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课教案第一章
理论力学授课教案
![理论力学授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abdc0a6c85ec3a87c2c5a7.png)
《理论力学》教案使用教材:《理论力学》 (哈工大主编)第一篇静力学第一章静力学一、目的要求1.深入地理解力、刚体、平衡和约束等重要概念。
2.静力学公理(或力的基本性质)是静力学的理论基础,要求深入理解。
3.明确和掌握约束的基本特征及约束反力的画法。
4.熟练而正确地对单个物体与物体系统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图。
5.掌握力多边形法则及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条件。
二、基本内容1.重要概念1)平衡:物体机械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在静力学中,若物体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平动,则称物体处于平衡。
2)刚体:在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
刚体是静力学中的理想化力学模型。
3)约束:对非自由体的运动所加的限制条件。
在刚体静力学中指限制研究对象运动的物体。
约束对非自由体施加的力称为约束反力。
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约束所能阻碍的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力:物体之间的相互机械作用。
其作用效果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使物体产生变形。
前者称为力的运动效应或外效应,后者称为力的变形效应或内效应,理论力学只研究力的外效应。
力对物体作用的效应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要素,且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故力是定位矢量。
5)力的分类:集中力、分布力主动力、约束反力6)力系:同时作用于物体上的一群力称为力系。
按其作用线所在的位置,力系可以分为平面力系和空间力系,按其作用线的相互关系,力系分为共线力系、平行力系、汇交力系和任意力系等等。
7)等效力系:分别作用于同一刚体上的两组力系,如果它们对该刚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相同,则此两组力系互为等效力系。
8)平衡力系:若物体在某力系作用下保持平衡,则称此力系为平衡力系。
9)力的合成与分解:若力系与一个力F R等效,则力F R称为力系的合力,而力系中的各力称为合力F R的分力。
力系用其合力F R代替,称为力的合成;反之,一个力F R用其分力代替,称为力的分解。
2.静力学公理及其推论公理1:二力平衡条件指出了作用于刚体上最简单力系的平衡条件。
物权法教案(发)
![物权法教案(发)](https://img.taocdn.com/s3/m/d4943105de80d4d8d15a4fce.png)
第一章物权与物权法概述【授课题目】物权与物权法概述【授课类型】理论课【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物权与债权的区别2、理解物权法的性质3、掌握物权的概念及物权法律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物权的概念教学难点:物权法律关系【教学内容】1、物权概述2、物权法概述【教学方法及手段】这次授课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性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讲述的方式对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资料,运用相关的案例和法学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事例对有关问题进行讲述,使学生对物权法的基础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实施步骤】第一节物权概述引例:陆杏菊诉宝鼎公司采光权纠纷案原告陆杏菊居住在某市海曙区马园新村4号102室。
被告在原告住宅前建造了“世纪长春”住宅楼,于1999年12月通过有关部门综合验收并交付使用,该楼对原告住宅的采光存在影响。
原告认为被告在原告屋前所建的住宅楼影响了原告的采光,特别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终日不见阳光,严重侵害了原告家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为此多次向市规划局等有关单位反映及协商无果,诉至法院。
一、物权的概念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法第二条第二款)物权的概念源于有限的物质资料与无限欲望的矛盾,创设物权这一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物的归属以定纷止争。
物权的本质是一种垄断的支配性的权利。
二、物权的特征(与债权相比较)(一)物权是一种对世权、绝对权从主体上考察,物权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一般人。
物权人的物权对任何人都有意义。
任何人都负有不侵害他人物权的义务。
该义务以不作为为内容。
(二)物权的客体原则上为特定物、独立物由于物权是对物的支配权,支配的对象必须确定、具体。
因此,从客体上考察,物权的客体应是特定物。
成为物权客体的物,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确定、独立、原则上须为有体物。
除担保物权客体可以是权利外,所有权、用益物权的客体都只能是特定物。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1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d63404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14.png)
中医基础理论教案1第一章绪论ⅰ课程内容一、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和发展:《黄帝内经》就是我国现存的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也就是中医理论体系构成的标志。
继后《痢疾杂病论》、《诸病源候论》、《小儿药证直诀》,以及金元四大医学流派,直到温病学派等都发展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中医学中\天人合一\、\神形一体\、\疾病可知\、\标本缓急\、\正治反治\、\异法方宜\、\病治异同\等观点,都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思想。
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其一人体就是有机的整体;其二就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包括辨证与论治两个主要内容。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与病、症是有区别的。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辨证和论治有不同的含义,是统一的整体。
ⅱ考核目标-、教学要求1.介绍中医药学就是个了不起的宝库。
2.熟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和发展。
3.介绍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唯物辩证观。
4.掌控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5.自学时数:4学时6.面授时数:1学时二、自学建议中医的两个基本特点,为本章的重点内容。
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和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人体是有机整体,可以通过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心为主导,既分别主持各自的生理功能又统一协作,以及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精、气、血、津液等生命物质密不可分的关系,脏腑与形体、官窍、外华、分泌物和排泄物之间密切相关来认识。
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则可从人类赖以自然界而生存、人类必须适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和人类也必须改造自然、地域、工作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来理解。
关于辨证论治,必须明确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与病、症是有区别的。
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并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侯,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dd9a9999e45c3b3566ec8bcd.png)
xx学院教案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授课人:课题物质世界和实践课时2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教学重点与难点1、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
2、哲学物质概念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
教学过程主要内容及步骤备注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新课讲授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一)物质(二)物质的存在形式(三)实践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区别和统一的基础二、物质与意识到辩证关系(一)物质决定意识(二)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三)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三、世界统一于物质(一)、意识统一于物质(二)、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三)、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哲学意义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授课效果分析总结(一)复习提问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特征和品质是什么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行动的指南(二)新课引入:视频《生命起源》(三)新课内容: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及其存在形态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使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数李科学的世界观,就该学会哲学思考。
(一)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第二方面人们的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解决和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以往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合理思想,在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重大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教案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2a5d5a7a6c30c2258019e64.png)
第一章宪法基本理论
【总授课学时】6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认识宪法的概念和本质;掌握宪法的分类方法和两种不同类型宪法的基本区别;了解宪法规范的特点、宪法的渊源和体系结构,宪法的制定、修改和解释;认识和掌握宪法的基本原则、宪法学发挥作用所必备的条件;了解宪法的监督实施。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宪法的词源,掌握宪法的特征,资产阶级宪法学者对宪法的分类。
2、掌握宪法的作用。
3、掌握宪法规范的特征,宪法的效力。
4、掌握宪法的解释和修改的一般原理。
5、掌握宪法的保障模式、方式以及我国的宪法保障制度。
二、能力目标
1、自觉维护宪法尊严,践行宪法内容。
2、依据宪法基本原理分析我国宪法文本的优缺点,分析宪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3、培养用宪法基本理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育重点】
1、宪法的概念
2、宪法的原则
3、宪法的规范
4、宪法的作用
5、宪法的监督
【教育难点】
1、宪法的概念。
2、宪法规范的特点。
3、宪法的作用。
2、宪法实施的保障制度。
【授课方法】讲授法、PPT。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具、授课计划、教材、教案、教学课件、考勤表、平时成绩登记表等。
【组织教学】考勤、复习旧课、填写教学日志、组织教学、小结、练习、作业等
【教学过程】。
人民大2024陈功香 石建军《中学生心理辅导》教案01第一章 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
![人民大2024陈功香 石建军《中学生心理辅导》教案01第一章 心理辅导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f77cb84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b.png)
教案2023〜2023学年第1学期主讲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16授课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制二。
二三年三月《中学生心理辅导》课程教案①含义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②功能发展性功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心理成熟度,开发心理潜能,增强其全面、主动地适应社会。
预防性功能: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少经验和必要的心理准备这一特点而提供的防患于未然的心理辅导。
矫治性功能:针对学生已经产生的问题而提供的具体的心理辅导。
它重在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恢复学生的心理平衡。
③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任何心理辅导活动,都必须符合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与原则,遵循心理学的基本观念与技术。
心理辅导工作要在内涵建设上下功夫,这才是心理辅导健康发展的长久之道。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的原则:重在预防和发展。
心理辅导要未雨绸缪,在学校教育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进行,在初中和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开始进行。
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教育者要了解和把握所有学生的共同需要,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面向全体并不意味着忽视个别。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自我选择和自我指导,促使学生自知、自觉、自助。
同时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坚持系统性和全员参与相结合的原则: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分析,要从整体、全局、多方位的角度进行,要协调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善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各种因素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作用。
《经济法》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教案(全)
![《经济法》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9640547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2.png)
2.法律事实的出现是经济法律关系确立的直接原因
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正常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市场主体参加各项活动,扩大经营行为,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各类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宏观调控关系
所谓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满足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要求,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总量平衡而对市场进行的调节和控制。进行宏观调控,既是我国经济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需要。实践已证明,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最佳的手段。但是,市场调节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它有许多缺陷。例如,它不能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全统一;它不可能自觉地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它不可能实现社会收入公平分配等等。因此,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限制其负面作用。
确认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认市场主体在参加市场活动时的法律地位所产生的经济关系,例如,确认企业、公司地位而产生的关系;二是确认市场主体在参加内部管理活动时所产生的关系,例如,确认企业内部领导体制而产生的经济关系。
(二)市场秩序调控关系
市场秩序是市场运行的状态和情况的综合,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种状态。正常的市场秩序通常表现为市场机制运转良好,市场交易有条不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有效保护;与此相反则为不正常的市场秩序。国家所要维护的市场秩序当然是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理论力学教案
![理论力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d0349b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59.png)
理论力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理解理论力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了解理论力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
1.2 理论力学的应用领域讨论理论力学在工程、物理等领域的应用。
举例说明理论力学在其他学科中的重要性。
1.3 力学的基本量度和单位介绍力学中常用的基本量度,如长度、质量和时间。
解释国际单位制(SI)及其在力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2.1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解释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和含义。
讨论惯性参考系的概念。
2.2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推导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讨论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3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解释牛顿第三定律的定义和含义。
讨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第三章:运动的描述3.1 位置、位移和速度定义位置、位移和速度的概念。
解释这些物理量的关系和应用。
3.2 角速度和转速引入角速度和转速的概念。
讨论这些物理量在旋转物体中的应用。
3.3 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定义加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解释这些物理量与速度和角速度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牛顿力学的基本方程4.1 牛顿第二定律的积分形式推导牛顿第二定律的积分形式。
解释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2 牛顿力学中的能量守恒解释能量守恒定律在牛顿力学中的应用。
讨论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4.3 牛顿力学中的动量守恒解释动量守恒定律在牛顿力学中的应用。
讨论封闭系统和不受外力的条件。
第五章:静力学5.1 力的合成和分解解释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推导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数学表达式。
5.2 平衡条件解释平衡条件的定义和含义。
推导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5.3 静力学的应用讨论静力学在工程和物理中的应用。
举例说明静力学在实际问题中的解决方法。
第六章:动力学方程6.1 牛顿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推导牛顿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
解释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6.2 动力学方程的建立讨论动力学方程的建立过程。
推导动力学方程的一般形式。
6.3 动力学方程的应用讨论动力学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
![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e5def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34.png)
高级技工学校理论课教案第一章:机械原理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机械原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机构的分类和特点。
传动机构的原理和应用。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图片和模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机械原理的理解程度。
布置课后习题和案例分析,检查学生运用机械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电子技术基础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特点。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和电路定律。
放大电路的原理和应用。
数字电路的基本概念和逻辑门电路。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验法,结合实物和电路图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和观察,提高动手操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和实验操作,了解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的理解程度。
布置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运用电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工程材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工程材料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工程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非金属材料的特点和应用。
复合材料的概念和制备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和实物展示法,结合实物和图片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观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教学评估进行课堂提问和实物观察,了解学生对工程材料的理解程度。
布置课后习题和实验报告,检查学生运用工程材料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工艺的定义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精彩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fe0814c6f90f76c660371a17.png)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授课对象:一年级本科生教学时间:8学时教学目的:使学生懂得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明确世界物本质和辩证本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的基础,把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唯物辩证法及其基本规律。
坚持辩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学会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克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树立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
重点难点:本章重点包括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与时间观,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等。
本章的难点在于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现代意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等。
课外阅读文献: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节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一种反动哲学的批判)(节选)有关章节,《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5.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6.所罗门:《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分课时教学安排:第1课时:哲学是追求智慧的学问第2课时:哲学基本问题与不同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第3课时: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第4课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第5课时:辩证法的总特征第6课时: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7课时:辩证法的基本范畴及辩证思维方法第8课时: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实施方案):本章的教学内容可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问题展开:哲学及其基本问题是什么?唯物论与唯心论的表现形态及本质区别是什么?辩证法的核心与实质是什么?如何掌握与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怎么理解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本章的教学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前,先要对哲学及其基本问题进行讲解。
数据库ACCESS 理论课电子教案
![数据库ACCESS 理论课电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484c0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6.png)
数据库ACCESS 理论课电子教案第一章:数据库基础知识1.1 数据库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解释数据库、数据和信息之间的关系1.2 数据库管理系统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ACCESS、ORACLE、MYSQL等1.3 数据模型介绍数据模型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常用的数据模型,如层次模型、关系模型等第二章:ACCESS 2010概述2.1 ACCESS 2010的安装与启动介绍ACCESS 2010的安装步骤和系统要求介绍如何启动ACCESS 20102.2 ACCESS 2010的界面与工具介绍ACCESS 2010的主界面和功能区介绍常用的工具和功能,如表设计器、查询设计器等2.3 ACCESS 2010的文件类型介绍ACCESS 2010支持的文件类型,如数据库文件、表文件、查询文件等第三章:表的创建与管理3.1 表的创建介绍表的创建方法和步骤介绍如何输入数据和设置字段属性3.2 表的管理介绍表的打开、关闭、复制、移动等操作介绍如何修改表结构和删除表3.3 表的关系介绍表与表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介绍如何建立和维护表之间的关系第四章:查询的创建与管理4.1 查询的创建介绍查询的创建方法和步骤介绍如何编写查询条件和筛选数据4.2 查询的管理介绍查询的打开、关闭、运行、保存等操作介绍如何修改查询和删除查询4.3 参数查询和交叉表查询介绍参数查询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如何创建参数查询和交叉表查询第五章:报表的创建与管理5.1 报表的创建介绍报表的创建方法和步骤介绍如何设计报表的布局和样式5.2 报表的管理介绍报表的打开、关闭、打印、保存等操作介绍如何修改报表和删除报表5.3 数据透视表和图表介绍数据透视表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如何创建数据透视表和图表第六章:窗体的创建与管理6.1 窗体的创建介绍窗体的创建方法和步骤介绍如何设计窗体的布局和控件6.2 窗体的管理介绍窗体的打开、关闭、保存、打印等操作介绍如何修改窗体和删除窗体6.3 数据验证和输入掩码介绍数据验证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如何设置数据验证和输入掩码第七章:宏的创建与使用7.1 宏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宏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解释宏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7.2 创建宏介绍如何创建宏以及宏的基本操作介绍宏的动作和条件操作7.3 使用宏介绍如何运行宏以及宏的安全性设置介绍宏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八章:模块的创建与应用8.1 模块的概念介绍模块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解释模块在ACCESS中的重要性8.2 创建模块介绍如何创建模块以及模块的基本操作介绍模块的声明和过程8.3 应用模块介绍如何调用模块以及模块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介绍模块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数据库的安全性与维护9.1 数据库的安全性介绍数据库安全性的概念和重要性介绍如何设置数据库密码和权限9.2 备份与还原介绍数据库备份和还原的概念与操作介绍不同类型的备份方法及其适用场景9.3 性能优化介绍数据库性能优化的概念和方法解释如何提高数据库访问速度和性能第十章:综合案例分析10.1 案例选择与需求分析介绍选择数据库案例的重要性和需求分析的方法解释如何确定数据库的规模和功能需求10.2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介绍如何根据需求分析设计数据库结构和表解释如何实现查询、窗体和宏等数据库对象10.3 案例测试与维护介绍数据库案例测试的方法和步骤解释如何进行数据库维护和性能优化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数据库概念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补充说明:数据库是存储、组织和管理数据的系统。
高中体育理论课教案集理论教案
![高中体育理论课教案集理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0d2a49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2.png)
高中体育理论课教案集-理论教案第一章:高中体育课程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中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
2. 理解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3. 掌握高中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教学内容:1. 高中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
2. 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3. 高中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了解高中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小组讨论,让学生掌握高中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和理解度的评估。
2. 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和意义的理解评估。
3. 学生对高中体育课程的基本要求和标准的掌握评估。
第二章:高中体育运动的生理学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3. 了解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内容:1. 人体的运动系统。
2. 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3. 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图片展示和讲解人体的运动系统。
2. 实验或示范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3. 小组讨论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评估。
2. 学生对运动生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的掌握评估。
3. 学生对体育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的理解评估。
第三章:高中体育运动的技术与训练教学目标:1. 了解体育运动的技术要求和训练方法。
2. 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技术和训练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
教学内容:1. 体育运动的技术要求。
2. 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3. 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培养。
教学活动:1. 讲解和示范体育运动的技术要求。
2. 实践练习,让学生掌握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3. 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
教学评估:1.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技术要求的了解评估。
2. 学生对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评估。
生产测井理论课教案
![生产测井理论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6accf610a6f524cdbf856a.png)
第一章生产测井及信息处理基础(Base of Production logging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学时:4学时基本内容:①基本概念:采油指数、雷诺数、速度剖面校正系数、表观速度(或折算速度)、持率、滑脱速度、流型、饱和压力、油气比、体积系数。
②基础知识:油气开发基础、流体渗流、垂直管流、流体物性参数。
重点、难点:流体多相流动、流体物性参数计算教学思路:先介绍油田开发基础的有关知识,然后重点讲解油藏流体向井流动、油气水在垂直管道中的流动和油气水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
其中,两相向井流动、多层油藏的向井流动、单相两相垂直管流、地层原油物性参数计算等部分详细讲解。
主要参考书:①秦同洛等.实用油藏工程方法.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9②陈钦雷等.油田开发设计与分析基础.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2③Govier G.W. Aziz.K. The flow of complex mixtures in pipes. Van nostrand reinholdcompany ,1972④王鸿勋,张琪.采油工艺原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⑤郭海敏.多相流动生产测井解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报告,1993⑥陈元千.现代油藏工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复习思考题:①一个油田的正规开发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什么?②划分开发层系应那些主要原则?③油田开发调整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生产测井技术在开发调整中主要作用是什么?④完全径向流动方程说明了什么问题?⑤根据流体连续性方程,油气井储层的各相流体产量和井筒中的各相流体流量是什么关系?⑥简述溶解气油比、井下原油密度和原油体积系数的相互关系?教学内容提要:第一节油田开发基础一、油田开发前的准备阶段二、开发方案设计的方针和原则 三、开发层系划分的原则 四、砂岩油田的注水开发1.注水方式2.注采井网 五、开发井网部署1.油层砂体研究及基础井网布置2.布井方案 六、油田开发调整1.层系调整2.井网调整3.开采工艺调整第二节 油藏流体向井流动一、单相液体的流入动态二、油气两相向井流动(本节重点)相对渗透率与饱和度关系曲线图og K K 与S 关系曲线三、单相、两相同时存在时的向井流动 四、单相气井向井流动五、多层油藏的向井流动(本节重点)多层油藏油井流入动态第三节 油气水在垂直管道中的流动 一、单相流动(本节重点)1.圆管中的层流运动2.圆管中的紊流运动3.入口效应流体流过套管时,由于粘性影响,在套管表面形成一薄层,薄层内的粘性力很大,这一薄层叫附面层。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课教案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365fd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3.png)
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法规知识课教案第一章:民族宗教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宗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宗教的历史发展脉络。
3. 让学生认识我国民族宗教的政策和法规。
二、教学内容1. 民族宗教的定义和特点2. 我国民族宗教的历史发展3. 我国民族宗教的政策和法规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宗教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历史发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民族宗教的政策和法规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民族宗教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我国民族宗教的历史发展脉络。
3. 讨论:分析我国民族宗教的政策和法规。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民族宗教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我国民族宗教政策和法规的理解。
第二章:我国民族政策法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族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3. 让学生认识我国民族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 我国民族法规的制定和实施3. 我国民族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和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民族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案例。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我国民族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我国民族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3. 讨论:分析我国民族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和作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我国民族政策主要内容和特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我国民族法规制定和实施的理解。
第三章:宗教政策法规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2. 让学生了解我国宗教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3. 让学生认识我国宗教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 我国宗教法规的制定和实施3. 我国宗教政策法规的重要性和作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授课教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
![授课教案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https://img.taocdn.com/s3/m/82fdee3f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9.png)
一、教案名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案(供中医本科用)第一章中医学导论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中医学的定义、特点和优势。
2. 让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3. 让学生了解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三、教学内容:1. 中医学的定义和特点2. 中医学的历史发展3.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4.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医学的定义、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
五、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中医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医学的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医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病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际病例分析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中医病例。
八、教学时间:2学时九、教学重点:1. 中医学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医学的历史发展脉络。
3.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十、教学难点:1. 中医学的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2. 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十一、教学准备:1. 教案:编写详细的教案。
2. 课件:制作精美的PPT课件。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中医病例。
十二、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中医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医学的特点、历史发展、基本观念和思维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中医病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理论力学教案
![理论力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45cc73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b.png)
理论力学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简介理论力学的定义课程目标与意义适用对象与先修课程要求1.2 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区分矢量与标量的概念单位制与坐标系的使用1.3 物理量的测量与误差分析测量方法与工具误差的概念与分类误差减小与处理方法第二章静力学2.1 力的概念与基本定理力的定义与分类矢量运算规则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2.2 平面力系与空间力系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分解空间力系的合成与分解力矩与力偶的概念2.3 摩擦力与弹簧力摩擦力的定义与类型弹簧的弹性模型与胡克定律摩擦力与弹簧力的计算方法第三章运动学3.1 描述运动的参数位置、位移与路程速度与加速度时间与时刻的概念3.2 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与匀变速直线运动直线运动的图像与方程相对运动与参考系的选择3.3 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抛物线运动曲线运动的条件与特点第四章动力学4.1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4.2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动量的定义与计算动量定理与冲量概念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3 动能定理与能量守恒动能的定义与计算动能定理与外力做功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第五章碰撞与爆炸5.1 碰撞的基本概念碰撞的定义与分类碰撞的三大要素:碰撞速度、碰撞角与碰撞系数碰撞过程中的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5.2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弹性碰撞的特点与计算非弹性碰撞的特点与计算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近似处理方法5.3 爆炸现象的分析爆炸的定义与分类爆炸波与冲击波的概念爆炸过程中的能量释放与传递第六章刚体运动学6.1 刚体的平动与转动刚体的定义与特性平动与转动的描述刚体运动的叠加原理6.2 刚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刚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原理刚体运动的坐标表示法刚体运动的图像表示法6.3 刚体的速度与加速度刚体速度与加速度的概念刚体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刚体运动的动力学分析第七章刚体动力学7.1 刚体动力学的基本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在刚体动力学中的应用刚体运动的动量定理刚体运动的动能定理7.2 刚体的转动动力学转动惯量的概念与计算转动动力学的基本方程刚体转动的稳定性与失稳刚体动力学在机械结构分析中的应用刚体动力学在技术中的应用刚体动力学在车辆动力学中的应用第八章流体力学基础8.1 流体的概念与特性流体的定义与分类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与表面张力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层流与湍流8.2 流体流动的描述流速与流量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流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8.3 流体阻力与流体动力流体阻力的定义与计算流体动力的概念与计算流体流动的优化与控制第九章弹性力学基础9.1 弹性变形与弹性模量弹性变形的基本概念弹性模量的定义与分类弹性变形的数学描述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应变与应力弹性力学的边界条件弹性力学的解法与数值方法9.3 弹性力学的应用弹性力学在材料力学中的应用弹性力学在结构力学中的应用弹性力学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10.1 理论力学的主要概念与原理理解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与衔接强调理论力学在工程与应用科学中的重要性10.2 理论力学的应用领域理论力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理论力学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理论力学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10.3 展望未来:理论力学的挑战与发展现代力学研究的新方向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的发展理论力学在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能源中的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静力学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静力学平衡条件是理论力学的基础,理解平衡条件的推导和应用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第一章 理论课教案
![化验室组织与管理第一章 理论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e761cb76eeaeaad1f33037.png)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理论课程教师教案本(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业名称化工课程名称化验室组织与管理授课教师佘跃明编号:QMSD-507-10 版本号:B/0 流水号:编制:张勤审核:批准:教案首页授课日期班级H16502授课课时2课时授课形式讲解授课章节(课题)名称第一章化验室组织机构与管理1-1 化验室基本知识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目的1、了解化验室的基本要素2、了解化验室的分类教学重点化验室的基本分类教学难点化验室的基本要素更新、补充、删节内容双证认可单位的介绍及双证认可的意义课外作业教学后记(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二章化验室组织机构与管理1-1化验室基本知识一、化验室的概念和基本要素1、化验室的概念2、化验室的基本要素二、化验室的分类1、按认可证资格条款分类(1)双证认可的化验室(2)技术监督机构认可的化验室2、按主要使用的分析检验方法分类(1)化学分析化验室(2)仪器分析化验室3、按功能分类(1)中心化验室(2)中控化验室实验室认可作用实验室认可产生和发展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组织教学引言清点到课人数介绍课程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本门课程的意义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相互介绍。
第一节化验室的基本知识一、化验室的概念和基本要素1、化验室的概念化验室的定义从物质属性的角度定义,化验室是为控制生产、技术改造、新产品试验及其他科研工作而进行分析检验等工作的场所。
从社会属性的角度定义,化验室是化验系统组织结构的基本单位。
因为它被赋予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集合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信息等资源且在时间和空间内进行合理有效的配置,构成了与分析检验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管理和技术环境,并由相关的各类人员有组织地进行管理和分析检验等工作。
从功能的角度定义,化验室是工业生产企业的检测实验室习惯上的简称.2、化验室的基本要素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如原辅材料分析检验、生产中控分析、产品质量检验、为技术改造或新产品试验提供分析检验。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6d677c3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5e.png)
“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一章绪论所用教材: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专家审定,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教材)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一.明确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二.了解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历史三.理解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四.掌握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即是什么;为什么;学什么;怎么学。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与教学的学问。
其研究对象是课程和教学。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课程,什么是教学。
(一)课程与教学 1.课程课业及其进程。
(1)已有的定义研究教材P30。
值得注意的是,在每个人的心中实际上都隐藏着对课程的理解,即课程观,或是“教什么或学什么”的答案,区别在于有的人自觉,有的人不自觉而已。
从社会角度来理解课程的,就倾向于服从大众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来选择学习的内容;从儿童发展的角度来要求孩子的,就倾向于服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选择学习的内容;还有既能服从社会要求又能照顾到儿童的兴趣需要的。
总之,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隐藏着自己的课程定义。
理论家们给课程下的种种定义,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凭空捏造和想象的,而是基于人们对课程各种各样的理解抽象和概括出来的。
所以,任何一种对课程的界定都会有一群忠诚的追随者。
可以用语言把自己经过思考的对课程的理解表达出来,就是你自己的课程观。
(2)词源分析从词源上来追溯课程的内涵,有些寻根究底的意思、因为语言是对客观事物的抽象。
从语言最初的意义上,我们可以知道人们早期对课程内涵的认识,然后,把“课程”还原为最原始的状态来把握它的本质。
中国:教材p29.根据年龄而设的课程,《礼记,内则》记载: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年有三,学乐、颂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初中人防知识教育理论课教案
![初中人防知识教育理论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7728a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6.png)
初中人防知识教育理论课教案第一章:人防知识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防知识的定义和作用。
2. 让学生掌握人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人防知识的定义和作用2. 人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3. 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人防知识的定义和作用,人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防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人防知识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人防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防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培养国防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防知识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人防知识,整理笔记。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应用人防知识保护自己和家人。
第二章:防空警报信号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防空警报信号的种类和含义。
2. 让学生掌握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防空警报信号的种类和含义2. 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和应对方法3. 应急处理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防空警报信号的种类和含义,识别和应对方法。
2. 实战演练法:模拟防空警报信号,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防空警报信号的种类和含义。
2. 讲解:讲解防空警报信号的识别和应对方法。
3. 实战演练:模拟防空警报信号,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应急情况下保护自己和家人。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防空警报信号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人防知识,整理笔记。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应急情况下应用防空警报信号保护自第三章:防护器材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各种防护器材的种类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情况
第一章对电视编辑的认识(12课时)
第二章影视中的蒙太奇思维(12课时)
第三章节目编辑中的时空(12课时)
备注
南阳师范学院课时教学计划
章节
第一章
课题
对电视编辑的认识
计划课时数
12课时
授课班级
08级2、3,4、5班;10级18、19
教学目的
1.了解电视编辑的基本思路。
2.掌握电视编辑工作流程。
以时间为线索的结构也有变化形式,有时可采用倒叙式,即把高潮提前,结果放在前面;有时采用插叙方式,在连续的时间过程中相关事件的描述和渲染。
3、空间层次结构
以空间变化为序的结构方式,是以空间方位的转移来安排事实,这种结构往往以作者观察点的转移为全篇发展的主线。这种结构类型常常应用于特定的题材,很多电视风光片就是以空间位置的变换来安排结构,反映作者在不同空间、不同环境和地点的新的观点。还有些电视片则以拍摄地点和角度的变化来安排结构。
1、准备阶段:修改脚本(有时为拍摄提纲)-熟悉素材-选择素材-确定风格基调-撰写编辑提纲;(拍摄提纲,脚本,编辑提纲附图表)
需要向学生说明的是拍摄提纲的形式依据实际情况会有不同,有的分为声音和画面两个表格,写的很细,有的仅仅把时间地点,表现重点以及中心和段落罗列出来,有的甚至是一两个符号。比如记录片《望长城》开拍之前,剧组开会讨论拍摄大纲的结果是 和 。第一个符号表示的是以长城为主线,但是又必须离开长城去表现风土人情和各民族的生活。第二个符号表示分别从历史作用、民族关系、民风民俗等关系以及生态变化来介绍长城。
二、电视编辑工作概述
电视编辑是电视创作的重要环节,是一项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创作活动,它包括了创作层次和技巧层次这两方面内容。在电视创作中,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节目创作始终。初步让学生了解电视节目编辑流程,掌握粗编、精编、平剪、串剪等专业知识。电视编辑受到影视艺术视听表达规律和大众传播规律的双重影响,在熟练掌握影视剪辑技巧的同时,要充分重视电视传播特性以及由此形成的电视独特表达方式的作用。
第一节电视编辑工作的性质
什么是电视编辑工作?
在电视行业里,编辑一词通常有双重含义,既指代一个创作环节,又是一项工种名称。作为工种而言,编辑通常被称为编导,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和领导者,负责整个节目的构思、采访、后期剪辑、合成等一系列的工作,在节目创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电视创作中,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导演和剪辑的责任难以分开,因为电视的素材基本来源于现实,对这些真实的但缺乏情节的零散的素材进行加工处理并且提炼主题,是十分细致的工作,无论是在前期采访拍摄还是后期剪辑过程中,创作者个人判断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编导必须承担后期剪辑结构的任务,同时,他又必须参与前期的策划,在采编合一的情况下,他还须参加现场拍摄工作,既是记者又是编辑。
3.掌握粗编、精编、插入编辑、组合编辑、平剪、串剪等专业知识。
教学重点
1、电视编辑工作流程。
2、电视编辑基本方法和理念。
教学难点
电视编辑基本方法和理念。
教学方法和手段
课堂讲授法
分析法
课堂提问法
观摩影片
备注
教学内容
批注
第一章电视编辑工作概述
一、电视编辑学习概述
首先阐明这学期电视编辑课程理论部分的整体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日常学习中处理好三大关系,掌握好影视语言,运用好影视语言。
电视节目文字脚本的常用格式有以下几种:
1、腹稿
2、提纲式脚本
3、对应式脚本
对应式脚本是电视节目中最常用的一种脚本格式。对应式脚本有两种格式。上下对应式脚本——画面与解说词按镜头顺序分段交替叙述,每一画面表述之后是该画面的解说词叙述;左右对应式脚本——脚本有左(画面)、右(解说词)对应。
第三向学生讲述,电视脚本的结构类型。
在概念的表达上,"编辑"侧重思维意义表述,而"剪辑"侧重具体操作层面的技术意义,它担负着叙述事件、连贯动作、转换场景、结构段落、处理时空、组合声画等任务。
电视编辑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各种镜头在被巧妙组接之前,只是一些零碎的片段,是艺术与技术的巧妙融合使之具有叙事传情的生命力,创作者的思维才情和美学追求渗透其间。在不同的创作观念和编辑水准影响下,同一素材的命运可能会有极大的不同,传达效果也完全不一样,而且一个好镜头,即便构图再美,表现力再强,但是,如果不能恰当地与其他镜头组合,那么好镜头也无用武之地。所以说,后期编辑决不是简单地堆砌镜头,而是在赋予荧屏以认知和审美的魅力。
纪录片研究者保罗罗沙曾经在谈及剪辑工作时说:"一旦开始剪辑,才能真正理解拍摄过程中正确分析重要性,也才能认识到初步方案的根本必要性,只有理解素材内在的含义,才可能生动表现出来,镜头中本来不存在的动作,那么,不管你怎么剪辑,剪短或剪长,都不可能使镜头产生动作,如果你对所拍摄对象不理解,不管你如何运用相互参照的剪辑技巧,也不可能使段落增加画面诗意的想象力"。
南阳师院课程(课时)教学计划
课程: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一)
章节:第一章对电视编辑的认识
教师:马权威
系(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学年学期: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教学安排(理论教学)
教材名称及使用版本
《电视画面编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本课程教学计划课时数
36学时
本课程实际安排课时数
处理好三大关系:
1、观摩影片的质和量的关系;本学期要求学生拆解一部影片,精细观摩20部影片,并指定200部经典影片,其中20部精细观摩影片具体要求见拆解笔记样本和拆镜头案例视频。(附件观摩影片目录以及相关剪辑软件和格式转化软件)
2、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关系;理论要紧密联系实践,在讲述理论的同时,要求同学们动手制作或者查找出相关影像片段,比如把原著、剧本、拿来比较学习,把相关影像片段拍摄或者后期的内幕资料那来分析学习,也是一种实践锻炼。(例子观摩)
向学生介绍拍摄提纲和脚本的不同形式和撰写的注意事项。首先拍摄提纲的写作通常,拍摄提纲包括画面内容、采访和说明三个部分其次,文字脚本的格式与编写,电视脚本必须以视觉造型性为基础,充分调动屏幕美学原则,综合运用声音和画面元素,合理调度和利用蒙太奇艺术技巧,对现实生活和素材进行提炼、加工,并处理成形象化的文字语言,尤其是画面内容的撰写更应注重视觉化形象的客观描述。纪实的段落要直观可视,写意的段落要有意境,在简明扼要的文字中反映出未来作品的雏形。
作为创作环节,编辑工作主要是指电视创作的后期阶段。电视创作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了策划、选题、采访、拍摄、剪辑、合成等多个环节,后期阶段主要完成与整合零乱的前期素材、建立完整节目形态相关的一系列工作,在这一阶段里,编辑的主要工作是围绕"剪辑"进行的。
剪辑就是按照视听规律和影视语言的语法章法,对原始素材进行选择和重新组合。一部影视片只有视听语言准确流畅,才能很好地讲述事件、表达观念和情绪,而视听语言的形成与表达效果,主要依赖于画面组接的质量。举例
另一方面,在后期编辑中,组合段落、安排节奏、考虑画面效果、使用声音,调整叙事结构,每一步都需要几番斟酌,所以,花费几个小时编辑1、2分钟内容的事并不少见。当然,编辑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抢时效赶播出的1分钟新闻显然不能像精雕细作的1分钟广告那样费时。
整个后期编辑工作大致可分为准备、剪辑、合成这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3、自学与课堂学习的关系。
对相关影片的学习,要在充分利用课堂时间的同时自学,包括相关软件的操作技能(附带视频教程分发给各班)。同时让同学们学会操作利用学术期刊网等专业学习期刊网站进行影片解读资料的搜索。
首先看别人怎么分析影片,其次把这些人的分析综合起来,最后写出最后的分析。举例如《十面埋伏》分析,可以先把片子下到,在查找一些导演阐释,摄影阐释或者相关采访报道,再把学术期刊网络上的相关论文下到,再把他的纪录片《如花》下载,最后结合自己的想法再看看。
电视表达是利用画面、解说词和音乐音响等多种视听元素的综合作用完成的,由于设有专门课程分别研究这些视听元素,所以本学科教学着重于画面的编辑基础研究。
有人认为,编辑电视节目无需像故事片那样考虑情节或连贯性要求,而是只要把镜头接在一起,配上解说词,就可以了。其实,绝大多数情况下,电视编辑要从一堆杂乱无章的镜头里剪辑出流畅的画面、适宜的节奏、以及动人的情绪,并非易事。即使是形式最简单的新闻报道,它同样存在着如何用镜头和声画配合来表述的问题。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剪辑阶段:选择素材-剪辑(粗编、精编)-检查声音画面。可以利用大洋软件进行技术检测检查。
3、合成阶段:配解说、加字幕、配音乐音效-合成为播出版。
一、准备阶段
经验告诉制作者,在正式进入后期编辑前,做好准备工作很有必要,准备得越细致,编辑时会越顺利,也可能越节省时间。
在创作之初,创作者一般对节目的主题、内容、风格等大致会有较完整的构思,并且会拟订大致的拍摄提纲,有些电视片甚至会有文字脚本。但是,在实际拍摄中,提纲和文字脚本只是起提供方向作用,随着采访深入以及现场情况的变化,最终的拍摄结果已不同于最初构思,而且,现场的不可预测性、摄像师结构影像的能力都会影响素材质量或表现效果,也是前期再周密的计划也无法控制的,因此,在后期编辑开始前就必须根据实际变动修改脚本,注入新信息。
1、逻辑顺序结构
逻辑顺序这种结构方式,主线是事物之间必然的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安排结构,以内容的深入程度为顺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反映作者对事物的认识逐渐由表面到本质的过程,如层层剥笋,不断深化主题,使作品的力度不断加强。
2、时间顺序结构
时间顺序结构是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往往有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把材料依时间的推进组合。
除了技术层面的剪辑因素和创作层面的内容因素外,对于电视编辑性质的认识还应该上升到观念层面上。电视编辑思维应该贯穿于整个节目的创作过程中,它不仅仅体现在后期工作中,在前期的策划、采访尤其是拍摄中,都应有画面意识和编辑意识。如果一个摄像师只是单纯考虑个人兴趣,不了解内容及其表现需要,结果往往是似乎拍摄了大量素材,然而后期工作仍然陷入"无米之炊"的境地,比如,镜头雷同,缺乏关联,运动镜头没有适宜的落点等;相反,有编辑意识的摄像师不仅在现场能有效地配合编导,而且自觉根据需要,适时地抓拍与调度场面,为后期剪辑提供了更大的便利和创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