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俞静峰
“人”“文”合璧,点燃作文教学人文精神的火花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不管是语文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要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远的课题。
把人文精神渗透到作文教学中,我们就能听到学生心灵深处人文之花慢慢绽放的声音。
我们深知:《人文性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在今后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进一步丰富它、完善它,使它更加适合素质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师大出版社.
[2]张继光.学习“课程标准”体会人文思想.小学语文教学[J],2001(12).
[3]金秀霞.新课程标准下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2(1).
[4]张小良.语文教学中的人本教育观.教育实践与研究[J],2002(11).
[5]陈汉祥.谈小学创造性想象作文中情感的作用,作文教学研究[J],2006年(1).
[6] 王巍.作文,期待人文的回归.教学月刊[J],2005(5).
[7] 秦建华.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作文教学研究[J],2006(2).
[8] 杨爱军.关注小学生作文的人文性.文教资料[J],2006(10).
附录:立诚求真
--将“作文打假”进行到底!
一、创意背景
小学生作文假、大、空的现象大量存在。
翻开孩子们的作文本,假模假式、虚情假意,空话、假话比比皆是。
更有甚者,有的作文,彻头彻尾就是一“假货”,所谓的“彻头彻尾的假货”,就是学生作文时从网络或别的刊物上抄袭而来的现成的文章。
小学生作文“假”字当头,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归纳一下,学生的“假作文”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内容假,老师一布置作文,学生就埋头找优秀作文集,更“高明”的,连网络这样的高科技都用上了,只要在搜索引擎baidu、google上输入相应关键词,轻轻敲击键盘,优秀作文便铺天盖地,学生只要稍加选择、套用一番,或者东拼西凑、稍作剪裁缝合就是一篇“很不错”的佳作了,整个过程就如孙悟空变戏法一般,简单且不费脑子,何等快哉?二是情感态度假,学生作文根本谈不上“我语抒我情”,完全胡编乱造,虚情假意,用自己的嘴说别人的话;三是语言假,不能做到“我手写我心”,词藻堆砌,套用优美的语句,并无实质性内容。
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讲诚信的社会,倡导的是“以说真话为荣、以说假话为耻”,缺乏诚信者必将为众人所不齿,然而在作文教学中,编造虚构似乎已经成为“潜规则”,在许多老师、学生眼里,也属于正常现象。
但这偏偏又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一大误区。
作文本应是学生展现自我个性和思想的舞台,可如今,它却仅仅成了一项应对考试的技能,学生的人格在这一次次的“作文造假”中被扭曲。
这是多么悲哀的事情!
作文假、大、空现象是一个顽疾,它成了制约学生习作水平提高的瓶颈。
新课标推行后,打破应试教育的禁锢,引导孩子摆脱不良作文模式,还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
二、创意思路
作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学生在习作中创造并表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同时也在作文中不断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思想健康发展。
而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生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
所以,我们一定要净化作文的人文环境,纠正学生的作文观,将“作文打假”进行到底。
1、作文教学并不全是老师的事,家庭教育也相当重要。
一项针对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最令家长头疼的问题是孩子写作文。
但“作文打假”这样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的支持与配合,不但教师要正确引导,更加需要家长的共同参与。
2、家长对于学生的家庭生活比较了解,可是对于学生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了解也是有一定的局限的,在这方面,班级里的同班同学也许是最有发言权的了,所以,班内可组成一个“作文打假小队”,小队任务就是监督学生作文所写的材料一定要是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3、基于现实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还设计了“作文诚信卡”,代替之前的作文本、文稿纸,学生完成习作后,要求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监督、评价,将“作文打假”进行到底。
三、实施程序步骤
1、转变观念,鼓励学生体验生活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认真学习,就不许孩子看课外书籍,不许孩子看电视、上网,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正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家长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孩子在家庭、学校和有限的社区活动中广泛体验生活。
2、标新立异,成立“作文打假小队”
教师可邀请一部分学生成立“作文打假小队”,小队成员可不仅仅局限于作文写得好的学生,队伍的组建可采用轮换制,主张生生均有参与“作文打假”的机会,学生在阅读、监督他人习作、交流“打假”感受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个学习、反思、提高的过程,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3、宣传发动,明确具体“打假”要求
教师要在两个层面进行宣传发动,家长会上要为家长明确“作文打假”的要义,讲清“打假”的具体要求,对“作文打假小队”也需进行必要的宣传发动,包括要对他们讲清“作文诚信卡”的填写要求等。
4、专题培训,提高“识假”、“辨假”能力
教师要为“作文打假小队”队员、家长做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的“识假”、“辨假”能力,让他们知道如何辨别学生作文中的假内容、假感情、假语言。
5、教师指导、学生习作。
6、各层面“打假”活动,“打假”反馈。
家长、“打假小队”打假活动后,要进行必要的反馈。
“作文打假”反馈时,教育方法应该尽量策略:如当发现某学生的作文是“假货”时,可找这个学生谈心,首先肯定他积极的一面--阅读面广,再指出“造假”的危害,继而提出“不造假”的要求,鼓励学生写“真作文”。
四、操作要点
1、教师要注意调动家长自觉自愿参与的热情,让家长学会参与很重要。
2、考虑到家长的知识、能力等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对家长实施“作文打假”的期望值要客观些。
3、操作中不要过多地增加家长的负担,建议小范围试验起步,多和家长沟通,也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每学期实施的次数不宜太多。
4、家校必须做好沟通,要做到定期反馈情况,加强信息交流的畅通性。
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
5、“作文打假小队”的运作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
6、“作文打假”不比商业活动中的打假,商业打假是严厉打击,对学生作文的“打假”,则要坚持正确引导,“变假为真”。
当老师发现学生作文练习有抄袭现象时,不建议“重拳出击”、严厉批评,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对作文的消极心理。
五、效果评估
(一)效果评价
“作文打假”,需从习作评价改革抓起。
1、习作评价方式的改革。
实行“作文打假”,使用“作文诚信卡”,成立“作文打假小队”,对于我们的习作评价也是一次新的改革。
在这样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方式中,不再只是教师拥有习作评价的“专利”,家长、学生也参与到其中。
“作文打假小队”活动中,学生成为了评价活动的主体,学生在监督打假过程中有了自由表达、畅所欲言的机会,在切切实实的讨论和评判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
在这样一个和谐民主的评价氛围里,学生从主观上爱写作文、乐写作文,学生习作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作文能力获得提高,人际交往、协调合作的个性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另外,“作文打假”活动也把家长邀请参与到习作评价的过程中来,在打假监督中,家长与孩子比肩而坐,边读边改边评,增进亲情,也对作文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习作评价标准的改革。
一位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是引导学生在作文时选真材、说真话、抒真情的老师。
惟有如此,学生才会对作文由害怕到喜爱,才会不至于在作文时捉襟见肘到只能胡编乱造的地步。
所以,教师评价学生习作,要从原来的“主题鲜明、内容生动、层次分明、语言活泼”等这样的完美要求中解放出来,还作文“以我手写我心、以我语抒我情”的本意,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的工具。
也就是说,学生作文内容写的是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真实事件,应给予表扬鼓励,即便是有的学生写作基础较差,语句不够通顺,但材料选得实实在在,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而对于那些“假作文”,即使语言再华丽,结构再完美,我们也不能给予高分。
(二)实施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与训练,学生所写的“真作文”比例越来越高,选材丰富,内容也大多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
同学们写作着、快乐着……后进生张××也在我的指导下参加了市“我爱跑步”征文大赛,他把自己平时跑步锻炼,品尝运动酸甜苦辣的经历写成了作文,切切实实地抒发了“我爱跑步”的真情实感,虽说到最后只是获得了入围奖,并未拿到任何等第奖,但是,这对于一个后进生来说,又何尝不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奖励?此外,还约有3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
在注重“扫黄打非”的今天,作文也要打假,这是所有语文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
“作文打假”保护的是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的是学生的文学修养,这是比商品打假更重要的事。
希望通过家校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学生能够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作文,“以我手写我心,以我语抒我情”,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真作文”!
上海市嘉定区马陆小学俞静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