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的狮子》说课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桥的狮子》说课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说课设计
《卢沟桥的狮子》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课。

这种类型的课文,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互补。

它能让学生借助图画和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印象,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受到美的陶冶。

《卢沟桥的狮子》这一课对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进行了多方位的描写,使之情态各异,栩栩如生,把一个个静止的石狮子注入了生命,展现了狮子的虎虎生威,这些狮子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卢沟桥的狮子》就是这样一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本节课的训练重点:理解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和通过朗读悟情。

本节课训练的难点是: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自己写一段话。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从知识、能力、德育三方面考虑,以体现学科中的素质教育。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了解“七七事变”;理解并体会课文中对石狮子形状的描写;学习第二自然段的写作方法,仿写一段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常聪明和富有创造
号勾出来,没有找到的也不要紧。

然后慢慢启发他们,开拓他们的思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中,只有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教学才能收到最大的效益。

在学生自学后,学生找到了自己想知道的答案后,教学就进入第三个环节——即边读边议边悟。

首先让学生相互讨论自己知道了什么。

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找到的答案在什么地方,并读给大家听听。

在老师的指导下,采取各种形式阅读第二段描写小狮子的内容。

语文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读,并在读中悟。

以读为本,以读代讲。

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到共识:“大的”要读重音,“小的”读轻一点,“长吼”声音要拖长一点,“听桥下的流水声”读得轻柔,“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抱”应读得温柔一些,写狮子嬉戏的句子读得欢快一些。

这样,就能读出狮子的大小不一,千姿百态,从读中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和伟大的创造力。

本课背诵第二自然段是教学目标之一。

在阅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第二自然段就是轻而易举的事了。

可以根据板书的条理背诵,也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接着,再自学末段。

仍然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

在学习最后一段时,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七七事变”“抗日
战争”的有关资料。

借此督促学生多读课外书,多在课外猎涉知识,学生不知道的东西,教师再作适当补充。

“学贵有所思,学贵有所悟。

”面对卢沟桥的狮子,你想说说什么?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实际上也是对全篇文章进行总结。

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仿写。

观看课件上一幅有形、有声、有色的校园美景图,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主要体现“学贵在用”。

三、说板书设计
体现狮子的特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