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传感器告诉计算机混合气的空燃比情况

合集下载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模拟试题及答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模拟试题及答案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4分)1、对于模拟信号输出型热模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来说,如果传感器电压过高,会造成混合气( )、点火正时(),造成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下降。

2、对于工作正常的氧化锆式氧传感器(O2S)来说,其电压信号从稀到浓、或从浓到稀的反应时间应小于()毫秒。

3、对于工作正常的氧化锆式氧传感器(O2S)来说,其最低电压应大约为()到( )之间,最高电压应大约为()。

4、从氧传感器送来的信号空燃比过稀信号持续时间大于规定值时,按照正常的控制程序,如果氧传感器输送给发动机控制模块的信号表明混合气偏稀,那喷油器就会在闭环控制程序的作用下()其喷油脉冲宽,以此来()混合气的浓度,如果氧传感器正常、如果发动机处于闭环控制状态,那传感器应该能检测到混合气变浓的情况,否则说明()、氧传感器与()之间的电路连接有故障、发动机控制模块()或( )。

5、从氧传感器送来的信号空燃比过浓信号持续时间大于规定值时,按照正常的控制程序,如果氧传感器输送给发动机控制模块的信号表明混合气偏浓,那喷油器就会在闭环控制程序的作用下()其喷油脉冲宽,以此来()混合气的浓度,如果氧传感器正常、如果发动机处于闭环循环控制状态,那传感器应该能检测到混合气变稀的情况,否则说明()、氧传感器与( )之间的电路连接有故障、发动机控制模块()或( ).6、在利用喷油器试验台对喷油器进行测试时,我们应重点从( )、()、( )三方面进行分析.7、氧传感器的信号波形上杂波过多的原因是:()、( )、()、( )等等。

8、次级点火的燃烧电压的大小取决于()、()、( )等等。

9、在分析汽缸压力的测试结果时,我们应重点分析()和( ).10、当某汽缸的火花塞不能点火时,汽缸中的燃烧总量将减少,因而导致CO的排放量会(),而CH化合物的排放量将( ).11、测量氧传感器工作性能是否合格的方法主要包括:( )和( )。

汽车电器与电技术复习题及答案2

汽车电器与电技术复习题及答案2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复习题一.选择题4、发动机的温度低时,压缩终了混合气的温度也要低些,使燃烧速度有所下降。

应适当( B )。

A减小点火提前角 B 增大点火提前角 C 减少进气流量 D增大进气流量6、热型火花塞适用于( A )、转速低的发动机。

A压缩比小、功率小 B压缩比小、功率大 C压缩比大、功率大 D压缩比大、功率小7、发动机电子控制器能够根据蓄电池的( D )变化对喷油器通电时间(喷油脉冲宽度)进行修正。

A 电解液密度 B充电程度 C 放电程度 D电压8、汽车信号系统的作用是:通过( D )向其它车辆的司机和行人发出警示、引起注意,确保车辆行驶的安全。

A信号和灯光 B声响和报警信号 C灯光和报警信号 D声响和灯光11、氧传感器通过检测排气管中氧的含量,向电子控制器提供混合气空燃比反馈信号将混合气浓度控制在理论空燃比附近。

包括氧化锆型、( D )两种型式。

A氧化锑型 B线性式 C开关式 D氧化钛型12、在讨论空气气囊的材料时,甲同学说气囊是用塑料做的,乙同学说是用橡胶制成的,请问谁正确?( D)A、甲同学说得对。

B、乙同学说得对。

C、两人说得都对。

D、两人说得都不对。

14、汽车悬架的设计必须适合行驶( C)的要求。

A、平顺性B、安全性C、平顺性和安全性D、两者都不是17、制动防抱死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滑动率控制在( C )之内。

A、0%~10%B、10%~15%C、 15%~30%D、30%~40%18、微机(电脑)控制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的优点是:(1)实现最佳点火时间控制。

(2)可针对各种影响因素修正点火时间。

(3)电子控制系统实现( D )控制。

A线性 B非线性 C PID D协调19、火花塞裙部的自净温度为 A 。

A、500—700度;B、750—850度;C、100—200度;D 300—400度20、汽车电气系统电压标准的发展趋势是( B )。

A 12vB 42vC 24vD 6v21、在讨论排放控制和催化转化器时,甲说不管空燃比是多少,三元催化转化器都能控制CO、HC和NOx的排放量;乙说,空燃比必须控制在14.7:1附近,才能使三元催化转化器有效地控制CO、HC和NOx的排放量。

68个汽车专业名词术语详解

68个汽车专业名词术语详解

MPVMPV的全称是Multi-Purpose Vehicle,即多用途汽车。

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的方式,例如可将中排座椅靠背翻下即可变为桌台,前排座椅可作180度旋转等。

近年来,MPV趋向于小型化,并出现了所谓的S-MPV,S是小(Small)的意思。

S-MPV 车长一般在(4.2-4.3)m之间,车身紧凑,一般为(5—7)座。

SUVSUV的全称是SportUtility Vehicle,中文意思是运动型多用途汽车。

现在主要是指那些设计前卫、造型新颖的四轮驱动越野车。

SUV一般前悬架是轿车型的独立悬架,后悬架是非独立悬架,离地间隙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既有轿车的舒适性又有越野车的越野性能。

由于带有MPV式的座椅多组合功能,使车辆既可载人又可载货,适用范围广。

RVRV的全称是Recreation Vehicle,.即休闲车,是一种适用于娱乐、休闲、旅行的汽车,首先提出RV汽车概念的国家是日本。

RV的覆盖范围比较广泛,没有严格的范畴。

从广义上讲,除了轿车和跑车外的轻型乘用车,都可归属于RV。

MPV及SUV也同属RV。

皮卡皮卡(PICK-UP)又名轿卡。

顾名思义,亦轿亦卡,是一种采用轿车车头和驾驶室,同时带有敞开式货车车厢的车型。

其特点是既有轿车般的舒适性,又不失动力强劲,而且比轿车的载货和适应不良路面的能力还强。

最常见的皮卡车型是双排座皮卡,这种车型是目前保有量最大,也是人们在市场上见得最多的皮卡。

CKD汽车CKD是英文Completely Knocked Down的缩写,意思是“完全拆散”。

换句话说,CKD汽车就是进口或引进汽车时,汽车以完全拆散的状态进入,之后再把汽车的全部零、部件组装成整车。

我国在引进国外汽车先进技术时,一开始往往采取CKD组装方式,将国外先进车型的所有零部件买进来,在同内汽车厂组装成整车。

SKD汽车SKD是英文Semi-Knocked Down的缩写,意思是“半散装”。

氧传感器原理

氧传感器原理

汽车氧传感器是电喷发动机控制系统中关键的传感部件,是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降低汽车对环境污染、提高汽车发动机燃油燃烧质量的关键零件。

氧传感器均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上。

氧传感器安装位置一:作用氧传感器是排气氧传感器的简称,其功用是通过监测排气中氧离子的含量来获得混合气的空燃比信号,并将该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到发动机ECU。

ECU根据氧传感器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实现空燃比反馈控制(闭环控制),从而将过量空气系数(λ)控制在0.98~1.02之间(空燃比A/F约为14.7),使发动机得到最佳浓度的混合气,从而达到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和节约燃油之目的。

同时也可以确保三效催化转化器对排气中的碳氢化合物(HC)、一氧化碳(CO)和氮氧化合物(NOX)三种污染物都有最大的转化效率,最大程度地进行排放污染物的转化和净化。

现代汽车普遍采用的宽带式氧传感器还具有检查气缸失火和判缸功能。

二:类型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的氧传感器分为氧化锆(ZrO2)式、氧化钛(TiO2)式和六线宽带式三种类型。

氧化锆式又分为加热型与非加热型氧传感器两种,氧化钛式一般都为加热型传感器。

氧传感器安装在排气管上。

3.二氧化锆式氧传感器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基本元件是氧化锆(ZrO2)陶瓷管(固体电解质),亦称锆管(图7-33a)。

锆管固定在带有安装螺纹的固定套中内外表面均覆盖着一层多孔性的铂膜,其内表面与大气接触,外表面与废气接触。

氧传感器的接线端有一个金属护套,其上开有一个用于锆管内腔与大气相通的孔,电线将锆管内表面的铂极经绝缘套从此接线端引出。

(一)氧化锆(ZrO2)式氧传感器结构图1.保护套管2.内表面铂电极层3.氧化锆陶瓷体4.外表面铂电极层5.多孔氧化铝保护层6.线束接头原理图锆管的陶瓷体是多孔的,渗入其中的氧气,在温度较高时发生电离。

由于锆管内、外侧氧含量不一致,存在浓差,因而氧离子从大气侧向排气一侧扩散,从而使锆管成为一个微电池,在两铂极间产生电压(图7-33b)。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维修(第3版)14-学习任务6 三元催化转化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维修(第3版)14-学习任务6  三元催化转化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

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氧传感器可分为氧化锆(ZrO2)式和氧化钛 (TiO2)式两种类型,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1)氧化锆式氧传感器 ①结构组成。氧化锆式氧传感 器主要由钢质护管、钢质壳体、 锆管、加热元件、电极引线、防 水护套和线束插头等组成。
②工作原理。锆管的陶瓷体是多孔的,空气中的 氧在二氧化锆固体电解质中容易通过。当锆管外表 面与内部之间氧的浓度不同(即存在浓度差)时, 氧原子就会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 以求达到平衡状态。当固体电解质表面设置集中用 多孔电极之后,两极之间的电位差便是氧传感器的 信号电压(内表面为正极,外表面为负极)。因为 锆管内侧与氧浓度高的大气相通,外侧与氧浓度低 的废气相通,且锆管外侧的氧随可燃混合气浓度变 化而变化,所以当氧原子穿越锆管向锆管外侧扩散 时,锆管内外表面之间的电位差将随可燃混合气浓 度变化而变化,即锆管相当于一个氧浓度差电池, 传感器的信号源相当于一个可变电源。
(2)转换效率的影响因素 三元催化转化器将有害气体转变成无害 气体的效率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排气温度和混合气 的浓度。
①排气温度的影响。催化剂的表面活性作用是利用排气本身的热量激 发的,其使用温度范围以活化开始温度为下限,以过热引起催化转化 器故障的极限温度为上限。
保持催化转化器高净化率、高使用寿命的理想运行条件的使用温度约 为400~800℃,使用温度的上限为1000℃。当发动机的排气温度达 到815℃以上时,三元催化转化器的转化效率将明显下降。
2.氧传感器
氧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排气管上,其作用 是通过监测排气管废气中氧离子的含量来获 得混合气的空燃比信号,并将该信号转变为 电信号输入发动机ECU。发动机ECU根据氧 传感器信号,对喷油时间进行修正,实现空 燃比反馈控制(闭环控制),从而将空燃比 控制在理论值14.7:1附近,使发动机得到最 佳浓度的混合气,从而降低有害气体的排放 和节约燃油。

空燃比定义-解释说明

空燃比定义-解释说明

空燃比定义-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空燃比是指发动机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比例,它对于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排放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内燃机中,正确定量的燃料与空气混合后才能保证燃烧的充分和高效,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因此,空燃比的调节和控制对于发动机性能和经济性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空燃比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调节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进行讨论。

在引言中将简要介绍空燃比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本文的目的和结构安排。

在正文部分将详细解释空燃比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空燃比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将使读者对空燃比有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应用于实际的工程和生活中。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通过对空燃比的定义、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帮助读者全面了解空燃比在内燃机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通过总结空燃比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展望未来空燃比在内燃机工程中的发展趋势,为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文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提高对空燃比的认识和理解,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

2.正文2.1 空燃比的概念空燃比是指发动机燃烧室中混合气体的空气与燃料的质量比,通常用符号λ表示。

空燃比的定义是发动机燃烧室中混合气体的空气质量与理论完全燃烧所需空气质量的比值。

在理想的条件下,空燃比为1表示混合气中的空气和燃料按照化学计量比完全燃烧,这种条件下的空燃比被称为化学平衡空燃比。

空气过量时,空燃比大于1;燃料过量时,空燃比小于1。

空燃比的概念对于发动机性能和排放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发动机工况需要不同的空燃比来保证燃烧的高效和清洁。

因此,深入理解空燃比的概念对于发动机的控制和优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进一步讨论空燃比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方法,以及空燃比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前景。

氧传感器工作原理

氧传感器工作原理

氧传感器安装在发动机的排气管上,位于三效催化转化器之前,用于测量废气中的氧含量。

如果废气中的氧含量高,说明混合气偏稀,氧传感器将这一信息输入发动机电控单元(ECU),ECU 指令喷油器增加喷油量;如果废气中的氧含量低,说明混合气偏浓,ECU 指令喷油器减少喷油量,从而帮助ECU 把混合气的空燃比控制在理论值(14.7)附近。

因此,氧传感器相当于一个混合气的浓度开关,它是电喷发动机实行闭环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

1 氧传感器是一种热敏电压型传感器氧传感器间接地反映进入气缸中混合气的浓度,这种信息是以波动的电压传递给电控单元(ECU)的,因此判断氧传感器性能的主要方法是检测氧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电压值及其波动的范围和波动的频率。

另一方面,发动机只有达到一定的温度才能激活氧传感器。

因此,检测氧传感器前,必须对发动机充分预热,在氧传感器达到正常工作温度300℃~350℃以后才能进行检测,在此之前,氧传感器的电阻大,如同开路,氧传感器不产生任何电压信号;若发动机的排气温度超过800℃,氧传感器的控制也将中断。

目前有的车型采用主、副2 个氧传感器,主氧传感器(在前)通常带有加热器,副氧传感器不带加热器,要依*废气预热,温度超过300℃才能正常工作。

对于加热型氧传感器,其加热电阻的阻值一般为5Ω~7Ω。

如果加热电阻被烧蚀(电阻为无穷大),氧传感器很难快速达到正常的工作温度,此时应当更换氧传感器。

2 氧传感器的故障确认采取“时域判定法”所谓“时域判定法”,是指某传感器的输出信号是否在一定的时间内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范围、频率是否符合标准值,如果不发生这种变化,自诊断系统即确认其有故障。

氧传感器提供的信号电压标准为0.1 V ~1.0V,并且在这个范围内快速波动,其波动频率标准为30 次/min。

当氧传感器输出的信号电压在0.1 V ~0.3V 之间波动时,ECU 判定为混合气偏稀;当氧传感器的信号电压在0.6 V ~0.9V 之间波动时,ECU 判定为混合气偏浓;当信号电压为0.45V 左右时属最佳。

浅谈电喷发动机空燃比的特性

浅谈电喷发动机空燃比的特性

图1空燃比对发动机排放的影响发动机排放中有害气体浓度与空燃比有密切关系,从图的浓度大致上取决于空燃比。

当混合气较稀,空燃比的变化对CO的影响不大,而当空燃比小于着空燃比的减小,CO的浓度便急剧增加。

图2性的要求侧重点不同,所以对混合气的空燃比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图3﹑﹑﹑稳定工况大致可分为怠速小负荷中等负荷荷几种情况。

怠速工况发动机空负荷运行,废气稀释作用大,合气正常燃烧,必须供给很浓的混合气,如图3所示A随节气门开大,稀释作用减小,空燃比沿图3中AB线段逐渐变大;等负荷时要求供给发动机稀混合气,以获得最佳燃油经济性,所示BC段,空燃比约为16~17;在大负荷时,混合气满足功率要求,如图3中CD线段实际上节气门全开前所有部分负荷工况都应供给经济混合气,只是在全负荷时节气门已全开,获得最大功率,必须加浓供给功率混合气,空燃比为13从大负荷过渡到全负荷,混合气逐渐加浓。

过渡工况要求的空燃比。

汽车实际行驶中发动机经常处于非稳态的过渡工况,负荷或转速随时间不断变化,如冷启动冷车起动时为保证冷起动顺利,混合气空燃比要减小;阶段也要求浓混合气;直到发动机达到正常温度以正常混合气稳定运﹑减速时,加减速瞬间要适当加浓(切断)混合气以获得良好的减速过渡性。

综上所述,汽车发动机对空燃比的要求非常严格,况空燃比影响因素之多,变化范围之大,是难以想象的,控制空燃比才能满足其要求。

空燃比的形成为使发动机能够正常运转,必须为其提供连续且适当空燃比的混合气进入气缸。

(a)(b)图4153Science&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做过免拆清洗,故障依旧,故障灯不亮(图5)图5进行故障诊断排除,先调故障码,故障码为正常闪烁,再检查点火系统,火花塞正常,高压线也正常。

将卡头分别卡到各线上,怠速时观察正时灯闪亮情况,加速发动机抖动时无断火现象,点火提前角也正常。

管上的某个真空软管时,怠速转速提高,由于拔掉真空软管放进一些燃烧状况改善。

空燃比

空燃比

空燃比A/F(A:air-空气,F:fuel-燃料)表示空气和燃料的混合比。

空燃比是发动机运转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尾气排放、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为使废气催化率达到最佳(90%以上),必然在发动机排气管中安装氧传感器并实现闭环控制,其工作原理是氧传感器将测得废气中氧的浓度,转换成电信号后发送给ECU,使发动机的空燃比控制在一个狭小的、接近理想的区域内(14.7:1),若空燃比大时,虽然CO和HC的转化率略有提高,但NOx的转化率急剧下降为20%,因此必须保证最佳的空燃比,实现最佳的空燃比,关键是要保证氧传感器工作正常。

如果燃油中含铅、硅就会造成氧传感器中毒。

此外使用不当,还会造成氧传感器积碳、陶瓷碎裂、加热器电阻丝烧断、内部线路断脱等故障。

氧传感器的失效会导致空燃比失准,排气状况恶化,催化转化器效率降低,长时间会使催化转化器的使用寿命降低。

空燃比氧传感器(二)范道钢共2页 [1][2]感器输出信号电流在发动机电脑内部对应出同废气中氧气含量对应的电压值,此电压值只能用专用检测仪测出。

当实际空燃比数值等于理论空燃比时,尾气中的氧气和未燃烧气体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气也很少,全范围空燃比传感器空气腔侧铂电极同尾气侧铂电极之间的氧化锆固态电解质中没有氧离子流,故空燃比传感器在实际空燃比数值等于理论空燃比时不产生电流。

因无电流输入,发动机电脑内检测电路对应出3.3伏特电压。

当实际空燃比数值小于理论空燃比时,混合气浓,废气中氧气很少,但未燃烧干净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较多。

在实际空燃比数值小于理论空燃比时,混合气浓工况时,空燃比传感器参考空气腔内的氧气被空气腔侧铂电极电离后生成氧离子,生成的氧离子流过空气腔侧铂电极和尾气侧铂电极之间的氧化锆固态电解质,到达尾气侧铂电极,同穿过空燃比传感器扩散阻力层到达空燃比传感器尾气侧铂电极的未燃烧净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失去电子,产生方向为负的电流。

氧传感器的原理

氧传感器的原理

氧传感器,也称为λ传感器,主要应用在汽车排放控制系统中,用于测量发动机排放气体中的氧含量。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一个化学反应,即氧化锆(ZrO2)的离子传导性质会随着氧分压的变化而改变。

在氧传感器的结构中,有一个陶瓷体,其一侧通入发动机排气管中的废气,另一侧则通入外界空气。

由于两侧的氧气浓度不同,就会在氧化锆陶瓷体内产生电势差。

当混合气的空燃比(A/F)偏离理论空燃比时,排气中的氧含量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导致氧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发生变化。

具体来说,当混合气偏稀(A/F>14.7)时,排气中的氧含量较高,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较低(接近0V);反之,当混合气偏浓(A/F<14.7)时,排气中的氧含量较低,传感器的输出电压较高(接近1V)。

因此,通过监测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就可以判断出发动机混合气的空燃比情况。

在现代汽车中,氧传感器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排放控制。

它还被用于燃油喷射控制、点火提前角控制等多个系统中,以实现更精确、更经济的燃烧控制。

例如,在燃油喷射控制系统中,ECU(发动机控制单元)会根据氧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来调整喷油量,以保证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燃烧效率。

此外,氧传感器还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

因为长时间在高温、高湿、高污染的环境下工作,会导致传感器的老化、失效或堵塞。

一般来说,建议每行驶XX至XX万公里就检查或更换一次氧传感器。

这样可以确保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都能保持在最佳状态。

以上便是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介绍。

通过对氧含量的精确测量和控制,氧传感器为现代汽车的燃油效率、性能和环保性做出了重要贡献。

电喷发动机的开环和闭环控制

电喷发动机的开环和闭环控制

<闭环>由于技术的进步、氧传感器的使用和计算机化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综合能力,可以实现发动机的闭环控制。

闭环是一个实时的氧传感器、计算机和燃油量控制装置三者之间闭合的三角关系。

氧传感器告诉计算机混合气的空燃比情况。

计算机发出命令给燃油量控制装置,向理论值的方向调整空燃比(14.7:1)。

这一调整经常会超过一点理论值。

氧传感器察觉出来,并报告计算机,计算机再发出命令调回到14.7:1。

因为每一个调整的循环都很快,所以空燃比永远也不会偏离14.7:1。

一旦运行,这种闭环调整就连续不断。

闭环是最有效的运行方式。

计算机应尽可能按闭环控制编程。

但要进入闭环控制,还要满足一些条件:①氧传感器必须达到工作温度(约315℃)。

②发动机水温必须达到临界温度(约65℃)。

③发动机起动后,经过预定的时间(从几秒到一二分钟)。

还有另外一些情况,如强加速,长时间怠速,计算机会强制系统退出闭环。

<开环>在空燃比不适合的时候,用开环控制,如暖机过程或节气门全开时。

在这种控制模式下,计算机使用的输入信息有水温、负荷、大气压和发动机转速。

这些信息决定空燃比,一旦这些信息处理完,计算机发出适当的命令给混合气控制装置。

除非输入改变,否则这一命令不改变。

在这种工作方式,计算机不使用氧传感器的输入信息,所以也不知道所发出的关于空燃比命令是否能得到预想的运行工况。

由于开环的这种弱点,计算机应尽快把系统转入闭环,并尽可能留在闭环运行模式。

当然系统的故障会使它无法进入闭环,或不得不退出闭环。

某些机械问题可能使系统重复地脱离闭环。

假定一辆车在短时间内记录了一系列的氧传感器故障。

这一问题经常由于以下原因造成:气缸垫开始损坏,冷却水渗入燃烧室或排气管;冷却水中的硅树脂在排气管氧传感器的表面上形成一层密封薄膜,“毒化了传感器”;也有可能是来自烧坏软管、老式硅树脂基气缸垫或其他污物凝结在氧传感器的大气侧,造成氧传感器中毒,从而系统脱离闭环。

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O2S)

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O2S)

(二)氧化钛式氧传感器(TiO2)
氧化锆式氧传感器信号特征
废气中氧的含量

输出信号电压
≧0.45V
判断混合气状况


≦0.45V

注意点
(1)由于氧传感器信号只在空燃比14.7附近发生 突变,其他空燃比范围信号差别不大,所以只能 利用氧传感器在0.45V上下的两态信号判断可燃混 合气稀浓,而不能具体知道空燃比的大小。 (2)在发动机混合气闭环控制的过程中,发动机 ECU根据氧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不断地修正喷油 量,使可燃混合气的空燃比尽可能地保持在理论 空燃比14.7附近。
5.5 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O2S)
一、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概述
1、使用空燃比反馈控制的必要性
只有当可燃混合气浓度在理论空燃比14.7附近时, 三元催化转换器的转换效率才最好。 为了有效地利用三元催化转换器,充分净化废气, 就要提高空燃比的控制精度,使其维持在理论空 燃比14.7为中心的非常狭窄的范围内,必须使用 氧传感器闭环控制系统。
(1)当混合气较稀时
排气流中02含量高,CO含量低, CO几乎全部参加 反应,使得锆管外表面附近的氧离子浓度较大, 锆管内外氧浓度差很小,锆管正、负极之间的电 势差较小,约为0.1V。
4、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
输出特性分析:
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在理论空燃比14.7 附近发生突变,当混合气的空燃比稍高于14.7时, 输出电压接近于0V;当混合气的空燃比稍低于 14.7时,输出电压接近于1V。 在发动机混合气闭环控制的过程中,氧传感器相 当于一个浓稀开关,根据空燃比变化向电脑输送 脉冲宽度变化的电压信号(每10秒8次以上)。
3、氧传感器的安装部位

氧传感器与空燃比传感器

氧传感器与空燃比传感器

它能连续检测出稀薄燃烧区的空燃比,可 正常工作的空燃比范围大约为12∶1~20∶1, 使得ECM在非理论空燃比区域范围内实现喷油 量的反馈控制成为可能。
空燃比传感器有两种结构形式:单元件和 双元件。
1)单元件空燃比传感器
单元件空燃比传感器的氧化锆元件 采用平面型结构,两侧有铂电极,其中 正极通过空气腔与大气相通,负极与排 气之间有一多孔性的扩散障碍层和多孔 氧化铝层,排气管中的氧分子可以通过 多孔性氧化铝层和扩散障碍层到达阴极 表面。
控制电路使正极的电压高于负极[ 见图(a)],从而在氧化锆元件中产生 一个泵电流,阴极上的氧分子在此电流 的作用下移动到阳极。
ECM内的平衡监控电路控制泵电流的 大小,通过改变两极之间的电压差,使泵 电流达到饱和状态。
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泵电流的大小取决 于氧向扩散腔的扩散速率,并与排气中的 氧分子浓度成正比,或与混合气的空燃比 数值成反比。
图 双元件空燃比传感器原理
1—扩散孔 2—扩散腔 3—空气腔 4—微调电阻
ECM根据此时泵氧电流(即输入泵电 流)的大小和方向计算出相应的混合气浓 度。
双元件空燃比传感器有5根接线端子, 其中2根是加热器的接线,1根是泵氧单元 和电池单元共用的参考接地线,1根为电池 单元的信号线,另1根是泵氧单元泵电流的 输入线。
情况下,随着反馈控制的进行,氧传感器的 反馈电压将在附近不断变化,10s内反馈电 压的变化次数应不少于8次。
④ 若电压表指示值在10s内的变动次数等于 或多于8次,则说明氧传感器工作正常。
若电压表指示值在10s内的变动次数少 于8次,说明氧传感器不正常。
⑤ 检查氧传感器有无损坏。拔下氧传感
器的线束插头,将电压表的正极测笔直 接与氧传感器反馈电压输出端连接,人 为地形成稀混合气,电压表指针读数应 下降。

氧传感器与空燃比传感器详解

氧传感器与空燃比传感器详解
氧传感器和空燃比传感器
氧传感器和空燃比传感器都安装在发动 机的排气管上,与排气管中的废气接触,用 来检测排气中氧气分子的浓度,并将其转换 成电压信号。
ECM根据这一信号对喷油量进行调整, 以实现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精确控制,改善 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达到即降低排放污染, 又减少燃油消耗的目的。 只能在理论空燃比附近工作的传感器称 为氧传感器,可以在整个稀薄燃烧区范围内 工作的传感器称为空燃比传感器。
假设计算机供给氧传感器5V的参考电压,当混合 比浓时电阻低所得到电压较高(将近5V),若混 合比较稀时电阻高所得到的电压较低(将近0V) ,因此由电阻的变化即可得知当时混合比的状 况,不过近来的车型为了使氧化钛型氧传感器 有着与氧化锆型相同的变化,即将参考电压改 成1V,所以其电压即成了0~1V的范围内。另 外由于高温下电阻容易产生变化,因此氧化钛 型氧传感器会设一温度补偿电路,以反应温度 高低所产生误差。
图2.56 氧传感器的安装位置
1—氧传感器(左前) 2—进气管 3—氧传感器(右前) 4—三元催化转化器 5—氧传感器(后) 6—排气管 7—预热式三元催化转换器
氧传感器通常和安装在排气管中段 的三元催化反应器一同使用,以保证混 合气的空燃比处于接近理论空燃比的一 个窄小范围内,从而使三元催化反应器 能充分发挥其净化作用。
发动机运转时,锆管两侧存在氧浓度差, 使锆管形成微电池,在锆管两个铂电极间产生 一个微小的电压[见图2.58(a)]。
当混合气的实际空燃比小于理论空燃 比,即发动机以较浓的混合气运转时,排 气中缺氧,锆管中氧离子移动较快,并产 生0.6~0.9V的电压;当混合气的实际空燃 比大于理论空燃比,即发动机以较稀的混 合气运转时,废气中有一定的氧分子,使 锆管中氧离子的移动能力减弱,只产生0.对于氧化锆型的氧传感器是以产生电压的 讯号,氧化钛(TiO2 氧化钛型氧传感器)型则 是利用电阻的变化来判别其中的含氧量。在某 个温度以上钛与氧的结合微弱,在氧气极少的 情况下就必须放弃氧气,因此缺氧而形成低电 阻的氧化半导体。相反的,若氧气较多,则形 成高电阻的状态。就像水温度传感器一样,有 着电阻高低的变化,这时只要供给一参考电压 ,即可由电压来可知冷却水的温度。

《汽车电控技术》复习题

《汽车电控技术》复习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按有无反馈信号可分为_开环控制;__系统和_闭环控制___系统。

2.热式空气流量计的主要元件是_热线电阻、可分为___热线式_ 和热膜式。

3。

顺序喷射正时控制其特点是__喷油器驱动回路数与气缸数目相等___。

4。

发动机转速超过安全转速时,喷油器停止喷油,防止___超速___.5.凸轮轴位置传感器一般有__电磁式、霍尔式__和光电式三种类型.6。

多数车型使用______线性输出__的节气门位置传感器.7.电子燃油控制系统有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控制系统子系统组成。

8。

喷油器的喷油量取决于喷油器的喷孔截面、喷油时间、、和喷油压差。

9.轴针式喷油器主要由____喷油器壳体、喷油针阀、套在针阀上的衔铁____以及电磁线圈等组成.10.一般采用发动机振动的方法来判断有无爆燃及爆燃强度。

1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由_空气供给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燃油供给系统. ___组成.12.OBD—Ⅱ诊断系统采用统一型式的16 端子诊断插座,并统一将诊断插座安装在驾驶室仪表板的下方。

13。

点火控制包括___点火提前角控制闭合角控制爆震控___三个方面.14. 发动机正常运转时,主ECU根据发动机进气歧管压力或进气量发动机转速和信号确定基本点火提前角.15.电控发动机怠速控制的方式有__旁通空气道式、__和___节气门直动式_。

16.TWC是利用转换器中三元催化剂的将有害气体变为无害气体。

17.活性碳罐控制装置设置的主要目的是_为了防止汽油向大气排放燃油蒸汽而产生污染__。

18.点火控制包括___点火提前角控制闭合角控制爆震控制__、___三个方面。

19.解码器的作用就是将故障代码从电子控制单元中读出,为检修人员提供参考20。

在怠速控制系统中ECU需要根据___节气门位置信号、车速信号____ 、__确认怠速工况。

21.在三元催化转换器前后各装一个氧传感器的目的是_为了监测三元催化转换器的转化效率__。

汽车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汽车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汽车专业术语分类所有词条A.ASR(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安全带(life belt; safety belt; seat belt).安全气囊(SRS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

在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容器外部都印有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简称SRS)的字样,直译成中文,应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

旨在减轻汽车碰撞后,乘员因惯性发生二次碰撞时的伤害程度。

).安全车(Safety Car).ALS(ALS-Automatic Leveling System 自动车身水平系统, 此系统会於当车尾高度因载重量的变化而使车尾高度降低或升高时, 调整至原来高度的一项系统。

大致可区分为两种, 一种是完全独立的套件, 只负责车尾高度的调整工作, 另一种即是整合於悬吊控制系统中, 此系统的大致作用方式如下, 当车辆载重时, 如後座因坐人或行李箱有放重物而使车尾下沉, 位於後悬吊下控制臂上的高度或位置感知器, 便会告知电脑此一状况, 在电脑确认此一状况一段时间後, 认为此车尾高度的改变确实来自车重的增加, 而非路面状况的暂态影响, 便会起动一空压机将空气灌入後避震器中, 使後避震器重新将车尾顶起, 至车高恢复至原车有车身正常的车姿, 相反的, 若车尾车重降低至使车尾高度升高, 则ALS系统会将避震器内的部分高压气排出, 使车身保持标准, 此种调整除可以保持车身一定的舒适乘坐姿势外, 又可以维持一定的操安性能。

)B.不计免赔特约险.保险杠(bumper).变速器(transmission derailleur).变速器型式(根据原理不同,变速箱主要分为:手动变速箱、自动变速箱、手自一体变速箱、无极变速变速箱和双离合变速箱。

).变速箱(Transmission).布雷车.播种机.泊车辅助系统 (Auto Park Assist).玻璃单独破碎险.玻璃水(该清洗剂的配制原则由于玻璃光滑透明,对玻璃洗涤剂的要求既具有高洗净能力,又不能玻璃表面。

空燃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空燃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空燃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空燃比传感器是现代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传感器,在控制发动机燃油混合物的配比和达到最佳燃烧状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空燃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
空燃比传感器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利用了周围空气中含氧量的变化来感知发动机的空燃比。

传感器的外部构造看起来很简单,它包括一个外壳、一个O型密封圈、一个氧气传感层、一个产生电流的电极、引出线以及一个固定在传感器上的加热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热器可以提高整个传感器的温度,增加氧气传感层中的氧气浓度,并达到快速响应的目的。

在发动机工作时,空气和燃料进入发动机燃烧室,形成混合气体,接着汽车在进行燃烧反应时,需要提供足够量的氧气,才能让燃料完全燃烧,并且达到最优的燃烧状态。

在化学反应发生的同时,空燃比传感器会在周围空气中自动检测出氧气的浓度。

接着传感器中的电极就会测量氧气泵入后残留的氧气浓度,也就是断言当前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告诉控制单元当前发动机的空燃比是多少。

一般来说,汽车制造商会基于加速度、负载和转速之类的变量对燃油的浓度进行控制和调节。

然而,如果空燃比过高或过低,就可能使发
动机的性能不佳、油耗增加,排放物更多。

传感器的工作目的在于帮
助发动机控制系统实现稳定、高效的控制。

当空燃比传感器检测到发
动机的空燃比异常时,会立即通知控制单元,让系统采取适当的措施。

总而言之,空燃比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非常简单,但是对于发动机控制
系统的性能却至关重要。

准确测量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能够为发动机
提供最佳的空燃比,确保劣质燃油、低质量空气和不削减氧气的状况下,始终完成燃烧工作,从而保证了燃油经济性和环保性。

空燃比分析仪与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空燃比分析仪与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空燃比分析仪与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汽车改装和维修工作。

空燃比分析仪作为一款测试混合气空燃比(AFR:Air Fuel Ratio)的专业工具,在汽车改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市场上也出现多种类似产品。

接下来我将以市场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空燃比分析仪为例,来介绍一下此款产品的工作原理,广大汽车爱好者和改装维修人员可以参考一下,更好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那款产品。

介绍空燃比分析仪,就不得不从氧传感器说起。

1、氧传感器的功能测定发动机排气中氧气含量,确定混合气(燃料+空气)是否完全燃烧。

2、氧传感器的分类以及原理按材料分,分为能够产生电动势变化的氧化锆型(ZrO2)和能够产生电阻变化的氧化钛(TiO2)型。

氧化锆(ZrO2)型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将ZrO2烧结成试管装并在内测和外侧镀有白金电极,其内测注入大气并使氧浓度保持一定,而外侧则处于接触排气的状态。

当内外层产生浓度差时,氧离子从氧浓度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流动,从而产生电动势。

氧化钛(TiO2)型氧传感器工作原理氧化钛(TiO2)在大气中具有绝缘性,而在某一温度以上时,钛和氧之家的结合性减弱,在氧气极少的状态下出现脱氧,变成低电阻的氧化半导体。

脱氧的氧化钛的电阻迅速下降。

但是,在存在氧气的环境汇总,它又能重新获取氧气,所以,电阻值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值。

按工作测量范围分,分为宽域型氧传感器和窄域型氧传感器窄域型氧传感器能够测量过量空气系数(λ)大于1或小于1,即混合气是浓还是稀,但是浓多少货稀多少,窄域氧传感器是检测不出来。

宽域氧传感器能够测量混合气λ=0.5-∞,接下来我会重点介绍一下宽域型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宽域型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这里之所以要重点介绍宽域型氧传感器,是因为这种氧传感器是空燃比分析仪的核心部件,空燃比分析仪输出的空燃比信号都是通过宽域氧传感器获取的。

本文基于BOSCH公司的LSU宽域氧传感器为例,介绍其工作原理。

闭环和开环

闭环和开环

闭环和开环
佚名
【期刊名称】《汽车与驾驶维修:汽车版》
【年(卷),期】2001(0)9
【摘要】闭环由于技术的进步、氧传感器的使用和计算机化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综合能力,可以实现发动机的闭环控制。

闭环是一个实时的氧传感器、计算机和燃油量控制装置三者之间闭合的三角关系。

氧传感器告诉计算机混合气的空燃比情况。

计算机发出命令给燃油量控制装置,向理论值的方向调整空燃比(14.7:1)。

这一调整经常会超过一点理论值。

【总页数】1页(P59-59)
【关键词】氧传感器;计算机化;空燃比;控制装置;闭环控制;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动机起动;综合能力;方向调整;开环控制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72
【相关文献】
1.基于MATLAB的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实验设计 [J], 李境达;肖文君;程桂仙
2.温度开环和闭环反馈在高压脉冲电场消融中的对照研究 [J], 张科;王杰
3.“开环导,闭环控”的“船舶辅机”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 [J], 苏永生;屈铎;冯巧莲
4."开环导,闭环控"的"船舶辅机"线上教学实践与思考 [J], 苏永生;屈铎;冯巧莲
5.开环与闭环控制系统优缺点 [J], 王继光;白昊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汽车历史
-1981-1999快速全面发展阶段





8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工业不但产品数量不能满足要求, 产品结构也以中型载货车为主,“缺重少轻,轿车几乎空 白” 1979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汽车总局,局长饶斌(兼) 1981年9月国务院授权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批准上海轿 车外资合营项目建议书 1982年5月中国汽车工业公司在北京成立 1984年1月1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AMC)合 资经营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举行开业仪式 7月中法合资广州标致汽车公司 1985年3月中国与德国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 立,9月正式开业成立 1987年8月国务院北戴河会议讨论发展轿车工业问题,确定
别克著名的“三盾”标志是以一个圆圈中包含三个盾为基本 图案。它的由来可以直接追溯到汽车制造业的奠基人-苏格 兰人大卫-邓巴-别克的家徽
•������ 别克BUICK品牌始于1900年, 1903年苏格兰人David Dunbar Buick 和他的总工程师Walter L.Marr成立了别克BUICK汽车公司 •������ 1904年,威廉������ 杜兰特看准了别克BUICK未来的巨大潜力,毅然 买下了这家公司,并沿用别克BUICK品牌作为开拓新公司的基石 •������ 别克汽车首次使用别克家族的家徽作为装饰是在1937年的新款车 型上,这个装饰标志非常接近于《消失的家徽》中所描述的。在1939年 该标志作了修改(变得更长更宽)。1942年盾形标志被又一次改为典型的 家徽模式,但在此基础上别克公司作了一些改变,不久以后别克公司投 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用品的生产。 1949年标志被加宽,并加入了 车盖和格栅样式,但其原来式样的基本要素仍被保留下来。 •������ 1959年,别克标志经历了重大的改革,由三盾替代了原来的一个 盾标志,这三个盾分别代表别克的三种车型,它们是 LeSabre,Invicta,Electra 。 •������ 今天的“三盾”标志在一些细节上作了修改,鹿头和十字型图案 消失了,但红色,银灰色蓝色三个盾的式样与原先无多大的区别,围棋 格子的带状图案仍使用至今
新中国汽车历史
- 1960-1980摸索成长阶段



该阶段从1960年到1980年,跨越了四个“五年”计划 ,以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 制造厂的建设为主线。 1967年4月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破土动工,举行 开工典礼。9月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周期长达10年 之久。 60年代后期,为满足重型载货汽车需求,四川汽车 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以及一大批配套厂先后 投入建设。 到1976年,全国汽车厂家增加到66个,专用改装车 厂增加到166个 到1979年,中国汽车产量己达到19万辆,形成了以
汽车在中国的发展



1901年,匈牙利人李恩时进口两辆 奥兹莫比汽车到上海 1902年,袁世凯从德国零时购买 1898年产第二代奔驰轿车作为寿礼 献给慈禧 1930年,上海出现从事汽车或零件 销售,汽车出租的洋行 1929年,进口车辆8781辆,1930年 ,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 孙中山最早提出建立中国汽车工业 ,发表于1920年“建国方略” 1928年,张学良是第一个组织国产 汽车的人
新中国汽车历史
-1981-1999快速全面发展阶段


到九十年代,中国汽车生产能力比七十年代未增长了几乎10 倍,全国汽车年产量1992年首次超过100万辆。1998年汽车 产量162.8万辆,世界排名第10位,其中商用车生产112.1 万辆,世界排名第3位;轿车生产50.7万辆,世界排名第14 位。1992~1998年,全国生产汽车累计984.7万辆,其中轿 车234.8万辆,基本满足了国内快速增长的汽车需求。 1990年11月一汽和德国大众公司15万辆轿车合资项目在北京 签字12月二汽与雪铁龙公司轿车合资项目在法国签字 1991年1月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桑塔纳轿车1990年 累积国产化率达60.09%,整车和发动机开始出口 2月8日中外合资企业——一汽大众有限公司在长春成立 1993年11月15日汽车行业名列前10位的是:上海汽车工业总 公司,东风 汽车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北京吉普汽车有介绍
2006年世界十大汽车集团(按销 量)
2006年1-10月我国轿车销量逾 300万辆
1992-2003年中国汽车产量
2006年汽车乘用车销量十强排名
通用GM
GM-General Motor 通用汽车公司
• 通用汽车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从1931年以来, 成为世界上销量最大的汽车公司,总部在底特律市 • 成立于1908年,全球员工32,000人,在32个国家有生产厂, 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 在2004年,销售大约9百万辆汽车 • 集团合作伙伴:菲亚特汽车,富士重工,五十铃汽车,铃木 汽车,韩国大宇汽车公司的最大股东;在技术方面和德国大 众,日本丰田有合作;分别和丰田,铃木,上海汽车工业公 司和法国雷诺有合资工厂 • 在中国,2004年通用汽车公司的第二大市场,销量上升了 27%,创下公司新纪录
������ 卡迪拉克事业部前身是1899年创立的底特律汽车公司,1902年 改名为卡迪拉克。它是以200年前建立底特律城的一个法国探险者的 名字命名的。卡迪拉克早期由亨利· M· 雷兰控制,曾在雷兰公司工作 过的亨利· 福特不同,雷兰对“大众型车”不感兴趣。
新中国汽车历史
-1949-1960初创阶段



1.1950年1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 理在莫斯科同前苏联会谈,商定前 苏联援助中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 其中包括建设一座现代化载货汽车 厂。 2. 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 动工。 3.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 牌4吨载货汽车在第一汽车制造厂诞 生。 4. 1958年以后的大跃进期间,全国 范围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