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的提升㊂③局部热敷加快局部血液运行,改善淋巴循环以及血液循环,加快血肿吸收,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建立侧枝循环,改善脑组织缺氧㊁缺血状态㊂④情志护理充分认识到患者心理㊁
精神健康状况,通过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等,尽可能减轻患者焦虑㊁抑郁等消极情绪,保持乐观㊁积极的心态看待疾病㊂⑤饮食护理则重视到患者机体营养状况㊁饮食结构合理性对病情恢复的影响,调整患者饮食结构,增加营养物质摄入,极大的提高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㊁抵抗力,帮助患者早日恢复身体机能㊂
综上所述:对于早期中风偏瘫患者实施进行中医康复护理后,可以更好的了解和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受损情况,并积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帮助患者的身体机能有效的恢复,值得借鉴㊂参考文献:
[1
]冀亚辉.优质中医护理干预对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影响[J ].临床研究,2017,25(12):140-141.
[2
]陈荣林.中医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脑中风瘫痪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3):104-105.
[3
]牛瑞林.急性中风患者肢体偏瘫康复的优质中医护理体会[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7,49(4):507-509.
ә
通信作者,E -m a i l :1316294207@q q
.c o m ㊂㊃临床护理㊃
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胡宏蕾,蒉缘圆ә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医院(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 315100
) 摘 要:目的 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
年1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分成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50例)㊁研究组(予以临床护理路径,50例)
,比较H AMA 评分㊁护理质量㊁住院时间㊁住院费用㊂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HAMA 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护理质量量化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减轻眼科白内障患者焦虑症状,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机体康复,值得借鉴㊂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眼科;白内障;焦虑 白内障是一种眼科常见病,是由多种原因(辐射㊁中毒㊁外伤㊁免疫与代谢异常㊁局部营养障碍㊁遗传㊁老化等)引发的晶状体代谢紊乱,造成晶状体蛋白质变性㊁浑浊,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
该病的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存在密切相关性[
1-2
]㊂目前临床对于白内障主要通过外科手术来进行治疗,在患者的围术期给予患者实施可靠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患者的预后具有较大的影响㊂因此,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
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依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㊂研究组50例,其中,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8例,年龄范围:52~80岁,平均年龄(66.4ʃ4.2)岁;病程范围:1年~8年,平均病程(4.52ʃ1.25)年;受教育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12例,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16例㊂对照组50例,
其中,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7例,年龄范围:53~79岁,平均年龄为(66.7ʃ4.1)岁;病程范围:2~7年,
平均病程(4.58ʃ1.21)年;受教育程度分布:初中及以下:14
例㊁高中:20例㊁大专及以上:16㊂两组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 >0.05㊂
1.2 方法 对照组:
应用常规护理㊂主要内容包括:密切检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㊁观察患者的病情改变㊁严格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及干预等㊂研究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㊂主要内容包括:①入院当日㊂护理人员一定要主动㊁热情的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详细的介绍医院㊁科室具体环境,全面评估患者病情以及心理状态,向患者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耐心向其讲解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意义和作用㊂②入院1~2
d :耐心㊁细致向患者讲述白内障的发病机制㊁临床特征㊁手术方法㊁预后㊁注意事项等,协助患者完成相关检查,对其饮食进行针对性指导,告知其应增加纤维素㊁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量,避免便秘,详细向患者介绍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和方法㊂③术前1d :耐心向患者讲述结膜囊和泪道冲洗的重要性,讲述氯霉素等眼药水的使用方法,告知患者怎样有效㊁正确的如何配合进行手术,并向患者说明既往的成功案例,帮
助患者树立自信心,更加积极的配合进行治疗及护理㊂④手术日:做好泪道冲洗等术前准备,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避免咳嗽或者低头,排便时防止由于用力过猛而升高眼内压㊂术后2h患者即可进食少许易消化的食物,保持眼部卫生清洁㊁干燥,如果出现异物感㊁流泪㊁剧烈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告知主治医师㊂⑤术后1~2d:密切观察患者切口变化,积极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密切配合医护人员,严格遵医嘱进行眼部用药㊂⑥出院当天:告知患者出院后相关注意事项,包括2周内肥皂水和污水不可入眼,3月内不可进行低头动作或者剧烈运动,定期滴眼药水,注意保持眼部卫生清洁,定期复查,如果出现视力降低㊁眼部不适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㊂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 AMA)评分水平㊁护理质量量化评估水平㊁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㊂以H AMA量表来对两组的焦虑情况进行评估,量表总评分:29分,>7分,提示患者存在焦虑[3]㊂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科室自制量表,从技术操作㊁护理安全㊁服务品质㊁基础护理㊁病房管理五方面评定,通过100分制来进行计分,每项维度的分值为20分,分值水平的高低跟临床护理质量之间呈
正比㊂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 P S S21.0进行所有数据的整合分析,(%)类的计数类数据,行χ2检验检测; (xʃs)类的计量类数据,行t检验检测;P<0.05时,提示存在着统计学方面的区别及差异㊂
2结果
2.1 H AMA评分组间对比:护理干预前两组的
H AMA评分水平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HAMA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㊂组内对比:护理干预后两组HAMA评分水平均显著高于护理前高,P<0.05,见表1㊂
表1 HAMA评分对比(xʃs)
组别治疗前(分)治疗后(分)t P 研究组(n=50)23.25ʃ2.6110.25ʃ0.6234.26630.0000对照组(n=50)23.33ʃ2.5916.52ʃ1.0417.25330.0000 t0.153836.6172--
P0.87800.0000--2.2护理质量研究组护理质量量化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㊂
表2护理质量对比(xʃs)
组别技术操作(分)护理安全(分)服务品质(分)基础护理(分)病房管理(分)研究组(n=50)19.25ʃ0.6219.11ʃ0.7119.05ʃ0.6219.15ʃ0.2519.33ʃ0.34对照组(n=50)13.11ʃ0.2513.02ʃ0.1513.25ʃ0.3113.34ʃ0.6213.12ʃ0.54 t64.945459.342059.165261.454868.8134 P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3比较两组住院时间㊁住院费用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研究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㊂
表3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对比(xʃs)
组别住院时间(d)住院费用(元)研究组(n=50)3.02ʃ0.112802.16ʃ16.25对照组(n=50)5.69ʃ0.343655.52ʃ106.25 t52.832556.1394
P0.00000.0000
3讨论
白内障致盲率较高,目前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可在短期内迅速改善患者视力,降低致盲率㊂但是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极易引发机械性损伤等并发症,增加感染㊁出血等风险性,不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㊂常规护理的主要特点为被动性㊁固定性及单一性,在护理过程中忽略了患者在心理及精神方面的护理干预,十分容易导致出现护患及医患纠纷,无法满足实际临床的需求㊂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护理干预后,研究组H AMA 评分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质量量化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短,研究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㊂结果充分说明,在白内障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有效性十分显著㊂分析原因为:①临床护理路径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指由护理人员㊁医生等医务工作者对于特定疾病的诊疗过程,制定出具有顺序性㊁时间性㊁最恰当的护理计划,包含了持续质量改进㊁质量保证㊁循证医学㊁整体护理等标准化护理方法,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自愿,避免工作中出现重复㊁延误㊁失误等情况,显著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㊂②临床护理路径将护理作为纵轴㊁时间作为横轴,对护理工作进一步细化,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沟通㊁焦虑,赢得了患者信任与理解,
构建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显著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促使其以积极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有助于机体早日康复㊂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减轻眼科白内障患者焦虑症状,提升护理质量,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机体康复,值得借鉴㊂
参考文献:
[1]冯静.人文关怀护理在高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
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
(8):1112-1113.
[2]赵翠玲,张钢琴,柴海云.个性化护理管理对白内障手术
患者的影响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6,30(2):150-152.
[3]韩雪晶,颜廷霞,樊海英.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
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0): 187-188.
㊃临床护理㊃
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盛艳
(杭州市中医院丁桥院区肛肠科,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目的探究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㊂方法本次研究纳入64例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并行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㊂采取随机计算机编号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n =32)和实验组(n=32),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㊂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 A S㊁S D S㊁V A 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2.60ʃ4.10)分㊁(33.41ʃ4.25)分㊁(3.20ʃ0.58)分,3. 1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㊂结论对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心理状况,降低术后切口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发生㊂
关键词:护理干预;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护理效果
结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科疾病,是指突出于结肠肠腔的赘生物,临床中多采取手术切除的方式治疗,如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具有一定疗效[1]㊂本次研究选取64例本院收治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
患者,探究综合护理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㊂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期间,在本院收治并行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4例作为观察对象㊂纳入标准:符合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指征,知情同意本研究;排出标准:合并交流障碍㊁认知障碍,恶性肿瘤,手术禁忌症㊂采取随机计算机编号方式分组,分为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2),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3~72岁,平均年龄(49.12ʃ
2.10)岁,炎性息肉㊁增殖性息肉㊁腺瘤性息肉分别为17例㊁11例㊁4例;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49.15ʃ2.17)岁,炎性息肉㊁增殖性息肉㊁腺瘤性息肉分别为18例㊁10例㊁4例㊂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㊂
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如健康宣教,饮食护理,心理干预等㊂给予实验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加强心理关怀,健康教育,普及疾病,手术相关知识,增强患者治疗信心,并协助患者做好肠道清洁,禁食禁饮等准备工作㊂术中护理人员配合医师操作,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给予心理支持,缓解恐惧心理㊂术后护理:①情志护理㊂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观察患者情志变化,针对情志变化疏导不良情绪,给予充分关怀,与家属一起帮助患者加强心理建设,增强康复信心㊂②环境护理㊂调节适宜温湿度,保持充足光照,通风,营造舒适病房环境㊂③饮食干预㊂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选择是否禁食,禁食无变化则给予流质饮食,第2天改为半流质饮食,无病情变化则给予普通食物,禁止食用高纤维,多渣,难消化或辛辣食物㊂指导患者术后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出血㊂④术后穴位按摩㊂取足三里,中脘穴行按摩护理,力度适中,各1m i n,每天3次,调理脏腑功能,补益中气,健运脾胃,痛经活络㊂
1.3观察指标①心理状态㊂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 A S),抑郁自评量表(S D 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心理状态,分数越高代表焦虑㊁抑郁越严重㊂②疼痛程度㊂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分数越高越疼痛㊂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㊂包括感染㊁肠穿孔㊁肠出血㊂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录入S P S S20.0统计学软件㊂以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㊂
2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 A S㊁S D S㊁V A 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3.13%,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