一流的教学资源和设计理念,让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设计视野。
也应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的设计比赛和展览,与设计师、企业家等行业精英进行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竞争力。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f5d45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3.png)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在文章介绍了背景信息和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接着,正文部分分别阐述了项目驱动法的概念和特点、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师角色转变。
在文章总结了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实际效果,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看出项目驱动法对于包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学生和教师带来了更好的学习和教学体验。
【关键词】包装设计、项目驱动法、教学、学生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师角色、案例分析、实际效果、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项目驱动法通过将实际项目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究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项目驱动法,学生不仅能够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能够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提升创新意识和实际工作能力。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应用项目驱动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实际效果。
1.2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项目驱动法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实践来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项目驱动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项目驱动法,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在包装设计这个实践性很强的领域,学生通过参与具体项目,可以更好地理解包装设计的理论知识,并且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中,从而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内容。
项目驱动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通过参与项目设计,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发挥和提升,从而增强对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实际项目的完成,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得到了应用,这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也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61da4c2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e6.png)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包装作为商品出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际作用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好地应用项目驱动法,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学模式,需要通过实际项目的参与和完成来进行学习。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育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课程设计,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市场营销策略,调查用户需求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包装设计的实践应用,更好地掌握包装设计知识。
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使用各类工具、软件进行设计,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技术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项目驱动法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设计。
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可以避免学生的孤立心态,增加学生的热情和动力,有效提高学生的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分配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角色中合作完成设计,增强了学生相互配合、互帮互助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项目驱动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我们可以向学生提供多种资源,并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资源。
通过了解行业前沿技术、软件应用与市场趋势等信息,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掘新的设计创意,培养创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包装设计,并且在实践中掌握各种工具和软件的应用技能,同时增加学生的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包装设计教学中,应该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f50d46f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f.png)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项目驱动法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教师将真实的项目案例引入课堂,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项目驱动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下面我们将就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项目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中,学生通常需要学习大量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缺少实际的项目实践。
而项目驱动法注重的是实践性的教学,将真实的项目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们不再觉得包装设计是一门枯燥的学科,而是能够通过实际项目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项目驱动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包装设计领域,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授学生一些固定的设计方法和技巧,缺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而项目驱动法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们通过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能够积极思考如何设计出更具创意和实用性的包装作品,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项目驱动法在包装设计教学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教师的指导能力需要得到提高。
项目驱动法要求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入真实项目案例,并能够对学生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这就对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包装设计经验,还要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项目驱动法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
在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下,需要大量真实的项目案例来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
这就对学校或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项目资源支持,需要更多的资金和人力支持。
项目教学法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1703a4d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b.png)
项目教学法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项目教学法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创意设计已成为包装设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通过讲授设计理论知识和示范技术操作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然而,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创意思维、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比之下,项目教学法可以更好地满足当今包装设计行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本文将论述项目教学法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首先,项目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包装设计》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项目任务,要求学生进行包装设计方案的创意构思和实践操作。
学生需要通过积极的思考和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其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某个主题进行包装设计,让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形式和图案等元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其次,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包装设计的实践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个包装设计项目。
在项目中,学生需要共同讨论、协商并合作完成任务。
这样的团队合作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同时,学生还需要向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提升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项目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相比传统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在包装设计的项目任务中,学生需要自主选择主题、进行调研、收集资料,然后进行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实践操作。
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地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兴趣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索,从而提高其设计能力和专业素养。
最后,项目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需要运用所学的设计理论知识、技术操作和市场营销知识等,进行包装设计方案的制定和实践操作。
项目化教学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项目化教学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58f29dd055270722182ef7ba.png)
项目化教学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摘要: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基础,采用科学研究及实践方法,促进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
《包装设计》课程把项目引进课堂,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解到实践中。
这样既把知识细化了,便于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善于主动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能力,使自己尽快成为适应企业需要的复合性人才。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法;包装设计;教学过程;实践包装设计是高职院校装潢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进行包装结构和包装装潢的统一设计,并掌握系列化商品的包装设计创意方法和表现技法。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课程。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采用的是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
但是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学生普遍觉得书本理论枯燥,缺少吸引力,无法在实际操作中充分应用,使学生产生厌烦和不重视的抵触心理,不仅降低了学习质量,还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就业。
为解决这类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把项目引进课堂,将书本上的理论内容分门别类,总结为几个结合实践的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案例中教学,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溶解到实践中。
这样既把知识细化了,便于理解,又锻炼了学生善于主动使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能力,使自己尽快成为适应企业需要的复合性人才。
1项目教学法概述什么是项目教学法呢?普遍认为:是老师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而这个项目是有目的的实施,过程与结果都是教师可控的。
项目结束后应该有一个可以看见的产品。
《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参考丛书》提出,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是基于项目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即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吸取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c6b7c0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a.png)
关于包装设计教学改革和发展新模式的探讨
近年来,随着消费市场和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包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包装设计教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改革包装设计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了众多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包装设计教学应该注重实践与创新。
传统的包装设计教学可能更注重理论上的知识传授,但是在现实中,学生更需要的是能够应用于实践的技术和能力。
为此,包装设计教学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同时还应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让学生更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其次,包装设计教学应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
在现代社会,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是驱动包装设计创新的主要力量。
因此,包装设计教学应该着眼于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再次,包装设计教学应该加强跨学科合作。
包装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平面设计的范畴,还涉及到包装材料、结构、机械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因此,包装设计教学应该加强跨学科合作,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跨学科整合的能力和视角。
最后,包装设计教学应该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和团队建设。
包装设计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和团队来进行教学。
同时,团队内部的合作和交流也是提升包装设计教学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包装设计教学应着眼于实践、创新、市场和产业需求,加强跨学科合作和团队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
只有这样,在未来的发展中,包装设计行业才会更加稳健地发展。
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
![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810753f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b.png)
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在当今的设计教学中,项目化教学已经成为非常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意思维。
在包装设计领域,项目化教学同样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项目环境中,通过与客户和团队成员的合作,完成设计任务。
在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可以扮演客户的角色,向学生提供一个包装设计的需求和限制条件。
学生需要考虑诸如产品特性、目标市场、品牌形象等因素,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在进行包装设计项目化教学时,教师需要首先明确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学生掌握包装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包装设计与产品定位、品牌形象的关系,以及运用设计软件和工具进行设计的能力。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也会有所差异。
接着,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包装设计往往需要多个人的协作完成。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协调的技巧,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包装设计项目。
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包装设计涉及到产品形态、材料选择、色彩搭配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进行学习。
此外,教师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进行讲座,介绍包装设计的最新趋势和技术。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市场调研。
包装设计的目标是为产品赋予一个独特的形象,吸引目标消费者的注意力。
因此,学生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的市场调研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市场需求。
在包装设计项目完成后,教师需要组织评审和总结。
评审可以包括学生之间的评审和教师的评审。
学生之间的评审可以帮助他们相互学习和借鉴,提高设计水平。
教师的评审则可以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
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示他们的设计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社会对包装设计人才需求增大,毕业生的综合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不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
”因此,摆在人们面前的紧迫任务是如何培养适应包装行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为响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呼声,针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知识面相对狭窄,以及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能力欠缺的现状,近几年,武夷学院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团队立足“大武夷”产业发展需求,将项目制教学模式引入课程建设,积极构建“理论+实践+项目教学”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网络赛事和学生自主创业项目,对项目制教学在深化与完善创新创业背景下,对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实施改革。
一、《包装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包装设计课程是视觉传达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考核学生图形设计、字体设计、版式设计、容器造型设计、包装结构设计和印刷工艺等课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然而,包装设计课程设置常常重理论轻实践,作业完成效果与行业需求差距较大。
二、实施“项目制教学”的必要性1.“项目教学法”特点“项目教学法”以特定的真实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选择信息资料[1]。
教学环节重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2.“项目制教学模式”优势(1)理论与实践并重。
(2)强化实施项目的客观程序。
(3)以项目为驱动,明确训练意义和目的。
(4)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合理、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三、《包装设计》“项目制”实训模式项目制教学模式实施重在项目引进方式。
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在教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包装设计与加工工作流程,企业安排相关人员重点讲解较为复杂的技术工作[2]。
其次,教师要重视网络赛事推荐,推荐优秀作品参加评选。
最后,教师还需努力引导毕业生自主创业,将专业优势转化为创业资本。
项目一命题单位:四川省黄老五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名称:黄老五花生酥、米花酥、芝麻酥项目内容:黄老五花生酥包装设计主办方: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组委会参赛对象:2012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作品要求:以企业文化为核心,用创意手法表达黄老五花生酥营养健康、百年传统的产品属性项目完成过程:首先,确定设计对象。
要求学生对黄老五花生酥现有包装进行调研考察。
其次,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提出方案设计思路、包装结构、造型及材料四部分,并提供最终效果图。
最后,大赛主办方及企业包装技术人员参与作品评分。
项目体会:通过项目训练,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这是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体系:将网络竞赛融入课程教学,收稿日期:2019-01-13基金项目:福建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武夷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创新创业改革研究”(sj2015003)作者简介:魏攀(1987—),女,河南巩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项目制”开启包装设计教学新方向魏 攀(武夷学院 艺术学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摘 要:完善办学模式、丰富课程建设、充实教学内容、创新教法和带动学生自主创业提出了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包装设计;项目制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9)02-0122-02比规则:一是作品传播效果考核;二是通过专家评委评审。
项目二打造凸显产品特点与具有传播力的产品包装。
项目完成过程:首先,对正山堂现有茶包装做深入调研。
其次,学生陈述调研过程及体会。
再次,茶包装创意构思。
最后,效果图打印和实物打样。
项目体会:项目课题将包装设计与地方茶文化作为课程改革项目实践重点。
项目设计之初,学生实地参观公司店铺了解茶包装现状,从包装结构、容器造型到装潢设计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为项目创意构思做准备。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完成创意构思和任务过程进行考核评价,即以创意构思和过程评价为主,结果考核为辅。
作品评比规则由企业领导及相关人员进行现场评分。
项目三为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包装设计课程增加了项目三的训练内容,发展以课程训练带动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
项目成员:2013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项目命题:概念包装设计作业(1)以“包” 为主题的设计,形式、内容不限。
(2)以“保护” 为目的的功能性设计。
(3)了解材料特性,设计相适应的包装。
(4)借助仿生、夸张、假借、想像等艺术手法,创新形态设计。
(5)概念设计,可以不受技术的限制。
项目要求:提交效果图或制作实物;构思新颖、独特;造型、结构简洁项目实施过程:研究任务书,熟悉设计对象,设定内容物;拟定初步设计方案;成型方式的论证,结构的设置以及纸张的选择等;根据总体方案完成设计图绘制和包装模型制作;学生互相提出问题,教师指导,学生优化,教师审核,得到最终设计作品;总结、验收及评价。
创新创业团队介绍:2013级视觉传达专业的陈建阳、黄坤艺、郏珍雅子。
工作室介绍:工作室创立于2016年9月,命名“chuan studio”。
该工作室负责做皮具的私人订制。
主要消费群体为学生、游客及皮具爱好者。
工作室成员将“包”的含义拓展为“包裹”,制作出精美的手工物件,如钱夹、挎包、皮带、卡包、手机包等。
这些皮具的设计和制作严格遵守包装设计的要求:实用、美观、方便携带。
项目体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助于将课程训练内容与业做准备。
项目成果展示与评价体系:高校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对大学生创业者启动新企业的创新能力评价机制还不够健全[3]。
原因在于教师未意识到创新创业能力及其相关概念的重要性,进而影响了教学理论的延伸。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更注重对学生成品展示效果进行考核评价。
一种是教师现场对作品进行打分;另一种是顾客满意度评价。
四、项目制教学实施的几点思考 项目制教学革新了包装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需注意以下问题:1.项目前期资料准备要充分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要提前对学生进行相关产品包装知识的讲授,如茶包装,指导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学生对茶叶包装先有一定了解。
此外,企业方可以提供学生参观茶制作流程及现有包装设计作品。
2.项目难度不可过大教师要具有筹划、实施、协调项目和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能力,导入项目前教师要先对该项目宏观把控,包括项目难度系数评价,项目导入方式方法,项目实施过程引导,项目完成评价体系等,做好充分准备,项目教学的实施才会更加有效、顺利。
3.项目时间安排合理项目教学实践的时间太短或太长都会影响教学效果。
时间太短学生则无法完成教学要求,质量不高;时间太长,学生容易没有耐心[4]。
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设计能力,挖掘潜在的项目并积极寻求合作5.教师结合项目性质制定科学合理、可行性较高,体现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的评价体系项目制教学的导入让实际课题走进课堂是一种尝试,也是视觉传达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
就目前课程改革初步效果来看,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与市场对接,由单一的创意与平面思考转向全方位的、实用性的思维模式。
此外,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说明,项目制教学改革的初步成功,为推进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包蓉.项目教学法在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12(12).[2]文静子.基于项目导向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6(5).[3]刘沁玲.创新型创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中国大学生初次创业案例的调研[J].中国管理研究,2013(24).[4]孟庆民.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教育改革探索: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6(10).(下转第131页)想和绘画技巧教导中国学生学习中国画。
这一现象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都极为错误,但十分明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描[1]。
养和内心均调节为极具艺术价值的形态,才能稳定自身的创作天赋。
中国画的绘制过程能够显现出创作者的心声,当高校未能开展全面且优秀的文化教学时,学生所创作出的国画作品便不会拥有纯粹的中国特色,而仅仅是堆砌着技法的绘画成果,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价值。
三、高校中国画教学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对策1.高校需升级教学观念,重视中国文化教育问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方式会受到校方影响。
当校方认为在中国画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有切实价值时,相关教学体系便会围绕该点而展开。
学生也会在校方给出的教学体系中受到熏陶,进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初识者”。
因此,高校若要改良教育系统文化缺失这一现象,就应该集结高校内的中国画教育人员,先研究与中国画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再将这些融化加以碎片化并糅合至中国画教育体系中。
在融合期间教师团队需要注意,因应试教育的被动性所致,国内多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都比较被动。
若校方直接给出与中国传统文化理论相关的课程,就会激发学生的被动情绪。
因此,教师应尽量使用渗透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令学生在不知不觉间具体来说,教师可在一些基础课程中,将某一笔法的教学作为渗透点。
先在课前研究该笔法的创始者和通用者均为何人,准备与古代画家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而后在课堂中先为学生讲解基本的笔法知识,再抛出一些与创作者相关的线索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后,先由学生内部进行交流解答,若学生无法完成解答再由教师展开叙述。
这样一来,教师可以既不影响日常的教学活动,又在潜意识层面为学生科普和夯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
且以常规中国画课程作为导入点,能够加大中国文化与中国画的关联性特征,令学生直接掌握两者的关联关系[3]。
2.重塑校园文化,突出文化修养中国文化不仅具有显性形态,其更多情况下会被包含在中国人的谈吐、为人处世中,作为人们品格中的一部分而存在,这便是“礼仪之邦”概念的产生原则。
而之所以能够形成这种广泛意义上的文化氛围,重点则就在于“广义”基础上。
只有当周身环境均传递同一种价值观和文化内涵时,这种文化才会被更多人接受,成为更多人的内心思想。
故针对此,高校便应该以校园文化这一渠道入手,在校园文化基础上创建极具中国传统文化属性的文化内容。
例如,将“和谐”和“友善”作为校园文化,定期在校园范围内展开以中国文化为主的绘画竞赛等。
继而利用各种文化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令学生浸染在校方所建立的艺术文化氛围中,逐渐熟悉和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