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无锡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
①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① ,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①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①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①古诗中常有感慨国家兴亡、关心国计民生的主题:从“ ,。
”(《贾生》)中,我们读出李商隐对晚唐皇帝求仙问道、不顾国计民生的不满;从“ ,。
”(《泊秦淮》)中,我们读出杜牧对达官贵人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愤慨。
二、基础知识综合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诚然,书中有______的故事,有永恒不朽的精神,有令人qīn()佩的智慧。
手捧国学经典,感受天地长存的浩然正气,任由华夏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历史,在血脉中缓缓流过;细品古今诗歌,倾听万物天籁之音,沉浸在或喜或悲的生活况味中,深悟名流骚客悲天mǐn()人的情思;赏读散文小说,涉.()足于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为爱恨的情感纠葛而陶醉,在中外文化的沃土里发掘稀世的珍藏。
(1)给加点字注音。
涉.( )足
(2)根据拼音写汉字。
qīn( )佩悲天mǐn( )人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气冲斗牛B.耐人寻味C.忧心忡忡D.锋芒毕露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你可以在苏轼的诗中找寻,可以在陆羽的茶中寻找。
①那丝丝缕缕的诉说,为水墨点染的江南铺陈开柔美灵动的韵律。
①登临锡惠,免不了要与那月、那泉相会。
①你可以在倪瓒的画中寻找,亦可以在阿炳的琴声中找寻。
①惠山的泉与月,仿佛带着扑朔迷离的牵连,将一份长久的因缘抒写至今。
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唐宋八大家”主题阅读活动中,小语推荐了刘禹锡的《陋室铭》。
B.小文要参加红色诗歌朗诵比赛,他选择了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
C.小文说,他最近拜读了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敬佩万千。
D.小语站在山东的泰山上感慨道:“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
四、综合性学习
5.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优良传统,七年级(1)班组织开展“孝亲敬老月”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策划】班级召开活动策划会,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形式一:拟写孝亲敬老倡议书形式二:开展亲情主题征文比赛
形式三:形式四:
(2)【我参与】七年级(1)班拟定于6月25日下午2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活动,计划邀请学校德育处吴老师来做关于“中国孝文化”的主题讲座,请你以班长的身份前去邀请。
(3)【我思考】以下是吴老师在“中国孝文化”主题讲座中出示的一个调查表(部分),看后请写出你的结论,并向全班同学们提出一个合理化建议。
五、名著阅读
6.已离北长街不远,马路的北半,被红墙外的槐林遮得很黑。
祥子刚想收步,脚已
碰到一些高起来的东西。
脚到,车轮也到了。
祥子栽了出去。
咯喳,车把断了。
“怎么了?”
曹先生随着自己的话跌出来。
……
祥子还不动。
“不用洗,一会儿就好!一个拉包月的,摔了人,碰了车,没脸再……”他的话不够帮助说完全了他的意思,可是他的感情已经发泄净尽,只差着放声哭了。
辞事,让工钱,在祥子看就差不多等于自杀。
可是责任,脸面,在这时候似乎比命还重要,因为摔的不是别人,而是曹先生。
假若他把那位杨太太摔了,摔了就摔了,活该!
阅读以上《骆驼祥子》语段,回答问题。
(1)小语读到上面的文字后产生疑问,他不明白为什么祥子摔了曹先生心里十分愧疚,假若摔了杨太太就活该?请你帮小语解惑。
(2)从选段可以看出,曹先生对祥子的影响之大。
读完《骆驼祥子》和《海底两万里》,你觉得下列人物中,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请结合内容具体谈谈他(她)在哪方面对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A.高妈B.尼摩船长C.阿龙纳斯
六、文言文阅读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
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
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
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
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
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
明旦访其人赠之,则贾客也。
客以红氍毹①馈,请再写一枝为配。
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其高介绝俗②如此。
(节选自《明史·王绂、夏昶传》,有删改)【注】①氍毹:qú shū,一种毯子。
①高介绝俗:清高耿直,不随流俗。
7.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在京师月下闻吹箫者乘兴写《石竹图》
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①自号.九龙山人号:
①长廊素.壁素:
①明旦.访其人赠之旦:
9.翻译下列句子。
(1)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
(2)绂索前画裂之,还其馈。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王绂“高介绝俗”有哪些表现。
七、诗歌鉴赏
11.阅读以下诗歌,回答问题。
上巳三首(其三)
杨万里
正是春光最盛时,桃花枝映李花枝。
秋千日暮人归尽,只有春风弄彩旗。
(1)这首诗从正面和侧面写春光之盛,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八、现代文阅读
留个门窗给燕子
王征宇
①下班时,两只白腹黑裳的燕子,像在做一场尽情尽兴的舞蹈表演:它们倏尔轻盈快捷地抖动翅膀,倏尔斜一斜身躯做出战斗机一样潇洒的俯冲。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有时几乎悬浮在空中打闹,像放学的孩子缠在一起,嘻哈个不休。
玩够后,化作两枚飞矢“嗖、嗖”飞进窗,办公楼内一阵熙熙而乐。
②最早发现办公楼有燕子窝的是老盛,那天他喜气洋洋地告诉我们:“老辈人说,燕子不来无福之地,看来咱们单位风水见长。
”
③“不借你家的盐,只借你家的檐;不借你家的粮,只借你家的渠。
”民谚里代代相传的燕子,对人自觉保持着一份礼貌和矜持,它们勤劳安分,凭自己的本事筑起窝,一家人和和美美过日子。
谁家被燕子挑中,证明居室干净整洁,家人勤快和睦,形同被授予“文明示范户”一样体面。
④然而现在大家都习惯紧闭门窗,农家也极少见燕子窝。
⑤我们三人随老盛蹑手蹑脚迈上楼梯,快乐和兴奋随着台阶一步步升高。
只见楼梯转角一人多高的应急灯上,挂着一个泥盆状的燕子窝,大家都睁大眼睛惊奇地摄取这些巧夺天工的智慧构造:窄小的“地基”像画家遒劲的皴笔,往上逐渐放大、外延,架在两个灯泡中间。
黄豆大的泥粒密布的表面,夹着乱绣般的草丝,给人天然质朴的感觉。
⑥想是年前清洁工擦玻璃时忘了关窗,春风破冻,燕子夫妇乘着春风的柔波涌进转角的港湾,它们转动眼珠细细打量,只见办公大院内树木繁茂,花果飘香,当有吃不完的虫子,欣忭不已的燕子,欢喜地定居了下来。
⑦年长的余姐不无担忧地说:“搞卫生的人要是发现燕子粪,会不会把窗户关了,那燕子就回不了家。
”
⑧闻言,老盛嘿嘿笑道:“那我们就动动脑子让燕子捧牢泥碗。
”
⑨“燕子一个季度就能吃掉25万只害虫,平均算下来,春夏季节,每天要吃掉近3000只害虫,我先发一条信息在大群里。
”从事农林工作的小周,话毕,年轻的脸颊扬起一抹阳光般明媚的笑。
⑩解决卫生问题,其实也简单,在灯箱上放一块大一点的硬纸板,隔几天换换就是,这事包我身上。
老盛继续说。
⑪我以春茶相酬,与两名门卫大叔沟通好,麻烦他们晚上关好楼道上的窗,早上巡查时务必打开,方便燕子出入。
⑫于是,下班时,我们常静静伫立在窗口,望向天空,看两只燕子曼妙舞蹈。
这赏心悦目的闲暇,让我们精神放松、眼神经舒缓,然后,带着愉悦的心情回家。
⑬一天午后,狂风裹挟着乌云从西北方向飞奔而来,转眼间天地几乎全黑了下来。
几个震耳欲聋的响雷过后,雨水从天空倾泻而下。
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风雨交加,仿佛要把天地掀翻了似的。
两只返家的燕子在狂风席卷中,像两片薄薄的树叶被抛上抛下,看得心一阵阵收紧,好像它们随时会像两滴墨迹被突然拭去。
然而燕子矫捷的羽翅如两把镰刀,毫不气馁地划破雨幕,朝窗口的方向一直飞,流露出负隅顽抗的精神力量。
冯骥才先生曾说: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也正是因为不顺从,弱小的生命能迸发出令人肃然起敬的力量。
⑭曾经看过一则新闻:一家酒店大堂里曾筑起一个燕子窝。
有酒店员工惊讶地发现,那对不请自来的燕子,居然学会开启电子感应玻璃门(在玻璃门前停留一会儿),使人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大堂经理于是下令:全体员工不得惊扰和关注这对聪明的房客。
“结庐在人境”的燕子窝,成了这家酒店独特的风景。
⑮留个门窗给燕子,也是给我们自己留一份美好。
12.【批注赏析】第①自然段对燕子舞蹈的描写很精彩。
请从中摘抄两句,并作赏析式批注。
13.【梳理顺序】第①自然段画线句对燕子窝的描述很有条理,请你梳理概括作者的描述顺序。
14.【概括事件】“我们”帮燕子夫妇捧牢泥碗做了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15.【选择专题】学校文学社计划编一本《读本》,本文归入下列哪个专题最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1)可爱的生灵(2)人与自然(3)生命的沉思
九、作文
16.有人说,转弯会遮挡人们的视线,增添一些麻烦;也有人说,转弯隐藏着一些未知,还有可能是惊喜,也可能是悬念……
请以“转过了一个弯,我惊讶地发现……”为开头,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故事;可讲述自己真实的经历与体验,也可合理发挥想象联想,创意表达。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