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春教学设计7 人教版
人教版初一语文《春》详细教案
![人教版初一语文《春》详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d62fa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3.png)
人教版初一语文《春》详细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初一语文《春》详细教案《春》的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教学重点:1、品味理解本文清新优美的语言;2、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教学过程: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季节,春天给人以温暖,春天给人以力量,春天更给人以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
通过预习,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朱自清呢?好,希望同学们能记住。
接下来呢,请同学们把你在预习环节当中向同学们提示的字词准备好,我们一起来交流下,看我们这节课要积累哪些字词。
又需要注意哪些地方。
(多音字、形近字、难理解的词语注释等等)还有没有不一样的提示?(酝酿散多音混一种读音嘹亮-獠牙-撩拨-潦草-缭乱蓑衣-衰静默呼朋引伴)那么大家在家里面读了几遍课文?接下来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比较喜欢的段落,读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三条:1、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准备好了吗?谁先来?这一部分写得是作者对春天的?那你能不能概括这一自然段描述的是一副什么样的图景呢?(概括、起名字)大家看题目,本文以“春”为线索,作者表达了对春天的盼望、描绘、和赞美。
在读的时候,大家也可以感觉到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晰。
那么除了刚刚这些大家看看还有什么图面?这部分作者用了五幅图来描绘美丽的春景。
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进一步思考,刚刚你们已经读出喜欢的段落,再讨论一下,你喜欢这些段落的理由,和同学也和老师一起交流交流。
(把语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其实风是最难写的。
风有什么特点呢?没有特点。
无形、无色、无味,那你看作者怎么把这一段写得这样的完美?他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表现的?直接写风,风有特点吗?所以你看作者在这里通过各种各样的感觉器官来表现,借助其他的事物把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温暖而又和悦。
大家看第一句,……哪种感觉器官让我们感觉到的?母亲的手摸着你是什么感觉?温暖而又亲切是吧?这里也用了诗句。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cf5e01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4.png)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春》难点名称体会《春》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和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要理解景物描写句子为什么这么优美、生动。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修辞手法并不陌生,可是对于写作手法学生就比较模糊。
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诵读和想象,感悟朱自清对于景物的描写都运用了那些手法。
2.学习运用读写结合的手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以朱自清的《春》为范例学习描写的基本方法和修辞手法,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写春的美文,文中通过五幅春景图展示了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
今天我们选取其中的春花图进行详细的阅读,让同学们掌握写景的基本方法和修辞手法。
2.指名学生朗读(读出自己体会)知识讲解(难点突破)3.理解段落。
(1)作者为什么要写蝴蝶和蜜蜂?侧面描写、侧面衬托(2)“桃儿、杏儿、梨儿”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物吗?运用了联想和虚实结合的手法(3)春花如此繁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的呢?从上到下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4)作者如何把景物描写得生动形象呢?比喻拟人排比课堂练习(难点巩固)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分析剩下的三幅图:“春草图”、“春风图”、“迎春图”。
写作练习:写一段景物描写短文(并由学生起来进行展示)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分析文章中的优美句子来感悟春天,希望同学们可以做到学以致用,今后将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全部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提升作文的写作文采。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春》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上第一单元《春》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7fa7f8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97.png)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春》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文章朗读: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2.词语解析:学习课文中的生词,如“嫩绿”、“绽放”等,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3.句子分析:分析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如“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理解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其次,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对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的掌握程度。通过举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他们逐渐理解了这些表达方式在描绘春天景象中的作用。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词语深层含义和文章结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关注并加强指导。
此外,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也发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他人,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春》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描绘春天的语言和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通过学习课文,不仅理解了春天的美好,还学会了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以下是我对这次教学的几点思考: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关注到了春天的变化,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4.段落结构: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作者从总写到分写,再由分写到总写的表达方式。
5.主题思想:探讨课文表达的主题思想,理解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6.写作特色:学习作者观察自然、描绘自然的方法,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生动形象的表达。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a73a5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7.png)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册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春>>背诵指导难点名称联想法,提炼还原法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难度找描写方法较难从学生角度分析难度学生分析概括提炼能力要继续训练难点教学方法举例法,练习法,联想法教学方法讲解法举例法,练习法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春>>这篇课文学习完了,今天我来指导大家背诵课文知识讲解一、熟知文章的内容和整体脉络全文内容分为三部分1、盼春(1段)2、绘春(2-7段)3、颂春(8-10段)二、运用理解和联想相结合的方法背诵课文绘春部分是背诵的难点,这部分包括“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们”等内容。
下面以“春花”为例进行讲解:**春花,作者描写了哪些花?果花,野花**这些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果花是从五个方面来写的:种类、色、味、果实、蜂蝶1.种类:(原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2.色:(原文)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3.味:(原文)花里带着甜味,4.果实:(原文)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5#蝶:(原文)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蜂蝴蝶飞来飞去野花:名字、零星分布1、名字:(原文)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子的2、零星分布:(原文)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三、方法提炼:提炼还原法,化整为零法●如:春花中的“色”来于“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一句的提炼概括;这种提炼和概括解决了“写哪些方面”的问题;●说到“色”就能够想起“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句原文,也就回到文中,达到背的目的——“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提炼还原法优点:1、充分发挥学生背诵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消除死记硬背的枯燥感2、逐步训练学生的检索和概括文章的能力3、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和自我探索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四、出示“春风”,“春雨”的背诵思路1、春风触觉:(原文)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嗅觉:(原文)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听觉:(原文)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1e3e7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2.png)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春》优质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⑴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衬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⑵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才能目的:⑴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⑵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展生动描绘的方法。
3、德育目的: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本文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气氛,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p 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老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借鉴:如在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根底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打印好的“春草图”“春雨图”“迎春图”的讲义资料、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根底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比照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
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欢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么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那么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https://img.taocdn.com/s3/m/b6697dcfff00bed5b8f31d82.png)
《春》教学设计课文讲解稿《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人文学习主题是赏四季美景,抒亲近自然、热爱生活之情。
学习的阅读方法是学会朗读,感受文章取材、意境、情感、声韵之美。
《春》是语文教学中经典的一篇写景散文,朱自清用满贮着诗意的语言写出了初春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洋溢着作者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为散文大师的朱自清,其散文处处有值得鉴赏的精彩语句,是学生学习散文语言,培养文学语言感受能力的优良材料。
【学情分析】第一课时学生已初步感知了文章内容,梳理了文章脉络,也进行了初步的朗读感知,为本课时学习朗读方法与写作手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比喻、拟人等手法,把握文中的景物特征。
2.指导学生掌握重音、停连等朗读方法,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探究文中作者的写作手法,通过品析语言把握景物特征。
2.掌握朗读方法中的“重读与停连”,学会根据文章内容与情感进行正确的朗读处理。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写作手法,准确把握景物特征。
【教学准备】学生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脉络与作者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理解写作手法,把握景物特征1.以“春花”为例,通过探究写作手法,把握春花的特征。
齐读第四段,思考春花有什么特点?在文中勾画出体现春花特点的词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春天到来时百花争先恐后盛开的样子。
“满”字直接写出了花之多。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的颜色鲜艳。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此句写的是想象中的累累的果实,虚实结合,体现花之多。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此句用蜜蜂、蝴蝶的多与闹来侧面烘托花的多与艳。
一个“闹”字不仅写出了声音,还描绘出了热烈的气氛,表现出一派明媚的春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65af89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e.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语文第一课《春》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春》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春天故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感悟生活的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情感;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印象。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导入新课。
2.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3.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清课文脉络。
(2)学生分享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解释原因。
(3)教师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4.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5.创作练习(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我的春天故事”。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写作练习。
(3)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6.课堂小结(2)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熟读课文,背诵重点句子。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1.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在写作练习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监督,确保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16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f75960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c7.png)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优秀16篇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1一、教材分析: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
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她的到来,待她降临之后,则是尽情的欣赏这美丽的大地回春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文章结构体现了作者思路。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优美的语言。
(重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过程与方法:在师生互动平等的基础上,采用多种读,多种活动来共同品析文章。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来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
你看在他们的笔下,那波澜壮阔的大海,那喷薄而出的红日,那姿态万千的彩云,那争奇斗艳的花卉、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
那么,同学们喜不喜欢这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生机勃勃的春天。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朱自清的春,来赏析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这令人陶醉的春色。
(二)七嘴八舌话作者(三)师生互动,品析文章互动1:教师播放春的录音,要求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把握节奏和感情。
在听的过程中,注意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事物。
互动2:师生相互启发理清文章思路。
盼春——绘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颂春互动3: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景物中——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生命的灵气。
这篇文章简直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老师也真想美美的读一回,同学们想不想读。
请你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并有感情的读出来,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我们一同来分享。
a、师生竞赛读文章,竞赛评析,学生点评。
b、分小组讨论,小组之间竞赛。
c、教师小结学习内容。
(四)体验与反思参照课文描绘春的手法,来描写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季节。
(五)课堂小结文中朱自清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春的`画面,寄托了作者对春的由衷赞美和热爱之情,文章末尾作者高呼“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抓住春天这大好时机,奋然向上,去创造美好的明天。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春》优秀教学设计
![(最新精编)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上册《春》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a8377bd0d233d4b04e6935.png)
《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用一段优美的语言描述春天,或者用关于春天的音乐、歌曲、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导入,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描述春天的词句导入,或者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春之景,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导入;当然,也可以直接进入课文。
2. 学习字词。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之后,同桌或者前后桌之间互相交流学习自己不会的生字词。
这一环节要给足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普遍不会或者错误较多的字词进行点拨,如“酝酿”;特别注意本文的多音字和儿化音,如“应和”;对于个别难写的生字,如“繁花嫩叶”的“嫩”字,教师要进行板书范写,提醒学生注意字的结构;指导学生根据偏旁理解字义,如“咙”“笼”等。
3.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读。
听读之前,教师提出要求:注意还有哪些字词的读音是自己拿不准的,可以边听边标好拼音,或者圈画出来请教老师和同学。
提出思考的问题:作者写了关于春天的哪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春天什么样的感情?(2)初步理解。
师生明确课文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这一要求也可留给学生作思考题,下一节课解决。
(3)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文章内容的印象,并且为背诵课文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1. 自由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引导学生梳理课文思路,将全文划分为三部分:盼春,绘春,颂春。
设问:这三部分的顺序为什么这样安排?为什么不能颠倒?顺势强调文章前呼后应、结构完整这一特点,为本单元写作“结构要完整”做铺垫。
理清文章结构,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进而理解课文。
2. 学习“盼春”部分的内容。
引导学生抓住两个“盼望着”,通过朗读,把急切盼望的心情表达出来。
3. 研读课文主体部分内容:绘春。
引导学生为每一段或者每一幅画面拟一个名字。
设问:作者总写了春的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以及春天中的人们的特点?你喜欢哪幅图画,喜欢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在书上圈点勾画。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aa10faa1c7aa00b42acb0e.png)
人教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本课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9课。
本单元要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写景的方法,学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而《春》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朱自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引导人们去欣赏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并感受春天所带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春》不但在选材上、谋篇上紧紧扣住了春天的特征,而且在语言的技巧上也充分体现了这个点。
所以,《春》作为第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出现是有其道理的。
由《春》这个课开始,继而学习后几篇课文来加深理解人们热爱自然的感情,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自然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学习者分析初一学生年龄小,阅读水平不是很强,特别是对写景抒情的散文,往往缺乏深刻的体会,理解不到作者的情感。
我打算从朗读入手,利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朗读竞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持续的“读”中逐步加深对“美”的体验,逐步感受春天带给人们的奋发向上的情感。
教学设计《春》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重点篇目之一,本文不管在选材、布局谋篇还是语言上都堪称典范。
按照编者的思路,通常我们都是采用盼春-绘春-赞春这个顺序来教,重点带领学生分析作者描绘的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而这次教学设计,我尝试打破这个常规,整篇课文的教学以朗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朗读中重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理论依据朗读教学既是传统的,又是新兴的;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
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水平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能够在反复地朗读中,让学生体会品味。
学习目标:知识与水平:A.用普通话有感情反复地朗读课文,理解并品味文中美的情景,美的结构,美的语言。
B.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品读精彩句、段。
C.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行生动描写的方法,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的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6054b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12.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2.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如何将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4.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5.课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2)让学生相互交流,互相评价。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朱自清的其它作品。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3.阅读朱自清的其它作品,了解其创作特点。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2.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是否存在问题。
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能力。
3.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七、教学资源1.课文《春》。
2.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
3.春天的图片。
4.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5.课后作业范文。
6.评价标准。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教案新人教版(合集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教案新人教版(合集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db4b63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0.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1《春》教案新人教版(合集5篇)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1《春》教案新人教版春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学习全篇写景的抒情散文还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导学生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还要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努力通过本课,做到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的感受。
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
二、读春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
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三、品春 1.寻美句:《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的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e11406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a1.png)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春》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2. 学习识字、词语理解和运用3.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用意和情感表达2. 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1. 学习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美景2. 培养学生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学准备:1. 板书:《春》的背景和作者、课文主要内容、示范诗歌鉴赏步骤2. PPT:包括《春》的背景资料、课文内容呈现和诗歌鉴赏步骤示范3. 课件:课后练习、作业要求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看图片:学生观察春天的图片,引发关于春天的联想和想象。
2. 学生讨论: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春天的美景,讨论在春天具体会发生哪些变化。
二、学习课文《春》(15分钟)1.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春》,理解诗歌的基本情感。
2. 解答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评价《春》这首诗的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三、了解《春》的背景和作者(10分钟)1. 展示PPT:通过PPT分享《春》的背景和作者,学生了解杨洪基这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2. 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讨论杨洪基为什么选择了“春”这个题材,以及你们对这首诗的感受和评价。
四、诗歌欣赏和鉴赏(20分钟)1. 示范鉴赏诗歌的步骤:老师以一首经典的春天诗歌作为示范,演示鉴赏诗歌的基本步骤和要点。
2.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阅读一首春天的诗歌,用鉴赏诗歌的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向全班做简要的介绍。
五、反思和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总结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学生回顾和反思: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回顾和反思今天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收获。
教学延伸:1. 小组讨论:让学生再分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春天诗歌,在小组内进行鉴赏和解读,并进行对比和交流。
2. 创作:学生以春天为题材,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情感和热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c9f2de71fe910ef12df8fb.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春》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地观察并生动地描写自然景物;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3、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重点切入法学法指导:精读、摘录教学工具:多媒体、录音机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创景导入: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背诗文)。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春》(投影出示课文题目及学习目标)。
一、师生共赏:1、师生同读(配乐配画)师:深情朗诵。
生:深情朗诵。
师生齐诵。
读后说说文章的行文线索明确:盼、来、近总领全文,启开下文——概写初春的山、水、太阳——细致描写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里的人们2、师生同赏⑴小声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填在表格中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师生分组同时进行以春草图的描写为例)喜欢的词语⑴嫩嫩的、绿绿的、⑵偷偷地、钻⑶理由:⑴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⑵写出小草破土而出挤劲,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喜欢的句子“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理由:写出了人们在草坪上欢快地玩耍的情景,也写出了他们的喜悦之情。
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春草欢乐图。
⑵分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说喜欢的理由(老师参与在一个小组内)⑶全班交流,生先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师交流并总结。
《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1a2b52e700abb68a882fb76.png)
《春》教案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新、美、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教学准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步骤:一、盼春天:1、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听,春天来了……2、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二、找春天:3、问:春天在哪里呢?在这里,在我们身边。
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
(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问:“能不能告诉老师诗句写的是春天的什么景物呢?” 例:上面的例句写的是小草。
《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_7
![《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_7](https://img.taocdn.com/s3/m/6196bcca964bcf84b8d57ba8.png)
《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细致地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
(3)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赏妙词、佳句,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文章的美。
(2)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情怀。
教学重点: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培养学生语感。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
3.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学生总结、掌握阅读、欣赏写景文章的一些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方式:朗读教学、自读自评,合作探究、分组竞赛法。
竞赛方式:(全班分为八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六到八人,各设一名组长,一名副组长。
组长组织全组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课堂,参与讨论与竞赛。
发言精彩或积极的同学,可将红领巾放于桌面作为奖励。
最终以桌面红领巾多的一组为获胜组。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1、以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
2、复习几首咏春的诗词。
看谁积累的多。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有:《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朱自清的散文富于诗意,善于通过细致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学习本文除了体会这一特色外,还要注意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从哪些方面来写,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征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理解1、教师范读,学生试读,全体齐读。
人教版七级上册朱自清《春》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级上册朱自清《春》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8dbfc26581b6bd97f19ea65.png)
《春》教案设计朱自清【教案目标】1. 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 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3. 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案重、难点及突破】(1) 重点能流畅地朗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
(2) 难点揣摩文章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教案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 导入语:2.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名篇。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流露了积极进取的精神。
3.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Yùn niàng liáo chēng suō lì xī shū dǒu sǒu cháo酝酿嘹亮撑伞蓑笠稀疏抖擞安巢二、整体把握文章:1.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
问题:(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2)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3)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绘春”,展现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的?师生互动,共同讨论以上问题2,理清文章结构:(1) 课文围绕“春”写了什么?本课作者对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
文章是按“盼春”—“绘春”—“赞春”来写的,请同学们划分出来. 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春》教案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春》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f6311c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c.png)
教师姓名×××单位名称×××填写时间×××学科语文年级/册七年级(上)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春》难点名称理解《春》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大量运用比喻,拟人修辞,在不同事物中有不同的描绘方法,通过不同的角度描写春春意盎然的春景图。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篇散文中,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诵读和感受,感受春天的气息作者的心情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会修辞手法运用的巧妙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朱自清的散文《春》充满了叙不完的诗情、看不尽的画意。
他将人格美的“情”与自然美的“景”水乳交融在一起,创造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朱白清在这篇仅仅30个句子的简短散文中。
运用了二十多处修辞手法,频率之高,使用之巧妙,令人赞叹,作者正是以修辞格来作为《春》的“颜料”,淋漓尽致地描绘出那幅五彩缤纷的早春图。
下面,老师带领大家欣赏几处比较绝妙的修辞。
一起感受朱自清笔下春天的诗情画意。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赏析描绘盼春时修辞手法的运用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反复,强调对春天的呼唤,表达对春天的急切期盼,并将春天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春天的临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喜悦之情,开启下文。
我们看春天来临时是怎样的呢2.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用拟人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之情。
春天来了,事物有哪些变化呢二、赏析绘春时修辞手法的运用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运用排比和拟人用山、水、太阳的变化作为代表,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春天里万物复苏的景象,强调语势,强烈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欢喜之情。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教学设计辛瑾教学目标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生词,在预习本上正确注音、写字。
②课前布置学生摘抄有关春的诗文,以增加学生知识积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②研读春草图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呢?我认为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好,但春天似乎格外惹人喜爱。
春天是绚丽的,她让人目不暇接、心旷神怡。
于是,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请同学们举出有关春的诗文。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朱自清的散文《春》,具体感受一下春天的美好。
二、作者简介朱自清先生(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他是五四以来我国最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也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土。
他毕业于北京大学,长期任清华大学教授,一生著述甚多。
他的著名散文,如《春》、《背影》、《菏塘月色》等,都是中学语文的传统教材,深受师生喜爱。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时思考问题: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②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水涨(zhǎng) 捉迷藏(cáng) 酝酿(yùnniàng) 应和(hè) 薄(bó)烟黄晕(yùn) 蓑(suō)衣巢(cháo)四、研读与赏析1、理清思路(回答朗读时要求思考的问题)①文中从盼望春天写到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思路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1节盼望春天。
(第一段)第2至7节描绘春天。
(第二段)第8至10节歌颂春天。
(第三段)②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2、简析“盼春”部分①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盼望着”。
反复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分析第二段:绘春。
大地回春,万象更新。
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睡醒”、“张开了眼”是拟人,“欣欣然”一词传神地表达出万物苏醒时的欣喜感情。
(2)朗读第2节。
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分别写出春草出土、树叶翠绿,春山光泽;冰雪融化,春雨落地,春水涣涣;太阳升射,气温上升,春日暖人(3)朗读第3节春草图,春草有什么特征,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用了什么修辞?用“偷偷”“钻”写春草的情态;用“嫩嫩的”写春草的质地;用“绿绿的”写春草的色泽;用“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春草的长势。
“偷偷地”“钻”用得好,说说好在哪儿?“钻”既表现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又用“偷偷地”修饰,使其不知不觉出现,生动的表明春草的活力。
还写了人的活动,突出小草给人带来的欢乐和吸引力,人的心情舒服惬意,从侧面写小草。
运用了拟人和排比。
五、教师小结总结从四个方面来欣赏每幅图画:特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
六、布置作业①抄写生字词②熟读前三段,直至背诵③预习其他四幅春景图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研读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品味语言,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检查作业,简单复习上节课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学习了他描绘下的第一幅画春草图,这幅春草图是怎样的呢?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这一段。
二、从四个方面来欣赏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特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赏析迎春图。
(1)分析第4节春花图。
①假如现在你手中还握着一架摄像机,按照课文的描写,你将如何进行拍摄?明确: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
从高到低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②这段话共有几句话?五句。
想想每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明确:(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③“闭了眼”一句是虚写(由春花想到秋实“仿佛”不能去掉,表明是想象之景)(2)分析第5节春风图①春风有什么特点?作者怎么样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写得富有感染力?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柔和(触觉)、芳香(嗅觉)、和悦(听觉)。
②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父亲的手,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手呢?明确: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
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
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
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③刚才说了,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④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到了什么?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⑤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
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
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
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齐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
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3)分析第6节春雨图。
(可分为两层)春雨的特点是什么?(多、细蜜、轻盈)找出文中的词把雨的形态、情态讲出来。
春雨的作用是什么?写景顺序?第一层正面写雨,“多”“细”和“密”。
(三个比喻分别写出雨的形态紧密,闪光,细长)“斜织”,“薄烟”写出雨的情态轻盈和迷蒙,“笼”写出高度与范围。
第二层写雨中的景物,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写出春雨的滋润万物,雨中的景物气氛安静和平人们都在享受着春雨的滋润,“慢慢”“撑起伞”“披蓑戴笠”,“春雨贵如油”。
顺序从近到远,从动到静到动。
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4)分析第7节迎春图。
前面四幅图画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而这一幅图由景及人,写出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颂扬了什么精神?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
寥寥几笔。
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工夫:时间。
点睛之笔: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
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颂扬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告诉人们要莫负春光,抓紧时间,创造美好生活。
三、研读“颂春”部分1、朗读最后三段,思考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充满活力。
(比喻)2、最后三段的顺序能颠倒或合为一段吗?不能颠倒,从“刚落地的娃娃”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再到“健壮的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的成长过程,“刚落地的娃娃”因为是新生的,突出生机勃勃的美(新),“花枝招展的小姑娘”是娇美的(美),而“健壮的青年”有无穷的活力(力),这三句分行排列,先后有序,力量从小到大,时间从先到后,各自成段更能强调春的不同成长过程,疏放作者强烈的赞美春天的真挚情感。
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
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
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四、拓展延伸你还能用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五、教师总结奋斗、追求、创造,是春天赋予人们的神圣使命,因此,生活才有收获,希望才更美好,未来才更辉煌。
所以,我们要珍惜自然的春天,更要珍惜人生的春天,振奋精神,鼓足干劲,为人生、为理想而不懈奋斗。
六、布置作业1、《一课三练》的相关练习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板书设计]一、盼春盼、来、近(总领全篇,开启下文)总括轮廓一切……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水(涨)太阳(红)特征角度(顺序)写法修辞春草图嫩绿多软由物到人正面与侧面结合拟人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虚实结合排比拟人比喻二、绘春春风图柔和芳香和悦触、嗅、听觉多感官描写引用拟人比喻春雨图多细蜜轻盈由物到人由近到远动静结合排比比喻迎春图(由景及人)“一年之计在于春”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三、赞春三个比喻句:“新”“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