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卷答案二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颗蔚蓝的宝石,静静地漂浮在星际之间。
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从微小的细菌到庞大的哺乳动物,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犹如一部精密的机器,各个环节紧密相连,共同维护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乙】
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蔚蓝:指地球表面的水,如海洋、湖泊等呈现出的一种颜色。
B. 漂浮:指地球在宇宙中随宇宙空间自然运动。
C. 精密:形容地球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紧密,相互依存。
D. 严重:表示地球生态环境面临的挑战程度很高。
【答案】B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地球比喻为宝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地球的美丽。
B. 这句话强调了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为下文论述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做铺垫。
C.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D.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答案】D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主要论述了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以及我国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
措施。
B. 文章通过对比地球生态环境的过去和现在,突出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C. 文章以“地球是一颗蔚蓝的宝石”开篇,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D. 文章结尾呼吁人们关注地球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答案】C
【小题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我国政府为保护生态环境所采取的措施。
(不超过100字)
【答案】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强环保立法、加大环保投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修复等。
二、古诗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小题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小题5-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B. 诗中的“猿啸哀”和“鸟飞回”烘托了秋天的凄凉气氛。
C.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长江的壮阔,表达了诗人对壮阔河山的赞美之情。
D. 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绘了秋天落叶和江水滚滚的景象。
【答案】C
【小题5-2】这首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表现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小题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民皆悦之,欲以为君,几何人欤?故曰:莫贵于生,莫乐乎为君,而莫重于教民。
是故贤君必恭俭,必慈惠,必信,必敬,必宽,必刚,必直,必正。
故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是以欲安天下,必先安其民。
欲治其民,必先治其身。
欲治其身,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乙】
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愈自言其先出于燕,自曾祖以德归朝,遂家河阳。
七世祖无讳,为隋使者,以后魏之官,归仕于齐,为北海太守。
高祖绾,曾祖休,祖隋,父仲卿,皆以字行。
愈少孤,愈母郑氏,贤明,通经史,教愈读书。
愈既冠,益好学,不拘于时,动以古人自期。
【小题6-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介词,表示目的。
B. 诚:形容词,表示真诚。
C. 格物:动词,表示探究事物。
D. 以:动词,表示任用。
【答案】D
【小题6-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君民关系比作舟水关系。
B. 这句话强调了君民关系的重要性,为下文论述治国之道做铺垫。
C. 这句话体现了作者对君民关系的重视,以及对治国之道的思考。
D. 这句话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层次分明。
【答案】D
【小题6-3】根据文中内容,概括韩愈对治国之道的看法。
(不超过100字)【答案】韩愈认为治国之道应以仁义为本,重视教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