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结业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大学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结业论文品析“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学号:
姓名:
年级: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品析“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中文摘要】柴可夫斯基在瑞士休养期间灵感突发,在短期内就创作了《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但这首曲子的发展背景也有一些曲折,首先题献给了匈牙利小提琴大师利奥波德·奥尔,但是因为小提琴技艺上的不足,提出要修改而被搁置了许久。
后来,这首作品有幸遇到了俄国小提琴家勃罗茨基,在他高超的小提琴技艺下,这首作品得以现世,并且在他大力宣扬与环欧洲的巡回演出中,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由之闻名并且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这首的特色是曲子吸取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特色,充满了丰富的田园气息,其曲调带着点点忧郁、哀伤,格调新颖、独特,抒情而温柔,却还带着点诙谐。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发展背景,特色
品析“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柴可夫斯基《D大
1 1
调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8年,当时客居瑞士的柴可夫斯基休养在一座小城,那里清新温馨的春天气息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异国他乡完成了这首曲子。
作品完成后,柴可夫斯基把它题献给匈牙利小提琴大师利奥波德·奥尔(L.Auer,1845-1930)。
奥尔高度评价这部作品的很多优点,同时又认为其中有些地方不便于演奏,提出要进行修改,因此,作品被搁置两年。
终于,俄国小提琴家勃罗茨基(A.Brodsky,1851-1929)克服了这部作品的一些技术难度,在维也纳的音乐会上首演了这部作品,并把它带到欧洲各地成功地进行演出,久演不衰,成为作者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因此,柴可夫斯基把作品的题献改为热情介绍这部作品的勃罗巨大的基。
柴可夫斯基在这部作品中,把一些民族音乐的给予高度的艺术体现和典型化,其中一些不寻常的音调,深刻的戏剧性和感人的抒情诗,虽然一时不被人所理解,甚至招来一些非议,但它终于还是逐渐地吸引了广大音乐社会的注意和欢迎,成为俄罗斯和世界古典范作之一,它的地位足以同贝多芬、门德尔松和勃拉姆斯的同类作品媲美,被誉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
与当时出现的其它同类作品不同,这首乐曲充分展现了独奏小提琴的近代演奏技法。
整部作品结构完整,格调新颖、独特。
作曲家富有创意地把小提琴独有的抒情气质和新鲜韵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管弦乐的色彩异常绚烂,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浓郁的俄国乡土民族音调都令人为之沉醉。
全曲共分3个乐章。
第一乐章为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式,结构宏伟,具有多、样化的旋律音调、精致的动机发展以及丰富的概括性形象,它的中心内容可以说是活跃的生活现象和明朗的感情表达,充满了一些傲气盈溢的勇武乐句和肯定生活的激奋人心的力量。
开始时由第一小提琴组奏出田园式质朴、温柔的旋律,从容不迫地进行着它那动人的诉说。
但是这自然流畅地进行并没有维持很久,接踵而来的是一系列节奏明快的动机,它的力量在不断增长,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一种紧张的活动,仿佛陷入沸腾的生活漩涡一样。
在简短的引子之后出现的主部主题深情如歌,明朗悠扬的诗意化旋律具有俄
质,也不更丧失忧郁的色彩。
第三乐章,D大调,2/4拍子,奏鸣回旋曲式。
关于这一乐章的内容,柴可夫斯基在给梅克夫人的回信中说:“走向人民吧,看他们怎么样善于寻求乐趣,使自己投入愉快的心情中,这是一幅人民节日欢乐的图画。
”
管弦乐预奏第一主题的片段,十六小节之后,无伴奏地独奏小提琴演奏第一主题的片段。
然后由独奏小提琴以弱奏重示出第一主题。
这一基本主题是一首俄罗斯舞曲,描绘一种嘈杂喧闹的欢乐景象,从它的舞蹈节奏和声音的激流中好像可以听到人群的喧哗和舞步的声响。
后边的两个插段,一个也是舞蹈性的,纯粹斯拉夫形象,它的旋律的前半部分,以模仿民间乐笛的五度持续低音为背景,具有一种刚勇、强悍的特性,后半部分是一个短小动机的不断重复,有一种俏皮的诙谐性格。
第二个插段是抒情性的,带有一点忧郁的沉思的色彩,起先它由单簧管和双簧管温柔地呼应,有牧笛的效果,具有十足的田园风味,后来又转为独奏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对答,更加富有表情,但最后这主题单独由小提琴陈述时,又带有一点深沉的忧戚的印记。
第二个插段在加入长笛和大管之后,伴随着独奏小提琴声部的诉说,比以前哀怨、深沉,好像是在诉说人世间的苦难。
最后音乐挣脱了暂时的徘徊,重又回到这欢乐的主题上来,并直接转入技巧辉煌的尾声,以此结束这节日欢腾景象的生动描绘。
这首曲子温柔的曲调让人欣赏时觉得格外温和、舒适,给人心灵上的轻柔问候,淡淡的忧伤和忧郁,让人觉得作者充满了对生活的沉思和理解,欢乐的音乐又带人向往着美好与自然,这首曲子给了人们不仅是情绪上的满足还有心灵上的问候,这是这首作品令大多数人喜欢的原因。
欧洲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课程的感受
品析“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之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欧洲经典音乐课程是我这一学期中感受到了人文文化氛围最重的一门课了吧,作为一名理科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并不像抽象思维更好的文科生一样,在这之前,所认识到的欧洲的经典音乐,也仅仅限于在中学听到的几首曲子,也许这让我不是很能理解那些曲子带给人的切实感受。
不得不说的是,赵老师是我认识的老师中很难让人忘记的一位,很有个性和特色,在第一次见面时就可见一斑,带点特色的冷幽默,经常一副严肃的表情,还有那可爱得让人无法形容自恋,也许这辈子我都不会忘记曾经有过这样一位特别的老师。
在这十一个周的周三夜晚的课里,老师给我们讲人文主义、浪漫主义、特色的音乐,给我们放了许多歌曲,但坦白说,没几首我听得懂的,真正印象深刻的也只有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那样震撼的音乐吧,或许还有欢乐颂那种比较熟悉的。
最最记得的是中秋节的前一个夜晚,真是痛苦又甜蜜的日子,在那天老师说要让我们在这一天感受音乐的魅力,连续放了快两个多小时的音乐,那过分震耳欲聋的响度,直觉要把整个人听疯了,可是第二天又要放假,这种心情真的是难以形容。
还有唯一首小提琴版的中国风《梁祝》,但我始终觉得不地道,小提琴太过华丽,我觉得只有本土的乐器像二胡,才能把它这个民间传说的故事传神地描绘出来。
老师的“四不”原则也是让我印象深刻,上课决不能玩手机、写作业、看书、谈恋爱,否则就只有挨批的份,诚实点说,上课确实是本来就要好好上课,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也许其它老师都不管了,我们也就渐渐自由放纵了,也是让我们意识到在有些场合,更是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对我们以后总是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专著、论文集、报告、学位论文:
[1] 赵京封. 欧洲近现代音乐文化鉴赏与研究[M]. 海南出版社, 2013.
2、电子文献:
[2] . 柴可夫斯基[G/OL]. [2013-11-10].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