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摘抄加赏析
水浒传小说读书笔记篇1
俗话说:“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意思是说年轻人不应该读《水浒传》,而老年人则不宜读《三国演义》。

原因是水浒中的打打杀杀太多,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三国中勾心斗角太多,会损害老年人的身心。

因此,古人才会对这两本名著发出如此的感叹呀!
不过,说到三国中的勾心斗角,最精彩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那几场较量了。

他们二人之间的第一次较量是在周瑜的总部,周瑜因为降曹还是抗曹这个问题纠结了好长时间,结果诸葛亮指出大小乔实乃曹操所欲,又背了一遍《铜雀台赋》,激得周瑜怒发冲冠,立即发表了:“我与老贼势不两立!”这个观点。

从两人初次交锋看来,诸葛亮是略胜一筹。

周瑜意识到诸葛亮是个人才,就想拉拢过来为己所用。

周瑜派诸葛亮胞兄诸葛瑾游说诸葛亮归顺东吴,结果诸葛亮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险些把诸葛瑾给游说过来。

此局,周瑜又败。

周瑜见如此优秀人才不能为己所用,就想除了诸葛亮。

设了借刀,之计,让诸葛亮去劫粮,想借曹操之手杀了诸葛亮。

不想这小小计谋却被诸葛亮识破。

不仅没上周瑜的当,又施了个激将法:“周公瑾只善水战,不能陆战耳。

”周瑜乖乖中招:“何欺我不能陆战耶!不用他去!我自个去!”诸葛亮笑了:“曹贼多谋,他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必以重兵防守,公瑾若去,必为所擒。

”诸葛亮只言片语,周瑜即容纳不下,可见周瑜气量之小。

经此事后周瑜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后必为我国之祸!”因要合作抗曹操,只好暂压心头之火。

接下来,他们的第三次较量便是的草船借箭。

诸葛亮与周瑜签下军令状,三日之内,造十万支箭。

乃是周瑜心怀妒忌,寻事害孔明。

诸葛亮神机妙算,通晓天文地理,算定三日后必有大雾,便驾二十只轻快小舟去佯攻曹营。

不费吹灰之
力,就得来了十万余只箭。

当鲁肃将诸葛亮得箭之法告知周瑜,周瑜大惊,慨然叹曰:“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周瑜屡次败给了诸葛亮,心中不平。

当蜀吴火烧赤壁,大败曹操,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后,周瑜想要乘胜追击,一举攻下南郡、荆州和襄阳,但是此时刘备和诸葛亮也想拿这三个城池作为他们的根据地,于是刘备屯兵油江,周瑜看出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意思,于是对鲁肃说:“吾自去和他说话。

好便好;不好时,不等他去南郡,先结果了刘备!”诸葛亮这次又是略胜一筹,看出了周瑜的来意,让刘备对周瑜说:“先让周瑜去取;若不下,再让刘备取。


结果周瑜与曹仁大战一场,周瑜自己还受了毒箭之伤,终于击败了曹仁,第二日到南郡城下,却发现城楼上站着一位白袍将军:赵云。

周瑜于是想强行攻城,但城楼上箭如雨下,他只好退兵。

他有派兵去攻襄阳和荆州,却发现也被诸葛亮派关羽和张飞攻下了。

于是周瑜气得口喷鲜血,晕厥在地。

在此之后,周瑜恼羞成怒,又下美人计迷惑刘备,但这也仍然逃不过诸葛亮的火眼金睛,他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其中有妙计,最终刘备安全脱身。

周瑜率兵攻打荆州,却被诸葛亮部下四面埋伏,周瑜被击溃了,蜀兵大叫:“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气得周瑜金疮迸裂,倒于船上。

周瑜用计不成,便派鲁肃去与刘备和诸葛亮商议:待刘备攻下西川,就将荆州还给东吴。

周瑜于是又生一计:假意去攻打西川,让刘备给他们东吴兵一些粮草,乘机攻下荆州。

不想诸葛亮又看出了周瑜的如意算盘,派赵云严守城池,又派张飞、关羽、魏延和黄忠四面围攻周瑜,破了周瑜的假道灭虢之计。

气得周瑜再次金疮迸裂,回到本营后,诸葛亮又派人给周瑜送来一份带着挖苦和讽刺的信,周瑜看完后,昏绝又醒,大叫几声:“既生瑜,何生亮。

”而死,年仅三十六岁。

其实,在我看来:周瑜之死完全是因为他的心胸狭窄,嫉妒人才,根本不能怪诸葛亮。

他的死告诫我们不可以因为别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就嫉妒别人,要是
善于向别人学习,以长补短,才能真正地做到提高自己。

同时也要热心地帮助别人,因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们自己也会得到提高。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水浒传小说读书笔记篇2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是中国明朝时期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描绘了108
位好汉起义反抗腐败统治阶级的故事。

这108位好汉被分为三十六天罡星和七十二地煞星,各自拥有独特的性格和技能。

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我被作者描绘的生动、真实的草莽英雄形象所吸引。

这些人物不仅有鲜明的个性,而且还有各自独特的技能和信仰,如武松的武艺、鲁智深的酒量、宋江的智谋等。

同时,这部小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揭示了统治阶级和被压迫人民的苦难。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武松,他不仅武艺高强,而且有情有义。

在他打虎的情节中,他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的英勇形象。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深入了解了草莽英雄的形象和他们的信仰。

同时,我也学到了勇敢、正义和坚持的精神,这些精神在我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将受益无穷。

水浒传小说读书笔记篇3
《水浒传》一书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终剿灭叛党,却遭奸人谋害的英雄故事。

读完全书,印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仅有两个字:忠,义。

忠,即是对自我的祖国,对自我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

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我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林冲的妻子在林冲被逼上梁山之后,对高俅之子的凌辱,宁死不屈,最终上吊自杀,这也是忠。

在当今这个社会中,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一个“忠”字,可是,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一个“义”字。

一个“义”字,包括了太多的资料。

《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

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仅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

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能够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

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义,能够解释为正义。

一个具有强烈的正义感的人,就是一个精神高尚的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英雄好汉,舍生取义。

难道是他们不怕死吗?他们为了正义,为了真理能够奋不顾身,因为强烈的正义感清楚地告诉他们,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奋斗的。

一个没有正义感的人,是不会理解这些的。

因为他的正义感已被麻木所吞噬,奋斗的活力已经被冻结,只是他的灵魂被社会中一些丑恶的东西同化了。

我还清楚地记得《水浒传》英雄中有一个黑大汉,他生性鲁莽,性情暴躁,经常为小事与他人发生冲突,甚至搞出人命案。

但他却能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令那些丧尽天良的家伙们闻风丧胆。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没有这样惊心动魄的大事发生,但“义”字却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对朋友讲义气,是小义。

对素不相识的人或事物也用一种正义的眼光去看待,就是实际意义上的大义。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大义的民族,当日本侵华,多少义气凛然的革命烈士,用他们的满腔热血,誓死不屈,才成就了今日蒸蒸日上的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黄继光用自我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机枪,这些都是炎黄子孙大义的延续,是中国历史上挥之不去的光辉。

一个人,能够不相信神,却不能够不相信“神圣”。

当前,我们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所以,这也是我们民族大义的根本所在。

让我们相信这一份“神圣”,用自我的双手去维护这一份“神圣”。

水浒传小说读书笔记篇4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施耐庵。

作品以北宋朝廷镇压农民起义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梁山泊好汉众生相。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将分享我的阅读体验,包括背景介绍、对比与参照、创作风格、深入分析、个人观点以及结论和评分。

首先,对于背景介绍。

《水浒传》主要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农民起义到梁山泊聚义,再到接受朝廷招安,以及在朝堂上相互勾心斗角的精彩故事。

作品通过对不同角色的刻画,展现了北宋时期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以及英雄们的不屈不挠精神。

在对比与参照方面,作者通过梁山泊好汉的形象与朝廷官员、地方恶霸等角色的对比,突出了好汉们的正义感和尊严。

例如,鲁智深和林冲的遭遇和性格截然不同,但都展现出了对正义的坚守和对自由的追求,这与朝廷官员的腐败和欺压形成了鲜明对比。

谈到创作风格,施耐庵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细节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梁山泊。

例如,武松打虎、李逵杀虎等情节,既惊险刺激,又让人感到英雄气概。

此外,作品还运用了大量的人物对话和内心独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深入分析方面,我认为《水浒传》不仅是一部英雄传奇,更是一部社会讽刺小说。

好汉们在梁山泊聚义,看似团结一心,但实际上内部矛盾重重。

例如,宋
江作为领袖,为了自己的前途不惜出卖卢俊义;吴用虽以智勇著称,却也因私利陷害晁盖。

这些情节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个人观点方面,我认为《水浒传》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作品。

它让我领略了古代英雄的形象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梁山泊好汉们的勇气和坚持所打动,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最后,关于结论和评分,《水浒传》是一部描绘了英勇善战、忠诚信义、矛盾扭曲的梁山泊好汉形象的作品。

在阅读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作者施耐庵的深厚笔力和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

作品深入剖析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因此,我给予《水浒传》9.5分的高分评价。

总之,《水浒传》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古代名著,它让我在阅读中思考,思考中成长。

希望这篇读书笔记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让你有机会去感受这部作品带给你的震撼和感动。

水浒传小说读书笔记篇5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当中的一本《水浒传》。

当中的英雄人物令我敬佩不已有:打虎将李忠﹑花和尚鲁智深﹑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九纹龙史进﹑青面兽杨志和智多星吴用等人。

这些英雄好汉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当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杨志卖刀》。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杨志回到东京。

高俅见他丢了花石纲,大怒,便不再用他了。

杨志走投无路,只好上街卖刀。

泼皮牛二没钱却想买刀,不给就夺。

杨志一时性起,杀了牛二。

事后杨志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

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

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

后归了梁山泊。

他们不仅替天行道,而且本领高强。

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一天,大家在树下喝酒,众泼皮嫌柳树上的鸦巢一天吵到晚。

智深走过去,把衣服脱了,右手向下抓起树干,一弯腰,把那棵柳树连根拔起。

众泼皮齐齐地跪拜在地下。

这108位梁山好汉个个机智勇敢、临危不惧。

我觉得这本书中的故事当中的人物栩栩如生,给我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这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水浒传小说读书笔记篇6
《水浒传》是明朝施耐庵所著,我很喜欢这部小说,它与《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并称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读了《水浒传》,我颇有感触。

小说讲述了一百零八将因官府逼迫人民,相聚梁山泊,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深得百姓支持,但由于以宋江为首的投降派,抱着“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理念,最终被朝廷招安,落得个死光光的悲惨结局,我真替他们惋惜!
在小说里,作者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或武艺高强,或足智多谋,个个皆是人中豪杰,其中的故事情节让人“过目不忘”,不信,我举几个例子给你看看:
武松,人称“行者”,他武艺高强,疾恶如仇,有仇必报,又行侠仗义,好抱打不平,作者为之塑造了一个勇者无敌的英雄形象。

当他得知哥哥被西门庆和潘金莲害死后,义无反顾地为哥哥报了仇,还主动到衙门自首,这说明他具有勇于担当责任的优秀品格。

最让我喜欢的情节还要数“景阳岗打虎”。

你看,在喝了十八碗酒,那可是“三碗不过岗”的超烈性酒啊,他居然独自一人过他人所不敢过,甚至不敢想的
景阳岗,而且还空手打死拥有三个绝招的“白额大虫”。

那威风、那雄风,我们的确需仰视才能看见!
让我们再看看林冲“哥们”吧,他可是一个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啊,什么是教头?就是调教御林军的总教练啊,他的功夫可以说是天下无双!可是,就是这么一个英雄,居然被逼得走投无路,可见当时的朝廷是多么的腐朽,万人景仰的皇帝是多么的昏庸。

由此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想,当时普通的老百姓过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从《水浒传》里,我的确深信“强盗是逼出来的”,在当时的社会里,看来不做强盗也是不行的-------都是被逼的啊!
看了《水浒传》,我联想到我们自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先烈趟过官府逼迫人民的岁月,缔造了新生的祖国,打开了改革开放的大门,引领着我们从胜利走向辉煌。

过去的苦难虽然已一去不复返了,但我们将会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不辜负社会和祖国的殷切希望!
水浒传小说读书笔记篇7
古往今来,文人留给璀璨的文化遗产—名著。

闻名于世界的人的自豪—《四大名著》中,有演绎古代三国人物斗智斗勇的精彩场面;有悲凉凄美、动人心弦的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有激动人心、豪气干云的梁山英雄传奇;也有家喻户晓的唐僧师徒四人历尽磨难的西天取经。

每每读到这类书,让人沉醉,自拔。

若真要四部书里比出个胜负,还真容易的事,不过在我,我对《水浒传》的喜爱还得更胜一筹,不,应该说是情有独钟。

书中描写一百零八个好汉原因被迫上了梁山,在朝廷几次攻打后,招安,其后为朝廷赫赫战功,仅剩二十余人,最后朝廷奸臣嫉妒陷害,剩下的好汉都丢了官或被害死。

是本来豪爽、疯狂的女生,,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豪迈风范、鲜明个性和跌宕遭遇让我为之感叹,为之感动!
书中的拳打镇关西、杨志卖宝刀、宋江怒杀妻、血溅鸳鸯楼、武松打猛虎、好汉劫法场等故事将热血男儿的那一股重情重义的蛮劲得淋漓尽致。

我感动林冲的忍辱负重,感动鲁智深的见义勇为,感动宋江的善用人才,感动武松的大勇若怯,感动吴用的足智多谋,澎湃人心物,,母叉孙二娘、母大虫顾大嫂是女子,却也男子的气魄,让人叹为观止。

当时的朝廷真可谓是阴险狡诈,利益,可以不择手段,合流同污,丝毫的正义之风,梁山好汉的叛变应该说是和当时的社会风气了鲜明的对比。

成语叫作“逼上梁山”足以见得在当时高风亮节在社[****]会上。

我想,作者施耐庵想《水浒传》本书来揭示和讽刺封建社会的邪恶与腐朽,而对起义的英雄表示赞美与歌颂。

“劫富济贫”虽霸道无理,却不英雄本色,是对黑暗社会、腐朽阶级和官场罪恶的无奈反抗?
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三两行。

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情也断肠。

让对这本书最真挚的情感,将它捧起,再好好读一遍,和作者一起,去体会细微,去享受精彩,去认知精神!还要珍惜的幸福生活,去感恩生活的和平年代,用智慧而意气去迈出人生的步,活出新一代年轻人的精彩!
水浒传小说读书笔记篇8
今年寒假,我们学校的读书目录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

记得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武松打虎,非常精彩,也是从《水浒传》里面选出来的,所以,我虽然没有看过这本书,但是对它慕名已久,就像是一个陌生的老朋友,现在到了熟悉的时刻了。

《水浒传》讲述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因为各种原因聚义梁山泊,后来被朝廷招安,然后上战场大破辽兵,接着还剿灭了方腊带领的起义军,可惜最后被奸臣陷害的故事。

其中最吸引我的无疑是那些梁山好汉行侠仗义的精彩故事了,豪情万丈的打虎英雄武松;粗中有细的花和尚鲁智深;游泳技术神乎其神的浪里白条张顺;模样古怪的青面兽杨志……
我捧着书本阅读的时候,那精彩的文笔让我感觉那一百零八个梁山好汉仿佛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那一个个荡气回肠的侠义故事,那些被奸臣残害的悲惨经历,让我一会开心不已,一会又悲愤无比……
当我合上了《水浒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从书里的故事走出来。

我想作为一个小学生,我还不是很懂得一些大人的事情,对我来说,我所能明白的,就是作为一个人,要像梁山好汉那样有一颗侠义之心,能够为老百姓做一些事情,是很了不起的。

水浒传小说读书笔记篇9
《水浒传》通常被评价为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

当然,小说中描写的梁山泊的某些基本宗旨确与历史上农民起义所提出的要求有相同的地方,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水浒传》中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是出于艺术虚构,可以说,除了“宋江”这个人名和反政府武装活动的大框架外,它与历史上宋江起义的事件没有多少关系。

这部小说的基础,主要是市井文艺“说话”,它在流行过程中,首先受到市民阶层趣味的制约。

而小说的作者罗贯中、施耐庵,也都曾在元后期东南最繁华的城市杭州生活,他们的加工,并未改变水浒故事原有的市井性质。

大约是初中的时候吧,初次看《水浒传》,跌宕起伏的情节吸引着我,我甚至被感动得涕泪横流,但偶然的机会,我又一次拿起了《水浒传》,想重温儿时
的记忆,没想到,曾经感动过我的《水浒传》却让我很失望。

我佩服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但这本书,在思想方面却显得很不足。

一、无是非观。

我总结了一下,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杀人,而且有些是无辜的人。

史进杀李吉,李吉并非有罪,即使有罪,也罪不至死。

即使是我敬重的武松,也在杀张都监、张团练和蒋门神时,杀了后槽、两个丫鬟、张都监的两个亲随和其他一些人。

石秀杀死了和杨雄妻子通奸的和尚和帮助和尚通奸的头陀,杨雄杀死了丫鬟迎儿和自己的妻子。

还有,在攻陷一座城池或庄寨时,都要把长官一家良贱杀尽。

为救宋江,劫法场时,李逵杀人最多,不问军官百姓,杀得尸横遍地,血流成渠,推倒颠翻的,不计其数。

李逵嗜杀成性,在血洗扈家庄后,宋江斥责他说,扈成已经投降,何必杀他一家人。

但念在李逵有功劳的份上,权且将功折罪,李逵却说:“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杀人竟然还杀得快活,骇人呐!
宋江在浔阳楼上提的反诗里,有这样两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似乎杀人是为了报个人的冤仇。

攻打完祝家庄后,宋江与吴用商议,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

石秀禀说起这钟离老人指路之力,“也有此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好人。

”宋江听罢,叫石秀去寻那老人来。

石秀去不多时,引着那个钟离老人来到庄上,拜见宋江、吴学究。

宋江取一包金帛赏与老人,永为乡民:“不是你这个老人面上有恩,把你这个村坊尽数洗荡了,不留一家;因为你一家为善,以此饶了你这一境村坊人民。

”什么是善,就是因为给梁山好汉指路了,典型的“对我好就是好人”的论调。

攻打完北京后,柴进和蔡福到家中收拾家资老小,同上山寨。

蔡福道:“大官人可救一城百姓,休教残害。

”柴进见说,便去寻军师吴用。

比及寻着,吴用急传下号令去时,城中将及损伤一半。

伤的可是无辜的百姓啊!
为了逼秦明落草,宋江设计让人穿了秦明的盔甲,攻打了青州城,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

为逼朱仝入伙,设计杀死了小衙内沧州知府亲子,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就算他的父亲恶贯满盈,孩子也是无辜的呀。

水浒传小说读书笔记篇10
《水浒传》讲述了北宋末年由宋江领导的一支起义军从形成、壮大至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以太尉高俅为中心,刻画出了各个地区大大小小的贪污的官员、污吏和恶霸。

比如:镇关西、蒋门神、西门庆等等……他们一个个面目狰狞,使整个社会暗无天日,民不聊生。

小说中还以大量的笔墨塑造了林冲、鲁智深、武松等一大群梁山英雄的形象。

这许许多多的人物,上至英雄好汉,下至市井无赖,皆各具个性。

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中说:”把各人物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水浒传》正是善用此点。

本书多用对比手法展现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明末清初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认为《水浒传》是”凡接写两人全身打扮处,皆就衣服、制度、颜色,互相照耀,以成奇景“,又说”《水浒传》只是写人粗鲁处,便有许多写法,如鲁达粗鲁是性急,史进粗鲁是少年任性,李逵粗鲁是蛮,武松粗鲁是豪杰不受羁绊,阮小七粗鲁是悲愤无处说,焦挺粗鲁是气质不好“,还说水浒传之所以百看不厌是因为”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

由此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