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苑卷二十文言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苑卷二十文言文
1. 《说苑》二十卷译文
【译文】
齐桓公出外打猎,因追赶野鹿而跑进一个山谷时。

看见一老人,就问他说:“这叫做什么山谷?”回答说“叫做愚公山谷。

”桓公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回答说:“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

”桓公说:“今天我看你的仪表举止,不像个愚笨的人,老人家为什么起这样一个名字呢?”回答说:“请允许臣下一一说来。

我原来畜养了一头母牛,生下一头小牛,长大了,卖掉小牛而买来小马。

一个少年说:‘牛不能生马。

’就把小马牵走了。

附近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认为我很傻,所以就把这个山谷叫做愚公之谷。

”桓公说:“老人家确实够傻的!您为什么把小马给他呢!”桓公就回宫了。

第二天上朝,桓公把这件事告诉了管仲。

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齐桓公拜了两拜,说:“这是我夷吾的愚笨。

假使唐尧为国君,咎繇为法官,怎么会有强取别人小马的人呢?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凶暴,也一定不会给别人的。

那位老人知道现在的监狱断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马给了那位少年。

请让我下去修明政治吧。

”孔子说:“弟子们记住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贤明的宰相。

他们尚且有把聪明当作愚蠢的情况,更何况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简评】
一位聪明的老人故意假托解释地名,讲了一个傻得荒唐的寓言故事,意在讽刺齐国司法的废乱。

然而齐桓公信以为真,把寓言当成了真实的事情,没有参透老人的真正目的。

名相管仲理解并接受了老人的讽谏,改进治理,下大气力解决司法公正问题。

显然,作者的用意在劝诫治政者应善于听取老百姓的意见,治理好国家。

2. 说苑.卷十二.反质全文翻译秦穆公闲,问由于曰..
参考译文
秦穆公闲暇时问由余说:“古时候圣明的帝王,得国、失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由余说:“我听说,因为恭俭得国,因为骄奢失国。

”穆公说:“我想听听骄奢失国和恭俭得国的关键所在。

”由余说:“我听说唐尧拥有天下时,用瓦钵子吃饭,用瓦盆儿喝汤。

他的领土,南到交址,北到幽都,东西到日出、日落的地方,天下没有谁不归顺的。

唐尧禅让帝位,虞舜接受天下,制作盛饭的碗,都要截断木头来做,熔化铜铁,铸造成长长的兵刃,还漆成黑色用它作为出入的仪仗。

诸侯认为奢侈,不肯臣服的诸侯国竟有十三个。

虞舜禅让帝位,大禹接受天下,制做祭器,外面漆漆,里面还涂上朱红色。

用锦帛做席褥,酒杯和勺子还涂上彩色,装饰更加奢侈。

这时不肯臣服的诸侯国已达到三十二个。

夏后氏灭亡以后,商、周接管天下,他们制作大型的礼器,设置九旒仪仗,食器酒器都要精心刻画,墙上要有帷幔的装饰,席褥都有彩色的图案,这比过去更加奢侈了。

不肯臣服的诸侯国多到五十二个。

君王喜欢奢侈,那些臣服于你的国家更喜欢奢侈。

所以说,俭朴是得国的道理。

”由余退出以后,穆公召来内史廖,告诉他说:“我听说邻国出了圣人,是敌对国家的祸患。

现在西戎的由余就是个圣人,我担忧这件事。

我该怎么办?”
内史廖说:“西戎偏僻离中原很远,从来没听过中原的音乐,君王还是派些歌舞的女子过去,用来扰乱他们的政事,并且用厚礼为由余请求延长归国日期,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感情。

他们君臣之间有了裂痕,然后我们就可以想办法了。

”穆公说:“好吧。


秦穆公就派了许多歌*** 子到西戎,并为由余请准延期回国。

戎王看见歌*** 子果真非常喜欢,只知饮酒作乐,一年下来也不迁移放牧的地方,马牛羊死亡超过半数。

由余回国劝谏,戎王不听,由余就离开西戎。

到了秦国,秦穆公迎接他并拜他为上卿,向他询问西戎的军事情况和山川地势,情况都了解清楚了,然后举兵讨伐西戎,兼并了十二个国家,扩大了上千里的疆域。

穆公原来也是个奢侈的君王,因为能够听信贤臣,接受谏劝,所以称霸西戎。

西戎的君王迷恋歌舞声色,贪图财利,以致亡国,由于背离了朴实。

3. 《说苑》卷十二的奉使的全文翻译
春秋之辞有相反的四,既然说:“大夫没有完成的事。


不得擅自生事了。

又有人说:“出境能够安定社稷,对国家有利的事就决定也是可以的。


他说:“大夫以国君的命令出使,进退在大夫”了,又有人说:“以您的名义出,听到丧事慢慢走而不回”的人,为什么呢?说:“这个道理的人都停下他的科,不转移的。

不得擅自找事的人,对一般情况下的原则;独自决定的,对救助危难免除后患啊;进退在大夫的,对将帅用兵啊;慢慢走不回来的,说出来让冯道听说君亲之丧的。

公子结擅自生事,《春秋》不不是,为了救庄公危险的。

公子遂擅自生事,《春秋》讥讽他,认为僖公没有危险的事情了。

所以你有危险而不专救,这是不忠诚的。

如果没有危难而擅自生事,这不是我的。

传说:“《诗经》没有通行的解释,易没有通吉,《春秋》没有通行。

'这个意思。


赵王派遣使者到楚国,正在鼓瑟送行的,告诫说:“如果我的话。

”他说:“王的鼓瑟,从来没有如此悲哀的!”王说:“宫商本来正在调了!”他说:“那为什么不写他的柱调吗??”王说:“天有干湿,弦有紧急情况,宫商迁移不知道,因此不信。


他说:“明君的使者啊,任事,不控制用言辞,遇到吉利就向他祝贺,凶就安慰他。

现在楚、赵两国相距,有千里之遥,吉凶忧患,不可以预先知道,就像柱的不可写的。

《诗经》上说:‘那些风尘仆仆的行人,常常不及。

’”楚庄王发兵攻打宋国,宋告急,晋景公想发兵救,伯宗劝谏说:“天方开楚国,不可代替的。


于是访求壮士,得到霍人解扬,字子虎,去命令宋国不要投降,路过郑国,郑国和楚国亲近新,于是捉住解扬,进献楚王。

楚王赏赐,与约,让他把话反过来说,让宋国赶快投降,三要,解扬才答应。

于是楚王让解扬乘楼车,让他向宋国使者投降,于是背叛楚国而导致其晋君命约说:“我们正在调动全部兵马来援救宋国,宋国虽然急,千万不要向楚国投降,我们现在到了。

”楚国庄王大怒,将煮熟
的,解扬说:“你能控制命令为义,我能接受命令为信,受我国国君的命令而出,虽然死没有两个。


王说:“你答应我的,不久倍的,在他的信任?“解扬说:“死在许王,为了完成我国国君的命令,我不遗憾的。

”对楚王说:“为人臣不要忘记尽忠而死的人。

“楚王的弟弟们都劝谏楚王赦免他。

于是庄公死赦免解扬,回家的。

晋封他为上卿。

所以后世说霍虎。

秦王用五百里的土地换鄢陵,焉吕陵君推辞不接受,使唐要感谢秦王。

秦王说:“秦国攻破韩国灭亡魏国,鄢陵君只有五十里的土地生存的,我难道是畏惧他的威严呢?我有很多他的仁义罢了。

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交换的,焉吕陵君推辞不接受,这是轻视我的。

”唐雎离席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如果不以利害为乐趣的人,鄢陵君啊。

在鄢陵君接受地向先君而守的。

虽然又千里不一定,难道只有五百里呢?“秦王愤怒变色,生气地说:“你也曾见过天子发怒吗?”唐雎说:“臣下没有见到过。

“秦王说:“天子一旦发怒,横尸百万,血流千里。


唐雎说:“大王也曾见过百姓士人的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士人的发怒了,脱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有什么不知道的。

”唐雎说:“这是匹夫愚人发怒罢了,这不是百姓士人的发怒了。

专诸刺杀吴王僚,彗星袭击月亮,流星白天出去;要离行刺王子庆忌,苍隼击在台上;聂政刺杀韩王的叔父,白虹贯日,这三个人都百姓士人的发怒了。

和我要四个人,含愤怒还没有发,要加强在天上。

士没有发怒就已,一翻两个人倒下,血流五步。

”就是根据匕首起来看秦王说:“现在要这样了。

“秦王脸色大变跪着说:“先生坐下,我明白了。

秦灭魏打败韩国,鄢陵只有五十里的土地生存的,仅仅用先生的缘故啊。


齐国攻打鲁国。

子贡见鲁哀公,请求向吴国求救。

你说:“我先君宝的作用?“子贡说:“吴王责备宝而和我的老
师,这是不可靠的。

”于是把杨干麻筋的弓六去。

子贡对吴王说:“无道的齐国,要让周公的后代不血食,而且鲁国要交五百,邾国战车三百,不知道用这些增益齐国,美国的利益和?并不是与?“吴王害怕,于是发兵救援鲁国。

诸侯说:“齐国攻打周公的后代,而吴国援救的。


于是朝拜吴国。

魏文侯封太子击在中山,三年,使不往来,舍人赵仓唐进言说:“为人之子,三年没有听到父亲问,不能说是孝。

为人父,三年没有问你,不可对他。

你为什么不派人出使大国吗?“太子说:“我想了很久。

没有找到可以使的人。

”仓唐说:“我愿意作为使者,诸侯有什么嗜好?“太子说:“侯嗜好晨亮,喜欢北犬。


于是就派遣仓唐■北面狗,奉晨亮,献给文侯。

仓唐到,向上报告说:“孽子击的使者,不敢当大夫的早晨,请把闲暇,奉晨亮,敬献给厨房,■北面狗,敬上涓人。

“文侯高兴地说:“我爱我,知道我为什么喜欢,知道我为什么喜欢。

“把仓唐而出现的,说:“打还好吗?”仓唐说:“嗯嗯。


这样三,就说:“你从太子,封他为国君,著名的,不礼貌的。

“文侯小心翼翼地为之变色。

问:“你的你还好吗?”仓唐说:“我来的时候,在朝廷上拜送书信。

“文侯回头指着身边的人说:“你的你,长和谁是?”。

4. 《说苑》译文
译文:
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师旷,说:“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了。


乐师师旷(回答)说:“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
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呢?”
乐师师旷说:“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呢?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把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平公说:“(讲得)好啊!”
原文: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出处: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

师旷,字子野,今河北省南和县迓祜村人(《庄子·骈拇》陆德明释文),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

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

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

晋平公(?―公元前532年),姬姓,名彪,晋悼公之子,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在位。

晋平公即位之初,与楚国发生湛阪之战,获得胜利。

公元前552年,同宋、卫等国结盟,再度恢复晋国的霸业。

在位后期由于大兴土木、不务政事,致使大权旁落至六卿。

公元前532年,晋平公去世,谥号”平“,其子公子夷继位,是为晋昭公。

扩展资料:
《说苑》又名《新苑》,古代杂史小说集,刘向编纂。

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

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5. 文言文《旧唐书卷七十·列传第二十》翻译
文章翻译如下。

岑文本,字景仁,南阳棘阳人。

性格沉稳文静,容貌气质好,学识广博,能融会贯通,谈吐很好,善于写文章。

贞观元年,被任命为秘书郎,同时在中书省*** 。

正遇太宗行藉田之礼,岑文本献上《藉田颂》。

等到正月初一太宗亲临宴请百官的时候,文本又献上《三元颂》,文辞很美,文本的文才已经很有名气,李靖又称赞推荐他,于是太宗任命他为中书郎,专门掌管朝中的机密文件。

文本认为自己出身书生,因此总是很谦逊。

平时对旧友,即便微贱,文本也一定与他行对等的礼。

文本的住所低矮简陋,室内连褥垫、帐幔之类的装饰也没有。

侍奉老母以孝顺闻名,抚养弟侄们情深义重。

太宗常常说他“宽宏仁厚,忠诚严谨,我亲任他也信任他”。

此时,新立晋王为皇太子,名士多兼任太子的属官,太宗想让文本也兼任太子的属官,文本拜了两拜,说:“我凭借平庸的才能,所居官职早就超过了自己的能力,只担任这一个官职,还担心富贵过甚(招致灾祸),怎能再辱列太子的属官,来招致舆论的非议呢?请您允许我一心侍奉您,不愿再希求太子的恩泽。

”太宗于是放弃了让文本兼任太子属官的想法,仍然让他每五日一次参拜太子,皇太子按照宾友之礼,与他答拜,他就是这样被礼遇。

不久被封为中书令,回家后面带忧色,他的母亲很奇怪,问他,文本说:“我既非元勋又非先王旧臣,承受了朝廷过多的庞信和荣耀,责任重、官职高,这就是我的忧愁、恐惧和原因。

”亲威朋友有来庆贺的,文本就说:“现在只接受哀悼,不接受庆贺。

”又有人劝他置产业,文本叹息说:“我是南方一个平民百姓,空手进京,当初的愿望,不过做个秘书郎、县令而已。

没有战功,仅仅凭着文章官至中书令,这已经到了极点了,承受那么重的俸禄,已经很不安,哪里谈得到再置产业呢?”劝他置产业的人叹息着离开了。

此文翻译时应注意
一、人名和地名、官名不用翻译。

二、句式特点,语序。

三、古代汉语,数词直接用了名词前面,译成现代汉语时注意用
与名词相配的量词。

6. 说苑原文
编辑词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目录
原文
启示
出处
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12)册原文螳螂捕蝉
【原文】
【注释】
文言知识
说苑
原文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启示
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仅仅看见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后患能随之而来。

出处
《庄子·山木》:“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汉·韩婴《韩诗外传》:“螳螂方欲食蝉,而不知黄雀在后,举其颈欲啄而食之也。


在《说苑》也有此:“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故事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要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文
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唱着歌饮着露水,高兴得很,哪知背后来了一只螳螂;螳螂弯着身体伸出前臂,要抓住这只蝉来充饥,怎知道它的背后又来了一只黄雀;黄雀伸长颈子,要向螳螂
一口啄去,可是黄雀又怎知道它的背后也有弹丸正等着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藏在背后的祸害呀!
《刘向·说苑·正谏》
春秋时期,吴国国王寿梦准备攻打荆地(楚国),遭到大臣的反对。

吴王很恼火,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有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 尽管如此,还是有人想阻止吴王出兵。

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出一个好办法:每天早晨,他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三天如此。

吴王很奇怪,问道:“这是为何?”侍卫道:“园中的大树上有一只蝉,它一面唱歌,一面吸饮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向它逼近;螳螂想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正准备啄螳螂时,它又怎知我的弹丸已对准它呢?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

”吴王一听很受启发,随后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编辑本段]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12)册原文螳螂捕蝉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

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

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

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

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

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吴王问道:“你早晨跑到花园里来干什么?看你的衣裳都被露水打湿了”
少年回答说:“禀报大王,我在打鸟。


吴王问:“你打着鸟了吗?”
少年说:“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

蝉高高在上,悠闲
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吴王夸奖说:“你看得真仔细!那黄雀要捉螳螂吗?”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弹弓在瞄准它呢。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连声说:“对!对!你讲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原文】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②者死!”舍人有少孺子③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④,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⑤。

吴王曰:“子⑥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⑦,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⑧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⑨,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⑩其兵。

你好、希望能帮到你哈!
7. 文言文 {南史卷二十列传第十} 求翻译谢谢各位
(原文)弘微年十岁,继从叔峻,名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义熙初,袭爵建昌县侯。

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数千卷书,国吏数人而已,遗财禄秩,一不关预。

混闻而惊叹.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混妻晋陵公主改适琅邪王练。

公主虽执意不行,而诏与谢氏离绝。

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混仍世宰相,一门两封,田业十馀处,僮役千人,唯有二女,年并数岁。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宋武受命,晋陵公主降封东乡君。

以混得罪前代,东乡君节义可嘉,听还谢氏。

自混亡至是九年,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不异平日。

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东乡君叹曰:「仆射生平重此子,可谓知人,仆射为不亡矣。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伯叔二母,归宗两姑,晨夕瞻奉,尽其诚敬。

内外或传语通讯,辄正其衣冠。

婢仆之前,不妄言笑。

由是尊卑大小,敬之若神。

文帝初,镇江陵,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

服阕,蔬素逾时。

太祖即位,迁尚书吏部郎,参机密。

寻转右卫将军,诸故吏臣佐,并委弘微选拟。

(译文)谢弘微年十岁,过继给堂叔(也就是他父亲的弟弟)。

名讳犯所过继叔家族之内的忌讳排名,所以改为叔家的字来排行。

童年时代思维端庄谨慎,时机适当才开口说话。

继父叔父谢混在当时也是知名人士,发现他不同寻常,对他说:“这孩子城府很深,思维一向机敏,正在成为好人才,有你这样的儿子足够了。


义熙初年,谢弘微继承爵位为建昌县侯。

谢弘微在家奉行朴素节俭,而所继承的财务颇多,但他只接受了几千卷书和县官吏数人,其他遗产俸禄,全不过问。

钱财俸禄,一概不干预。

谢混听说以后十分惊叹。

义熙八年,谢混因为是刘毅的同党而被处死,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改嫁给琅琊人王练。

公主虽然执意不去,而诏令她要与谢家离绝。

公主把谢家的事委的谢弘微。

谢混祖上历代宰相,一门两封,耕地业十多处,僮仆差役千人,只有两个女儿,每年都有好进奉。

谢弘微经营产业,办事好像执行公务,一个钱币布帛出入,都有文件记录在薄。

宋武帝做了皇帝,晋陵公主降封为东乡君。

因为谢混是在前代皇帝时犯的罪,东乡君节义可嘉,允许她归返谢家。

从谢混死九年期间,家中房屋整齐,仓库充盈,守门的人和平日无异。

田地比过去又开垦很多。

东乡君叹息说:“丈夫平生看重这个孩子,可以说没有看错人,这光景就像丈夫没有死一样。

谢弘微性格严正,举止必定遵循礼仪法度,办事情与亲近的同党,恭敬异常。

伯叔父母,归宗两姑,朝夕瞻仰奉侍,尽诚心敬。

内外有人传话通秉,谢弘微总是衣冠端正。

婢仆之前,不随便言笑。

因此在府内尊卑大小,尊敬的象神一样。

文帝初年,镇江丘陵,因母亲去世离职,服丧时以孝闻名。

服丧期满,所食蔬菜素食一直延续,不吃鱼肉。

太祖即位,谢弘微迁任尚书吏部郎,参与机密。

不久转任右卫将军,在过去的属吏臣佐,并将谢弘微选为楷模。

8. 汉代,刘向《说苑》原文卷一君道译文
说苑卷一君道【题解】君道,即为君之道,指作为君王应该懂得的治国治民的道理,应该掌握的原则、方法,以及个人应具有的操守和德行等.概言之,即君王应该掌握的统治臣民、治理国家的法术.此卷共记夏、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君王为政轶事四十六则,集中说明为人君者应重教化、省法事、任贤去谄、居安思危、善纳谏、严责已、专赏罚、修文武,如此方能治国安邦,成为一代明主.反之,则会家败国灭而祸患及其身.刘向采记以上轶事,多以儒家说教为主,也杂以道家之言,间参以申韩之术,目的是为最高统治者提供历史借鉴.【原文】1.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①:“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②,趋在任贤③,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④,踔然独立⑤,屡省考绩⑥,以临臣下⑦.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注释】①晋乎公:春秋时晋国国君,名彪.公元前557年至前532年在位.师旷:晋国的盲乐师.《通志·民族略·以官为氏》:“乐人瞽者之称,晋有师旷,鲁有师乙……”《楚辞章句》:“师旷,圣人,字子野,生无目而善听,晋主乐太师.”②务:致力,从事.③趋(qù去):旨趣.《孟子·告子》:“二三子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④廓然:开阔、广大貌.⑤踔(zhuō卓)然:超越,高绝貌.⑥屡省考绩:屡省(xǐng 醒),多次检查;考绩,考核官吏的政绩.⑦临:统治,管理.《荀子·性恶》:“故为立君上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译文】晋平公问师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