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实战演练专题系列五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综合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综合题
1.(30分)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冋答下列问题。
被称为安徽省内“南水北调”的“引江济淮”工程,已列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总投资约2 6 0亿元,工程线路的总方向是从长江入巢湖,在巢湖西岸上岗,穿越江淮分水岭,经瓦埠湖入淮河.输水干线全长3 3 O千米(如图15所示),多年平均引江济淮水量约1 0亿立方米,将大大缓解沿淮及淮北地区与豫东和鲁西南地区水资源紧缺矛盾,是一项集水利.环保与航运的综合性工裎。
(1) 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淮北平原小麦生产的意义。
(6分)
(2) 分析该工程对沿途河湖及城市生态的有利影响。
、(8 分)
(3) 综述该工程对我省交通、煤炭、冶金工业发展的作用。
(16分)
【答案】(1)冬小麦春季需水量大,(2分)但淮北平原此时水资源短缺(降水少、蒸发量大),春旱对冬小麦生长威胁很大。
(2分)“引江济淮”工程实施后能有效补充灌溉用水,确保小麦丰收。
(2分)
(2)对河湖:补充水量、稀释污染、净化水质、利于水生生物生长。
(4分)
对城市:补充水源、改善水质、保障供水;减少地下水开采量,防止地面下沉,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4分)
(3)对交通:沟通长江、淮河,形成南北向水上大通道(结束我省江淮之间的水运必须绕道京杭大运河的历史),(2分)缩短运输里程,降低运输成本,(2分)减轻铁路运输等陆路交通的
压力。
(2分)
对煤炭工业:给“两淮”煤矿提供足够的工业用水,(2分)促进煤—焦—化(炼焦、煤化工),煤—电(火电)等工业的发展,(2分)有利于“两淮”煤炭南运。
(2分)
对冶金工业:由于“两淮”的煤炭运量增加、运费降低,(2分)为马鞍山钢铁工业和铜陵有色冶金工业提供充足的能源。
(2分)
2.(20分)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秘鲁拥有世界上迄今为止已建成的海拔最高的调水工程:马赫斯——西瓜斯调水工程。
该工程缓解了阿雷基帕地区严重缺水的困境,成功开发了马赫斯和西瓜斯两片平原荒漠,工程艰巨宏伟,开创了高山地区调水之先河。
阿雷基帕是秘鲁第三大城市,南部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行政、文化、军事中心。
(1)据图7描述秘鲁等降水量线分布特征。
(4分)
(2)据图7描述秘鲁有色金属矿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8分)
(3)结合图文材料分析秘鲁设计修建马赫斯——西瓜斯水利工程的意义及依据。
(8分)
【答案】(1)西北东南向延伸(或与海岸线平行)(2分) 由西南向东北递增或东多西少(2分)
(2)集中分布在安第斯山区(2分) 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2分) 由火山活动或岩浆
)
活动所致(4分
图18
表2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2)说出三峡工程建成后重庆段河流水文特征的突出变化。
(2分)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4分)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
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4)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4分)
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
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5)结合图表及上述资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8分)
城市极端气候;湖泊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地势低平,地表硬化(面积大)、绿地少,下渗少,排水不畅,导致城市内涝。
使用渗水砖的有利作用是: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迅速汇集而产生的积水;有利于下渗形成地下水,保证植被生长;有利于增加城市大气湿度;有利于促进水循环。
【答案】(24分)
(1)(6分)
重庆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武汉(1分),重庆最冷月(或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1分),武汉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下(1分)。
原因:重庆纬度位置比武汉低(2分),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1分)。
(2)(2分)
河流水位升高,流速变缓。
(每点1分)
(3)(4分)
对调出区:推动西部(调出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对调入区:缓解东部(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调入区)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大气)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4)(4分)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气温偏低,易发生冻害。
(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5)(8分)
形成原因:降水量大且集中;热岛效应加剧城市极端气候;湖泊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地势低平,地表硬化(面积大)、绿地少,下渗少,排水不畅,(或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城市防洪不符合水循环原理),导致城市内涝。
(答对一点得1分,共4分。
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有利影响:有利于减少地表径流迅速汇集而产生的积水;有利于下渗形成地下水,保证植被生长;有利于增加城市大气湿度;有利于促进水循环。
(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