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案例调查——关于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后续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经贸导刊〇责任编辑O唐仁敏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案例调查—关于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后续发展的思考
□张新民
易地扶贫搬迁是“五个一批”精准扶贫中最难啃的 “硬骨头”,“十三五”期间,全国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 立卡贫困人口丨〇〇〇万人,搬迁后后续发展如何是党中 央国务院的重要关切。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 白崖乡半子沟村搬迁至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润丰村之 后,移民群众生产生活有了很大改观,同时也存在一些 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润丰村生产生活现状
西吉县白崖乡半子沟村地处六盘山革命老区、民 族地区,山大沟深、干旱缺水,居住环境差,是典型的 “耕作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致富难”地区,也是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

20丨6年2月,春节 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宁夏固原最贫困的村子之-----半子沟村考察时强调,把贫困人口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搬出去,是精准扶贫、拔掉穷根的重要方式,搬出去天地就宽了,就医、出行、上学的条件更好,可以生出好日子的“新根”。

宁夏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心选址,最 终确定征迁银川市金凤区丰登镇原永丰村十三队。

2016年9月移民新村开始建设,2017年8月润丰村建 成,整建制搬迁安置半沟子村群众327户回族村民 133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593人,全部办理 了户口迁移。

经过自然增减,截至2019年底,润丰村实 有327户14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5户621人。

(一)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润丰村距离银川市区11公里,车程15分钟,交通 便捷。

总规划面积1672亩,其中安置区334亩,建有徽 派平房住宅345套、3.2万平方米,人均套内面积18平 方米。

户均宅基地院落面积0.4亩,有的在院内下挖扩 建了房屋面积。

同步配套建设了便民服务中心、幼儿园、小学、污水处理站及垃圾转运站等公共设施;水、电、天然气、壁挂炉、宽带、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等 设施一应俱全,统一进行了简单装修,基本上实现了拎 包人住。

(二) 公共服务得到提升
润丰村新建金凤润丰神华爱心幼儿园,共有9名老师、100名学生。

2020年由私立幼儿园转为公立幼儿 园。

改扩建金凤润丰神华爱心小学,距离润丰村2公 里,吸纳润丰村193名学生。

初中生就读丰登镇回民中 学,距村7—8公里,校车免费接送。

村卫生室配备6名医务人员,其中1名是镇卫生院派驻的村医,全部医疗 人员的工资均由镇卫生院负责。

村民在村里看病就能 按照规定报销低保、残疾人、五保户、老年人均能享受 相应的待遇。

(三) 村庄治理得到加强
新建党群活动服务站1200平方米,其中包括党建 工作室、多功能会议室、图书室、便民服务站等基础设 施。

全村现有党员22人,平均年龄47.1岁。

村两委配有 7名工作人员,其中由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银川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金凤区派驻干部。

将安置区 划分为5区9格27巷,由村班子领导担任分区长,干部 担任网格员,党员、村民代表担任巷道长。

村警务室配 有1名驻村警察。

同时以村中小学生为主的晨曦志愿 者服务队、以老党员为主的村文明督导队,开展日常巡 查。

该村2019年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称号。

(四) 产业发展初显成效
对全村1338亩土地进行统一规划、集体流转,建 设了两个园区:一是生态园区,由引进企业统一经营。

位于村的北侧,面积1000亩,年租金为每亩600元。

园区实行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 综合体模式,带动润丰村约30名村民稳定就业,用工
422_'__
中国经贸导刊■脱
高峰期高达80余人,并拉动民俗街农产品销售、休闲 采摘、民宿、农家饭等消费。

二是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由本村农民自主承包经营。

占地280亩,政府投人2300 万元,分三期建成农业大棚100栋,种植吊瓜、西红柿、黄瓜等,采取“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销往城区。

2019 年园区全年累计产出各类无公害瓜果蔬菜144万斤,实现产值149万元,通过种植解决就业124人。

(五) 就业创业向好发展
从就业结构来看,全村664人劳动力当中,有76 人在两个园区从事农业生产,约占11%;302人从事建筑,约占45%; 105人在周边从事餐厅服务、保安和工 厂上班,约占丨6%;34人到省外务工,约占5%;17人为公益性岗位,优先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户,约占2.5%。

2019年72户建档立卡户申请贴息贷款共435万元,有40户开展了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的经营。

(六) 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成立润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整合集体土地1338 亩、资产1755余万元,完成股权量化。

村集体经济净收 益由“零收入”提高到2019年的21.94万元。

村集体收 入来源有两个:一是捐赠收人和利息收人。

生态园区建 设的前三年,引进的企业每年向村集体捐赠10万元。

刚搬迁过来属于空壳村,政府向村提供资产收益性资 金410万元,投资给园区主体,年利息为8%,2020年 因疫情原因企业给予村6%的利息。

二是租金收入。

依 托设施农业园租赁收人,实现村集体年收人51.17万 元。

村集体建设了民俗特色展示街,7间商铺年租金为 3万元。

(七) 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移民群众主要有四个收人来源:一是土地流转收 入。

人均1亩土地,每亩每年流转费用为600元,每三 年调整一次且有增长。

二是务工收入。

平均月工资在 2100元左右,村公益性岗位人均月工资1080元。

三是 创业收人。

生态园区带动移民群众开展回族餐饮、手工 艺品、小百货、文艺表演等经营活动,获得收入。

四是分 工和奖励收人。

2020年6月24日,136户建档立卡户 第一次享受分红。

年满60周岁以上供养老年人的54 户,每户分配500元分红保障资金;剩余的82户,每户 分配300元。

此外,润丰村针对大棚种植、就业创业、
“脱贫示范户”“最美润丰村人”“移风易俗文明户”、参 军人伍等制定了奖励政策。

据统计,移民群众人均可支配收人从搬迁前2017 年的2802元提高到2019年的8930元,年均增长78.5%。

贫困发生率由44.6%降低到目前的0。

村里约 有40%的农户购买了私家车。

二、润丰村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 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学习动力不强
在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结构中,小学、文盲占比 54.8%。

在年龄结构中,有45%文盲或半文盲为“70、80 后”。

尽管镇政府开展了 15期家政服务、育婴师等专业 技能培训,村里已经开展了三次识字班学习,但由于照 看孩子、务工等原因,仅有5%的劳动力参加过劳动技 能培训,“70、80后”主要从事的是建筑、绿化、保安等 体力活。

(二) 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农民搬迁前主要从事牛羊等养殖业,迁入到润丰 村后,受地处于水源地环保限制,只能从事种植业。

同时当地土地碱性较大,增加了种植经济作物技术难度,这给农民职业转换带来了很大挑战。

调研发现,由于照 顾家庭、文化程度偏低等原因,约有20%的劳动力尚 未就业。

在冬季农闲和建筑工地停工时期,大多数农民 只能赋闲在家。

(三) 村民社保意识不强
2020年金凤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标 准为每人28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每人补助250元、个 人缴费30元,非贫困户全部自付。

一些非贫困户存在侥 幸心理,不愿意自付缴费,导致全村医疗保险参保率仅 为78.9%,增加了因病致贫风险。

年龄在16—59岁(不 含在校生)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每年最低缴 纳1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由财政补助代缴,非贫困户 需要全部自付,全村目前养老保险参保率仅为49.6%。

(四) 集体资产经营不善
搬迁之初,村投资50万元与一家民族服饰有限公 司联合,在设施园区东南角建设占地5亩、建筑面积约 3500平方米的“扶贫工厂”,主要针对移民妇女开展民 族服饰加工制作培训和生产。

由于公司经营不善,扶贫
2021年1冃上43
I中国经贸导刊
车间于2018年11月被迫关闭,现已经进入破产程 序。

目前,村集体的空闲房屋尚未得到充分利用。

三、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主要对策
(一) 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和素质提升
针对文化程度不高的移民劳动力,要创新技能 培训的方式方法,采取弹性学习与固定学习相结 合、职业技能培训与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尤其是针对年龄稍大、有经济压力的劳动力,更要 强化干中学、终生学习的理念,采取以工代训、师傅 带徒弟的方式,提高培训的精准性、实效性。

针对参 与培训的企业、社会团体及个人,政府要给予相应 补贴。

(二) 夯实产业基础,促进充分就业
根据市场需求、要素资源禀赋、劳动力现状等 条件培育特色产业,鼓励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临 近城市的农村集中安置区,要主动融入城市,发展 都市型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大力推广 订单生产、就地务工、股份合作等带贫模式,推动贫 困户与带贫主体建立稳定利益联结关系,分享更多 产业发展收益。

(三)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抓好村(社区)两委班子建设,由村支部书记兼 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 民致富。

针对政府提供的资产收益性资金,应投人 市场开拓能力强、信用好的企业,保持集体资产的 保值增值。

(四〉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都有一个适应、调整、融人的过 程,政府要严格落实“四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 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提升搬迁群众的社 会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对标相对贫困人口认 定标准,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建立健全低收人家 庭监测体系,动态掌握家庭收人支出和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情况,由定期调查转向实时监测,并实 行精准帮扶。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 革发展中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
中央农办、财政部、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
游部、国家林草局、国务院扶贫
办等部门和单位印发了《关于在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
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
了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范
围和具体措施,对进一步拓宽农
村就近就业渠道、改善农业农村
基础设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
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
要促进作用。

一、《意见》主题鲜明、意义
重大
《意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
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的务实举
措。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

《意见》紧密围绕巩固拓
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这个主题,坚持以工代赈通
过工程建设带动群众就业这个
政策初衷,在更大范围领域内积
极采取以工代赈方式谋划和实
施一批项目,推动实现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

《意见》是促进农村劳动力
就近就业的“及时雨”政策。

去年
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和部分省份
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给农村群 众外出就业造成了较大困难,特别是农村低收人人 口就业增收受到较大冲击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 关注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明确要求加大扶 持力度,保障受灾群众、贫困群众就业。

李克强总理积

推f
广|
以|
丁农
代_
赈I
51
工^领口
I蕩
板涛








村蠢
就f
业策
I

44 2021年1冃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