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第四节针灸配穴处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五章 治疗总论
第四节 针灸配穴处方
第三节 针灸配穴处方
针灸配穴处方
选穴原则
配穴方法
针灸处方的组成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对症选穴
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表里配穴法 远近配穴法
一、选穴原则(一)近部选穴
指选取病变的部位或邻近部位的腧穴。 “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多用于治疗病变部位比较明显和比较局限的病症,急 慢性病均可。 如:鼻病—迎香、印堂 牙痛---下关、颊车 眼病—睛明、太阳
三、针灸处方的组成
针灸处方的组成是将选穴、配穴、针灸施术和补泻方法 组合,形成有针灸特色的处方形式。 1、选穴配穴 主穴:针对疾病的主要症状起作用的穴 次穴:针对次要症状起作用的穴 ( 穴位要注明双侧或左侧、右侧) 2、针灸施术和补泻方法: 针法:毫针、电针、三棱针、皮肤针、穴位注射 灸法: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 同时还应注意:穴位针刺的深浅、留针或艾灸的时间、出 血量、电针波型和时间、穴位注射的药物剂量等
如:中风后遗症(患侧虚,健侧实)---补患侧、泻健侧。
(三)上下配穴法
上下配穴法,是指选用人体上身部腧穴与下身部腧穴 相配合取穴的方法。 常用于治疗病变在身体上部或下部某些地方的疾病。 典型配穴:同名经取穴、八脉交会穴的配伍
如: 脱肛—百会、关元 同名经取穴:风火牙痛—合谷、内庭 八脉交会穴配伍: 胸腹满闷—公孙、内关
(二)远部选穴
指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腧穴。 “经脉所通, 主治所及”。 《灵枢· 终始》:“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 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腘。” 心脏疾病:神门、通里 胃病:足三里、梁丘
1、本经选穴 (循经选穴)
2、异经选穴 (它经选穴)
与病变经脉有关的表里经和同名经上选取 穴位。如:咳嗽、恶寒、发热病在肺部--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
(一)前后配穴法
前后配穴法是将身体前后穴位配合使用。 常用于治疗内脏疾病和躯干部的痛证。 典型配伍有俞募配穴法。
如:胃脘痛—中脘、胃俞 气喘—膻中、定喘
(二)左右配穴法
左右配穴法,又称为”交经繆刺法“,是以经络循行左 右对称、交叉、交会的特点为依据的配穴方法。 用于调节脏腑、经络、组织器官功能失衡的病症。
(三)对症选穴
又称为随症选穴和辨证选穴。 针对全身性的疾病或者个别症状无法辩证时, 结合腧穴的特殊作用来选取穴位 多为经验用穴 发热—大椎、外关、曲池 痰多—丰隆 昏迷—人中、十宣
二、配穴方法
配穴方法是在选穴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 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 配伍应用的方法。 目的:发挥穴位之间相互协调的作用,相辅相 成,提高疗效。 穴少而精
(四)表里配穴法
表里配穴法是以脏腑、经络的阴阳表里关系作为 依据的配穴方法。 典型配穴:原络配穴法 如:头痛---大肠经的合谷+肺经的列缺 胃痛—梁门、足三里、公孙
(五)远近配穴法
远近配穴法是“近部取穴”和“远部取穴”的 配合使用。 一般近取局部或邻近腧穴,远取四肢肘膝关节 以下的穴位。 如:胃病---中脘、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