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评改的改革与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作文评改的改革与探索
传统的作文评改就是学生写作文,教师下评语。
几十本作文交上来,教师要抓紧时间批改,字字琢磨,句句推敲,段落的上下连接,整体的谋篇布局,文章的立意取材等等,教师都得全面考虑,该修改的地方要修改,需补充的地方要补充,最后还要绞尽脑汁写出恰当的评语。
一本作文批改结束,本子上画满了一个个红道道、红圈圈。
可以说教师修改作文花费的精力远远超过了学生写作文,可谓用心良苦。
然而学生却不领情,作文本发下来,自觉的学生兴许还看上一眼,不自觉的束之高阁,教师的一番心血随即付之东流。
这样批改作文累了老师,苦了学生,日渐师生憔悴,不见水平提高。
这种传统的作文批改方式在偏远的农村学校依然存在,而且相当普遍。
作文批改到底怎么批,怎么改?鄙人不敢造次。
只是想把自己在作文教学评改中的一些做法在此与各位同仁交流,以求教学相长也。
自由写作。
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自命题,写作前教师不过多的提要求,而是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按自己的理解和思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当然,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可能是乱七八糟,五花八门,甚至离题万里。
比如在一次习作时,老师要求写“我的理想”,一位同学竟然写的是自己要当皇上,居万人之上,不受他人管制,吃香的喝辣的,乐个逍遥自在;又如在写“我们的学校”时,一位喜爱画画的同学只写了一句话:我们的学校美丽极了,就像一幅画。
然后就用一幅画画出了学校。
尽管如此,但笔者认为这都是正常的,这都比在老师的要求下写出千篇一律的文章要有意义,有价值。
也只有这样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他们才能大胆的写,海阔天空的写,也才有可能写出“荷塘月色”那样优美的散文,或者是“大江东去浪淘尽”那样气势雄浑的诗句。
朗读修改。
作文初稿完成后,若老师只是象征性的要求学生自己检查修改,学生总觉得没什么问题。
可是如果让学生在班内分组交流,把自己的文章大声读给大家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训练中一些同学读作文时怎么也读不通顺,才发现自己掉字太多;当一位同学读到“他异口同声的回答”、“同学们炯炯有神的听讲”等句子时,马上感觉到词语用的不合适。
其实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检测的过程,哪一句不通顺,哪一段不合理,哪个词不恰当等等问题,都可以在自读的过程中发现,并予以修改。
讨论修改。
每一个同学都是合作学习的伙伴,在朗读修改的基础上,不妨听听别人的意见。
伙伴们各抒己见,小作者洗耳恭听。
然后对自己的文章做二次修改。
同伴评价。
对自己已进行过两次修改的文章交给同伴评价、修改。
这时同伴要通读全文,对字、词、句、段、篇,标点符号,文章立意取材等进行全面修改,并根据自己的评价意见,写出简要的评语。
当然,这对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坚持训练,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听听一些小朋友写的评语:“你的这次习作比较成功,既写出了妈妈对你的关心、照顾,也体现了你对妈妈的理解,
看得出你是个懂事的孩子。
要是你能把作文写好后再认真检查、修改,用好标点符号,那就更棒了!”;“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真是太好了!虽然有的是从学过的课文中抄下来的,但老师说过,只要用的恰当,那也是本事。
看来我也得向你学习,认真积累词语了!”
教师评价。
在同伴批改之后,由教师对文章进行评改。
这里教师评改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本身进行评改;二是对同伴的评改及评语进行评改。
同伴对字、词、句、段、篇,标点符号,文章立意取材等内容的评改是否准确,评语下的是否恰当,教师都要考虑。
在此基础上,教师写出既评文章又评评语的双重评价意见。
品读评价。
以上评价活动结束后,为了让评价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作用,最后组织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同伴的评语和教师评语,并谈谈自己写作的感受。
这样我们作文评价的价值才能得以升华,学生写作的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这才是习作及其评价的目的和归宿。
这样评改作文,学生既进行了习作训练,又参与了评改过程,可谓双赢;教师不再是劳而无功,学生不再是敷衍了事,可谓双利。
虽然不能立竿见影,但只要长期坚持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