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稻种资源苗期耐寒性筛选研究_梁耀懋

合集下载

广西引种水稻抗稻瘟病鉴定

广西引种水稻抗稻瘟病鉴定

广 西 引种 水 稻 抗 稻 瘟 病 鉴 定
高汉亮 颜 群
( 西农 业科 学院植物保 护研 究所 南宁 5 0 0 ) 广 3 0 7
摘 要 分别采用人 工接种和病 区诱 发两种方法对 5 份 引种水稻进行抗稻 瘟病鉴 定 , 9 结果表 明, 中抗 以上的仅 有 l , 份 另有 2 份 的抗性 水平达 中感 一感 , 5 其余 3 份材料表 现为 中感 一高感。 3
稻瘟病( g a ote r e 无性世代 P r uai o ze 是广西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 , Ma np r g ia, h s yi lr ya ) c ar 由于病原 菌自 身生理小种多 , 加之近几年水稻种子市场的开放 , 区外 种子不断 的调入 , 使得我区的稻瘟病菌小种更
加 复杂多样 。全 区近几 年稻 瘟 病年 发生 面 积 6 0万 hl( ) 右 , 重 影 响 着 我 区 的水 稻 生 产 。 因 此 , i2次 左 l 严 对
Ab ta t Two me h si em so n a n c lt n a d e o a in i i ae scin we eu e sr cs t yl n tr fma u lio uai n v c t n d s s e t r sd o o e o t e tf a n p rh rsai 9p rin fito u ig r e o i n i M g a t eg i 5 o o so rd cn i .Th euto h x e i n n i d y o e n t n c ers l ft ee p rme tid— c td t a ny o ep rin b ln e oa o eme im at e s h d u fsn s v l f2 r ae h to l n oto eo g d t b v du fsn s ,t eme im at e sl e 5 p — e o o t n Sa du sn ea dt eo h r3 rin rm du t i hs n e i sWa tme im e s n h te 3 p t sfo me im o hg e s . o o o Ke r s Ito u t n o n r t f c M a n p rh ie An i— d n i c t n y wo d n rd ci f o FieVa i y o e e Ri g a t eGrsa o t — Ie tf a i i o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耐寒性鉴定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耐寒性鉴定

水稻不同生长时期耐寒性鉴定刘静妍,苏京平,闫双勇,李军玲,孙玥(天津市农作物研究所,天津市农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摘要:为探究低温寒害对水稻不同生长时期(萌发期、芽期及苗期)植株生长的影响,以包括东北主栽品种龙粳31在内的5个水稻品种及2个自育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发芽率、芽期及苗期的低温存活率于实验室进行耐寒性鉴定,并于佳木斯进行3个播期的田间出苗耐寒试验,统计播种后21、28、35d 的出苗率。

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龙粳31相比,丽粳10号、兴国、紧码京租、牡丹江3号及bd02在萌发期均具有更高的耐寒性;丽粳10号、bd02、兴国及牡丹江3号在芽期均具有更高的耐寒性;而苗期耐寒性方面,bd02优于龙粳31。

综合3个指标分析,bd02在萌发期、芽期及苗期的耐寒性均优于龙粳31。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bd02的出苗率显著高于龙粳31。

综合实验室及田间结果,bd02在萌发期、芽期及苗期的耐寒性均优于龙粳31,bd01在萌发期和芽期对低温敏感,丽粳10号在苗期对低温敏感。

关键词:水稻;耐寒性鉴定;萌发期;芽期;苗期中图分类号:S511;S3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481(2021)10-1158-04Ident i f i cat i on of R i ce C ol d T ol erance at D i f f erent G row t h St agesLI U Ji ngyan ,SU J i ngpi ng ,Y A N Shuangyong ,LIJ unl i ng ,SU N Y ue(Ti anj i n Cr op R es ear ch I nst i t ut e ,Ti anj i n K ey Labor at or y ofCr op G enet i cs and B r eedi ng ,Ti anj i n 300384,C hi na )A bst ract :To expl or e t he ef f ect s ofl ow t em per at ur e col d i nj ur y on pl antgr owt h i n di f f er entgr owt h s t ages (ger m i nat i on st age,bud s t age and seedl i ng s t age )ofr i ce,f i ve r i ce var i et i es i ncl udi ng nor t heastm ai n var i et y Longj i ng 31and t w o sel fbr ed r i ce l i nes wer e used as exper i m ent alm at er i al s t o i dent i f y t he col d t ol er ance t hr ough l ow t em per at ur e ger m i nat i on r at e,l ow t em per at ur e s ur vi valr at e i n bud s t age and s eedl i ng s t age.The col d t ol er ance exper i m entoff i el d em er gence w as car r i ed outi n J i am us iatt hr ee sowi ng dat es ,and t he em er gence r at es at21,28,35d af t er sowi ng w er e count ed.The r es ul t s s howed t hatcom par ed w i t h Longj i ng 31,Li j i ng 10,X i ngguo,J i nm aj i ngz u,M udanj i ang 3and bd02had hi gher col d t ol er ance at ger m i nat i on s t age.Li j i ng 10,bd02,X i ngguo and M udanj i ang 3had hi gher col d t ol er ance atbud s t age,and bd02was bet t ert han Longj i ng 31atseedl i ng s t age.The r es ul t s show ed t hatbd02was bet t ert han Longj i ng 31i n col d t ol er ance atger m i nat i on s t age,bud s t age and seedl i ng s t age.The r esul t s oft hr ee s ow i ng t i m es s howed t hatt he em er gence r at e of bd02w as s i gni f i cant l y hi gher t han t hat of Longj i ng pr ehens i ve l abor at or y and f i el d r es ul t s show ed t hat bd02w as bet t er t han Longj i ng 31i n col d t ol er ance atger m i nat i on st age,bud s t age and seedl i ng st age.bd01w as chi l l i ng s ens i t i ve atger m i nat i on st age and bud s t age,and Li j i ng 10was chi l l i ng s ens i t i ve ats eedl i ng st age.K ey w ords :r i ce;col d t ol er ance i dent i f i cat i on;ger m i nat i on st age;bud st age;seedl i ng s t age收稿日期:2021-03-23基金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9J C Y B J C29500);天津市农业科学院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研究与实验项目(2019001);国家体系天津试验站(CA R S-01-49)作者简介:刘静妍(1986-),女,天津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广西区水稻新品种

广西区水稻新品种

广西区水稻新品种(1)培S275:系广西农科院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两系感温型中迟熟组合。

1998年北流市试种257hm2,抽样验收平均单产524.1kg/667m2。

全生育期130天,晚稻翻秋栽培115天。

株高105cm,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千粒重23g。

米质优,饭味可口。

抗性鉴定:稳瘟5级,白叶枯病3级,稻飞虱9级。

(2)技优01:系博白农科所有成的感温型中熟组合。

据统计,到1997年止全广西种植面积达13.2万hm2,一般单产都在400kg/667m2。

全生育期桂南稻作区早稻115天,晚稻100~105天,桂中稻作区早稻117~120天,比汕优64早熟4~5天。

株高96.2cm,茎秆较软,株型略散,分蘖力强,千粒重24.6g,米质较优。

中抗稻瘟病。

(3)特优5号:系象州县多胚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感温中迟熟组合。

1997~1998年参加自治区区试,6个试点平均单产分别为440和409kg/667m2,比CK特优63分别增产10.67%和2.33%。

1997年象州县试种292.4hm2(其中:早稻156.7hm2,晚稻135.7hm2),早、晚稻平均单产分别为587和528kg/667m2。

全生育期125天,比特优63早熟5天。

株高102.3cm,株型好,茎秆粗壮,分蘖力中上,千粒重26.5g。

米质与特优63相仿。

抗性鉴定:稻瘟病7级,白叶枯病2级,褐稻虱9级。

(4)特优63-1:系容县种子公司育成的感温迟熟组合。

1996年早稻参加玉林地区区试,6个试点平均单产为474kg/667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2.48%,1997年早稻自治区区试,桂南6个试点平均单产412kg/667m2,比对照特优63增产3.69%。

1998年早稻复试,6个试点平均单产423kg/667m2,比对照特优63增5.83%。

全生育期125天。

株高110cm,根系发达,茎秆粗壮,抗倒伏,分蘖中等,千粒重28.8g。

外观米质3级(按5级分,级数越大米质越差)。

抗寒性亚热带农作物品种选育成功

抗寒性亚热带农作物品种选育成功

抗寒性亚热带农作物品种选育成功为应对南方近年来频发的严重冰冻雨雪灾害,我国科学家成功选育、筛选出8个抗寒性甘蔗品种、5个抗寒性木薯品种,并对筛选出的亚热带主要农作物抗寒品种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为时3年的中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亚热带主要农作物抗寒害冻害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近日在广西南宁通过验收并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有关专家表示,这一课题的通过,将有助于改善我国亚热带地区主要农作物的抗寒抗冻性。

这一课题的首席科学家、广西农科院院长李杨瑞介绍,2020年,中国南方普遍遭受严重冰冻雨雪灾害,大部分农作物损失巨大。

国家科技部于同年下达了“亚热带主要农作物抗寒害冻害关键技术研究”课题,主要开展甘蔗、木薯抗寒优良品种筛选,对甘蔗、木薯、香蕉、荔枝、龙眼等亚热带主要农作物种质进行抗寒性评价,建立亚热带主要农作物抗寒害冻害集成技术体系。

李杨瑞介绍,经过3年的尝试,研究成果得到专家组的一致认定,认为所取得的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1。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及鉴定指标的筛选的开题报告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及鉴定指标的筛选的开题报告

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及鉴定指标的筛选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耐寒适冷是保证水稻冬
季生长的重要因素。

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冬季气温变化不稳定,增加了水稻生产的
风险。

因此,开展水稻不同生育期耐冷性及鉴定指标的筛选研究对水稻多产和高效生
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水稻不同生育期(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的耐冷性,并筛选出可行的鉴定指标,为水稻耐冷育种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
1. 对不同生育期的水稻进行耐冷性鉴定,包括不同处理下的生长情况、生理指标和产量等数据收集;
2. 对不同生育期的耐冷性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的耐冷性表现,探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差异;
3. 筛选出对耐冷性较为敏感的指标,包括生长速度、抗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为后续的耐冷育种提供科学依据。

四、研究方法
1. 实验种质的选择:选择耐寒水稻品种黑山冻100和不耐寒水稻品种京号7进
行实验材料的筛选;
2. 实验设计:在不同生育期(幼苗期、分蘖期、抽穗期)下,分别进行冷处理和正常处理,收集生长情况、生理指标和产量等数据;
3. 数据分析: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处理下的差异,并筛选出对耐冷性较为敏感的指标。

五、研究意义
1. 巩固和提高我国水稻高效生产能力。

2. 为我国耐冷水稻育种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3. 促进水稻高效农业和温室农业的发展。

水稻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水稻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水稻化感作用研究进展生态系统中生物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

以此生代谢产物为媒介的化学关系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重视。

尤其是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

化感作用这一概念是由澳大利亚植物学家Hans Molisch 于1937年提出的,意指高等植物与微生物所排除的毒害。

后经众多科学家的发展和完善,逐步形成了目前比较公认的概念:植物通过种子萌发、茎叶挥发淋溶、根系分泌等途径向环境中释放其所产生的某些化学物质,从而影响周围植物生长、发育的现象。

前者称供体植物,后者称受体植物,这些物即为化感物质(孔垂华和胡飞,2001)。

但一直以来,化感作用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

一是因为没有得到重视;二是分析仪器等设备不达标。

待现代分析仪器和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后,研究工作才有里较大的进展。

而农业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农业中的化感作用更是得到了广大科研工整理的关注。

先后不断有关于杂草、作物、中草药、蔬菜等方面的研究报道出现。

水稻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化感作用研究又被放在了重中之重(Alexa N.Seal)。

这些研究对于农作物的间作、套作、轮作等工作制度的合理安排布局,农田杂草防控,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减少连作障碍及植物群落演替有重要作用(阎飞等,2001)。

化感物质主要分为四大类:酚类、萜类、含氮化合物和其他次生物质,在海洋中还存在卤代次生物质等(当然还有其他次生物质)。

这些物质的主要合成途径有:从糖和脂肪代谢,经由乙酰辅酶A,甲羟戊酸和异戊基焦磷酸盐到类萜化合物;从糖和氨基酸代谢,经由莽草酸和乙酸聚乙酰途径到酚类化合物;从氨基酸到生物碱及含氮化合物。

这些次生物质通过影响植物的细胞膜,能量产生步骤和使用过程达到化感作用。

在影响过程中有两个基本点:任一化感物质对植物的作用都与浓度有关,高抑低促;任一化感物质都可能影响植物的许多新陈代谢过程和生长调节系统(孔垂华等,2001)。

作为化感物质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能够通过有效途径释放到环境中去。

广西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广西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分析

※种植与养殖 农业与技术2017, V ol.37, No.16111广西水稻种植及病虫害防治分析梁发荣1林尚秋2(1.玉林市容县自良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玉林 537500;2.玉林市容县农药检定管理站,广西玉林 537500)摘 要:水稻种植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对于南方城市来说,水稻种植业更是其第一产业的主打产业。

广西也因其优良的气候条件,结合先进的种植技术,大力发展双季稻的种植,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水稻产量逐年提升,对该自治区的经济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关键词:水稻种植;病虫害;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833091水稻是一种喜热、喜湿的作物,广西气温高、降水充足、雨热同期的气候为水稻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广西历来来水旱灾害严重,还容易受到台风等恶劣自然灾害的影响,这给其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气候变化过大就容易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降水过多会进入洪涝期,水稻多生病变;降水过少则会进入干旱期,而干旱的气候易导致虫灾泛滥。

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水稻种植业就会大大减产,农业收入也会减少,不利于广西经济的持续发展。

1广西水稻种植的现状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条件配合好,水热资源丰富。

有着较好的雨水和温度条件,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了较好的自然环境,可发展多种品种的水稻种植。

但是这种气候也有弊端,气候条件受其他自然条件的综合影响变化大。

近几年来,气候变动比较异常,再加上季风气候本身就有降水量年均分布不均的特点,广西一带每年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恶劣天气情况,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水稻种植需水量大,而降水量变动大就成了一个大问题,还衍生出了一系列的灾害,影响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尤其严重的就是病虫害。

广西的地形以丘陵为主,典型的山多平地少,而水稻种植业适宜在广阔的平原地区发展。

籼型不育系水稻群A_选育与应用

籼型不育系水稻群A_选育与应用

广 西 农 学 报Journal of Guangxi Agriculture 第38卷 第5期Vol.38,No.5132023年10月October,2023籼型不育系水稻群A 选育与应用罗扬浪1 甘锐桓2 杨立坚1 李文3* 廖万波3(1.岑溪市振田水稻研究所,广西 梧州 543200;2.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7;3.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崇左 532199)摘要:籼型三系不育系群A 是岑溪市振田水稻研究所用自选保持系材料“YF04B ”作父本、自选中间品系“NZZB ”作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自交、回交后于2009年育成。

本文就选育目标及过程、特征特性、配合力表现、繁殖技术等进行了概述,2011年10月,群A 通过广东省籼型水稻不育系生产应用标准的技术鉴定。

2012年2月群A 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2016年1月获得授权。

群A 表现株型集散适中,不育性稳定,配合力强,柱头外露率高,异交结实率高,对“九二○”敏感,易于繁殖制种。

利用该不育系至今已经组配出7个高产、品优质、抗性强的杂交组合通过品种审定并应用于生产。

关键词:水稻;不育系;群A ;选育与应用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3-4374(2023)05-0013-04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of Indica Sterile Line Rice Group A Luo Yang-lang 1 ,Gan Rui-huan 2, Yang Li-jian 1 , Li Wen 3*, Liao Wan-bo 3(1.Cenxi Zhentian Rice Research Institute,Wuzhou, Guangxi 543200, China; 2. Guangxi AgriculturalVocational Techn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3.Guangxi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ongzuo, Guangxi 532199, China)Abstract: Indica three-line sterile line group A was bred of Zhentian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in Cenxi City in2009 by crossing with self-selected maintainer line “ YF04B ” as male parent and self-selected intermediate line “ NZZB ” as female parent. In this paper, the breeding objectives and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combining ability an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 In October 2011, group A passed the techni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 standards of indica rice sterile lin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In February 2012, group A appli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new plant varieties and was authorized in January 2016. Group A showed moderate plant type distribution, stable sterility, strong combining ability, high stigma exsertion rate, high outcrossing rate, sensitive to “ 920 ”, and easy to reproduce and produce seeds. Up to now, seven hybrid combinations with high yield, good quality and strong resistance have been developed byusing this sterile line, which have been approved and applied to production.Key words: rice, sterile line, group A, breeding and application 籼型不育系水稻群A 是岑溪市振田水稻研究所杨立坚用自选保持系材料“YF04B”作父本、自选中间品系“NZZB”作母本进行杂交,其F 1代再作为父本,与“协青早B”为母本进行复合杂交,之后采用系谱法选育,同时F 4代开始与“协青早A”进行测保转育,经过多次自交、回交后于2009年育作物栽培收稿日期:2023-08-15 修回日期:2023-08-26第一作者简介:罗扬浪(1976—),男,农艺师,主要从事水稻育种和栽培研究工作。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鉴定及评价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鉴定及评价

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鉴定及评价作者:徐志健农保选张宗琼杨行海曾宇荘洁李丹婷颜群夏秀忠来源:《南方农业学报》2020年第05期摘要:【目的】明確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抗稻瘟病情况,获得苗期广谱抗稻瘟病的优异种质资源,为广西水稻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

【方法】采用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ZA9、ZA13、ZB1、ZB9、ZB13、ZC3和ZC13),对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采用喷雾接种法进行苗期稻瘟病抗性鉴定。

【结果】供试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对7个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平均抗病级别为2.93~5.72,其中对ZC13(2.93)的抗性最高,对ZA13(5.72)的抗性最低。

不同类型水稻对7个生理小种的抗谱比较结果显示,粳稻的平均抗谱(36.59%)高于籼稻(30.90%),二者间差异显著(P<0.05,下同);糯稻的平均抗谱(32.28%)高于粘稻(31.92%),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桂中稻作区的平均抗谱最高(37.32%),桂南稻作区最低(29.48%),不同稻作区种质间的抗谱排序为桂中稻作区>桂北稻作区>高寒山区稻作区>桂南稻作区。

7个生理小种的相关系数范围为-0.008~0.451,其中ZB9与ZA13和ZC3,ZC13与ZB13和ZC3间的相关系数较低,致病性无显著相关,其他生理小种间的致病性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

系统聚类分析将419份广西水稻地方品种核心种质分成7类,其中第Ⅱ类抗谱范围较广(14.29%~100.00%),平均抗谱最高(60.95%),可作为抗性育种的亲本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挖掘的材料来源;第Ⅲ类抗谱范围最窄(0~14.29%),平均抗谱最低(2.96%)。

【结论】获得14份对7个广西稻瘟病菌优势生理小种抗谱在80.00%以上的高抗品种,为稻瘟病抗病遗传育种及抗性基因定位提供了抗源材料。

广西机直播稻发展难点及对策

广西机直播稻发展难点及对策

广西机直播稻发展难点及对策张晓丽1唐茂艳1*梁天锋1王强1陈雷1陶伟2郭辉1黄芳华3高国庆1*(1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南宁530007;2广西农业科学院,南宁530007;3平果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百色531400;第一作者:zhangxiaoli@ ;*通讯作者:tangmaoyan@ ;gqgao@ )水稻作为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物资的重要地位将长期不可动摇。

当前我国水稻栽培主要采用育苗移栽的方式[1],无论是人工抛秧插秧,还是机插秧,这一环节的成本占据了水稻生产总成本的30%以上,导致水稻生产的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普遍下降。

这对稻米的安全及持续供应十分不利。

当前,农村正面临劳动力老龄化和用工价格不断攀升的局面。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土地流转的规模和范围正不断扩大,这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在广西双季稻区,充足的温光资源是采用直播技术的有利条件,但土壤质地粘重、田块面积小、泥脚较深、暴雨频发、杂草泛滥等不利条件,为机直播技术的推广带来了困难。

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相关技术发展的基础上[2-12],探索了在广西突破水稻机直播技术瓶颈的对策和方法,以期为广西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水稻直播技术在广西的发展广西现有直播稻面积约1.33万hm 2(含早、中、晚稻),主要分布在桂南的合浦、钦州、灵山和浦北县10多个乡镇[13]。

人工撒播是广西最主要的直播方式,在南部沿海沙质土壤稻作区有较多的分布,以合浦县面积最大,其中早稻有一半以上的面积采用直播,晚稻由于台风暴雨可能将土壤表面的种子冲走,故而还是以抛秧为主。

机械化直播在广西几乎还是空白,目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和自治区农科院已开始引进国内最先进的直播机进行小面积试验,并结合广西的水稻生产条件开展了机直播配套技术研究。

2限制广西水稻机直播发展的主要障碍2.1缺乏适宜直播的品种在广西双季稻区,早稻在3月份早播可能遇到“倒春寒”导致烂秧,清明节前后气温稳定后再播种,又可能造成晚稻的播种推迟以至会受到“寒露风”的影响。

耐低温发芽水稻种质资源筛选

耐低温发芽水稻种质资源筛选

耐低温发芽水稻种质资源筛选作者:郭涛王海凤薛芳房文文姜艳芳张焕霞林香青张士永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20年第01期摘要:水稻种子在低温条件下的萌发活力决定了其田间出苗能力,与直播技术密切相关,并最终决定水稻的产量。

本研究以114份水稻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以14℃低温条件下17天的发芽率为评价指标,将种质资源耐低温发芽能力划分为强、中、弱三个等级。

筛选到鲁粳1号、辐香1号、旱稻白芒、早桂选、87-45、IR36、津辐1号、60-7共8份耐低温发芽能力强的种质材料,为培育低温发芽能力强、适宜直播的水稻新品种提供了育种材料。

关键词:耐低温;水稻;种质资源;发芽率中图分类号:S511.03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20)01-0037-05Abstract ;The seed germination vigor under low temperature determines the seedling emergence in field and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direct seeding technology, which determines the rice grain yield. In this study, the seed vigor of 114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was identified with the germination rate as indicator under 14℃ after 17 days. The germination capability of the rice germplasms under low temperature was divided into strong, medium and weak degrees. Eightgermplasms including Lujing 1, Fuxiang 1, Handao Baimang, Zaoguixuan, 87-45, IR36,Jinfu 1 and 60-7 were selected with high germination rate under low temperature, which provided resources for breeding rice varieties with strong germination capability under low temperature and suitable for direct seeding.Keywords Resistance to low temperature; Rice; Germplasm resources; Germination rate水稻是我國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

一种水稻芽期耐寒性评价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水稻芽期耐寒性评价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水稻芽期耐寒性评价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逄洪波,郑晓明,金明,陈强,李玥莹,吴隆坤,王泽申请号:CN202010982935.X
申请日:20200917
公开号:CN114190132A
公开日:
2022031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芽期耐寒性评价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水稻芽期耐寒性的方法,包括:以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种子萌发指数、平均发芽时间、萌发系数和成苗率作为芽期耐寒性的评价指标,分别对若干供试水稻品种进行低温处理,检测所述7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隶属函数值和权重;然后计算每个品种水稻的综合耐寒指数D值,D值越大表示芽期耐寒性越强。

本发明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对水稻种质资源进行芽期耐寒性综合评价,进一步筛选出合理的表型评价指标,对于水稻种质资源的评价和耐寒性优异的水稻新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申请人:沈阳师范大学
地址:110034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北大街25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立娜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水稻苗期耐寒性的评价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水稻苗期耐寒性的评价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1588556.9(22)申请日 2020.12.29(71)申请人 沈阳师范大学地址 110034 辽宁省沈阳市黄河北大街253号(道义开发区)(72)发明人 逄洪波 郑晓明 李玥莹 吴隆坤 刘宏鑫 赵宗耀 职铭阳 程露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代理人 甄玉荃(51)Int.Cl.G06Q 50/02(2012.01)G06Q 10/06(2012.01)(54)发明名称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水稻苗期耐寒性的评价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水稻苗期耐寒性的评价方法,该方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6个生理指标与形态学指标黄叶率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将测定的7个单项指标转换成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4.76%;根据综合指标D值,种质资源可以划分为5类,共筛选出4份苗期综合耐寒性极强的品种;主成分和回归联合分析结果表明,7个指标均可作为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寒性鉴定的重要指标。

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对于苗期耐寒水稻品种培育具有指导意义。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页CN 112634072 A 2021.04.09C N 112634072A1.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对水稻苗期耐寒性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水稻苗期耐寒性的评价指标,选择及培养待评价水稻品种的幼苗;选用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产量(Fm)、光合系统Ⅱ潜在活性(Fv/Fo)、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SPAD)、叶片性能(PI)6个生理指标并结合形态指标黄叶率作为水稻苗期耐寒性的评价指标;2)测定水稻品种的生理指标、形态指标共7个单项指标;3)低温胁迫下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4)将水稻品种7个单项指标的耐寒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5)根据主成分分析得到的特征值、贡献率,选取相对独立的3个综合指标对水稻品种的苗期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得到:所有试验品种的隶属函数值U(x)、3个综合指标权重、耐寒性综合评价值D;6)以耐寒性综合评价值D值为基础,将水稻品种进行耐寒性聚类分析,基于D值筛选出强耐寒种质资源;7)建立回归模型,根据模型方程的判定系数进一步筛选苗期耐寒性的主要评价指标,最终得出所述7个指标与水稻苗期耐寒性显著相关,可作为水稻苗期耐寒性的主要评价指标。

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耐冷性鉴定评价

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耐冷性鉴定评价

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耐冷性鉴定评价夏秀忠;曾宇;农保选;邓国富;李丹婷【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4(027)005【摘要】对209份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进行芽期和苗期的耐冷性鉴定及相关性分析,比较不同类型、不同稻作区水稻的耐冷性和变异程度.结果表明,芽期、苗期耐冷性达到1级的品种数分别为17个和15个,占供试样品的8.13%和7.18%,棉糯谷等8个品种的芽期、苗期耐冷性均为1级;芽期、苗期耐冷性的相关系数为0.55,呈极显著相关.不同类型品种间的耐冷差异显著性不同,粳稻芽期、苗期的耐冷性均显著强于籼稻;糯稻的苗期耐冷性显著强于粘稻;早、晚稻类型之间,水、陆稻类型之间的耐冷性差异不显著.不同稻作区来源品种耐冷性方面,高寒山区品种耐冷性最强,芽期耐冷性显著高于桂南、桂中和桂北稻作区;苗期耐冷性显著高于桂北稻作区.研究结果为水稻抗寒育种提供了新的种质资源,为水稻抗寒基因的挖掘提供了物质基础.【总页数】5页(P1801-1805)【作者】夏秀忠;曾宇;农保选;邓国富;李丹婷【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西农业科学院,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相关文献】1.广西地方稻种资源微核心种质的抗旱性鉴定评价 [J], 夏秀忠;曾宇;李丹婷;农保选;刘开强;陈仁天;邓国富2.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耐盐性鉴定评价 [J], 夏秀忠;张宗琼;杨行海;农保选;曾宇;刘开强;邓国富;荘洁;李丹婷3.广西地方稻种资源核心种质的耐盐性鉴定评价 [J], 夏秀忠;张宗琼;杨行海;农保选;曾宇;刘开强;邓国富;茌洁;李丹婷;;;;;;;;;4.广西地方稻种资源的收集与鉴定评价 [J], 张宗琼;农保选;杨行海;李丹婷;邓国富;郭辉;梁云涛;徐志健;曾宇;夏秀忠5.广西地方稻种资源的收集与鉴定评价 [J], 张宗琼;杨行海;李丹婷;邓国富;郭辉;梁云涛;徐志健;曾宇;夏秀忠;农保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隆林县陆稻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广西隆林县陆稻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广西隆林县陆稻种质资源考察初报农保选;夏秀忠;梁耀懋;苏明金;韦仕明;陆岗;刘开强;韦宇;李丹婷【期刊名称】《南方农业学报》【年(卷),期】2010(041)002【摘要】陆稻是山区及干旱地区最适宜种植的稻种类型,亦是水稻抗旱育种的宝贵资源.为了更充分研究及利用陆稻资源,通过对广西陆稻主要种植地区隆林各族自治县的陆稻进行调研、实地考察、宝贵陆稻资源收集以及性状鉴定,基本查清了隆林县陆稻的生产概况、类型、分布及生态环境,发现隆林县陆稻种质资源具有品种多样性丰富、耐贫瘠、适应性广、抗病虫性强、千粒重高、大粒种多等特点.此外,对陆稻今后的研究重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挖掘和利用陆稻资源,培育优良陆稻品种及抗旱水稻品种打下良好基础.【总页数】4页(P104-107)【作者】农保选;夏秀忠;梁耀懋;苏明金;韦仕明;陆岗;刘开强;韦宇;李丹婷【作者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宁,530007;隆林县农业局,广西,隆林,533400;隆林县农业局,广西,隆林,533400;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宁,530007;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南宁,53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1.02【相关文献】1.广西茶树种质资源考察研究初报 [J], 陈亮;虞富莲;左志明2.江西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J], 程春明;王瑞珍;叶厚专;吴问胜;李向华3.陕南巴山地区蔬菜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J], 党永华;吴金娥4.乌仁核桃种质资源考察及选种初报 [J], 童安毕;严绪成;班小重5.川西北高原野生老芒麦种质资源考察初报 [J], 鄢家俊;白史且;张昌兵;游明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水稻种质资源耐淹性及抗稻纹枯病特性研究

深水稻种质资源耐淹性及抗稻纹枯病特性研究

深水稻种质资源耐淹性及抗稻纹枯病特性研究
陆岗;梁耀懋;黎坤爱;李丹婷
【期刊名称】《西南农业学报》
【年(卷),期】2004(017)006
【摘要】对广西及来源于IRRI的部分南亚国家的深水稻种质进行了分类研究并经耐淹性试验分析和抗稻纹枯病特性鉴定,认为深水稻应属于籼亚种一类有别于普通水稻、陆稻的特异生态种群.极有可能蕴藏其他稻类缺乏的抗稻纹枯病新抗源基因.其耐无氧呼吸能力因种质来源地域而有别.
【总页数】4页(P701-704)
【作者】陆岗;梁耀懋;黎坤爱;李丹婷
【作者单位】广西农科院情报所,广西,南宁,530000;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广西,南宁,530007;广西农科院水稻所,广西,南宁,53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2
【相关文献】
1.利用F2群体对深水稻抗纹枯病QTLs定位 [J], 付冬;陈亮;刘毅;楼巧君;李明寿;熊良;罗利军
2.深水稻品种对稻纹枯病抗性鉴定初报 [J], 胡春锦;黄思良;岑贞陆;谢玲
3.苎麻种质资源耐淹性鉴定与评价 [J], 郑长清;张波
4.大麦种质资源抗纹枯病性鉴定及纹枯病菌致病性的研究 [J], 赵桂东;李清铣
5.水稻萌发耐淹性种质资源筛选及QTL定位 [J], 孙志广;王宝祥;周振玲;方磊;迟铭;李景芳;刘金波;Bello Babatunde Kazeem;徐大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稻苗期抗寒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水稻苗期抗寒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水稻苗期抗寒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王兰;龙云铭;田华;蔡千惠;李金泉
【期刊名称】《核农学报》
【年(卷),期】2011(25)2
【摘要】通过自然低温鉴定,从84份水稻核心种质中初步筛选出13份苗期抗寒材料,其中包括3份籼稻和10份粳稻品种。

在光照培养箱中进一步的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在较长时间的持续低温胁迫条件下,抗寒材料的抗寒级别分别达到1~4级,其中粳87-304达到1级;在低温变温处理的条件下,低温敏感品种三百粒和加巴拉植株的叶片枯萎、恢复室温后缓慢死亡,而抗寒品种桂花黄和苏粳2号的叶片没有明显枯萎;在较短时间的低温胁迫条件下,叶片卷枯程度、失绿程度可作为鉴定水稻苗期抗寒能力的有效指标。

本研究为水稻苗期抗寒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并为水稻抗寒基因克隆提供材料基础。

【总页数】6页(P208-213)
【关键词】水稻;叶绿素含量;抗寒性;种质资源
【作者】王兰;龙云铭;田华;蔡千惠;李金泉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曼尼托巴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植物科学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61.2
【相关文献】
1.应用隶属函数法筛选贵州玉米苗期抗寒种质 [J], 雷雨婷;吕立堂;赵德刚
2.氮高效水稻品种苗期耐低磷种质的筛选与鉴定 [J], 宋爱梅;黄新朋;孙淑斌;张亚丽;徐国华
3.水稻耐低磷种质的苗期筛选与鉴定 [J], 高方远;陆贤军;康海岐;孙淑霞;刘光春;任光俊
4.水稻苗期耐低锌种质资源鉴定与筛选 [J], 王芳; 杨婷; 周乾顺; 武美燕; 田小海; 张文英
5.水稻苗期耐低锌种质资源鉴定与筛选 [J], 王芳; 杨婷; 周乾顺; 武美燕; 田小海; 张文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稻种资源对稻瘟病的抗谱测定

稻种资源对稻瘟病的抗谱测定

稻种资源对稻瘟病的抗谱测定
罗利民;彭绍裘
【期刊名称】《作物品种资源》
【年(卷),期】1996(000)001
【摘要】58个稻种资源苗期对稻瘟瘟菌供试菌株免疫的有小粒野生稻、三黄占1号和谷梅3号;抗谱广的有IR4547-5-3-6、湘资3150、矮脚白米籽、赤块矮选、三黄占2号、谷梅2号、魔王谷、臭羽244、谷梅4号、IR1905-86-3-1、Tetep、毫乃焕、青谷矮3号和IR64;抗谱较广的有岫18-54、中国31、三料七十箩、砦糖、红脚占和稻稗。

稻种资源的抗谱越广,其抗生越稳定;而对稻瘟病菌相同小种中不同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罗利民;彭绍裘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103.4
【相关文献】
1.部分育种材料与新品种对稻瘟病的抗谱测定 [J], 宋银官
2.湖南稻瘟病菌小种组成及湘资3150抗谱测定 [J], 黄红梅;张丹;刘二明
3.超级稻品种中早39的稻瘟病抗谱测定 [J], 夏令治;季芝娟;曾宇翔;梁燕;杨长登
4.稻瘟病主要抗源品种对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抗谱 [J], 赖星华;高汉亮
5.湖南稻瘟病菌小种组成及湘资3150抗谱测定 [J], 黄红梅; 张丹; 刘二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

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
佚名
【期刊名称】《广西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5(36)3
【摘要】2002年9月,广西农科院水稻所野生稻种质资源研究室主任陈成斌领导的课题组实施“野生稻资源调查”国家课题,在玉林市重发现国内罕见、连片分布、面积最大的野生稻原生地,引发了新闻媒体的广泛报道,也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重视并派员前来视察。

经科学论证和积极申报,国家农业部批准“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立项、资助,
【总页数】1页(PF002-F002)
【关键词】种质资源;原位保护;野生稻;示范区;广西;2002年9月;资源调查;新闻媒体;科学论证;项目立项;国家重点;课题组;研究室;水稻所;农科院;玉林市;原生地;农业部;重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03;S511.9
【相关文献】
1.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探讨 [J], 陈成斌;李杨瑞;赖群珍;梁世春;梁云涛;徐志健;黄娟;王启德;黎家泳
2.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资源现状调查研究 [J], 陈成斌;徐志健;陈福健;黄娟;李宇钊;李杨瑞;黄一波;梁世春;王启德;赖群珍;黎家泳;梁云涛;赵通
3.广西玉林野生稻保护区生态现状与原位安全保护 [J], 陈成斌;李杨瑞;王启德;梁
世春;黎家泳;赖群珍;徐志健;黄娟;梁云涛
4.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初探--Ⅱ普通野生稻遗传多样性保护技术探讨[J], 陈成斌;庞汉华
5.广西野生稻种质资源原位保护示范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期 耐寒 性 很 强 的
甚至 有 个 别 品 种 堪 与耐 寒
龙岩 乡
早 禾 来 自 山 区罗 城 县
.
早 地 糯 谷种
,
性强 的 梗 稻 品 种 相 比
早轴 或 晚 釉 品 种 中

,
据 筛 选 结 果统 计

,

来 自山 区上 思 县
这 些 地 区 是我 区 海 拔 较高
,
均 有约 2
肠 的 品种可 评 为
由 于 测定 次 数较 少 或 结 果 差 异 较 大 而 未

试 验 结果 表 明
一般 认 为
,
,
不 同 品种 类 型 或 同 一 类
。 。
列入 表 内
型 不 同 品种 间的 苗期 耐 寒 性有 很 大 差 异


问题 讨论

粳 稻 的耐 寒 性 强 于 釉 稻


附 ~ 一




级另 。 耐 寒 性 测 定 次数 芽 期 耐 寒 性
J ’



、“

” ‘’
_
{ }


:


来源 { {
“ 、一

{ 类型
)
平均 鬓毖 感{ { 肠 } 苗军 !”

} 厂


… ’一 {
一尸 ~

!
~
、’

… 一

J.
‘气 )J.
. ,
,
m
眨 ,
.
.
~
.,
.
‘.
,
.
石 J门 比.
. 灿

~
‘J
.



, 娜盖 已 .
. , 已示 ,
.
,
, n 勺 曰
3 个 早梗 糯 1
,
晚 釉
,
生长 约
.
7
0 天 后调 查 死 苗数 及 植 株 生 长 一1
, ,


;
晚 梗糯
.
1

,
早粳 糯 1
,
叶 色 等 状 况 作耐 寒 性评 级
标 准 如 下 一
,
:
个 个
,
被 评 为 耐寒 性
7

较强

的 品 种有 4 5 个
,


:
5 9
.
1
0 一1
;
。肠 成 苗
:
,
, 侧, 肠. .
暇.

. 口, .
口.,
.
~
,. . . ,, ,, 吧 . ,
. , 勺, . . “ 目 . .. .
~
1
,
‘ . 弓.
.
, 巴 里
,
,
, 巴
网 。, .
,
侧,
,
,
口 .
.
二 口巴 坦 翻 翻护 份,
, r 月 ‘ .
, .
.
,
, 侧 . ,
, ,
r.
l
. 侧
~
, 圈r 二 J . 竺, r. . 巴 . ,
我 区 耐 寒 品 种 主 要 来 自桂 北 地 区 及 高 寒
山区 中

,
,
较弱
的 共 占7 5
,

5

这种 情 况
,
除 与生
态 类 型有 关外
还 可 能 与我 区 过 去 的 水 稻 栽
,
培 制度 有 关
稻 为主 较少
,
历 史 上 我 区 大部 分 地 方 以 单 季
在被 评 大 苗 期 耐 寒 性 斌 的 地 方 品 种

苗 期 一 般 具 有 较 强 的耐 寒 性 中等 以 下 耐 寒 性
19
.
选 5

,

佼 弱



的 约 占
我 区 釉型 地 方 品 种 一 般 只 有


5

,
造 成这 些 差 别 的 原 因
,
,
显然 是 早 晚

汁1
.
4 2
.
1
个早釉 地 方 品
,
造温度 类 型 不 同
为低
早 造播 种 季 节温 度 较 晚 造
或纬度 较 高的 地 区
播种 季 节气 温 较 低
.

,




较强

的 耐寒 性
这 不 仅 表明 在
,
我 区 釉 型 地 方 品 种 中 存 在 耐 寒种 质
同 时表

藏 着较 多 耐 寒 种 质 是 理 所 当然 的 关 于 品 种 耐 寒性 与 原 产 地 的 纬 度 及 海 拔 高 度 的 关 系
的品种 中





较强

五级
.
:
0 6
.
0 肠成 苗 一7
植株 状 态 同 四

经 多 次复 测 科 寒 性 可 与 梗 稻 耐 对 照 品 寒 种 藤坂 5 号 相 似 尔 更 强 的 品 种 名 单
参 加试 验 工 作 的 人 员还 有 陈 家 裘
陆岗
,


见 附表
其 中南 洋 占 粒 大
,

试验 均 在
将 发 芽 种 子 播 于 盛 泥 的 方盘 内
早 稻 育 秧 季 节进 行
期时 移 入人 工 气 候 箱 内 处 理
,
,
每 轮 试 验每 品
; 种 设 2 次 重 复 每 个重 复 约 2 苗 处 理 日平 均


试 验结 果
,温 度 为9来自.2 一9.
5
,

( 各 年 份 略有 不 同 )
耐 寒 性筛 选 和 研 究

苗期
穗 期的

中 较 弱 弱五类
I D8 2
现 在 苗期 首 次 筛 选研 究
,
年 以探 索 试 验 评 价 方 法 为 主

198 3
计 划 已 基 本 完成

筛 选 研究 材 料 近 2 0 。。份
,
一 19 8 5 年正 式 开 展筛 选 工 作
3 多 份材 料 选1 70
祠 关 性 试 验 结果
1984
57
年 又 司9
6
个品 仲 芬苗 期 耐 寒 性 作 相 关 试

,
L
其 相 关系 数 是 0
,

.
3
8 0

,
均 达 极显 著 标准
,

间 和 程 度 作 为 主 要 指标
:
,

这 样做 的 好 处

,

从 表列 结果 可 看 出
一 般 也 耐寒
.
苗期 耐 寒 的 品 种
品种 有 2 9

.
5个
,
约 占 的 品种
,
生长正常
,
但 叶 片 稍黄 绿
;
大部 分 叶片
.

;
被评 为 耐寒 性
9


展开 苗

,
少 数叶 片 干 枯
,
四级
,
:
0 7
,
1 一8 0
有7 8 7

,
约 占 总数 的 4 7
,


.
叶色 黄 绿
;
少 数 叶片 千 枯
1
部 分 叶片 卷
在初 步 被评 为 耐 寒 性

;
0 个 早稻 硬 糯 品 参 试 的1
耐寒 性 一般 强 于 晚 釉 品 种
品种 的 苗 期 抗 寒 性 约 占2 肠 弱

,

统计 1 2 4

1
个早 釉

,
耐寒 性 强 的 较强

1

,
较强 的 4 个





.



.

较强
,




,
:
易种 占的 比 重大 大 高 于 釉 型 品
.

” “
广 西 稻种 资 源 苗期耐 寒 性筛 选研 究
梁耀惫
李英才
西农科院

卢 玉娥 )
(广
鉴 定 和 研 究 耐 寒 种 质 是 抗 寒 育 种 的基 础 工作

级 ( 以 下 各 级亦 同 )
;
六级
:
0 4
;
198 2
年 川来

,
我 们 针 对广 西水 稻 生 产


;
七级
:
0 2
,
.
1 一4 0
:
必成 苗
,
,

,
经 三 年 多 的 筛选 鉴 定
据 统 计 1 6 6 。份 材

0 肠左 右 对 温度 9
;
白天 灯光 约 1 1 0 勒 克 司
料 的结 果 被 评 为耐 寒性 个
1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