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思维的拓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6-2019年
第7期(总第155期
)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同时也面临着不断提高的就业要求。
大学生就业难题是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
文章从拓展大学生就业思维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对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就业思维;拓展中图分类号:G71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7-0156-01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理念分析
(1)理想与现实脱节型。
现实中,有一部分大学
生的理想与实际严重脱节,究其原因就是多年的教育,使其树立了较高理想,总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个能够实现理想的工作。
这类人或是好高骛远,期盼选择社会上较为体面的工作;或是追求热门,希望选择社会上的热门行业、热门企业、热门职业,而不愿意选择求职人数相对较少或任务繁重的工作;或是偏好国有企业或国家机
关,过分强调用人单位的国有性;或是偏好大城市,不愿意到偏远山区脚踏实地地干一番事业。
(2)理想一步到位型。
这类人的集中表现就是部
分大学生在求职时总希望一步到位,也就是工资待遇、职位都要达到高档次,进入高层次,而不愿意在基层岗位经受锻炼,积累经验。
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往往崇尚“三
高”标准:高起点、高职位、高薪水。
对自己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价值考虑较少,对工资待遇考虑较多。
二、学生个人需解决的实际问题
(1)打破传统的就业理念。
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
形势,高校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拓展新的就业思维。
要正确认识自我,了解社会职位要求,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先工作再发展。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帮助与扶持力度越来越大,也为其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理想的舞台。
高校毕业生应紧紧跟上形势的变
化,搭上经济腾飞的快车,建立自己成功的平台。
(2)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教育的不断发展使整
个社会文化水平有了提高,而且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从业者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现在的很多工作都需要团队的沟通、协作与配合,一个充满协作精神的团队往往事半功倍。
同时,要想在一份岗位上得到长期发展,仅仅凭借自己的知识是难以做到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在喜欢的岗位上得到认可和更好地发展。
三、高校为毕业生就业搭建平台
(1)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指导。
传统的就业指导课程
主要是通过教师讲授,呆板单一还脱离了实际。
对此,学校应充分重视对就业工作的指导,在理念教育、渠道拓
展方面加大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投入力度,为高校的毕业生做好适合本人的职业规划。
高校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众多、方向繁杂、地域不一,这就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此,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健
全相关制度,配备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员,定期定点对学生进行指导,为学生的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2)开设职业教育课程。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职业
教育课程,向学生系统地讲解职业规划的概念、过程、任务,让学生更好地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进行探索。
在职业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际案例提前体会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堂所讲的抽象理论知识。
同时,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还需注意与所教内容的衔接,多布置具有可操作性的、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任务,以拓宽学生的认知水平。
(3)拓展就业渠道。
学校需对有用人潜力的单位
高度重视,随时关注并及时沟通,特别是与自己学校专业对口的工作单位更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
通过完善的机制和及时的沟通,让用人单位来主导学生的就业方向,逐步完善以学校为基本单元的就业市场,不断拓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王瑛.浅谈新常态下大学生职业规划[J].新课程研
究(中旬刊),2018(4):113-114.
[2]饶芸.产业结构转型期高职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养
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5):13-15.
作者简介:彭微(1987—),女,河北保定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教育。
浅析高校大学生就业思维的拓展
彭微
(保定学院知识产权与财经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